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5147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用于在车身上安装线束的密封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与车身表面适配的构型,并且第一表面上延伸出套管;以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并且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用于第一线束的第一导管和用于第二线束的第二导管;其中,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均与所述套管的内腔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密封装置允许同时将多条线束设置于单个通孔中,进而可以有效减小在车身上开设的通孔数量,节约安装空间,并且减小不同线束之间的干涉,更为合理地引导线束在车内的布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密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密封装置,尤其涉及用于将线束安装至车身上的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在车辆的生产装配过程中,往往需要将线束穿越车身,以便在车身内外之间实现电子或电气的连接。为此,通常在车身上开设通孔,并在通孔上装配密封装置,线束经由密封装置穿越车身。所述密封装置的作用在于对通孔提供密封,以防车外的雨水经由通孔间隙进入车内。在现有技术中,密封装置一般采用EPDM材料制得,以具有合适的柔性。使用时,密封装置被套穿到电缆线上,然后扣接到比如车身钣金的通孔中。由于套管具有柔性,所以可以通过与车身钣金的过盈配合来实现密封。现有技术的密封装置在传统的车辆中可以取得满意的技术效果,因为传统汽车只配备ABS(刹车防抱死)功能,车辆底盘有足够的布置空间。然而,随着人们对舒适性、经济性、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上的电子产品种类也在不断增加,进而需要将造型不同、功能各异的线束安装至车身。比如,近年来,电动停车制动器(EPB)、轮胎智能监测(TPMS)逐渐得到普及。如果使用现有技术的密封装置,需要在车身钣金上相应地开设众多的通孔,这不仅会增加车辆底盘的布局难度,而且会增加车身密封不良的风险。此外,由于传统密封装置采用EPDM软质材料,套管与车身钣金是过盈配合,因此在整车装配时,操作难度较大,生产效率无法令人满意。为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密封装置,其能适应车辆技术发展的需要,并且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用于在车身上安装线束的密封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与车身表面适配的构型,并且第一表面上延伸出套管;以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并且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用于第一线束的第一导管和用于第二线束的第二导管;其中,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均与所述套管的内腔连通。根据本技术的密封装置允许同时将多条线束设置于单个通孔中,进而可以有效减小在车身上开设的通孔数量,节约安装空间,并且减小不同线束之间的干涉,更为合理地引导线束在车内的布局。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表面上延伸出中间体,其中,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从所述中间体延伸出并经由所述中间体的内腔与所述套管的内腔连通。中间体的设置可以有效简化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与导管的连通,方便制造。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朝相反的方向延伸。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管的内腔直径不同于所述第二导管的内腔直径。具有不同内腔直径的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允许引导相应地具有不同直径的两条线束。进一步地,所述套管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其中,从所述第一导管穿过的线束通过该第一导向槽进入车内;以及第二导向槽,其中,从所述第二导管穿过的线束通过该第二导向槽进入车内。导槽的设置允许更为合理地引导线束在车内的布局。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表面上具有允许在本体与车身之间保持密封的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环绕所述套管而布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进一步地,还包括允许将所述本体固定安装至车身的卡扣,所述卡扣布置在所述套管的外周上。在安装密封装置时,只要将套管插入车身通孔,卡扣即能与通孔侧壁也即车身钣金扣紧,从而方便且简单地将密封装置固定安装至车身。进一步地,所述本体是由硬质材料形成的。相比现有技术中使用的软性材料,由硬质材料制成的密封装置更容易安装至车身钣金上,进而操作更为简便,可有效节约装配时间。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装置被成形为一体件。比如,可以通过注塑工艺来形成所述密封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线束与第一导管之间、所述第二线束与第二导管之间均设置有密封材料。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他细节及优点将通过下文提供的详细描述而变得显而易见。