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启明专利>正文

具有符合人体工学内底的鞋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825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符合人体工学内底的鞋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内底单元,及一具有一底缘的鞋面,该鞋面的底缘与该内底单元直接接着, 该内底单元包括一具有底座及一后方向上凸缘的后跟部,该向上凸缘是由该底座的周缘向上凸起且在该底座四周作一U形弯曲,该向上凸缘与该底座沿着该U形弯曲一起形成一角隅,而该鞋面的底缘折叠在该角隅上, 该底座具有一底面与一相对该底面的顶面,该顶面具有一下凹区域,该底面至少在一沿着该角隅的全长延伸的周缘区域处共平面。(*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一种鞋子,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符合人体工学的内底的鞋子。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用于对鞋面与内底进行拉帮的楦头具有一配合一后帮机的扫刀,具有一平坦表面1I的楦头的一例显示在图1与图2中,在制造一鞋子时,一鞋面被放置在一楦头四周,而且其底缘借由扫过一内底平坦表面上方的扫刀,而被折叠在该内底上,且该内底是安装在该楦头平坦底面上,因为该扫刀只会沿着一平面移动,该内底及/或该楦头的底面如果不是平的,则该扫刀将无法作用。图3与图4显示另一种具有一后跟部,该后跟部具有一配合穿鞋者脚底部呈圆形或外凸底面2I的楦头,这种楦头2是被用来形成一具有一后跟部,而该后跟部具有一向下内凹顶面的符合人体工学的内底,中底或外底,且被用来制造一具有如图5所示的符合人体工学鞋垫31的拖鞋3,但是,由于该楦头2的圆形底面2I并未提供一可支持且压平一内底垫的平坦表面,因此以往技术中从未揭示该楦头2可以被使用在一后帮机中,以对具有一符合人体工学的内底的鞋面进行拉帮。在以往是将一在其顶面处具有一向下凹区域的可取出的缓冲垫放在一鞋子内,借以支持一穿鞋者后跟的外凸底面,美国专利第6,070,342号揭露一可取出的内底总成,而该内底总成包括一具有一强化硬盖的符合人体工学的发泡垫,该发泡垫具有一比其横向部份薄的向下凹区域,该薄下凹区域没有可充份缓冲该穿鞋者后跟在跟骨下方的厚度,因为该可取出发泡垫的高度受到由一内底的顶部开始测量的内部空间的限制,而该内底是经由一拉帮程序而与一鞋面的底缘直接接着,由于这高度是由一用来制造该鞋子的楦头来决定,如果该发泡垫的内凹区域的厚度要增加的话,则必须增加该楦头的高度,因此,一具有用来提供该鞋子内部空间必要高度的尺寸而经过特别设计的楦头是必要的,制造特别的楦头将会增加这种可取出内底总成的鞋子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使用具有一圆或外凸底后跟部的一般楦头来制造,可使穿鞋者后跟感到舒适并具有支持穿鞋者后跟足够厚度的具有符合人体工学内底的鞋子。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符合人体工学内底的鞋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内底单元,及一具有一底缘的鞋面,该鞋面的底缘与该内底单元直接接着,该内底单元包括一具有底座及一后方向上凸缘的后跟部,该向上凸缘是由该底座的周缘向上凸起且在该底座四周作一U形弯曲,该向上凸缘与该底座沿着该U形弯曲一起形成一角隅,而该鞋面的底缘折叠在该角隅上,该底座具有一底面与一相对该底面的顶面,该顶面具有一下凹区域,该底面至少在一沿着该角隅的全长延伸的周缘区域处共平面。本技术在实施时还可以具有下述附加的技术特征该底坐底面整个部份可以是共平面的。该内底单元更可包括一具有一均一厚度的内底组件,且该内底组件具有一趾部份、一脚跟部份、及一相互连接该趾部份与该脚跟部份的主干部份,该脚跟部份为一与该内底组件分开的构件。该后跟部可设置在该内底组件的后跟部份下方,且与该内底组件是呈一体连接。该后跟部也可设置在该内底组件的后跟部份上方,且与该内底组件是呈一体连接。该内底单元更可包括一趾部、及一连接在该趾部与该后跟部中间的主干部,该后跟部、该趾部与该主干部为单件式鞋底形构件。该内底单元也可包括一趾部,该趾部为一与该后跟部分开的构件。该内底单元更可包括一主干部,该主干部为一与该后跟部分开的构件。该后跟部更可具有一由该向上凸缘向外凸出的后方向外凸缘,该后方向外凸缘且与该平面底面共平面。该后跟部可具有一在该周缘区域内由该底面向下凸出的凸起。该内底组件可具有一趾部、及一连接在该趾部与该后跟部中间的主干部,该趾部、该主干部与该后跟部为一单件式鞋底形构件,该单件式构件具有一底面,该底面是由该趾部延伸至该后跟部,且包括该后跟部的底面,该单件式构件的底面具有一在该周缘区域内向下凸出的凸起。本技术的具有符合人体工学内底的鞋子,包括一内底单元及一具有一与该内底单元经由一拉帮程序直接接着底缘的鞋面,该内底单元具有一包括一底面的后跟部,一由该后跟部向上延伸的后方向上凸缘,以及一配合穿鞋者后跟的内凹顶面,为了让该底面的底缘可被拉帮成型在该后跟部的上方,该底面至少在一沿着一角隅延伸的周缘区域处是共平面的,而该角隅则是由该底面与该向上凸缘所界定形成。