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新源专利>正文

用于物理实验的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9906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1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物理实验的辅助装置,解决了动量守恒实验时碰撞初速度不水平,避免了对实验结果造成不良影响,降低了人为因素对实验产生的干扰;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平板,平板两端有左立板和右立板,左立板上有第一竖板,左立板上有第二竖板,第二竖板上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前后有小齿轮,小齿轮一侧有第二齿条,第一齿条上有第三齿条,小齿轮上有销轴,第二齿条与第二竖板之间有滑动板,滑动板上有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第三齿条上有大齿轮,大齿轮下有配重块,本发明专利技术构思新颖,结构巧妙,保持动量守恒实验中小球初速度为水平,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实验产生的影响,降低了实验调整水平的难度,既便于人员操作,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An auxiliary device for physical experiments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uxiliary device for physical experiment, solve the momentum conservation experiment when the initial impact velocity is not level, to avoid the adverse effects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duce the interference of human factors of the experiments; the technical scheme is that includes a flat, flat ends of a left vertical plate and the right vertical plate, a the first vertical left vertical plate, second vertical left vertical plate, a first rack second riser, a small gear rack and pinion gear on one side of the first, second racks, third rack rack first, small gear is provided with a pin shaft, a sliding plate between the second and second rack risers, with a first locating the pin and the second pin on the sliding plate, a gear rack third, a weight block under the big gear,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vel design, ingenious structure, maintain the momentum and the initial velocity of the ball for water experiment It reduces the influence of human factors on the experiment and reduces the difficulty of the adjustment level of the experiment,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personnel operation, practical and easy to populariz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物理实验的辅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中物理实验仪器的辅助装置
,特别是用于物理实验的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高中所学的能量守恒实验,通常是指在一维情况下进行实验的,也就是说要保持水平的初速度,目前,高中采用的验证动量守恒实验仪器是利用从斜轨滚下的小球去碰撞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小球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该实验要求碰撞小球和被碰撞小球从水平轨道上射出,这就要求仪器是水平的。而现有的实验仪器并没有调节水平的功能。如果实验桌不是水平的,小球在空中不是做平抛运动,会给实验带来较大的系统误差。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用于物理实验的辅助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物理实验的辅助装置,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的动量守恒实验时碰撞时小球的初速度不是水平的,避免了因为实验平台本身的不水平而对实验结果造成不良影响,大大的降低了人为因素对实验产生的干扰。