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1耐药性毒株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7633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HIV-1耐药性毒株及其应用,目的是提供一种拉夫米定HIV-1耐药性毒株及其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筛选上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病毒株为3TC  HIV-1耐药性毒株CGMCC  №  1140,对拉夫米定(3TC)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2048μM,具有传代稳定性,可广泛用于抗艾滋病药物的筛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HIV-1耐药性毒株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我国目前出现了艾滋病发病的高峰,截止2003年9月底,我国现存活的HIV感染者多达84万。从2002年起四种国产抗艾滋病病毒药物上市,使艾滋病人一年的治疗费用由原先的4万元人民币下降到目前的3500元左右。新的抗艾滋病药物的发现无疑是广大艾滋病患者的福祉,但同时也出现了HIV病毒产生耐药性的严重问题。根据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的要求,在评价抗艾滋病药物药效时,必须采用三种病毒(实验株、临床分离株、耐药株)进行体外实验。我国对HIV病毒耐药性尚缺乏系统的研究,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株应用于艾滋病新药评价和HIV-1耐药性研究的标准耐药毒株。同时,在我国刚刚开始的HIV-1耐药性研究中,也由于没有HIV-1标准耐药性毒株而受到了很大制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HIV-1耐药性毒株。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HIV-1耐药性毒株名称为3TC HIV-1,分类命名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已于2004年04月2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保藏号为CGMCC № 1140。3TC HIV-1耐药性毒株(CGMCC № 1140)对拉夫米定(3TC)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2048μM,超过野毒株113,778倍;病毒pol区184位密码子由甲硫氨酸(M)突变为异亮氨酸(I)。该病毒株对3TC高度耐受,对ABC、DDC、DDI低度耐药,对AZT、D4T、TDF等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及DLV、EFV、NVP等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仍保持敏感。经传代培养证实,该病毒株具有传代稳定性。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人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中用HIV-1CNHN24毒株培育筛选HIV-1耐药性毒株,成功筛选出了中国第一株可稳定传代的拉米夫定(3TC)HIV-1耐药性毒株,该毒株做为模型,可广泛应用于治疗艾滋病药物的筛选,在抗艾滋病研究领域将占据重要地位,具有深远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3TC HIV-1耐药株的培育与筛选一、实验材料 1、病毒HIV-1CNHN24毒株,该毒株于2002年分离自中国河南艾滋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Genbank注册号AY180905,基因型为B’亚型,HIV抗体免疫印迹检测的带型是gp160、gp120、p66、p55、gp41、p24、p17。2、细胞MT4细胞,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和传代。3、筛选药物3TC药物为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生产的贺普丁拉米夫定片,每片含100mg拉米夫定。将100mg3TC溶解于50ml RPMI1640培养液中,经离心过滤,得到8.7mM3TC溶液,用前稀释成所需浓度。4、细胞培养基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细胞培养液。二、3TC HIV-1耐药株的培育将5×104-8×104/ml的MT4细胞悬液10ml加入到50ml细胞培养瓶中,接种终浓度为100TCID50的HIV-1CNHN24病毒,将浓度逐渐增加的3TC加到MT4-HIV-1CNHN24培养系统中,3TC起始浓度为0.008μM,略低于3TC对HIV-1CNHN24野毒株的IC50(0.018μM),以后每代药物浓度以2倍递增,在37℃、5%CO2条件下培养,每天定时观察细胞病变。第1-4代每代培养5天,第5-8代每代培养6天,第9和第10代培养7天,共传代培养10代,第10代3TC浓度为4.096μM,为第1代的512倍。对照设病毒对照,为不含3TC药物的MT4-CNHN27培养物。重复每代病毒设2个平行样品。将病毒培养10代之后,3TC药物浓度已升高到4.096μM,病毒所致细胞病变仍十分明显;而将此浓度加到野毒株上,则可完全抑制野毒株的复制,细胞无病变出现,证明体外培养10代之后,筛选到的毒株对3TC高度耐药。三、3TC HIV-1耐药株的耐药性测定1、表型耐药性测定5块96孔细胞培养板分别用于测定3代、5代、6代、7代和10代3TC HIV-1耐药病毒。各培养板中每孔加入50μl细胞浓度为5×104个/ml的MT-4细胞。将3TC药物溶液用RPMI1640培养基进行2倍系列稀释,取不同稀释度3TC药物溶液50μl加入各培养板细胞孔中,每个稀释度作4个复孔。取以上各代病毒稀释为1∶500的浓度,在相应的培养板各孔中分别加入100μl病毒。将各培养板在37℃、5%CO2条件下培养,每天定时观察细胞病变,共培养7天,测定以上各代培养病毒的IC50。2、基因型耐药性测定用德国QiaGen公司的QIAamp viral RNA分离试剂盒从培养上清中提取病毒RNA,进行毒株基因测定。首先,对病毒RNA进行反转录在管中加入11μl RNA,2μl随机引物(Promega,1μl 20μg),70℃孵育5min,立即冰浴2min,然后依次加入5μl dNTP,1μl M-MLVReverse(Promega,200U/μl),5μl M-MLV 5×buffer,1μl Rnasin Ribonuclease Inhibitor(Promega,40U/μl),40℃孵育2h,即可获得cDNA。然后,对所得cDNA进行套式PCR扩增,第一轮反应系统包括2μl cDNA模板;0.5μl dNTP(Takana,每种各10mM);2.5μl 10×buffer;0.25μl Taq(Takana,5U);上下游引物各1μl(外侧引物为5’-CCTAGGAAAAAGGGCTGTTGGAAATGTGG-3’和5’-AACTTCTGTATGTCATTGACAGTCCA-3’);用水补足体积至25μl。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55℃退火30s,72℃延伸45s,30个循环;72℃延伸7min。第二轮反应系统包括2μl第一轮PCR产物;1μl dNTP(Takana,每种各10mM);5μl 10×buffer;0.5μl Taq(Takana,5U);上下游引物各2μl(内侧引物为5’-ACTGAGAGACAGGCTAATTTTTTAGGGA-3’和5’-CATTTATCAGGATGGAGTTCATA-3’);用水补足体积至50μl。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20s,52℃退火30s,72℃延伸1min,35个循环;72℃延伸7min。反应完毕,将所得PCR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结果,选取阳性结果送上海博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纯化与测序。3、测定结果3代、5代、6代、7代和10代病毒的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病毒的IC50逐代增加,6代以前增加速度相对缓慢,第7代IC50突然有了大幅度提高,增加值超过野毒株113,778倍,显示其对3TC已产生了高度耐药性。病毒pol区184位密码子在第7代由蛋氨酸(ATG)突变为异亮氨酸(ATA)。登录http//hivdb.stanford.edu用Stanford HIV drug resistance database进行分析,可知该突变可导致对3TC高度耐受,对ABC、DDC、DDI低度耐药,对AZT、D4T、TDF等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及DLV、EFV、NVP等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3TCHIV-1耐药性毒株CGMCC№114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敬云李珏鲍作义刘思扬庄道民李韩平刘永健李林杨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