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无缝钢管,包括管体,相邻所述管体之间设置有法兰连接部,所述管体同心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和管体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螺栓固定件的容纳腔,所述套筒靠近法兰连接部处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上设置有开口。套筒套设在管体上,且在套筒和管体之间形成容纳腔,将法兰连接需要的螺栓置入在容纳腔中,当管体在维修更换时,从开口处从容纳腔中取出置入在其中的螺栓,多余的螺栓可放置在第一凹槽中下次使用;通过这种方式,避免在检修过程中,随身携带这些螺栓,造成不便;其此螺栓固定件包裹在管体中,能对管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缝钢管
本技术涉及管件连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无缝钢管。
技术介绍
无缝钢管具有中空截面,大量用作输送流体的管道,如输送石油、天然气、煤气、水及某些固定物料的管道等,具有较好的抗弯抗扭强度相同,重量较轻,是一种经济截面钢材。在流体输送领域,管道连接结构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将两管道连接在一起的装置;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中,管道连接结构通常是在两个管道41的端部上设置法兰42,利用法兰将两根管道连接在一起;这种连接方式虽然具有良好的牢固性,但是在检修更换时,由于法兰上旋拧有多个螺栓固定件,所有在检修固定时候需要将携带多个螺栓固定件;考虑到管道的结构强度,所以这种用于管道固定的螺栓固定件通常径长较大,长度较长;对于南方较为潮湿的城市而言,螺栓固定件容易锈蚀影响管道连接处的结构强度,所以需要定期更换螺栓固定件,每次更换过程中需要随身携带螺栓固定件,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缝钢管,预先将法兰需要的螺栓固定件存放在容纳腔中,并掉落在第一凹槽中,将螺栓固定件从第一凹槽上的开口处取用,便捷省力。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由于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无缝钢管,包括管体,相邻所述管体之间设置有法兰连接部,所述管体同心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和管体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螺栓固定件的容纳腔,所述套筒靠近法兰连接部处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上设置有开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筒套设在管体上,且在套筒和管体之间形成容纳腔,将法兰连接需要的螺栓置入在容纳腔中,当管体在维修更换时,从开口处从容纳腔中取出置入在其中的螺栓,多余的螺栓可放置在第一凹槽中下次使用;通过这种方式,避免在检修过程中,随身携带这些螺栓,造成不便;其次螺栓固定件包裹在管体中,能对管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凹槽上设置有将其封闭的第一盖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盖板将容纳腔与第一凹槽隔开,避免在不使用的过程中,容纳腔中的螺栓掉落住第一凹槽中;其次第一盖板将容纳腔封闭,减少地面以下潮湿的空气进入至容纳腔中使螺栓损坏。作为优选,所述套筒上设置有滑移槽,所述第一盖板沿滑移槽方向滑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盖板滑移连接在滑移槽中,当需要使用的时候,将第一盖板在滑移槽中滑动,将容纳腔与第一凹槽连通,容纳腔中的螺栓掉落至第一凹槽中;使用完毕后,在滑移槽中滑动第一盖板,将容纳腔封闭;利用这种方式设置的第一盖板,第一盖板在开合的过程中,不与其他结构开设,且占用面积小。作为优选,所述套筒内设置有用于稳定容纳腔的固定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设置在套筒中的固定装置,将套筒紧固在管体上,且保证容纳腔为均匀的圆环型。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与套筒同心设置有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套筒之间设置有抵接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环与套筒同心设置,之间利用抵接杆固定;将固定环套设在管体上以完成套筒与管体之间的连接,设置在之间的抵接杆保证容纳腔为均匀的圆环形。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环是由具有一定弹性的树脂材料制成,所述管体设置有能与固定环配合的卡接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环从管体的一端套设至管体上,之后攒动套筒,使固定环在管体上滑动,使固定环卡接在卡接槽中,从而完成套筒的固定;由于固定环是由树脂材料制成的,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其套设在管体上时,固定环发生轻微形变,当固定环攒动至卡接槽中,固定环恢复原状。