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4058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7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管固定装置,其中:线束管固定装置包括主体和第一固定结构,主体包括长方体,长方体的顶部中间设有十字形通孔,十字形通孔内沿长方体的横向长度方向的两相对边沿内侧均设有限位挡块;第一固定结构包括支撑杆,支撑杆的顶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弧形限位件和第二弧形限位件;支撑杆的底部两侧设有均匀分布的倒刺结构;支撑杆的底部可插拔的设置在长方体的十字形通孔内,限位挡块与倒刺结构卡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固定两根线束管时,两根线束管通过支撑杆隔开并不接触;再者,支撑杆插入长方体放入深度可调,可以实现不同粗细的线束管的固定,通用性较强。

A wire harness tube fix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wire harness tube fixing device, including: wire harness tube fixing device comprises a main body and a first fixing structure includes a cuboid, the middle of the top of the cuboid is provided with a cross shaped hole, cross through the length of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along the rectangular hole two relative to the inner side of the rim are provided with a limit block; the first fixing structure includes a support rod, symmetrical on both sides of the top of the support ro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urved stopper and second curved stopper; on both sides of the bottom suppor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barb structure uniformly distributed;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ing rod pluggable set in the cross shaped rectangular hole, a limit stop and a barb clamping structure. When the two wiring harness pipes are fixed, two wiring harness pipes are separated from the supporting rods and are not contacted. Besides, the supporting rods are inserted into the cuboid, and the depth is adjustable, so that the wiring of the wiring harness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can be realized, and the universality is stro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管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线束管固定领域,特别是一种线束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线束是汽车上必不可少的部件,在汽车上线束将所有用电器件连接起来,并给用电器件提供电源,实现地线以及用电器件之间的信号传输,所以线束在汽车上的装配,特别是线束的固定就特别重要,线束往往套在线束管内,然后在装配在车辆相关位置上。有些时候会有多条线束在同一固定点同时固定,多条线束必须隔开一定的距离,从而避线束上的线路管干涉摩擦,使线束或线路管产生磨损,而引起车辆故障,严重的可能引起火灾。现有技术中,线束管在车辆上装配时,如图1所示,线束管2’固定在专用的固定管夹1’中,直接固定在车辆上,当有其他线束管同时从此处通过但又没有其他的固定点时,就要用扎带将其他线束管捆绑在现有固定好的线束管上。现有技术的固定管夹1’只能固定一个线束管2’,当有固定几个线束管时,几个线束管2’直接通过绳子或者扎带捆绑在一起,当捆绑的绳子或者扎带松动时,随着汽车的运动线束管就会相互磨损,导致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管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能够根据待固定线束管的数量进行结构变更,通用性较强,当固定多根线束管时,可以实现多根线束管的同时但是不接触固定。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线束管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线束管固定装置包括主体和第一固定结构,所述主体包括长方体,所述长方体的顶部中间设有十字形通孔,所述十字形通孔内沿所述长方体的横向长度方向的两相对边沿内侧设有限位挡块;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支撑杆、第一弧形限位件和第二弧形限位件,所述第一弧形限位件和所述第二弧形限位件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顶部的两侧,并均向互相远离的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杆的下部两侧设有均匀分布的倒刺结构;所述支撑杆的下部可插拔的设置在所述十字形通孔内,且所述限位挡块与所述倒刺结构卡合。如上所述的线束管固定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线束管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L形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具有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一直角板和第二直角板;所述长方体上沿所述长方体的横向长度方向的两相对侧面上对称设置有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一直角板相对所述第一插接槽可插拔;所述第一插接槽两相对侧边上设有第一固定特征;所述第一直角板的两相对侧边上设有第二固定特征;当所述第一直角板插入所述第一插接槽内时,所述第二固定特征与所述第一固定特征相互卡合。如上所述的线束管固定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固定特征包括第一直角三角凸起、第一直角梯形凸起和第二直角梯形凸起;所述第一直角三角凸起、所述第一直角梯形凸起和所述第二直角梯形凸起沿着从第一插接槽的槽口处往所述第一插接槽的槽底的方向,依次按照第一间隔等距离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接槽的槽壁上;所述第二固定特征包括L型连接杆,所述L型连接杆的第一直角边垂直连接所述第一直角板,所述L型连接杆的第二直角边平行所述第一直角板,所述L型连接杆的第二直角边上远离所述第一直角板的一侧设有三个第二直角三角凸起,三个所述第二直角三角凸起依次按照第二间隔等距离的设置;所述第二间隔等于所述第一间隔;当所述第一直角板插入所述第一插接槽内时,三个所述第二直角三角凸起可与所述第一直角三角凸起、第一直角梯形凸起和第二直角梯形凸起的之一或者组合相互配合实现卡接。如上所述的线束管固定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直角板上远离所述第一直角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平板、第一立板和第一弧形结构;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第二直角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平板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直角板的底端,所述第一平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立板的底端;所述第一立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弧形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立板与第二直角板之间;所述第一弧形结构用于对放置到所述第一立板、所述第一平板和第二直角板之间的线束管进行限位固定。