本技术可使穿鞋者后跟感到舒适并具有支持穿鞋者后跟的足够厚度,可使用具有一圆或外凸底后跟部的一般楦头来制造,从而可降低成本。附图说明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具有符合人体工学内底的鞋子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显示以往一种楦头的侧视图,该楦头在其一后跟区域的底部处是平坦的。图2是图1以往楦头的后视图。图3显示以往另一种楦头的侧视图,该楦头在其一后跟区域的底部处是外凸的。图4是图3另一楦头的后视图。图5是一立体图,显示一现有的拖鞋与图3及图4所示的楦头。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鞋子的截面图。图7是沿图6的线7-7所截取鞋子的另一截面图。图8是一显示在图6内底单元后跟部的立体图。图9是沿图8的线9-9所截取的截面图。图10是沿图8的线10-10所截取的截面图。图11是显示一内底组件及图6的后跟部两者均安装在一楦头上的平面图。图12是与图7相同的视图,但是该内底组件是放置在该后跟部下方。图13是一立体图,显示本技术的另一后跟部。图14是沿图13的线14-14所截取的截面图。图15是本技术另一内底单元的立体图。图16是本技术内底单元的趾部的立体图。图17是本技术内底单元的另一趾部的立体图。图18是图16趾部的变化形态的立体图。图19是图17趾部的变化形态的立体图。图20是图8后跟部的变化形态的立体图。图21是图13后跟部的变化形态的立体图。图2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鞋子的平面图。图23是可使用在本技术中的主干部份的立体图。图24是本技术一立体图,显示一尺寸小于本技术的内底组件后跟部份的后跟部。图25是本技术一单件式鞋底形构件的平面图,其在一周缘区域中是平坦的,而且具有一向下凸出的凸起。图26是图25单件式鞋底形构件的立体图。图27是沿图26的线27-27所截取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6及图7所示,本技术的一鞋10的第一实施例包含一与一符合人体工学的内底单元连接的鞋面20,该内底单元包括一内底组件21及一经由连接装置,如粘着结合、缝合及机械连结构件等与该内底组件21连接的后跟部30,该鞋面20具有一设置在该内底组件21与该后跟部30四周的底缘201,该底缘201是借一拉帮程序而接着于该内底组件21与该后跟部30。该后跟部30可经由一模制程序由一硬、半硬、或挠性塑料材料制成,可使用于该后跟部30的塑料材料包括PVC、PU、EVA、EPE等,请参见图8、9及图10所示,该后跟部30包括一底座301,及一由该底坐301向上延伸且在该底座301四周作一大致U形弯曲的后方向上凸缘302,该底座301具有一与该向上凸缘302形成一角隅305的平面底面304,该后跟部30更具有一与该平面底面304相对的顶面,该顶面具有一下凹区域307。请参见图6、7所示,该内底组件21具有一趾部份211、一主干部份212及一后跟部份213,该内底组件21是由一挠性材料,如PU、PVC、EVA、一编织或非编织织物等制成,该内底组件21具有大约一致的厚度,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符合人体工学内底的鞋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内底单元,及一具有一底缘的鞋面,该鞋面的底缘与该内底单元直接接着,该内底单元包括一具有底座及一后方向上凸缘的后跟部,该向上凸缘是由该底座的周缘向上凸起且在该底座四周作一U形弯曲,该向上凸缘与该底座沿着该U形弯曲一起形成一角隅,而该鞋面的底缘折叠在该角隅上,该底坐具有一底面与一相对该底面的顶面,该顶面具有一下凹区域,该底面至少在一沿着该角隅的全长延伸的周缘区域处共平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符合人体工学内底的鞋子,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底面整个部份是共平面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符合人体工学内底的鞋子,其特征在于该内底单元更包括一具有一均一厚度的内底组件,且该内底组件具有一趾部份、一脚跟部份、及一相互连接该趾部份与该脚跟部份的主干部份,该脚跟部份为一与该内底组件分开的构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符合人体工学内底的鞋子,其特征在于该后跟部设置在该内底组件的后跟部份下方,且与该内底组件是呈一体连接。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符合人体工学内底的鞋子,其特征在于该后跟部设置在该内底组件的后跟部份上方,且与该内底组件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启明
申请(专利权)人:陈启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