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类培养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0484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3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菌类培养架,包括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底部设置有辅助轮,所述支撑脚的顶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下立柱,所述下立柱的内侧表面设置有下立柱固定板,所述下立柱的顶部设置有上立柱,所述上立柱的内侧表面设置有上立柱固定板,所述上立柱固定板和下立柱固定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合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增加了两个合页,且两个合页对称安装在上立柱固定板和下立柱固定板的连接处,当用户作业完之后,通过合页转动上立柱,使上立柱和下立柱折叠在一起,节省所占用的空间,而且在支撑脚的底部增加了辅助轮,方便折叠后的培养架进行移动搬运。

A fungus culture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ungus culture frame, including the supporting foot, the supporting feet are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auxiliary wheel, at the top of the supporting feet of the bottom plate, the top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colum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column under the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 lower fixed plate, the top down the column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column, the column is arranged on the column plate, at the junction of the columns on the fixed plate and the fixed plate is arranged under the column hing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structure, safe and convenient use, the utility model adds two hinges and two hinge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the connecting point of the fixing plate and the column column under the fixed plate, when the user after operation, through the rotation of the upper hinge pillar, the column and column folded together, save the occupied space, and The auxiliary wheel is add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ing foot to facilitate the movement and handling of the foldable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菌类培养架
本技术属于培养架
,具体涉及一种菌类培养架。
技术介绍
菌类,一大类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异养的低等类植物。其中包括细菌、粘菌和真菌三个门类。其共同特征是:植物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不含叶绿素等光合色素(极少数光合细菌除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腐生生活或寄生生活,即异养生活。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结构,合子不发育成胚,菌类的生活环境比较广泛,在水、空气、土壤以至动、植物的身体内,它们均可生存,菌类的培养需要培养架。然而现有的菌类培养架在使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现有的菌类培养架在使用时占用的空间比较大,而且在移动的过程中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菌类培养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菌类培养架在使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现有的菌类培养架在使用时占用的空间比较大,而且在移动的过程中也不方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菌类培养架,包括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底部设置有辅助轮,所述支撑脚的顶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下立柱,所述下立柱的内侧表面设置有下立柱固定板,所述下立柱的顶部设置有上立柱,所述上立柱的内侧表面设置有上立柱固定板,所述上立柱固定板和下立柱固定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合页,所述底板的上端靠近下立柱的内侧设置有培养板,所述培养板的内部设置有食用菌网格。优选的,所述支撑脚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支撑脚分别安装在培养架底板的四个拐角处。优选的,所述合页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合页对称分布在上立柱固定板和下立柱固定板的连接处。优选的,所述下立柱有四根且四根下立柱等距离分布在底板的顶部,所述上立柱有四根且四根上立柱分别安装在四根下立柱的顶部。优选的,所述下立柱和底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上立柱和下立柱为圆柱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增加了两个合页,且两个合页对称安装在上立柱固定板和下立柱固定板的连接处,当用户作业完之后,通过合页转动上立柱,使上立柱和下立柱折叠在一起,节省所占用的空间,而且在支撑脚的底部增加了辅助轮,方便折叠后对培养架进行移动搬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培养架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培养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辅助轮、2-底板、3-下立柱、4-合页、5-上立柱、6-上立柱固定板、7-下立柱固定板、8-培养板、9-支撑脚、10-食用菌网格。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菌类培养架技术方案:一种菌类培养架,包括支撑脚9,支撑脚9的底部设置有辅助轮1,支撑脚9的顶部设置有底板2,底板2的顶部设置有下立柱3,下立柱3的内侧表面设置有下立柱固定板7,下立柱3的顶部设置有上立柱5,上立柱5的内侧表面设置有上立柱固定板6,上立柱固定板6和下立柱固定板7的连接处设置有合页4,底板2的上端靠近下立柱3的内侧设置有培养板8,培养板8的内部设置有食用菌网格10。本实施中,优选的,支撑脚9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支撑脚9分别安装在培养架底板2的四个拐角处。本实施中,优选的,合页4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合页4对称分布在上立柱固定板6和下立柱固定板7的连接处。本实施中,优选的,下立柱3有四根且四根下立柱3等距离分布在底板2的顶部,上立柱5有四根且四根上立柱5分别安装在四根下立柱3的顶部。本实施中,优选的,下立柱3和底板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实施中,优选的,上立柱5和下立柱3为圆柱体结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安装好过后,首先要检查本技术的安装固定,用户作业时通过合页4转动上立柱5,使上立柱5固定在3的顶部,用户将需要培养的菌类放在培养架培养板8内部的食用菌网格10上,当用户作业结束后转动合页4,使上立柱5和下立柱3折叠在一起,并通过支撑脚9底部的辅助轮1移动搬运菌类培养架,减少培养架所占用的空间,方便移动。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菌类培养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菌类培养架,包括支撑脚(9),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9)的底部设置有辅助轮(1),所述支撑脚(9)的顶部设置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上端设置有下立柱(3),所述下立柱(3)的内侧表面设置有下立柱固定板(7),所述下立柱(3)的顶部设置有上立柱(5),所述上立柱(5)的内侧表面设置有上立柱固定板(6),所述上立柱固定板(6)和下立柱固定板(7)的连接处设置有合页(4),所述底板(2)的上端靠近下立柱(3)的内侧设置有培养板(8),所述培养板(8)的内部设置有食用菌网格(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类培养架,包括支撑脚(9),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9)的底部设置有辅助轮(1),所述支撑脚(9)的顶部设置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上端设置有下立柱(3),所述下立柱(3)的内侧表面设置有下立柱固定板(7),所述下立柱(3)的顶部设置有上立柱(5),所述上立柱(5)的内侧表面设置有上立柱固定板(6),所述上立柱固定板(6)和下立柱固定板(7)的连接处设置有合页(4),所述底板(2)的上端靠近下立柱(3)的内侧设置有培养板(8),所述培养板(8)的内部设置有食用菌网格(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类培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9)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支撑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军
申请(专利权)人:酒泉百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