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车辆及运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419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7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运输车辆及运输车,属于运输技术领域。运输车辆包括车架、连接臂和行走装置,连接臂的一端与行走装置连接,连接臂远离行走装置的一端与车架活动连接,运输车辆具有相对的两个行走装置相互靠近的并拢状态,以及相对的两个行走装置相互远离的张开状态。通过运输车辆的张开状态进行装卸货物,期间不需要起重设备,大大提高了装卸效率。该结构设计合理,整体实用性强。运输车包括运输车辆,其具有该运输车辆的全部功能。

Transport vehicles and transport vehicle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ransport vehicle and a transport vehicle, which belongs to the transportation technical field. The transportation vehicle comprises a vehicle frame, a connecting arm and a walking device, and one end of the walking device connecting arm, connecting arm away from the walking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ame, transport vehicles with two walking device relatively close to each other together, and two for relative walk away from each other open device. The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goods is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open state of the transport vehicle, and no lifting equipment is needed during the period,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loading and unloading efficiency. The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is reasonable and the overall practicality is strong. A transport vehicle, including a transport vehicle, has all the functions of the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输车辆及运输车
本技术涉及运输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运输车辆及运输车。
技术介绍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广管廊市政建设,管廊是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检测系统。其中管廊主体是一种大型预制件,通过每个管廊预制件节拼装成整体管道。单个管廊预制件的尺寸长度在3-8米,宽度在1.5-3米,高度在2-4米,重量在30-50吨。目前管廊预制件通常都是放在半挂平板的运输车上进行运输。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传统的运输车至少存在以下缺点:装卸过程中需要借助起重设备;装卸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运输车辆,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其能够通过运输车辆的张开状态进行装卸货物,期间不需要起重设备,大大提高了装卸效率。该结构设计合理,整体实用性强。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运输车,其包括上述提到的运输车辆,其具有该运输车辆的全部功能。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输车辆,其包括车架、连接臂和行走装置,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行走装置连接,所述连接臂远离所述行走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车架活动连接,所述运输车辆具有相对的两个所述行走装置相互靠近的并拢状态,以及相对的两个所述行走装置相互远离的张开状态。具体的,通过运输车辆的张开状态进行装卸货物,期间不需要起重设备,大大提高了装卸效率。该结构设计合理,整体实用性强。可选的,所述车架的中部部分和/或所述连接臂的与所述车架连接的部分向上拱起且下方形成用于装载货物的装载空间。可选的,所述连接臂靠近所述车架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连接臂靠近所述行走装置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行走装置。可选的,所述运输车辆还包括同步机构,所述同步机构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同步机构令相对的两个所述连接臂同步靠近或同步远离。可选的,所述运输车辆还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车架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连接臂转动。可选的,所述运输车辆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行走装置,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的点为第一点,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行走装置转动连接的点为第二点,所述连接臂与所述行走装置转动连接的点为第三点,所述连接臂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的点为第四点,所述第一点、所述第二点、所述第三点和所述第四点位于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可选的,所述运输车辆还包括辅助轮,所述辅助轮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连接臂,所述辅助轮的转动轴心线沿所述连接臂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行走装置与所述连接臂活动连接且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车架,所述运输车辆具有所述行走装置接触地面且所述辅助轮悬空的运输状态,以及所述行走装置悬空且所述辅助轮接触地面的工作状态。可选的,所述运输车辆还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连接臂,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行走装置,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三连接件相互靠近或远离。可选的,所述运输车辆还包括第三驱动件,所述行走装置沿竖向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连接臂,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连接臂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装置滑动。可选的,所述运输车辆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固定装置,所述车架的相对两端均分布有所述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货物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沿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可伸缩的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运输车辆具有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一固定件相互靠近且夹持货物的夹持状态,以及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一固定件相互远离且松开货物的松开状态。可选的,所述运输车辆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固定装置,所述车架的相对两端均分布有所述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货物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沿竖向可伸缩的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运输车辆具有所述第二固定件相对于所述车架伸出且兜住货物的兜住状态,以及所述第二固定件相对于所述车架缩回的收缩状态。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装置还包括折叠座,所述第二固定件可伸缩的连接于所述折叠座,所述折叠座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运输车辆具有所述第二固定件相对于所述车架缩回且所述折叠座贴靠所述车架的折叠状态,以及所述折叠座远离所述车架的展开状态。可选的,所述车架沿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可伸缩。可选的,所述连接臂的一端沿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车架。可选的,所述车架设置有用于挂设货物的钩挂部。