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同时分离培养致病性奈瑟菌和支原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接种,首先从可疑病人检体时取材,然后直接接种在密封性生物培养组件的内芯片的培养基上;(2)培养,在该组件内放置气体发生片并盖上密封盖,在30~40℃下培养24~72小时;(3)观察分离,致病性奈瑟菌可生长出肉眼可见的针头状透明菌落,致病性支原体在40~100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棕色菌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该方法可用于医学临床上对可疑病人体查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致病性奈瑟菌(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双球菌)和支原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与肺炎支原体)。
技术介绍
人类被许多致病性微生物感染并患上传染病。医学临床上需要对可疑感染病人进行明确的病源体分析与测试,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对微生物分离传染病病源体的实验室测试,必须依靠从可疑的病人体检标本中分离到致病微生物,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以帮助医生选择何种抗菌剂进行治疗。常规或传统的分离培养可疑病原微生物的手段和方法包括采用扁园形平皿或立体长园形平皿对一种可疑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一般需2~3种培养基,并且需在CO2孵育箱中进行,上述常规的圆形平皿分上盖下底两部分,是不封闭的。这种传统的分离培养可疑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成本高等缺陷,需要进行改进和提高,从而确保对临床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的同时分离培养致病性奈瑟菌和支原体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接种,首先从可疑病人检体时取材,然后直接接种在密封性生物培养组件的内芯片的培养基上;(2)培养,在该组件内放置气体发生片并盖上密封盖,在30~40℃下培养24~72小时;(3)观察分离,致病性奈瑟菌可生长出肉眼可见的针头状透明菌落,致病性支原体在40~100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棕色菌落。所述的密封性生物培养组件由透明的外套管,与该外套管配套的密封盖,以及内芯片组成,所述的外套管呈扁平状。所述的培养基的重量配方及其配制方法如下4%的琼脂,添加10%组织细胞培养液、2%动物血清、10%酵母提取物、0.1%酚红、0.1%尿素精氨酸、0.1%硫酸锰、0.1%抑菌剂,余量为蒸馏水,调pH到6±0.5,无菌浇在内芯片上,待凝固即可。所述的抑菌剂包括多粘菌素7.5μg/ml、两性霉素B6μg/ml和结晶紫。所述的培养温度较佳为36~38℃,所述的培养时间较佳为24~48小时。所述的气体发生片包括二氧化碳发生片、微量氧发生片或厌氧发生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同时能分离二种不同的微生物(致病性奈瑟菌和支原体),尤其在临床实验诊断中,有为诊断与鉴别诊断淋病和非淋性支原体提供科学依据;2、在观察结果时,不但可肉眼直接观察培养的和生化反应(支原体产碱)还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支原体菌落;3、用CO2发生片取代老方法培养时可省去CO2孵育箱,操作十分简便,有利于无CO2孵育箱设备的各级医院使用。4、大大节约了培养基的使用量,培养基的使用量仅为传统方法的三分之一;5、本专利技术可直接在密封性的组件中完成致病性奈瑟菌和支原体的方法比较。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接种,首先从可疑病人检体时取材,然后直接接种在密封性生物培养组件的内芯片的培养基上;(2)培养,在该组件内放置CO2发生片、微释放量氧发生片并盖上密封盖,在30℃下培养72小时; (3)观察分离,致病性奈瑟菌可生长出肉眼可见的针头状透明菌落,致病性支原体在40~100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棕色菌落。所述的密封性生物培养组件由透明的外套管,与该外套管配套的密封盖,以及内芯片组成,所述的外套管呈扁平状。所述的培养基的重量配方及其配制方法如下4%的琼脂,添加10%组织细胞培养液、2%动物血清、10%酵母提取物、0.1%酚红、0.1%尿素精氨酸、0.1%硫酸锰、0.1%抑菌剂,余量为蒸馏水,调pH到6±0.5,无菌浇在内芯片上,待凝固即可。