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极管的筛选校正输送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3663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7 2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极管的筛选校正输送线,包括输送带和设置在所述输送带两侧的支板,所述输送带一侧的支板上设有U型的校正输送带,支板上设有间距配合并前后设置的第二感应器和第一感应器,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一侧的支板上固定有横跨在输送带上方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筛选机构;所述筛选机构包括成型在支撑板内的安装槽、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的移动板、成型在所述移动板底部的齿条和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驱动齿轮,移动板的侧壁上成型有穿出支撑板侧壁的推板,所述推板倾斜向下且其下端成型有与二极管的封装体相配合的“匚”字形的限位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对二极管进行筛选并校正,从而实现二极管同一方向输送。

A screening and correction transmission line for a diod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creening diode correction conveyor line, including conveyor belt and conveying belt on both sides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arranged on the supporting plate of the conveying belt, one side is provided with U type correction belt suppor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sensors with spac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merger and the first set of sensors, across in the transmission support plate with a fixed upper support plate the first sensor and the second sensor on one side of the suppor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creening mechanism; the screen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driving gear rack mounted on the supporting plate forming groove, the moving plate is provided in the mounting grooves, forming a moving plate on the bottom of the and engaged with the rack, the side wall of the moving plate is form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push plate through the support plate, the push plate tilted downward and the lower end of molding matching package and the C-shaped diode The shape of the limit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can screen and correct the diode so that the diode can be transported in the same dir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极管的筛选校正输送线
:本技术涉及二极管检测的
,具体是涉及一种二极管的筛选校正输送线。
技术介绍
:现有的二极管作为结构最简单的半导体器件在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二极管在生产完成出厂之前均需要通过性能检测,目前二极管的检测工作逐步由手动向全自动转变,而为了实现二极管检测生产线的全自动化,则就需要考虑二极管的外形。如图1所示,一般的二极管30由封装体31和若干引脚32组成,性能检测时主要通过接触引脚32来实现检测,从而生产输送线需要将二极管以引脚32朝前、封装体31在后的姿态进行输送,然而有时生产线上会出现二极管30位置反向的情况,从而需要对输送的二极管30进行筛选和位置校正。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二极管的筛选校正输送线,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对二极管进行筛选并校正,从而实现二极管同一方向输送的二极管的筛选校正输送线。本技术涉及一种二极管的筛选校正输送线,包括输送带和设置在所述输送带两侧的支板,所述输送带一侧的支板上设有U型的校正输送带,所述校正输送带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连接在输送带上,校正输送带的输入端相对的支板上设有间距配合并前后设置的第二感应器和第一感应器,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一侧的支板上固定有横跨在输送带上方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筛选机构;所述筛选机构包括成型在支撑板内的安装槽、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的移动板、成型在所述移动板底部的齿条和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驱动齿轮,安装槽靠近所述校正输送带的一侧内壁上抵靠有压簧,所述压簧的两端分别抵靠在安装槽的内壁和移动板的一端,移动板的侧壁上成型有穿出支撑板侧壁的推板,所述推板倾斜向下且其下端成型有与二极管的封装体相配合的“匚”字形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正对校正输送带,限位板上成型有向着背离校正输送带方向延伸的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穿出输送带一侧的支板外侧壁。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在使用时,输送带输送二极管,正确方向的二极管是以引脚朝向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一侧支板、封装体朝向校正输送带一侧支板的姿态置于输送带上,当这种姿态的二极管到达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时,第一感应器首先感应到二极管的引脚,继续被输送带输送的二极管经过第二感应器时,由于二极管的引脚之间有空隙,则第二感应器不感应,此时筛选机构不动作,正确方向的二极管继续被输送带输送;当反向的二极管(即封装体朝向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一侧支板、引脚朝向校正输送带一侧支板)到达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时,第一感应器首先感应到封装体,随着输送带的继续输送,第二感应器也感应到封装体,此时筛选机构的驱动齿轮转动,带动齿条及移动板向着校正输送带一侧移动,从而推板和限位板也一起移动,限位板抵靠在二极管的封装体上并推动二极管向着校正输送带移动直至移位到校正输送带上,在此过程中,限位板上的挡板随之移动,并将后方的二极管阻挡在限位板推动的二极管的一侧,以避免干扰该二极管移动至校正输送带上进行校正,二极管移至校正输送带上后,挡板、限位板和移动板在压缩的压簧复位的作用下迅速复位,等待下一次筛选。