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脱毒麻疯树油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611331 阅读:3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0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从能源植物麻疯树种子(

Preparation of a detoxified Jatropha curcas oil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seeds of the leprosy tree from the energy plant (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毒麻疯树油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从能源植物麻疯树种子(JatrophacarcasL.)中获得脱毒麻疯树油的方法,属于能源植物综合利用和植物油生产领域。
技术介绍
麻疯树(JatrophacarcasL.)是全球广泛种植的重要高产高含油量非粮食能源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凉山、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岛等贫困山区,利用荒山荒地种植麻疯树不但有助于生态保护,同时也可以获得可持续的林产品收益。佛波酯(phorbolester)是一类二萜化合物佛波醇与不同脂肪酸或有机酸形成的单酯或二酯化合物,主要分布于大戟科和瑞香科植物。佛波酯表现出多种毒性和促癌性,但佛波酯也具有重要药用价值,其衍生物TPA在诱导癌细胞分化治疗癌症,特别是白血病方面有着显著的价值。治疗艾滋病的潜在药物Prostratin和DPP也是佛波酯衍生物,其全合成困难,目前主要通过天然佛波酯为原料通过结构修饰制备,受原料来源限制,这些药物目前价格极其昂贵。麻疯树种子中含有较高含量的佛波酯类成分,直接食用会造成中毒。无论是压榨麻疯树油或者溶剂提取麻疯树油都含有较高含量的佛波酯类成分,同时其饼粕仍然含有较高含量的佛波酯类成分,需要进一步处理脱除(《一种麻疯树籽油粕萃取脱除佛波酯的方法》CN200810201109.6,《一种麻疯树饼粕的脱毒方法》ZL201210442405.1),受此限制,目前麻疯树油主要被用于加工生产液体生物燃油,未能广泛用于日用化工产品或者食用油生产。专利《一种麻疯树籽油脱毒的方法》(CN201310154256.3)提供了一种从麻疯树种仁压榨油通过紫外光辐射和乙醇洗脱获得脱毒麻疯树油的方法,但没有提供佛波酯脱除率的具体数据和毒性评价数据。国外相关研究表明,当麻疯树油中佛波酯低于23μg/g时可认为其脱毒(DevappaRK,BinghamJ,KhanalSK,etal.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methodforrapidquantificationofphorbolestersinJatrophacurcasseed.[J].IndustrialCropsandProducts,2013:211-219.)。以往研究表明内种皮(佛波酯含量14.16mg/g)是麻疯树种子中毒性最大的部分,所以麻疯树油生产时往往都预先脱去种皮,只使用含油量高而毒性较低的种仁部分榨油,以获得较低毒性的麻疯树油。专利《一种麻疯树籽油脱毒的方法》和国外研究者使用甲醇从麻疯树压榨油中脱毒(DevappaRK,MakkarHP,BeckerK,etal.OptimizationofconditionsfortheextractionofphorbolestersfromJatrophaoil.[J].Biomass&Bioenergy,2010,34(8).)等脱毒油生产方法都属于麻疯树种子脱壳后种仁压榨麻疯树油后处理工艺,而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是以麻疯树未脱壳全部种子(包括内外种皮及种仁)用溶剂提取麻疯树油前处理工艺,其原料和工艺途径都是完全不同的。以往的研究和专利都表明,麻疯树中的佛波酯成分复杂且难以实现大幅度脱除,往往提高脱毒率需要大量溶剂和反复操作,虽然本专利技术中也采用了常见的化学试剂甲醇和正己烷作为溶剂,但通过独特的工艺组合和技术细节实现了在充分脱毒(脱毒率大于99.5%)的基础上以较高回收率地获得脱毒麻疯树油。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工艺路线适合麻疯树油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溶剂法目前仍然是我国大部分食用油或者日化用油脂原料生产所采用的方法,其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已经得到保证,作为提取溶剂正己烷符合《植物油抽提溶剂GB16629-2008》的标准,而脱毒麻疯树油中的微量甲醇残留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使之达到符合其加工产品中残留溶剂的相关国家标准要求。