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强筋和电梯轿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24303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18:03
本申请涉及一种加强筋和电梯轿壁,其中加强筋包括加强筋本体和折边,所述加强筋本体包括顶面以及与顶面两端连接的侧边,所述侧边与顶面形成等腰梯形,所述侧边远离顶面的一端沿着所述顶面水平方向连接有底面,所述底面远离侧边的一端与所述折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加强筋本体侧边与顶面形成等腰梯形,并且底面的一端设置有折边连接。通过等腰梯形稳定结构,使用过程不易变形,并增加折边进一步分摊负荷,增加其强度,在减轻电梯负荷的情况下保证使用安全;且此加强筋结构简作,制作方便,便于加工,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强筋和电梯轿壁
本技术涉及电梯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电梯门板或轿壁加强筋。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不继深入,同时建筑面积的减少,使得建筑物向更高发展,电梯也成为人们上下高楼大厦必不缺的公共交通工具。轿壁是电梯用来运载乘客或货物及其他载荷的承载结构,轿壁的负荷及自重和载重由它传递到曳引钢丝绳。当安全钳动作或蹲底撞击缓冲器时,还要承受由此产生的反作用力,因此轿壁要有足够的强度。轿门与轿壁是轿壁的重要主要组成部件之一,因此国家标准对电梯轿壁与电梯门板强度均有要求,为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保证乘坐人员安全,同时减少电梯负荷,因此主要在电梯门板与轿壁中间焊接或粘贴加强筋加强电梯门板和轿壁强度。现普遍使用的轿壁加强筋通过折弯机对金属材料进行四处折弯加工而成,呈半开式矩形(如图1),但这样的结构具有强度低、易变形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电梯门板或轿壁加强筋强度低、易变形等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梯门板或轿壁加强筋,能有效提高加强筋强度,防止其变形。一种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包括加强筋本体和折边,所述加强筋本体包括顶面以及与顶面两端连接的侧边,所述侧边与顶面形成等腰梯形,所述侧边远离顶面的一端沿着所述顶面水平方向连接有底面,所述底面远离侧边的一端与所述折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顶面底部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为垂直于所述顶面的两个平行支架或工字型支架。进一步地,所述折边相对于所述底面垂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侧边与所述底面形成120°~150°角。进一步地,所述侧边与所述底面形成135°角。进一步地,所述顶面、侧边、底面以及折边是一体的。一种电梯门板或轿壁,所述电梯门板或轿壁包括加强筋、轿壁板以及盖板,所述加强筋与所述轿壁板焊接或粘贴固定,所述盖板将加强筋封在轿壁板上,所述加强筋为上述所述的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焊接为交叉焊接。所述电梯门板或轿壁还包括第一封头、第二封头,所述加强筋一端通过第一封头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另一端通过第二封头固定连接,所述盖板盖住所述加强筋、第一封头以及第二封头。一种电梯,所述电梯包括电梯门板和轿壁,所述电梯门板和轿壁为上述所述的电梯门板和轿壁。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将加强筋本体侧边与顶面形成等腰梯形,并且底面的一端设置有折边连接。通过等腰梯形稳定结构,使用过程不易变形,并增加折边进一步分摊负荷,增加其强度,在减轻电梯负荷的情况下保证使用安全;且此加强筋结构简作,制作方便,便于加工,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加强筋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加强筋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加强筋主视图;图5:为实施例一轿壁板安装加强筋主视图;图6:为图5轿壁主视图;图7:为图5轿壁右视图;图8:为图5轿壁俯视图。各部件名称及其标号加强筋:100轿壁:300加强筋本体:1第一封头:3第二封头:4顶面:11第一侧边:12第二侧边:13第一底面:14第二底面:15平行支架:16工字型支架:17交叉焊点:18盖板:19轿壁板:20第一折边:21第二折边:2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梯(图中未示出),所述电梯包括电梯门板或轿厢(图中未示出),所述轿厢由轿壁300组成,所述电梯门板或轿壁300上粘接或焊接有加强筋100。所述加强筋100也可以通过铆接方式与所述电梯门板或轿壁300连接。请参阅图8,优选的,在加强筋100采用的焊接为交叉焊接,焊点18将加强筋100焊接在电梯门板或轿壁300上。交叉焊接方法能够更好的将加强经100固定在电梯门板或轿壁300上。