如上所述的线束管固定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弧形结构包括上弧形件和下弧形件,所述上弧形件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板的顶端,所述上弧形件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二直角板延伸,且朝向所述第一平板弯曲,所述上弧形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弧形件的第一端,所述下弧形件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立板延伸,且朝向所述第一平板弯曲,。如上所述的线束管固定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立板上还连接有可弯折弧板,所述可弯折弧板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板上,所述可弯折弧板的第二端朝向第二直角板延伸,且朝向所述下弧形件弯曲,。如上所述的线束管固定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固定结构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长方体的两相对侧。如上所述的线束管固定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主体还包括卡扣,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长方体的下方,并固定连接所述长方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第一固定结构配合长方体实现线束管的固定,支撑杆可插拔的连接长方体,当只固定一根线束管时,将支撑杆从长方体中拔出,直接将线束管通过胶带固定在长方体上即可,当需要固定两根线束管时,将支撑杆的下部插入并固定在长方体上,将两根线束管分别放置在第一弧形限位件和第二弧形限位件下方,并分别被第一弧形限位件和第二弧形限位件限制固定,可以满足不同数量的线束管的固定需求,可以根据待固定线束管的数量进行结构变更,当第一弧形限位件和第二弧形限位件分别限制一根线束管时,这两根被支撑杆隔离,保证了两根线束管不接触;同时,可以根据两根线束管的粗细,调整支撑杆插入长方体放入深度,保证第一弧形限位件和第二弧形限位件分别接触下方放置的线束管,并固定线束管,实现不同粗细的线束管的固定。该结构的通用性较强。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线束管固定采用固定管夹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线束管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主体的横切剖面图;图5是第二固定结构示意图;图6是第一固定结构示意图;图7是第一限位结构与长方体的卡接结构示意图;图8是第一固定结构插入长方体的插入状态示意图;图9是只使用长方体固定一根线束管的结构示意;图10是长方体与一个第二固定结构组合使用固定两根线束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长方体与两个第二固定结构组合使用固定三根线束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长方体、第一固定结构与两个第二固定结构组合使用固定四根线束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管夹,2’-线束管,11’-第一线束管,22’-第二线束管,33’-第二线束管,44’-第四线束;1-主体,11-长方体,111-第一插接槽,112-第一固定特征,1121-第二直角梯形凸起,1122-第一直角梯形凸起,1123-第一直角三角凸起;113-十字形通孔,114-限位挡块,12-卡扣;2-第二固定结构,21-第一限位结构,211-第一直角板,212-第二直角板,213-第二固定特征,214-第二直角三角凸起,22-第二限位结构,221-第一平板,222-第一立板,2221-长方形孔,2222-可弯折弧板,223-第一弧形结构,2231-上弧形件,2232-下弧形件;3-第一固定结构,31-支撑杆,311-倒刺结构,32-第一弧形限位件,33-第二弧形限位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线束管固定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管固定装置包括主体(1)和第一固定结构(3);所述主体(1)包括长方体(11),所述长方体(11)的顶部中间设有十字形通孔(113),所述十字形通孔(113)内沿所述长方体(11)的横向长度方向的两相对边沿内侧均设有限位挡块(114);所述第一固定结构(3)包括支撑杆(31)、第一弧形限位件(32)和第二弧形限位件(33),所述第一弧形限位件(32)和所述第二弧形限位件(33)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杆(31)的顶部的两侧,并向互相远离的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杆(31)的下部两侧设有均匀分布的倒刺结构(311);所述支撑杆(31)的下部可插拔的设置在所述十字形通孔(113)内,且所述限位挡块(114)与所述倒刺结构(311)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管固定装置包括主体(1)和第一固定结构(3);所述主体(1)包括长方体(11),所述长方体(11)的顶部中间设有十字形通孔(113),所述十字形通孔(113)内沿所述长方体(11)的横向长度方向的两相对边沿内侧均设有限位挡块(114);所述第一固定结构(3)包括支撑杆(31)、第一弧形限位件(32)和第二弧形限位件(33),所述第一弧形限位件(32)和所述第二弧形限位件(33)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杆(31)的顶部的两侧,并向互相远离的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杆(31)的下部两侧设有均匀分布的倒刺结构(311);所述支撑杆(31)的下部可插拔的设置在所述十字形通孔(113)内,且所述限位挡块(114)与所述倒刺结构(311)卡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管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结构(2),所述第二固定结构(2)包括第一限位结构(21),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1)为L形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1)具有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一直角板(211)和第二直角板(212);所述长方体(11)上沿所述长方体(11)的横向长度方向的两相对侧面上对称设置有第一插接槽(111),所述第一直角板(211)相对所述第一插接槽(111)可插拔;所述第一直角板(211)的两相对侧边上设有第二固定特征(213),所述第一插接槽(111)的两相对侧边上设有第一固定特征(112);当所述第一直角板(211)插入所述第一插接槽(111)内时,所述第二固定特征(213)与所述第一固定特征(112)相互卡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特征(112)包括第一直角三角凸起(1123)、第一直角梯形凸起(1122)和第二直角梯形凸起(1121);所述第一直角三角凸起(1123)、所述第一直角梯形凸起(1122)和所述第二直角梯形凸起(1121)沿着从第一插接槽(111)的槽口处往所述第一插接槽(111)的槽底的方向,依次按照第一间隔等距离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接槽(111)的槽壁上;所述第二固定特征(213)包括L型连接杆,所述L型连接杆的第一直角边垂直连接所述第一直角板(211),所述L型连接杆的第二直角边平行所述第一直角板(211),所述L型连接杆的第二直角边上远离所述第一直角板(211)的一侧设有三个第二直角三角凸起(214),三个所述第二直角三角凸起(214)依次按照第二间隔等距离的设置;所述第二间隔等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荣侠李娟曹伟芳陈健王宜海杨翠凤孙永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