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明按键结构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6746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0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第一种透明按键结构,包括按键本体、用于支撑按键本体的支架及设于按键本体与支架之间的弹性件,所述支架包括支架台和通孔;所述按键本体包括嵌于所述通孔内的透明体及设于所述透明体至少相对两侧的边框,所述边框与所述支架台之间设有使透明体在所述通孔内进行上下活动的弹性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第二种透明按键结构,包括触摸显示屏和上述的第一种透明按键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所述的第一种透明按键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主显示屏和所述的与触摸显示屏结合的第二种透明按键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透明按键结构简单、空间要求小,可对按键字符进行随意更换且不会产生额外的费用并提升了实体按键的使用率。

A transparent key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irst transparent key structure comprises a key body, and an elastic member for support between the keystoke body and support key body, wherein the bracket includes a bracket and through hole; the key is embedded in the body comprises a transparent body and a frame in the transparent body at least two opposite sides the hole, the elastic element makes transparent body carry on activities in the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rame and the support platform.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second kinds of transparent key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touch screen and the first transparent key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first transparent key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econd transparent key structures which are combined with the main display screen and the touch screen. The transparent key of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small space requirement, and can replace the key characters at will, and does not generate additional cost and improves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entity butt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明按键结构及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键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透明按键结构及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应用于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上的普通的全键盘一般是将字符印制于按键表面上,但长时间的使用会使得字符被磨损不清晰,更换不仅麻烦还会增加额外费用,不更换又影响使用。虽然手机的全键盘给消费者印象深刻,但是传统按键不能或者难以自由切换多种字符和图标,全键盘的按键使用功能比较单一,对按键进行自定义编辑的范围也比较局限。例如对于全键盘中的一些按键只能用于特定字符的输入,有些按键只能进行简单的自定义编辑,在用户体验上大不如大屏幕手机的虚拟键盘便捷和多样化。但大屏手机的虚拟键盘在文本输入的情况下字符占用屏幕区域,同时虚拟键盘也没有实体按键的真实手感和全键盘印象,用户体验度比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明按键结构及电子装置,该按键结构简单、空间要求小,可对按键字符进行随意更换且不会产生额外的费用。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种透明按键结构,包括按键本体、用于支撑按键本体的支架及设于按键本体与支架之间的弹性件,所述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按键本体包括嵌于所述通孔内的透明体及设于所述透明体外的边框,所述边框与支架相对,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边框与支架之间。通过将按键本体中的透明体的设置,使得可以通过透明体直接查看按键本体下端的内的字符,无需在按键本体外部设置字符,不会因为字符的掉落而影响使用,同时支架与按键本体之间设置弹性件,使得按键本体可以在支架上进行上下活动,该按键结构简单、空间要求小。进一步的,所述透明体与支架相对的一侧设有凸起的卡钩部,所述透明体嵌入通孔中并通过卡钩部与通孔背离按键本体一侧边缘卡接。卡钩部对透明体的上下活动进行一定的限位,使得透明体不会轻易脱出。进一步的,所述边框与支架相对的一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与支架相对,所述支架与凹槽相对的表面上设有与凹槽相适配连接的凸起,所述弹性件设于凹槽与凸起之间。该结构的设置使弹性件卡在特定空间不至于脱落、倾斜等影响功能的位移发生。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部及第二支架部,所述第一支架部与凹槽相对设置,所述凸起设于第一支架部与凹槽相对的表面上,所述第二支架部设于第一支架部背离凹槽的一侧表面上;所述通孔包括设于第一支架部上的第一通孔和与第一通孔相对设于第二支架部上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大于第一通孔的孔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设置使得第一支架部与第二支架部之间形成限位槽,卡钩部卡接在限位槽中,对透明体的上下活动进行一定的限位,使得透明体不会轻易脱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第一种透明按键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第二种透明按键结构,包括按键本体、用于支撑按键本体的支架、设于按键本体与支架之间的弹性件以及触摸显示屏,所述支架位于触摸显示屏的可视面上,所述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按键本体包括嵌于所述通孔内的透明体及设于所述透明体外的边框,所述边框与支架相对,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边框与支架之间;当按下按键本体,所述透明体与触摸显示屏接触,实现相应动作的触发。