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连体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51385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连体齿轮,包括大齿轮和小齿轮,大齿轮的内部套接输出轴,小齿轮的内部套接输入轴,大齿轮由第一主轮和第一凸台两部分构成,第一主轮的外侧边缘处均匀开设第一主齿,小齿轮包括第二主轮和第二凸台,小齿轮通过第二凸台边缘开设的第二副齿与大齿轮上的第一主齿啮合。本新型连体齿轮,相互啮合的大齿轮和小齿轮均为一种冶金粉末材料通过铸造工艺制成的构件,相对于通过滚齿加工方法加工出来的齿轮精度提高,进而能增强齿轮间的对齿精度,由于第一主轮的直径大于第二凸台的直径,加之相互啮合的第一主齿和第二副齿的线速度相同,使得输出轴的转速小于输入轴的转速即实现减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连体齿轮
本技术涉及电机配件
,具体为一种新型连体齿轮。
技术介绍
减速齿轮箱是电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件,减速齿轮箱内需要大量的连体齿轮,这种齿轮传统的加工方式是通过滚齿机多次滚齿加工,加之连体齿轮一般体积较小,使得加工出来的齿轮对精度一般,影响齿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连体齿轮,具备精度高、匹配性好的优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连体齿轮,包括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大齿轮的内部套接输出轴,所述小齿轮的内部套接输入轴,所述输出轴和输入轴均套接在固定盘的内部,所述大齿轮由第一主轮和第一凸台构成,所述第一凸台固定连接在在第一主轮的底部,所述第一主轮的外侧边缘处均匀开设第一主齿,所述大齿轮的底部靠近输出轴轴心处均匀开设第一副齿,所述小齿轮设置在大齿轮的下方且投影部分重叠,所述小齿轮包括第二主轮和第二凸台,所述小齿轮通过第二凸台边缘开设的第二副齿与大齿轮上的第一主齿啮合,所述第二主轮边缘处均匀开设第二主齿。优选的,所述大齿轮和小齿轮均为一种冶金粉末材料通过铸造工艺制成的构件。优选的,所述第二副齿在第二凸台的侧面上倾斜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主轮的直径大于第二主轮的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新型连体齿轮,大齿轮和小齿轮通过第一主齿和第二副齿啮合,小齿轮在内部输入轴的带动下同轴转动,进而带动与其啮合的大齿轮转动,大齿轮内部的输出轴与大齿轮同轴转动,由于大齿轮的直径大于小齿轮的直径,即第一主轮的直径大于第二凸台的直径,通过第一主齿和第二副齿啮合即可实现输出轴的转速小于输入轴的转速,从而实现减速,其中作为主要传动部件的大齿轮和小齿轮均通过铸造工艺制成,齿轮的精度提升,进而使得连体齿轮间的对齿精度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大齿轮仰视图。图中:1大齿轮、11第一主轮、111第一主齿、12第一凸台、121第一副齿、2小齿轮、21第二主轮、211第二主齿、22第二凸台、221第二副齿、3输出轴、4输入轴、5固定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连体齿轮,包括大齿轮1和小齿轮2,大齿轮1和小齿轮2均为一种冶金粉末材料通过铸造工艺制成的构件,相对于通过滚齿加工方法加工出来的齿轮,精度大大提高,进而能增强齿轮间的对齿精度,大齿轮1的内部套接输出轴3,输出轴3用于将电机的电能输出到外部装置上,小齿轮2的内部套接输入轴4,输入轴4带动外部的小齿轮2转动,输出轴3和输入轴4均套接在固定盘4的内部,大齿轮1由第一主轮11和第一凸台12构成,第一凸台12固定连接在在第一主轮11的底部,第一主轮11的外侧边缘处均匀开设第一主齿111,大齿轮1的底部靠近输出轴3轴心处均匀开设第一副齿121,小齿轮2设置在大齿轮1的下方且投影部分重叠,小齿轮2包括第二主轮21和第二凸台22,第一主轮11的直径大于第二主轮21的直径,小齿轮2通过第二凸台22边缘开设的第二副齿221与大齿轮1上的第一主齿111啮合,小齿轮2转动进而带动与其啮合的大齿轮1转动,同时大齿轮1内部的输出轴3与大齿轮1同轴转动,以实现降低转速的目的,第二副齿221在第二凸台22的侧面上倾斜设置,第二主轮21边缘处均匀开设第二主齿211。大齿轮1和小齿轮2通过第一主齿111和第二副齿221啮合,小齿轮2在内部输入轴4的带动下同轴转动,进而带动与其啮合的大齿轮1转动,大齿轮1内部的输出轴3与大齿轮1同轴转动,由于大齿轮1的直径大于小齿轮2的直径,即第一主轮1的直径大于第二凸台22的直径,通过第一主齿111和第二副齿221啮合即可实现输出轴3的转速小于输入轴4的转速,从而实现减速,其中作为主要传动部件的大齿轮1和小齿轮2均通过铸造工艺制成,齿轮的精度提升,进而使得连体齿轮间的对齿精度大大提高。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新型连体齿轮,相互啮合的大齿轮1和小齿轮2均为一种冶金粉末材料通过铸造工艺制成的构件,相对于通过滚齿加工方法加工出来的齿轮,精度大大提高,进而能增强齿轮间的对齿精度,由于第一主轮1的直径大于第二凸台22的直径,加之相互啮合的第一主齿111和第二副齿221的线速度相同,使得输出轴3的转速小于输入轴4的转速即实现减速的目标。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连体齿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连体齿轮,包括大齿轮(1)和小齿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齿轮(1)的内部套接输出轴(3),所述小齿轮(2)的内部套接输入轴(4),所述输出轴(3)和输入轴(4)均套接在固定盘(5)的内部,所述大齿轮(1)由第一主轮(11)和第一凸台(12)构成,所述第一凸台(12)固定连接在在第一主轮(11)的底部,所述第一主轮(11)的外侧边缘处均匀开设第一主齿(111),所述大齿轮(1)的底部靠近输出轴(3)轴心处均匀开设第一副齿(121),所述小齿轮(2)设置在大齿轮(1)的下方且投影部分重叠,所述小齿轮(2)包括第二主轮(21)和第二凸台(22),所述小齿轮(2)通过第二凸台(22)边缘开设的第二副齿(221)与大齿轮(1)上的第一主齿(111)啮合,所述第二主轮(21)边缘处均匀开设第二主齿(2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连体齿轮,包括大齿轮(1)和小齿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齿轮(1)的内部套接输出轴(3),所述小齿轮(2)的内部套接输入轴(4),所述输出轴(3)和输入轴(4)均套接在固定盘(5)的内部,所述大齿轮(1)由第一主轮(11)和第一凸台(12)构成,所述第一凸台(12)固定连接在在第一主轮(11)的底部,所述第一主轮(11)的外侧边缘处均匀开设第一主齿(111),所述大齿轮(1)的底部靠近输出轴(3)轴心处均匀开设第一副齿(121),所述小齿轮(2)设置在大齿轮(1)的下方且投影部分重叠,所述小齿轮(2)包括第二主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敏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金合力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