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桥壳后盖内缝自动焊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1360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0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桥壳后盖内缝自动焊接装置,包括装置整体底座,设置在整体底座上的全封闭防护罩,安装在整体底座上并且设置在全封闭防护罩内部的定位夹具、翻转机构、旋转机构、机器人焊接系统;所述安装框架中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定位夹具安装在安装框架中部,所述支撑轴穿过支撑轴套并可转动,所述安装框架上设置有用于支撑驱动桥壳后盖的两个第一支撑臂,所述两个第一支撑臂分别位于定位夹具两侧,所述安装框架以机头支撑座轴心和从动尾座轴心所在直线为轴可翻转,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安装框架翻转,所述支撑轴跟随定位夹具转动并在安装框架翻转时用于支撑定位夹具不掉落。

An automatic welding device for inner seam of rear cover of driving axle hous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rive axle housing rear cover in seam automatic weld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whole device base, set close protection in the whole base cover, cover installation positioning clamp, internal turning mechanism, rotating mechanism and robot welding system in closed door and set in the whole of the mounting base; the middle part of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hrough hole, wherein the positioning fixture install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frame, the support shaft through the support shaft and can rotate, the mounting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upport arm two drive rear axle housing, the two first supporting arm are respectively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positioning fixture. The mounting frame to head supporting seat axis and driven tailstock axis where the straight line axis can be flipped, the first driving motor for driving the mounting frame turning the support shaft to follow The positioning fixture is rotated and is used to support the positioning fixture when the mounting frame is turned 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桥壳后盖内缝自动焊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驱动桥壳后盖内缝自动焊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驱动桥壳后盖内缝自动焊接装置。
技术介绍
驱动桥壳在中重型汽车中是支撑汽车载荷,承受车轮传来的路面的反力和反力矩,并经过悬架传递到车架(或车身)上的承载体,在中重型汽车车桥中起重要作用,其制造质量对整桥乃至对整车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驱动桥后盖的焊缝漏油、渗油现象一直是桥壳制造中常见的问题之一。由于桥壳后盖焊缝漏油、渗油导致减速器内轴承和齿轮得不到充分润滑,磨损加快,严重时甚至出现“抱死”的现象,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造成桥壳后盖漏油、渗油的原因如下:1)由于工件表面不清洁或焊枪角度偏差造成的焊接质量问题;2)焊接工艺参数不合理造成的焊接质量问题;3)工件加强圈与后盖不同心造成的焊接质量问题;但是,以上原因均可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解决。通过不同工件进行剖切理化与之对比,发现有些后盖产生了漏油、渗油现象,但未发现焊接缺陷的问题。通过对后盖的焊缝强度进行有限元分析,可以得出后盖焊缝应力集中主要原因是由于后桥壳弯曲疲劳引起的。长期的弯曲疲劳造成后盖产生裂纹,造成漏油、渗油。综上,要解决桥壳制造中后盖漏油、渗油现象,除解决焊接缺陷问题外,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提高后盖的焊缝强度,通过实验检测对后盖内缝进行焊接后会大大提高后盖焊缝强度,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后盖焊接后漏油、渗油现象。