作为优选,所述卡接槽两边设置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斜度大于第二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装置在套筒上设置有多组,将固定环套设在其中一端并向另外一端攒动时,其中一个或多个固定环会经历一个或多个卡接槽,当其卡接进卡接槽中之后,再从第二侧壁处攒出卡接槽,由于第二侧壁上的斜度较小,可使固定环较为容易的攒出卡接槽;当管体需要纵向放置时,将第一侧壁朝下设置,避免固定环从卡接槽中脱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套筒套设在管体上,且在套筒和管体之间形成容纳腔,将法兰连接需要的螺栓置入在容纳腔中,当管体在维修更换时,从开口处从容纳腔中取出置入在其中的螺栓,多余的螺栓可放置在第一凹槽中下次使用;通过这种方式,避免在检修过程中,随身携带这些螺栓,造成不便;其次螺栓固定件包裹在管体中,能对管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2.套设在管体上的套筒能对管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保温作用,既能防止地底潮气向上致使管体锈蚀。附图说明图1是
技术介绍
中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等轴侧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整体结构剖视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4中B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管体;11、套筒;12、容纳腔;13、第一凹槽;131、盖板;132、开口;133、滑移槽;14、固定环;141、抵接杆;142、卡接槽;143、第一侧壁;144、第二侧壁;145、滚动部;2、法兰连接部;21、法兰连接件;22、螺栓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一种无缝钢管,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相互连接的管体1,相邻管体1之间通过法兰连接部2,法兰连接部2包括分别焊接在管体1端部的法兰连接件21和将两个法兰连接件21连接在一起的螺栓固定件22。如图2所示,管体1上套设有套筒11,套筒11是与管体1同心设置,且管体1和套筒11之间形成容纳腔12,容纳腔12为圆环状;套筒11内部设置有固定装置,利用固定装置将套筒11固定在管体1上,使容纳腔12呈均匀的圆环状。如图3和图4所示,固定装置与套筒11同心设置的固定环14,固定环14与套筒11之间设置有抵接杆141;固定环14是由具有一定弹性的树脂材料制成,可采用聚氯乙烯树脂或环氧树脂,管体1表面设置有能与固定环14配合的卡接槽142,固定环14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卡接槽142的截面形状为半环形;将卡接槽142的两个侧壁分别命名为第一侧壁143和第二侧壁144,其中第一侧壁143是靠近管体1端部的侧壁,第一侧壁143的斜度大于第二侧壁144,本实施例中表现的第一侧壁143的斜度为85°,第二侧壁144的斜度为35°;固定装置在套筒11上设置有多组,分别靠近套筒11的两端,卡接槽142对应设置在管体1上。如图2所示,套筒11靠近法兰连接部2的端部向下凹陷形成第一凹槽13,并在第一凹槽13底部设置有开口132;第一凹槽13处设置有将其与容纳腔12分隔开的第一盖板131,套筒11内壁上设置有滑移槽133,滑移槽133的截面形状为L型,第一盖板131滑移卡接在滑移槽133中。使用方法:将固定环14撑开从一端套设在管体1上,将固定环14套设在管体1上,之后施力在套筒11上,将套筒11从管体1的一端向另外一端攒动,使固定环14卡接至卡接槽142中;为了使固定环14在管体1上更顺畅的滑动,可在管体1上涂覆润滑油,减小滑动阻力。之后将套设有套筒11的管体1通过法兰连接部2固定成一个整体,从远离法兰连接部2的端口上向内塞入螺栓,将容纳腔填满,再将下一个管体1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无缝钢管](https://img.jigao616.com/upload/patent/2018/4/12/0823537.gif)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缝钢管,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管体(1)之间设置有法兰连接部(2),所述管体(1)同心套设有套筒(11),所述套筒(11)和管体(1)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螺栓固定件的容纳腔(12),所述套筒(11)靠近法兰连接部(2)处凹陷形成第一凹槽(13),所述第一凹槽(13)上设置有开口(1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缝钢管,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管体(1)之间设置有法兰连接部(2),所述管体(1)同心套设有套筒(11),所述套筒(11)和管体(1)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螺栓固定件的容纳腔(12),所述套筒(11)靠近法兰连接部(2)处凹陷形成第一凹槽(13),所述第一凹槽(13)上设置有开口(1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3)上设置有将其封闭的第一盖板(1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缝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1)上设置有滑移槽(133),所述第一盖板(131)沿滑移槽(133)方向滑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叶青,吴国庆,章杰中,朱海英,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宝新无缝钢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