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房用不间断电源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26759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房用不间断电源测试装置,包括壳体,蓄电池设于壳体内,壳体顶部设置有上盖,上盖上对应蓄电池第二接线柱处设置有孔,第二接线柱从孔中穿出,第二接线柱通过导线与充电装置连接,上盖顶部中心处竖直设置有调节杆,上盖上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对应调节杆处设置有调节孔,调节杆从调节孔中穿出,支撑板可沿调节杆上下移动,支撑板下表面上对应第二接线柱处设置有第一接电柱,支撑板上设置有电压测量仪、电流测量仪和单片机,电压测量仪和电流测量仪的正负极分别通过导线与第一接电柱连接,单片机的输入端与电压测量仪、电流测量仪的输出端相连,单片机的输出端与显示屏相连;该装置能够自动测量电量,实现了连续不间断高品质电力的提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房用不间断电源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UPS电源测量
,特别涉及一种机房用不间断电源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网业务的不断拓展,机房的各种设备越来越多,使得UPS的作用越来越重要。UPS作为系统可靠供电基本保证的设备,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给计算机或设备提供连续不间断的高品质电力,在市电停止供应的时候,能保持一段供电时间,使人们有时间存盘,再从容地关闭机器,所以UPS工作的正常与否直接决定了各种设备的工作状态。一旦UPS电源出现了故障或电压异常,将会导致仪器设备故障,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现有的不间断电源由于管理不当,长时间无人值守,容易使电源电量损失,无法得到补偿,影响电器设备使用,并且不间断电源不能自行测量电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房用不间断电源测试装置,能够自动测量电量,实现连续不间断高品质电力的提供。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机房用不间断电源测试装置,:包括壳体,蓄电池设于壳体内,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上盖,所述上盖上对应蓄电池第二接线柱处设置有孔,所述第二接线柱从孔中穿出,所述第二接线柱通过导线与充电装置连接,所述上盖顶部中心处竖直设置有调节杆,所述上盖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对应调节杆处设置有调节孔,所述调节杆从调节孔中穿出,所述支撑板可沿调节杆上下移动,所述支撑板下表面上对应第二接线柱处设置有第一接电柱,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电压测量仪、电流测量仪和单片机,所述电压测量仪和电流测量仪的正负极分别通过导线与第一接电柱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与电压测量仪、电流测量仪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与显示屏相连。进一步,所述调节杆上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齿条,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进一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计时器连接电机。更进一步,所述上盖四角上分别竖直设置有固定杆,对应支撑板的四角上设置有通孔,固定杆从通孔中穿出。再进一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还与充电装置的充电开关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机房用不间断电源测试装置,通过在壳体的上部设置上盖,并在上盖上开设孔,将蓄电池的第二接线柱固定在孔内,保证蓄电池使用的稳定性,通过在上盖上安装固定杆,并将固定杆的上部插在支撑板上的通孔内,便于控制支撑板上下移动,保证测量时接线柱之间连接稳定,防止出现意外,通过在上盖的上侧中部安装带有齿条的调节杆,并将齿条与电机的齿轮啮合,方便控制支撑板上下移动,便于测量蓄电池的电量,本技术结构简单,能够自动测量电源的电量,同时还能够自动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保证蓄电池可以连续不间断的提供高质量电力,降低蓄电池电量的损失,保证电器设备能够正常工作。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系统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机房用不间断电源测试装置,包括壳体1,蓄电池2设于壳体1内,壳体1顶部设置有上盖3,上盖3上对应蓄电池第二接线柱14处设置有孔15,该孔15能将第二接线柱14固定在里面,第二接线柱14从孔15中穿出,第二接线柱14通过导线与充电装置连接,上盖3顶部中心处竖直设置有调节杆10,上盖3上设置有支撑板12,支撑板12对应调节杆10处设置有调节孔9,调节杆10从调节孔9中穿出,支撑板12可沿调节杆10上下移动,支撑板12下表面上对应第二接线柱14处设置有第一接电柱8,当支撑板12移动到与上盖3接触时,第一接电柱8与第二接线14柱相接触通电,当支撑板12远离上盖3时第一接电柱8与第二接线柱14分离,第一接电柱8为到凹槽的柱体,第二接线柱14上端刚好能插于凹槽中,支撑板12上设置有电压测量仪6、电流测量仪7和单片机,电压测量仪6和电流测量仪7的正负极分别通过导线与第一接电柱8连接,单片机的输入端与电压测量仪6、电流测量仪7的输出端相连,单片机的输出端与显示屏相连,当第一接电柱8通电时,电压测量仪6、电流测量仪7将测量的数据传输给单片机,单片机将数据传输到显示屏显示,以达到对蓄电池电量的测量。调节杆10上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齿条13,支撑板12上设置有电机,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与齿条13相啮合的齿轮11,该结构使支撑板12在调节杆10上上下移动,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比如液压缸等等。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计时器连接电机,实现隔一段时间对蓄电池电量进行测量。上盖3四角上分别竖直设置有固定杆5,对应支撑板的四角上设置有通孔4,固定杆5从通孔4中穿出,该固定杆5对支撑板12起到导引作用,防止支撑板12倾斜,导致第一接电柱8与第二接线柱14无法正常接触。单片机的输出端还与充电装置的充电开关相连,该装置能根据测得的电量对充电装置进行控制,实现自动充电。本技术机房用不间断电源测试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单片机自动控制电机转动,进而使齿轮在齿条上移动,实现支撑板上下移动,当支撑板下的第一接电柱与第二接线柱接触通电时,电压测量仪、电流测量仪检测到蓄电池电流、电压并传输至单片机,单片机计算出蓄电池电量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当计算的电量低于某值时,单片机控制充电装置为蓄电池充电。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机房用不间断电源测试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房用不间断电源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蓄电池设于壳体内,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上盖,所述上盖上对应蓄电池第二接线柱处设置有孔,所述第二接线柱从孔中穿出,所述第二接线柱通过导线与充电装置连接,所述上盖顶部中心处竖直设置有调节杆,所述上盖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对应调节杆处设置有调节孔,所述调节杆从调节孔中穿出,所述支撑板可沿调节杆上下移动,所述支撑板下表面上对应第二接线柱处设置有第一接电柱,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电压测量仪、电流测量仪和单片机,所述电压测量仪和电流测量仪的正负极分别通过导线与第一接电柱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与电压测量仪、电流测量仪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与显示屏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房用不间断电源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蓄电池设于壳体内,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上盖,所述上盖上对应蓄电池第二接线柱处设置有孔,所述第二接线柱从孔中穿出,所述第二接线柱通过导线与充电装置连接,所述上盖顶部中心处竖直设置有调节杆,所述上盖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对应调节杆处设置有调节孔,所述调节杆从调节孔中穿出,所述支撑板可沿调节杆上下移动,所述支撑板下表面上对应第二接线柱处设置有第一接电柱,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电压测量仪、电流测量仪和单片机,所述电压测量仪和电流测量仪的正负极分别通过导线与第一接电柱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与电压测量仪、电流测量仪的输出端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刚许朝萍安廷爱杨立臻覃扬罗晨杨吉陈朗阮尧王鑫鑫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