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产生正弦磁通的永磁电机磁极排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03346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16:04
一种可产生正弦磁通的永磁电机磁极排列结构,包括导磁背板和多个单体磁极,单体磁极呈有一定厚度的片状结构,具有顶面、底面和四个侧边部,第一侧边部与第三侧边部相对平行设置,均呈具有相同尺寸的平面状,多个单体磁极沿导磁背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连续同向平放固定在导磁背板上,多个单体磁极的第一侧边部与第三侧边部均平行于导磁背板的长度方向,每个单体磁极在与导磁背板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呈前半周期的正弦规律变化,相邻两个单体磁极的内部磁场方向相反,所述多个单体磁极的内部磁场方向与导磁背板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永磁电机磁极排列结构在电枢绕组中产生按正弦变化的磁通量,提高电机电磁转矩的平稳性。

A permanent magnetic pole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a permanent magnet motor that produces sinusoidal magnetic flux

A permanent magnet motor pole can produce a sinusoidal flux arrangement structure, including magnetic backplane and single pole, single pole flake structure with a certain thickness, having a top surface, a bottom and four side, the first side edge and the third side part is arranged in parallel, are the plane has the same size, single pole length along the direction of magnetic plate successively to flat fixed on a magnetic board, a first side edge and the third side single pole edge are parallel to the magnetic plate along the length of each single pole in the width direction the length direction and the vertical magnetic backplane on the length of the change in the first half period of the sine wave, the internal magnetic field direction of the two adjacent single pole on the contrary, the internal magnetic field direction of the plurality of single pole and vertical magnetic backplane. The magnetic pole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permanent magnet motor produces a sinusoidal magnetic flux in the armature wind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electromagnetic torque of the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产生正弦磁通的永磁电机磁极排列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产生正弦磁通的永磁电机磁极排列结构,适用于电气工程的电机领域尤其涉及永磁电机电磁设计。
技术介绍
目前,大部分永磁电机所采用的转子结构所产生的转子磁场波形呈方波形式,其中含有大量的高次谐波。磁场的高次谐波会对永磁电机性能产生不良影响,主要包括:(1)在电机铁芯中产生高频铁损,降低电机效率;(2)使电机的反电势谐波含量增高,影响电机控制精度;(3)使电机电磁转矩产生较大波动;(4)高次谐波分散磁极磁场能量,削弱基波能量,降低磁钢利用率。因此,提高转子磁场的正弦度对提高永磁电机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在电机转子结构设计中,有文献提出对磁极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来改善转子磁场波形。主要包括两种转子类型的永磁电机的转子结构优化:(1)内嵌式永磁电机对于磁钢内嵌式永磁电机,为提高转子磁场正弦度,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调整内嵌式磁钢的磁极夹角,个数,磁极层数以及改变转子硅钢片外形等方法。此类方法仅能对特定尺寸的电机进行设计,若电机尺寸参数改变,所对应的优化变量也要相应改变,因此不具有通用性,会提高电机设计的开发成本。在电机运行的同时,由于转子硅钢片可能产生的饱和效应,气隙磁场会产生畸变,不能够达到设计时所确定的正弦度。与此同时,对于内嵌式永磁电机的磁场优化会增加电机结构的复杂性,造成电机加工难度的增加,提高电机加工成本。(2)表贴式永磁电机对于表贴式永磁电机,为提高转子磁场正弦度,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采用Halbach磁极阵列或采用类似于PWM波形的分段式磁极阵列。其中,Halbach型磁钢充磁难度大,成品率低,且需要的磁钢体量较大,会造成电机成本的提高。对于PWM波形分段的磁极排列方法,磁场优化变量较多,优化难度较大,且优化参数随电机尺寸改变,同样不具有通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使各相绕组中所交链的永磁体磁通量呈正弦形式变化,提高电机的反电势波形正弦度,提高电磁转矩的平稳度。本技术通过对表贴式磁钢的外形进行特定约束,提出一种可在电机电枢绕组中产生正弦磁通的新型表贴式永磁电机的磁极排列结构。本技术的可产生正弦磁通的永磁电机磁极排列结构包括导磁背板和多个单体磁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磁极均呈有一定厚度的片状结构,各自具有顶面、底面和四个侧边部,顶面和底面大体呈四边形,四个侧边部分别与顶面和底面垂直,第一侧边部与第三侧边部相对设置且相互平行,均呈具有相同尺寸的平面状,多个单体磁极沿导磁背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连续同向平放固定在导磁背板上,多个单体磁极的第一侧边部与第三侧边部均平行于导磁背板的长度方向,每个单体磁极在与导磁背板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呈前半周期的正弦规律变化,相邻的两个单体磁极的内部磁场方向相反,所述多个单体磁极的内部磁场方向与导磁背板垂直。进一步,单体磁极的第二侧边部与第四侧边部相对设置,均呈向外侧凸出的曲面,各侧边部的交界线均垂直于顶面和底面。进一步,在所述单体磁极中,由第一侧边部和第二侧边部之间的交界线与第三侧边部和第四侧边部之间的交界线限定的平面垂直于第一侧边部和第三侧边部。