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水平状的平板,平板下侧面的左端固定有左立板,平板下侧面的右端固定有右立板,左立板的外侧有第一竖板,左立板的内侧有竖直的第二竖板,第二竖板与第一竖板下端连接固定在一起,构成开口向上的U型框,左立板的下端插装在U型框腔内,U型框可沿左立板上下滑动,且U型框可在左立板上任一高度处固定;所述的第二竖板内侧固定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前后两侧分别啮合有可上下移动小齿轮,小齿轮远离第一齿条的一侧啮合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二齿条,构成小齿轮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在第一齿条的作用下产生转动使得第二齿条移动的距离是小齿轮中心移动距离的二倍;第一齿条内侧有可沿第一齿条内侧面上下滑动的第三齿条,小齿轮的中心有销轴,销轴与小齿轮可相对转动,销轴与第三齿条固定,构成第三齿条上下移动经销轴带动小齿轮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二齿条与第二竖板之间的间隔内有滑动板,第二齿条的上下移动可带动滑动板沿第二竖板上下滑动,滑动板上装有可上下滑动且可左右移动的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均水平放置,第二定位销位于第一定位销下方且与第一定位销之间有间隔,间隔扩大时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中有且只有一个向滑动板的外侧移动;第二齿条与所对应的滑动板固定在一起,构成第二齿条上下移动带动对应的滑动板沿第二竖板上下移动的结构;所述的第三齿条内侧有大齿轮,大齿轮转动可带动第三齿条上下移动;大齿轮下方悬挂有可拆卸的配重块,配重块的重心与大齿轮的转动中心处于同一条竖直直线上。本专利技术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有效的保持了动量守恒实验中小球初速度为水平状,大大提高了实验的精度,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实验产生的影响,降低了实验调整水平的难度,使得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既便于人员操作,也便于学生理解,实用性强,易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剖视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图3为图2中B-B剖视图。图4为图1中C向视图。图5为图1中D向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齿条、滑动板、第一楔形块、第二楔形块、卡块、导槽、卡板、楔形凸起、通槽和挡板连接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U型框、L形板、竖槽、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第三齿条和小齿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U型框、竖槽、L形板、隔板和第一齿条的连接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U型框、压紧螺钉、竖槽、隔板和第一齿条的连接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支撑板、橡胶盘和大齿轮的连接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平板、左立板、右立板、支撑板、凹槽和挡块的连接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定位销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中滑轨、长条块、立杆、平杆、纵杆、挡杆和卡销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中长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15给出,本专利技术包括水平状的平板1,平板1下侧面的左端固定有左立板2,平板1下侧面的右端固定有右立板,左立板2的外侧有第一竖板,左立板2的内侧有竖直的第二竖板,第二竖板与第一竖板下端连接固定在一起,构成开口向上的U型框3,左立板2的下端插装在U型框3腔内,U型框3可沿左立板2上下滑动,且U型框3可在左立板2上任一高度处固定;所述的第二竖板内侧固定有第一齿条4,第一齿条4前后两侧分别啮合有可上下移动小齿轮5,小齿轮5远离第一齿条4的一侧啮合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二齿条6,构成小齿轮5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在第一齿条4的作用下产生转动使得第二齿条6移动的距离是小齿轮5中心移动距离的二倍;第一齿条4内侧有可沿第一齿条4内侧面上下滑动的第三齿条7,小齿轮5的中心有销轴,销轴与小齿轮5可相对转动,销轴与第三齿条7固定,构成第三齿条7上下移动经销轴带动小齿轮5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二齿条6与第二竖板之间的间隔内有滑动板9,第二齿条6的上下移动可带动滑动板9沿第二竖板上下滑动,滑动板9上装有可上下滑动且可左右移动的第一定位销10和第二定位销11,第一定位销10和第二定位销11均水平放置,第二定位销11位于第一定位销10下方且与第一定位销10之间有间隔,间隔扩大时第一定位销10和第二定位销11中有且只有一个向滑动板9的外侧移动;第二齿条6与所对应的滑动板9固定在一起,构成第二齿条6上下移动带动对应的滑动板9沿第二竖板上下移动的结构;所述的第三齿条7内侧有大齿轮8,大齿轮8转动可带动第三齿条7上下移动;大齿轮8下方悬挂有可拆卸的配重块12,配重块12的重心与大齿轮8的转动中心处于同一条竖直直线上。