所述的抑菌剂包括多粘菌素7.5μg/ml、两性霉素B6μg/ml和结晶紫。实施例2,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接种,首先从可疑病人检体时取材,然后直接接种在密封性生物培养组件的内芯片的培养基上;(2)培养,在该组件内放置CO2发生片、厌氧发生片并盖上密封盖,在40℃下培养24小时;(3)观察分离,致病性奈瑟菌可生长出肉眼可见的针头状透明菌落,致病性支原体在40~100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棕色菌落。所述的密封性生物培养组件由透明的外套管,与该外套管配套的密封盖,以及内芯片组成,所述的外套管呈扁平状。所述的培养基的重量配方及其配制方法如下4%的琼脂,添加10%组织细胞培养液、2%动物血清、10%酵母提取物、0.1%酚红、0.1%尿素精氨酸、0.1%硫酸锰、0.1%抑菌剂,余量为蒸馏水,调pH到6±0.5,无菌浇在内芯片上,待凝固即可。所述的抑菌剂包括多粘菌素7.5μg/ml、两性霉素B6μg/ml和结晶紫。应用例1在医院性病门诊就诊者,被可疑为有淋病或非淋菌性脲道炎,用本新方法,从可疑病人检体时取材,然后直接接种在培养组件的内芯片的培养基上,再将该组件内放如CO2发生片盖上盖塞置36~38℃培养24~72小时,取出观察已接种培养的结果,取性奈瑟菌直接接种到透明内芯片,支原体需在显微镜下放大40~100倍看到特征,根据培养出特征可初步判断可疑病人是否在实验中分离到致病菌,奈瑟菌、支原体或二种混合的病原体。应用例2在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者,被可疑为不育症,用本新方法,从可疑病人检体时取材,然后直接接种在培养组件的内芯片的培养基上,再将该组件内放如CO2发生片盖上盖塞置36~38℃培养24~72小时,取出观察已接种培养的结果,取性奈瑟菌直接接种到透明内芯片,支原体需在显微镜下放大40~100倍看到特征,根据培养出特征可初步判断可疑病人是否在实验中分离到致病菌,奈瑟菌、支原体或二种混合的病原体。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接种,首先从可疑病人检体时取材,然后直接接种在密封性生物培养组件的内芯片的培养基上;(2)培养,在该组件内放置气体发生片并盖上密封盖,在30~40℃下培养24~72小时;(3)观察分离,致病性奈瑟菌可生长出肉眼可见的针头状透明菌落,致病性支原体在40~100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棕色菌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性生物培养组件由透明的外套管,与该外套管配套的密封盖,以及内芯片组成,所述的外套管呈扁平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基的重量配方及其配制方法如下4%的琼脂,添加10%组织细胞培养液、2%动物血清、10%酵母提取物、0.1%酚红、0.1%尿素精氨酸、0.1%硫酸锰、0.1%抑菌剂,余量为蒸馏水,调pH到6±0.5,无菌浇在内芯片上,待凝固即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抑菌剂包括多粘菌素7.5μg/ml、两性霉素B6μg/ml和结晶紫。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温度较佳为36~38℃,所述的培养时间较佳为24~48小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发生片包括二氧化碳发生片、微量氧发生片或厌氧发生片。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接种,首先从可疑病人检体时取材,然后直接接种在密封性生物培养组件的内芯片的培养基上;(2)培养,在该组件内放置气体发生片并盖上密封盖,在30~40℃下培养24~72小时;(3)观察分离,致病性奈瑟菌可生长出肉眼可见的针头状透明菌落,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时分离培养致病性奈瑟菌和支原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接种,首先从可疑病人检体时取材,然后直接接种在密封性生物培养组件的内芯片的培养基上;(2)培养,在该组件内放置气体发生片并盖上密封盖,在30~ 40℃下培养24~72小时;(3)观察分离,致病性奈瑟菌可生长出肉眼可见的针头状透明菌落,致病性支原体在40~100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棕色菌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元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恩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