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可产生正弦磁通的永磁电机磁极排列结构,包括导磁背板和多个磁极,每个磁极具有多个单体磁极的组合形状,每个单体磁极呈有一定厚度的片状结构,各自具有顶面、底面和四个侧边部,顶面和底面大体呈四边形,四个侧边部分别与顶面和底面垂直,第一侧边部与第三侧边部相对设置且相互平行,均呈具有相同尺寸的平面状,在与导磁背板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依次并排接合相邻两个单体磁极的各自一个平面状侧边部,构成磁极的组合形状,多个磁极沿导磁背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连续同向平放固定在导磁背板上,磁极具有的平面侧边部平行于导磁背板的长度方向,多个磁极在与导磁背板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呈前半周期的正弦规律变化,相邻的磁极之间的内部磁场方向相反,所述多个磁极的内部磁场方向与导磁背板垂直。进一步,单体磁极的第二侧边部与第四侧边部相对设置,均呈向外侧凸出的曲面,各侧边部的交界线均垂直于顶面和底面。进一步,在所述单体磁极中,由第一侧边部和第二侧边部之间的交界线与第三侧边部和第四侧边部之间的交界线限定的平面垂直于第一侧边部和第三侧边部。进一步,每个磁极为具有两个或四个单体磁极的组合形状。本技术提出的磁极排列结构能够实现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出的永磁电机磁极排列结构在电机工作时能够在电枢绕组中产生按正弦变化的磁通量,使得电机反电动势波形具有极高的正弦度,提高电机电磁转矩的平稳性。(2)本技术提出的永磁体形状约束条件参数较少,适合于各种电机尺寸,具有很强的通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永磁电机磁极排列结构实施例1的平面图;图2是本技术的永磁电机磁极排列结构实施例1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永磁电机磁极排列结构实施例2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永磁电机磁极排列结构实施例3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本技术并不局限于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永磁电机磁极排列结构包括导磁背板1和多个单体磁极,图1、2中仅示出了4个单体磁极,各单体磁极的形状尺寸相同,相邻单体磁极间具有相同的设置关系。所述单体磁极均呈有一定厚度的片状结构,各自具有顶面、底面和四个侧边部,顶面和底面大体呈四边形,四个侧边部分别与顶面和底面垂直。以单体磁极3为例,第一侧边部31与第三侧边部33相对设置且相互平行,均呈具有相同尺寸的平面状;第二侧边部32与第四侧边部34相对设置,均呈向外侧凸出的曲面,各侧边部的交界线均垂直于顶面和底面,由第一侧边部31和第二侧边部32之间的交界线与第三侧边部33和第四侧边部34之间的交界线限定的平面垂直于第一侧边部31和第三侧边部33。以下以相邻的第一单体磁极2和第二单体磁极3为例对本实施例中相邻单体磁极间的设置关系进行说明。第一单体磁极2和第二单体磁极3沿导磁背板1的长度方向L依次同向平放固定在导磁背板1上,即从垂直于导磁背板1的长度方向看,第一单体磁极2与第二单体磁极3的相邻两端部4、5相接,第一单体磁极2和第二单体磁极3的第一侧边部与第三侧边部均平行于导磁背板1的长度方向L。并且,第一单体磁极2和第二单体磁极3在与导磁背板1的长度方向L垂直的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呈前半周期的正弦规律变化。相邻的第一单体磁极2与第二单体磁极3的内部磁场方向相反,第一单体磁极2的顶面为N极,底面为S极,第二单体磁极3的顶面为S极,底面为N极;第一单体磁极2与第二单体磁极3的内部磁场方向与导磁背板1垂直。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仅示出了四个单体磁极顺序排列的例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在图1、2所示的头尾两个单体磁极的外侧接续顺序直线并排设置多个相同的单体磁极,单体磁极之间的排列方式与第一、第二单体磁极2、3之间的排列方式相同,可以用于直线电机;如果用于桶形电机,则单体磁极环绕成桶形布置。在电机工作过程中,单体磁极沿运动方向(运动方向即导磁背板的长度方向L)扫过极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可产生正弦磁通的永磁电机磁极排列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产生正弦磁通的永磁电机磁极排列结构,包括导磁背板和多个单体磁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磁极均呈有一定厚度的片状结构,各自具有顶面、底面和四个侧边部,顶面和底面呈四边形,四个侧边部分别与顶面和底面垂直,第一侧边部与第三侧边部相对设置且相互平行,均呈具有相同尺寸的平面状,多个单体磁极沿导磁背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连续同向平放固定在导磁背板上,多个单体磁极的第一侧边部与第三侧边部均平行于导磁背板的长度方向,每个单体磁极在与导磁背板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呈前半周期的正弦规律变化,相邻的两个单体磁极的内部磁场方向相反,所述多个单体磁极的内部磁场方向与导磁背板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产生正弦磁通的永磁电机磁极排列结构,包括导磁背板和多个单体磁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磁极均呈有一定厚度的片状结构,各自具有顶面、底面和四个侧边部,顶面和底面呈四边形,四个侧边部分别与顶面和底面垂直,第一侧边部与第三侧边部相对设置且相互平行,均呈具有相同尺寸的平面状,多个单体磁极沿导磁背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连续同向平放固定在导磁背板上,多个单体磁极的第一侧边部与第三侧边部均平行于导磁背板的长度方向,每个单体磁极在与导磁背板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呈前半周期的正弦规律变化,相邻的两个单体磁极的内部磁场方向相反,所述多个单体磁极的内部磁场方向与导磁背板垂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电机磁极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单体磁极的第二侧边部与第四侧边部相对设置,均呈向外侧凸出的曲面,各侧边部的交界线均垂直于顶面和底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永磁电机磁极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体磁极中,由第一侧边部和第二侧边部之间的交界线与第三侧边部和第四侧边部之间的交界线限定的平面垂直于第一侧边部和第三侧边部。4.一种可产生正弦磁通的永磁电机磁极排列结构,包括导磁背板和多个磁极,其特征在于:每个磁极具有多个单体磁极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拯民杨思雨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硬核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