综上,如何设计一种驱动桥壳后盖内缝自动焊接设备,便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驱动桥壳后盖内缝自动焊接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驱动桥壳后盖内缝自动焊接装置,包括装置整体底座,设置在整体底座上的全封闭防护罩,安装在整体底座上并且设置在全封闭防护罩内部的定位夹具、翻转机构、旋转机构、机器人焊接系统;所述机器人焊接系统用于对放置在定位夹具上的驱动桥壳后盖进行焊接,所述翻转机构设置在全封闭防护罩前部,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机头支撑座,与机头支撑座平行且相对设置的从动尾座,连接机头支撑座和从动尾座并用于安装定位夹具和旋转机构的安装框架,以及设置在机头支撑座上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安装框架中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定位夹具安装在安装框架中部,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穿过第一通孔并与定位夹具连接的支撑轴,与定位夹具连接并用于带动定位夹具旋转的齿轮盘,安装在安装框架底部并通过齿轮结构驱动齿轮盘的第二驱动电机,以及设置在支撑轴下部并与安装框架底部固定连接的支撑轴套,所述支撑轴穿过支撑轴套并可转动,所述安装框架上设置有用于支撑驱动桥壳后盖的两个第一支撑臂,所述两个第一支撑臂分别位于定位夹具两侧,所述安装框架以机头支撑座轴心和从动尾座轴心所在直线为轴可翻转,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安装框架翻转,所述支撑轴跟随定位夹具转动并在安装框架翻转时用于支撑定位夹具不掉落。进一步的,所述封闭防护罩顶部设置有用于显示装置工作状态的工作状态指示灯。进一步的,所述机器人焊接系统包括机器人安装座,安装在机器人安装座上的机器人本体,设置在机器人本体上的送丝机、焊枪和防碰撞传感器,与机器人本体电连接的机器人控制柜,与机器人控制柜电连接的焊接电源,用于对机器人进行冷却的冷却水箱,用于清理焊枪、剪丝、喷硅油的剪丝喷硅油机构,保护气监测机构,以及用于给机器人提供焊丝的焊丝桶;所述剪丝喷硅油机构和保护气监测机构设置在全封闭防护罩内并且靠近机器人本体设置,所述机器人控制柜、焊接电源和冷却水箱设置在全封闭防护罩外部。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夹具包括底座,固定安装在底座上且沿底座圆周均布的四个定位气缸组件和四个顶升气缸,设置在底座上的后盖定位圈组件,以及设置在底座上并用于驱动桥壳后盖初步固定的固定机构;所述四个定位气缸组件轴心等高用于保证驱动桥壳后盖内缝高度一致,所述后盖定位圈组件用于保证驱动桥壳后盖内缝位置与后盖的同心度,所述四个顶升气缸与四个定位气缸组件间隔布置,所述支撑轴和齿轮盘与底座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后盖定位圈组件包括与四个顶升气缸活塞杆连接的环形支撑圈,以及设置在支撑圈上用于对驱动桥壳后盖定位的环形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置有用于和支撑圈固定的固定孔,所述定位板内环设置有与驱动桥壳后盖成型处的圆弧相匹配的凹槽。更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气缸组件包括与底座固定连接的气缸支撑臂,设置在气缸支撑臂上的定位气缸,与定位气缸活塞杆连接的定位轴,所述四个定位轴中心等高且外径一致。更进一个的,所述底座包括底板,沿底板圆周均布并且用于安装四个气缸支撑臂的四个立板,与四个立板上部固定连接用于安装支撑圈的安装板,设置在底板上的支撑环,与支撑环外缘连接的四个连接板,以及与底板连接并且用于支撑安装板的四根支撑柱;所述安装板中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安装板沿第一通孔四周圆周均布有四个用于顶升气缸的活塞杆伸出的第三通孔,所述顶升气缸安装位置与第三通孔相对应,所述四个第三通孔与四个立板呈间隔布置,所述安装板的第二通孔内缘与四个连接板上部固定连接,所述四个连接板间隔顶升气缸布置并且与支撑环外缘连接,所述四根支撑柱圆周均布,所述底板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支撑轴穿过第四通孔与底板连接,所述齿轮盘与底板连接。再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轴上端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与底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全封闭防护罩包括全封闭式防护罩本体,所述防护罩本体前面设置有能够自动开闭的L型气动双开门,所述防护罩本体侧面设置手动检修门,所述防护罩还预留有机器人控制柜、焊接电源、焊丝桶、电气控制柜的安装空间,所述防护罩顶部设置有焊接烟尘抽风接口,所述L型气动双开门和手动检修门上设置有观察窗,所述安装空间位于防护罩外部,所述L型气动双开门为气缸驱动,导轨导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翻转机构设置在全封闭防护罩前部,方便工件的搬运和放置;工件在水平位置装夹,驱动桥壳后盖装夹时,定位气缸组件的定位轴是缩回状态,便于人工上下工件;(2)定位气缸组件的定位轴中心是等高的,外径也是一致的,驱动桥壳后盖加强圈接触的定位轴表面高度一致,驱动桥壳后盖下面的顶升气缸顶升,将驱动桥壳后盖与定位气缸组件定位轴表面接触,从而保证后盖内缝位置的高度一致;(3)环形定位板设置有与后盖成型处圆弧相匹配的凹槽,因此采用后盖成型处的圆弧定位,从而保证后盖内缝位置与后盖的同心度;定位板还可以更换,满足不同产品的工件定位;(4)固定机构的设置,方便在工件放入时初步固定和定位,减少后期调整工作量;(5)四个立板和顶升气缸是间隔设置,使得顶升气缸处无立板遮挡,因此顶升气缸的更换检修非常方便;(6)防护罩本体上设置L型气动双开门,导轨导向,气缸驱动,实现门自动开关;门上设置观察窗,在设备工作时,门自动关闭,从观察窗可以观察设备内部运行情况;手动检修门,设备安全开关,门打开,设备自动停止运行;(7)焊接烟尘抽风接口可以收集焊接时产生的烟尘,便于集中处理;(8)全封闭防护罩,焊接时防止弧光对四周的影响;(9)安装空间位于防护罩外部,实现了设备安装区和操作区的分隔,既保护了设备不受焊接的热浪、电火花和粉尘的影响,也保证了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可以快速安全的在外部切断电源关停设备,安全性大大提高。