可选的,所述车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牵引车连接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沿竖向可伸缩。可选的,所述运输车辆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行走装置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装置行走或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装置相对于所述连接臂转动。可选的,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轮子和连接轴,所述轮子绕第一转动轴心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绕第二转动轴心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连接臂,所述第一转动轴心线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心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转动轴心线相对于竖向倾斜设置。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运输车,其包括上述提到的运输车辆,其具有该运输车辆的全部功能。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综上所述,通过运输车辆的张开状态进行装卸货物,期间不需要起重设备,大大提高了装卸效率。该结构设计合理,整体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运输车辆处于并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运输车辆处于张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运输车辆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运输车辆中行走装置及其相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运输车辆中行走装置及其相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运输车辆处于夹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运输车辆处于松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运输车辆处于兜住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运输车辆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运输车辆中车架处于缩回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运输车辆中车架处于伸长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运输车辆中连接臂处于伸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运输车辆中连接臂处于收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4提供的运输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5提供的运输车辆中行走装置及其相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7提供的运输车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7提供的运输车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运输车辆及运输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输车辆(10),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1)、连接臂(12)和行走装置(13),所述连接臂(12)的一端与所述行走装置(13)连接,所述连接臂(12)远离所述行走装置(13)的一端与所述车架(11)活动连接,所述运输车辆(10)具有相对的两个所述行走装置(13)相互靠近的并拢状态,以及相对的两个所述行走装置(13)相互远离的张开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输车辆(10),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1)、连接臂(12)和行走装置(13),所述连接臂(12)的一端与所述行走装置(13)连接,所述连接臂(12)远离所述行走装置(13)的一端与所述车架(11)活动连接,所述运输车辆(10)具有相对的两个所述行走装置(13)相互靠近的并拢状态,以及相对的两个所述行走装置(13)相互远离的张开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车辆(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1)的中部部分和/或所述连接臂(12)的与所述车架(11)连接的部分向上拱起且下方形成用于装载货物(200)的装载空间(1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车辆(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12)靠近所述车架(11)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车架(11),所述连接臂(12)靠近所述行走装置(13)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行走装置(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车辆(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辆(10)还包括同步机构,所述同步机构与所述车架(11)连接,所述同步机构令相对的两个所述连接臂(12)同步靠近或同步远离。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车辆(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辆(10)还包括第一驱动件(141),所述第一驱动件(141)与所述车架(11)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连接臂(12)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车辆(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辆(1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43),所述第一连接件(143)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车架(11),所述第一连接件(143)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行走装置(13),所述第一连接件(143)与所述车架(11)转动连接的点为第一点,所述第一连接件(143)与所述行走装置(13)转动连接的点为第二点,所述连接臂(12)与所述行走装置(13)转动连接的点为第三点,所述连接臂(12)与所述车架(11)转动连接的点为第四点,所述第一点、所述第二点、所述第三点和所述第四点位于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车辆(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辆(10)还包括辅助轮(142),所述辅助轮(142)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连接臂(12),所述辅助轮(142)的转动轴心线沿所述连接臂(12)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行走装置(13)与所述连接臂(12)活动连接且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车架(11),所述运输车辆(10)具有所述行走装置(13)接触地面且所述辅助轮(142)悬空的运输状态,以及所述行走装置(13)悬空且所述辅助轮(142)接触地面的工作状态。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车辆(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辆(1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144)、第三连接件(145)和第二驱动件(146),所述第二连接件(144)的一端和所述第三连接件(145)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144)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连接臂(12),所述第三连接件(145)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行走装置(13),所述第二驱动件(146)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44)和所述第三连接件(145)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接件(144)与所述第三连接件(145)相互靠近或远离。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车辆(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辆(10)还包括第三驱动件,所述行走装置(13)沿竖向可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海云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三一快而居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