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两步不同溶剂和工艺提取法从麻疯树未脱壳种子中所获得的脱毒麻疯树油经过UPLC-UV分析,其油中佛波酯含量低于0.20μg/g,远低于文献报道无毒剂量,同时经过以20g/kg(脱毒油/体重)剂量对小鼠急性毒性饲喂实验(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急性经口毒性GB15193.3-2014》)试验证明对小鼠没有表现出毒性。本专利技术所制得的脱毒麻疯树油可以用于高附加值化工原料和食用油生产,副产品也可用于进一步加工为饲料或高附加值医药原料。本专利技术提高了麻疯树种子的综合利用价值,拓宽了其使用领域,对贫困地区麻疯树种植户增收脱贫存在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麻疯树未脱壳种子中获得脱毒麻疯树油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包括如下步骤:1、使用粉碎机将干燥的麻疯树未脱壳种子粉碎至20-40目,按5~7倍料液比(m/V)加入甲醇,加热至30~40℃,搅拌或者超声波辅助提取25~60分钟,趁热过滤或者离心分离固液,液体经过蒸发脱去甲醇溶剂后为高毒性佛波酯富集提取物。2、将步骤1中的所得固体成分烘干后,按5~10倍料液比(m/V)加入正己烷,加热至正己烷沸腾回流提取或索氏提取4~8小时,停止加热冷却至10℃后,过滤或者离心分离固液,液体经过蒸发脱去正己烷溶剂后为脱毒麻疯树油,固体为提油后饼粕。步骤1所述的麻疯树未脱壳种子经UPLC检测佛波酯含量测定为322.15~891.37μg/g(根据不同产地)。步骤2所述的脱毒麻疯树油得油率为30.1~35.2%(以种子计算),总回收率为85.5%~92.1%(以种子中总脂肪计算)。步骤2所述的脱毒麻疯树油经UPLC检测佛波酯含量测定为低于0.20μg/g。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急性经口毒性GB15193.3-2014》,将佛波酯含量为0.20μg/g的脱毒麻疯树油,以20g/kg(脱毒麻疯树油/体重)剂量对小鼠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没有表现出毒性,评价为实际无毒。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1和2中均只需要提取一次,不需要多次重复提取,达到了节约能源,简化工艺。附图说明图11g未脱毒麻疯树种子的佛波酯成分UPLC-UV色谱图(280nm),纵坐标为mAU(吸光值),横坐标为min(保留时间)图21g脱毒麻疯树油的佛波酯成分UPLC-UV色谱图(280nm),纵坐标为mAU(吸光值),横坐标为min(保留时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给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以下实施例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实施例1包括如下步骤:1、使用粉碎机将20g干燥的麻疯树未脱壳种子(产地云南)粉碎至40目,按5倍料液比(m/V)加入甲醇,加热至30℃,超声波辅助(59KHz,300w)提取25分钟,趁热过滤分离固液,液体经过蒸发脱去甲醇溶剂后为高毒性佛波酯富集提取物。2、将步骤1中的所得固体成分烘干后,按5倍料液比(m/V)加入正己烷,加热至正己烷沸腾回流提取6小时,停止加热冷却至10℃后,过滤分离固液,液体经过蒸发脱去正己烷溶剂后为脱毒麻疯树油,固体为提油后饼粕。步骤1所述的麻疯树未脱壳种子经UPLC检测佛波酯含量测定为322.15μg/g。步骤2所述的脱毒麻疯树油得率为30.1%,回收率为85.5%。步骤2所述的脱毒麻疯树油经UPLC检测佛波酯含量测定为0.04μg/g。实施例2包括如下步骤:1、使用粉碎机将25g干燥的麻疯树未脱壳种子粉碎(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脱毒麻疯树油的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从麻疯树未脱壳种子中获得脱毒麻疯树油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使用粉碎机将干燥的麻疯树未脱壳种子粉碎至20‑40目,按5~7倍料液比(m/V)加入甲醇,加热至30~40℃,搅拌或者超声波辅助提取25~60分钟,趁热过滤或者离心分离固液;(2)将步骤1中的所得固体成分烘干后,按5~10倍料液比(m/V)加入正己烷,加热至正己烷沸腾回流提取或索氏提取4~8小时,停止加热冷却至10℃后,过滤或者离心分离固液,液体经过蒸发脱去正己烷溶剂后为脱毒麻疯树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麻疯树未脱壳种子中获得脱毒麻疯树油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使用粉碎机将干燥的麻疯树未脱壳种子粉碎至20-40目,按5~7倍料液比(m/V)加入甲醇,加热至30~40℃,搅拌或者超声波辅助提取25~60分钟,趁热过滤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彤陈放何韵云郭亦然唐琳吴军徐莺白洁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