请参阅图6,所述电梯门板或轿壁300包括加强筋100、轿壁板20以及盖板19,所述加强筋100与所述轿壁板19焊接或粘贴固定,所述盖板19将加强筋100封在轿壁板20上。请参阅图7或图8,根据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梯门板或轿壁300还包括第一封头3和第二封头4,所述加强筋100一端通过第一封头3压紧,所述加强筋100另一端通过第二封头4压紧。加强筋100两端通过封头压紧后点焊进行加固,也可以通过铆钉固定。所述盖板19盖住所述加强筋100、第一封头3以及第二封头4。封头固定可增强加强筋100强度,并同时能起到限位防脱落作用。实施例一请参阅图2,根据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强筋100包括加强筋本体1和折边,所述加强筋本体1包括顶面11、底面以及侧边,所述顶面11两端与侧边连接,所述侧边与顶面11形成等腰梯形,所述侧边远离顶面11的一端沿着所述顶面11水平方向连接有底面,所述底面远离侧边的一端与所述折边连接。所述侧边包括第一侧边12和第二侧边13,所述第一侧边12与所述顶面1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侧边13与顶面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侧边12和第二侧边13位于所述顶面11两侧,且与顶面11形成等腰梯形。相对于现有技术长方形加强筋,本技术通过将加强筋本体1侧边与顶面11形成等腰梯形,并且底面的一端设置有折边2连接,从而使得加强筋100稳定结构,使用过程不易变形。进一步地,所述底面包括第一底面14和第二底面15,所述折边包括第一折边21和第二折边22。所述第一底面14一端与所述第一侧边12连接,另一端沿着所述顶面11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一折边21连接。对称的,所述第二底面15一端与所述第二侧边13连接,另一端沿着所述顶面11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折边22连接。所述折边相对于所述底面垂直设置。所述折边高度小于等于等腰梯形的高度。所述第一折边21、第一底面14、第一侧边12、顶面11、第二侧边13、第二底面15、第二折边22是一体的,并且形成规则的几何形状。由于第一侧边12、第二侧边13和顶面11是主要受力面。侧边与顶面11形成等腰梯形,从而使得加强筋100稳定结构,使用过程不易变形。通过增加折边,进一步分摊压力,增加加强筋100的强度,在减轻电梯负荷的情况下保证使用安全。请参阅图2,根据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侧边12与所述第一底面14以及所述第二侧边13与所述第二底面15形成120°~150°夹角。优选的,所述夹角为135°,此时等腰梯形结构最稳定,能承受的压力也最大。根据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强筋100至少为一个。所述加强筋100材料为不锈钢或热镀锌钢。实施例二请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加强筋和电梯轿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强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包括加强筋本体和折边,所述加强筋本体包括顶面以及与顶面两端连接的侧边,所述侧边与顶面形成等腰梯形,所述侧边远离顶面的一端沿着所述顶面水平方向连接有底面,所述底面远离侧边的一端与所述折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强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包括加强筋本体和折边,所述加强筋本体包括顶面以及与顶面两端连接的侧边,所述侧边与顶面形成等腰梯形,所述侧边远离顶面的一端沿着所述顶面水平方向连接有底面,所述底面远离侧边的一端与所述折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筋,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底部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为垂直于所述顶面的两个平行支架或工字型支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筋,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相对于所述底面垂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筋,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与所述底面形成120°~150°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强筋,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与所述底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道祥吴公平潘亚军李湖兵王冶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菱智电梯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