下文将参照附图来进行详细描述,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例示性密封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密封装置的仰视图;图3为图1所示密封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图1所示密封装置的纵截面图。上述附图所示出的内容仅为举例和示意,而并不严格按照比例予以绘制,也并未完整地绘制出具体使用环境下相关的全部部件或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明了本技术的原理和构思之后,将能想到在特定的使用环境下为具体实施本技术而需要加入的本领域公知的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具体实施方式在以下描述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并不意欲限制任何序位,其目的仅仅在于区分各个独立的部件、零件、结构、元件等,并且这些独立的部件、零件、结构、元件可以相同、类似或者不同。同时,在以下描述中可能使用的关于方位的说明,比如“上”、“下”、“内”、“外”、“左”、“右”、“径向”、“轴向”等,除非具有明确说明,仅为了方便描述,而无欲对技术技术方案形成任何限定。附图1-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例示性密封装置,其用于在车身上安装线束。具体而言,在车辆的生产装配过程中,往往需要在车身上开设通孔,以能将线束(比如电子或电气线缆)穿越车身。为防止在车辆的使用过程中车外的雨水经由通孔间隙进入车内,可以使用根据本技术的密封装置对通孔进行密封,其中,密封装置安装至车身通孔中,线束经由密封装置穿越车身。参见图1,其中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例示性密封装置的主视图。图示密封装置具有本体10,该本体10大致为平板状。需要明白,平板状的本体10便于安装至大致平坦的车身表面,然而,如果需要安装密封装置的车身表面具有其他的形状或构型,该本体10也可以相应地设置为对应的形状或构型。此外,虽然本体10在图中示出为弧形周边,但是需要明白的是,本体10的周边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密封装置的车身表面的具体空间条件而构造成其他的形状,比如三角形、方形等,甚至可以是不规则形状。进一步地,本体10设置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为图示方位的下表面,而第二表面为图示方位的上表面。在将密封装置安装至车身上时,所述第一表面朝向车身,而所述第二表面背向车身,或者,所述第一表面背向车身,而所述第二表面朝向车身。现将结合图1和图2具体描述本体10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结构,其中,图2为图1所示密封装置的仰视图。从图中可见,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表面是朝向车身且大致是平坦的构型,以匹配相应平坦的车身,并且,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本体10是由平板构成的圆环,其包括外周和内周,并且大致沿着内周从第一表面上延伸出套管20。套管20用于穿过车身上的通孔进入车内,因此,本体10的内周以及套管20的截面最好为椭圆形,以便于安装。此外,套管20的延伸长度根据实际的安装需要进行选择。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环绕所述套管20布置有密封垫40。在将密封装置安装至车身时,密封垫40贴紧至车身表面,以在所述第一表面与车身表面之间提供密封。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何合适材质来形成所述密封垫,比如金属的铜垫片、不锈钢垫片、铁垫片、铝垫片等,或者非金属的石棉垫片、非石棉垫片、纸垫片、橡胶垫片等。所述密封垫40可以通过二次注塑与本体10成形为一体,也可以构造为独立的构件并粘结至本体10的所述第一表面上。现将进一步结合图1和图3具体描述本体10的所述第二表面的结构,其中,图3为图1所示密封装置的俯视图。从图中可见,在本体的大致平坦的第二表面上延伸出中间体34,中间体34上的相对的两端分别延伸出第一导管33和第二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密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在车身上安装线束的密封装置,包括本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与车身表面适配的构型,并且第一表面上延伸出套管(20);以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并且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用于第一线束的第一导管(33)和用于第二线束的第二导管(35);其中,所述第一导管(33)和第二导管(35)均与所述套管(20)的内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在车身上安装线束的密封装置,包括本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与车身表面适配的构型,并且第一表面上延伸出套管(20);以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并且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用于第一线束的第一导管(33)和用于第二线束的第二导管(35);其中,所述第一导管(33)和第二导管(35)均与所述套管(20)的内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上延伸出中间体(34),其中,所述第一导管(33)和第二导管(35)连接至所述中间体(34)并经由所述中间体(34)的内腔与所述套管(20)的内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33)和第二导管(35)朝相反的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33)的内腔直径不同于所述第二导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震
申请(专利权)人:陆博汽车电子曲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