(10)通过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驱动桥壳后盖内缝自动焊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桥壳后盖内缝自动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整体底座(1),设置在整体底座上的全封闭防护罩(2),安装在整体底座上并且设置在全封闭防护罩内部的定位夹具(3)、翻转机构(4)、旋转机构(5)、机器人焊接系统(6);所述机器人焊接系统用于对放置在定位夹具上的驱动桥壳后盖(7)进行焊接,所述翻转机构设置在全封闭防护罩前部,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机头支撑座(8),与机头支撑座平行且相对设置的从动尾座(9),连接机头支撑座和从动尾座并用于安装定位夹具和旋转机构的安装框架(10),以及设置在机头支撑座上的第一驱动电机(11),所述安装框架中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定位夹具安装在安装框架中部,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穿过第一通孔并与定位夹具连接的支撑轴(12),与定位夹具连接并用于带动定位夹具旋转的齿轮盘(13),安装在安装框架底部并通过齿轮结构驱动齿轮盘的第二驱动电机(14),以及设置在支撑轴下部并与安装框架底部固定连接的支撑轴套(15),所述支撑轴穿过支撑轴套并可转动,所述安装框架上设置有用于支撑驱动桥壳后盖的两个第一支撑臂(16),所述两个第一支撑臂分别位于定位夹具两侧,所述安装框架以机头支撑座轴心和从动尾座轴心所在直线为轴可翻转,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安装框架翻转,所述支撑轴跟随定位夹具转动并在安装框架翻转时用于支撑定位夹具不掉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桥壳后盖内缝自动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整体底座(1),设置在整体底座上的全封闭防护罩(2),安装在整体底座上并且设置在全封闭防护罩内部的定位夹具(3)、翻转机构(4)、旋转机构(5)、机器人焊接系统(6);所述机器人焊接系统用于对放置在定位夹具上的驱动桥壳后盖(7)进行焊接,所述翻转机构设置在全封闭防护罩前部,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机头支撑座(8),与机头支撑座平行且相对设置的从动尾座(9),连接机头支撑座和从动尾座并用于安装定位夹具和旋转机构的安装框架(10),以及设置在机头支撑座上的第一驱动电机(11),所述安装框架中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定位夹具安装在安装框架中部,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穿过第一通孔并与定位夹具连接的支撑轴(12),与定位夹具连接并用于带动定位夹具旋转的齿轮盘(13),安装在安装框架底部并通过齿轮结构驱动齿轮盘的第二驱动电机(14),以及设置在支撑轴下部并与安装框架底部固定连接的支撑轴套(15),所述支撑轴穿过支撑轴套并可转动,所述安装框架上设置有用于支撑驱动桥壳后盖的两个第一支撑臂(16),所述两个第一支撑臂分别位于定位夹具两侧,所述安装框架以机头支撑座轴心和从动尾座轴心所在直线为轴可翻转,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安装框架翻转,所述支撑轴跟随定位夹具转动并在安装框架翻转时用于支撑定位夹具不掉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桥壳后盖内缝自动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防护罩顶部设置有用于显示装置工作状态的工作状态指示灯(1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桥壳后盖内缝自动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焊接系统包括机器人安装座(18),安装在机器人安装座上的机器人本体(19),设置在机器人本体上的送丝机(20)、焊枪(21)和防碰撞传感器,与机器人本体电连接的机器人控制柜(45),与机器人控制柜电连接的焊接电源(46),用于对机器人进行冷却的冷却水箱(47),用于清理焊枪、剪丝、喷硅油的剪丝喷硅油机构(22),保护气监测机构,以及用于给机器人提供焊丝的焊丝桶;所述剪丝喷硅油机构和保护气监测机构设置在全封闭防护罩内并且靠近机器人本体设置,所述机器人控制柜、焊接电源和冷却水箱设置在全封闭防护罩外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桥壳后盖内缝自动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夹具包括底座(23),固定安装在底座上且沿底座圆周均布的四个定位气缸组件(24)和四个顶升气缸(25),设置在底座上的后盖定位圈组件(26),以及设置在底座上并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焊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