通过将按键本体中的透明体的设置,使得可以通过透明体直接查看按键本体下端触摸显示屏显示区域内的内容,无需在按键本体外部设置字符,不会因为字符的掉落而影响使用,同时支架与按键本体之间设置弹性件,使得按键本体可以在支架上进行上下活动,该按键结构简单、空间要求小。进一步的,所述透明体与支架相对的一侧设有凸起的卡钩部,所述透明体嵌入通孔中并通过卡钩部与通孔背离按键本体一侧边缘卡接。卡钩部对透明体的上下活动进行一定的限位,使得透明体不会轻易脱出。进一步的,所述边框与支架相对的一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与支架相对,所述支架与凹槽相对的表面上设有与凹槽相适配连接的凸起,所述弹性件设于凹槽与凸起之间。该结构的设置使弹性件卡在特定空间不至于脱落、倾斜等影响功能的位移发生。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部及第二支架部,所述第一支架部与凹槽相对设置,所述凸起设于第一支架部与凹槽相对的表面上,所述第二支架部设于第一支架部背离凹槽的一侧表面上;所述通孔包括设于第一支架部上的第一通孔和与第一通孔相对设于第二支架部上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大于第一通孔的孔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设置使得第一支架部与第二支架部之间形成限位槽,卡钩部卡接在限位槽中,对透明体的上下活动进行一定的限位,使得透明体不会轻易脱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第二种透明按键结构。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透明按键结构,原理简单,对结构空间要求小,更替方便。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透明按键结构,通过将透明按键与触摸显示屏结合,不仅保留了实体按压式按键好的用户体验并且使得传统机械按键实现定义的编辑功能、可视性增强,提升了实体按键的使用率。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子装置,通过在透明的实体机械按键下方设置触摸显示屏,用来显示可自定义的字符和图标,与电子装置的主显示屏结合,在文本输入的情况下特殊字符也不必占用屏幕区域,提升了实体按键的使用率,不仅兼顾了实体按键的真实手感和全键盘印象,也为用户提供了适应时代发展的用户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透明按键结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透明按键结构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透明按键结构中的触摸显示屏的其中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透明按键结构与底座配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透明按键结构与底座配合使用时标识件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透明按键结构与底座配合使用结构示意图二;图中所示:1.按键本体;11.透明体;12.边框;13.凹槽;14.卡钩部;2.弹性件;3.支架;31.第一支架部;32.第二支架部;33.通孔;331.第一通孔;332.第二通孔;34.凸起;4.触摸显示屏;41.显示区域;42.非显示区域;5.底座;6.标识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透明按键结构,包括按键本体1、用于支撑按键本体1的支架3及设于按键本体1与支架3之间的弹性件2,支架3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33;按键本体1包括嵌于通孔33内的透明体11及设于透明体11外的边框12,边框12与支架3相对,弹性件2设于边框12与支架3之间。可以理解,该透明体11可以为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或多边体等,只需保证透明体11至少其中相对的两侧设有边框12即可,当然如果为了透明体11的外观的美观可以沿着透明体11的上边沿一周均设置边框12;透明体11由透明材质制成;具体地,所述透明体11为透明的实体结构或为中空的框体结构,只需透明体11与手指接触的部分透明,保证可以透过透明体11查看到透明体11下端的字符信息,透明体11通过末端与设于支架3下端的装置接触并触发操作。边框12与支架3之间设有使透明体11在通孔33内进行上下活动的弹性件2。其中优选的弹性件2为弹簧或者弹片,由于弹簧或弹片采用现有成熟的加工技术可以做到非常小的尺寸,比如0.2mm直径的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透明按键结构及电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明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键本体(1)、用于支撑按键本体(1)的支架(3)及设于按键本体(1)与支架(3)之间的弹性件(2),所述支架(3)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33);所述按键本体(1)包括嵌于所述通孔(33)内的透明体(11)及设于所述透明体(11)外的边框(12),所述边框(12)与支架(3)相对,所述弹性件(2)设于所述边框(12)与支架(3)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明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键本体(1)、用于支撑按键本体(1)的支架(3)及设于按键本体(1)与支架(3)之间的弹性件(2),所述支架(3)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33);所述按键本体(1)包括嵌于所述通孔(33)内的透明体(11)及设于所述透明体(11)外的边框(12),所述边框(12)与支架(3)相对,所述弹性件(2)设于所述边框(12)与支架(3)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体(11)与支架(3)相对的一侧设有凸起的卡钩部(14),所述透明体(11)嵌入通孔(33)中并通过卡钩部(14)与通孔(33)背离按键本体(1)一侧边缘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明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12)与支架(3)相对的一端设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的开口与支架(3)相对,所述支架(3)与凹槽(13)相对的表面上设有与凹槽(13)相适配连接的凸起(34),所述弹性件(2)设于凹槽(13)与凸起(34)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包括第一支架部(31)及第二支架部(32),所述第一支架部(31)与凹槽(13)相对设置,所述凸起(34)设于第一支架部(31)与凹槽(13)相对的表面上,所述第二支架部(32)设于第一支架部(31)背离凹槽(13)的一侧表面上;所述通孔(33)包括设于第一支架部(31)上的第一通孔(331)和与第一通孔(331)相对设于第二支架部(32)上的第二通孔(332),所述第二通孔(332)的孔径大于第一通孔(331)的孔径。5.一种透明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键本体(1)、用于支撑按键本体(1)的支架(3)、设于按键本体(1)与支架(3)之间的弹性件(2)以及触摸显示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晓明陈一举黄慧琳朱建峰刘俊
申请(专利权)人: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