移至校正输送带上的二极管依靠校正输送带的U型输送,当从校正输送带的输出端输出时,反向的二极管转变为正向并由输送带继续向前输送,完成校正。本技术中,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配合使得正向和反向的二极管检测准确率得到双重保障,第一感应器感应而第二感应器不感应时,二极管正向摆放,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同时感应时,二极管反向摆放,筛选机构对反向摆放的二极管进行筛选,从而检测和校正准确率大大提高。通过上述方案,本技术的二极管的筛选校正输送线能对二极管进行筛选并校正,从而实现二极管同一方向输送。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移动板的两侧成型有导向块,所述安装槽的两侧内壁上成型有与所述齿条相平行的导向槽,所述导向块插接在所述导向槽内,所述驱动齿轮连接驱动电机的转轴,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安装槽的内壁上。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支板上设有控制器,所述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驱动电机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校正输送带的输出端两侧的支板上成型内八字形的限位导向板,所述限位导向板用于限制二极管从校正输送带到输送带上的位置。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限位板抵靠在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上方的支板侧壁上,该支板上成型有插孔,所述挡板插接在所述插孔内。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校正输送带包括中部的U型输送带和设置在所述U型输送带两侧的U型侧板。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现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移动板与驱动齿轮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见图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二极管的筛选校正输送线,包括输送带11和设置在所述输送带11两侧的支板12,所述输送带11一侧的支板12上设有U型的校正输送带2,所述校正输送带2包括中部的U型输送带21和设置在所述U型输送带21两侧的U型侧板22,校正输送带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连接在输送带11上,校正输送带2的输出端两侧的支板12上成型内八字形的限位导向板13,所述限位导向板13用于限制二极管30从校正输送带2到输送带11上的位置,校正输送带2的输入端相对的支板12上设有间距配合并前后设置的第二感应器42和第一感应器41,第一感应器41和第二感应器42一侧的支板12上固定有横跨在输送带11上方的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上设有筛选机构6。参见图2至图4,所述筛选机构6包括成型在支撑板5内的安装槽61、设置在所述安装槽61内的移动板62、成型在所述移动板62底部的齿条63和与所述齿条63啮合的驱动齿轮64,安装槽61靠近所述校正输送带2的一侧内壁上抵靠有压簧65,所述压簧65的两端分别抵靠在安装槽61的内壁和移动板62的一端,移动板62的两侧成型有导向块621,所述安装槽61的两侧内壁上成型有与所述齿条63相平行的导向槽611,所述导向块621插接在所述导向槽611内,所述驱动齿轮64连接驱动电机66的转轴,所述驱动电机66固定在安装槽61的内壁上,移动板62的侧壁上成型有穿出支撑板5侧壁的推板622,所述推板622倾斜向下且其下端成型有与二极管30的封装体31相配合的“匚”字形的限位板623,所述限位板623正对校正输送带2,限位板623上成型有向着背离校正输送带2方向延伸的挡板624,所述挡板624的一端穿出输送带11一侧的支板12外侧壁,限位板623抵靠在第一感应器41和第二感应器42上方的支板12侧壁上,该支板12上成型有插孔121,挡板624插接在所述插孔121内。参见图2,所述支板12上设有控制器7,所述第一感应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二极管的筛选校正输送线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极管的筛选校正输送线,包括输送带(11)和设置在所述输送带两侧的支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11)一侧的支板(12)上设有U型的校正输送带(2),所述校正输送带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连接在输送带(11)上,校正输送带(2)的输入端相对的支板(12)上设有间距配合并前后设置的第二感应器(42)和第一感应器(41),第一感应器(41)和第二感应器(42)一侧的支板(12)上固定有横跨在输送带(11)上方的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筛选机构(6);所述筛选机构(6)包括成型在支撑板(5)内的安装槽(61)、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的移动板(62)、成型在所述移动板底部的齿条(63)和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驱动齿轮(64),安装槽(61)靠近所述校正输送带(2)的一侧内壁上抵靠有压簧(65),所述压簧的两端分别抵靠在安装槽(61)的内壁和移动板(62)的一端,移动板的侧壁上成型有穿出支撑板(5)侧壁的推板(622),所述推板倾斜向下且其下端成型有与二极管(30)的封装体(31)相配合的“匚”字形的限位板(623),所述限位板正对校正输送带(2),限位板(623)上成型有向着背离校正输送带(2)方向延伸的挡板(624),所述挡板的一端穿出输送带(11)一侧的支板(12)外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极管的筛选校正输送线,包括输送带(11)和设置在所述输送带两侧的支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11)一侧的支板(12)上设有U型的校正输送带(2),所述校正输送带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连接在输送带(11)上,校正输送带(2)的输入端相对的支板(12)上设有间距配合并前后设置的第二感应器(42)和第一感应器(41),第一感应器(41)和第二感应器(42)一侧的支板(12)上固定有横跨在输送带(11)上方的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筛选机构(6);所述筛选机构(6)包括成型在支撑板(5)内的安装槽(61)、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的移动板(62)、成型在所述移动板底部的齿条(63)和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驱动齿轮(64),安装槽(61)靠近所述校正输送带(2)的一侧内壁上抵靠有压簧(65),所述压簧的两端分别抵靠在安装槽(61)的内壁和移动板(62)的一端,移动板的侧壁上成型有穿出支撑板(5)侧壁的推板(622),所述推板倾斜向下且其下端成型有与二极管(30)的封装体(31)相配合的“匚”字形的限位板(623),所述限位板正对校正输送带(2),限位板(623)上成型有向着背离校正输送带(2)方向延伸的挡板(624),所述挡板的一端穿出输送带(11)一侧的支板(12)外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亚维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