为了控制U型框3滑动或固定,且为了实现U型框3可在左立板2上任一高度处固定,所述的U型框3中的第一竖板上有水平的压紧螺钉,压紧螺钉水平贯穿第一竖板,压紧螺钉与第一竖板经螺纹连接,压紧螺钉一端置于第一竖板外侧,且压紧螺钉另一端与左立板2接触,构成拧动压紧螺钉可控制U型框3滑动或者固定的结构。为了使U型框3沿着左立板2上下滑动时不产生倾斜,所述的U型框3的前后两侧有连接板,U型框3与连接板构成开口向上的壳体,左立板2与壳体腔内侧壁紧密配合;U型框3内有竖直状的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左立板2连接,弹簧另一端与U型框3底部连接。为了实现第二齿条6与滑动板9固定在一起,且第二齿条6带动滑动板9沿第二竖板上下滑动,所述的滑动板9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水平的挡板;第二齿条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对应的挡板固定。为了使滑动板9在沿着第二竖板上下滑动时不会出现倾斜,所述的滑动板9的前后端面上分别有卡块13,滑动板9前后两侧分别有一块与第二竖板垂直的纵板,纵板一端与第二竖板固定,纵板另一端且靠近滑动板9的一侧有与第二竖板平行的卡条,一个纵板与一个卡条组成了L形板14,L形板14卡住卡块13使得滑动板9的左端面与第二竖板的右端面相互贴合;两个L形板14组成了卡槽,L形板14可在卡槽内上下滑动。为了实现第一定位销10和第二定位销11的间隔扩大时第一定位销10和第二定位销11中有且只有一个向外侧凸起,所述的滑动板9上开设有竖直的导槽15,导槽15底部有卡板16,卡板16上下两端且靠近第二竖板一侧分别有一个楔形凸起17,两个楔形凸起17上下对称分布,楔形凸起17左右端面与第二竖板保持平行,两个楔形凸起17相互远离的端面均为水平,且两个楔形凸起17相互靠近的一端为斜面,两个斜面靠近卡板16的一端之间的的距离小于两个斜面远离卡板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物理实验的辅助装置

【技术保护点】
用于物理实验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状的平板(1),平板(1)下侧面的左端固定有左立板(2),平板(1)下侧面的右端固定有右立板,左立板(2)的外侧有第一竖板,左立板(2)的内侧有竖直的第二竖板,第二竖板与第一竖板下端连接固定在一起,构成开口向上的U型框(3),左立板(2)的下端插装在U型框(3)腔内,U型框(3)可沿左立板(2)上下滑动,且U型框(3)可在左立板(2)上任一高度处固定;所述的第二竖板内侧固定有第一齿条(4),每个第一齿条(4)前后两侧分别啮合有可上下移动小齿轮(5),小齿轮(5)远离第一齿条(4)的一侧啮合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二齿条(6),构成小齿轮(5)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在第一齿条(4)的作用下产生转动使得第二齿条(6)移动的距离是小齿轮(5)中心移动距离的二倍;第一齿条(4)内侧有可沿第一齿条(4)内侧面上下滑动的第三齿条(7),小齿轮(5)的中心有销轴,销轴与小齿轮(5)可相对转动,销轴与第三齿条(7)固定,构成第三齿条(7)上下移动经销轴带动小齿轮(5)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二齿条(6)与第二竖板之间的间隔内有滑动板(9),第二齿条(6)的上下移动可带动滑动板(9)沿第二竖板上下滑动,滑动板(9)上装有可上下滑动且可左右移动的第一定位销(10)和第二定位销(11),第一定位销(10)和第二定位销(11)均水平放置,第二定位销(11)位于第一定位销(10)下方且与第一定位销(10)之间有间隔,间隔扩大时第一定位销(10)和第二定位销(11)中有且只有一个向滑动板(9)的外侧移动;第二齿条(6)与所对应的滑动板(9)固定在一起,构成第二齿条(6)上下移动带动对应的滑动板(9)沿第二竖板上下移动的结构;所述的第三齿条(7)内侧有大齿轮(8),大齿轮(8)转动可带动第三齿条(7)上下移动;大齿轮(8)下方悬挂有可拆卸的配重块(12),配重块(12)的重心与大齿轮(8)的转动中心处于同一条竖直直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物理实验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状的平板(1),平板(1)下侧面的左端固定有左立板(2),平板(1)下侧面的右端固定有右立板,左立板(2)的外侧有第一竖板,左立板(2)的内侧有竖直的第二竖板,第二竖板与第一竖板下端连接固定在一起,构成开口向上的U型框(3),左立板(2)的下端插装在U型框(3)腔内,U型框(3)可沿左立板(2)上下滑动,且U型框(3)可在左立板(2)上任一高度处固定;所述的第二竖板内侧固定有第一齿条(4),每个第一齿条(4)前后两侧分别啮合有可上下移动小齿轮(5),小齿轮(5)远离第一齿条(4)的一侧啮合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二齿条(6),构成小齿轮(5)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在第一齿条(4)的作用下产生转动使得第二齿条(6)移动的距离是小齿轮(5)中心移动距离的二倍;第一齿条(4)内侧有可沿第一齿条(4)内侧面上下滑动的第三齿条(7),小齿轮(5)的中心有销轴,销轴与小齿轮(5)可相对转动,销轴与第三齿条(7)固定,构成第三齿条(7)上下移动经销轴带动小齿轮(5)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二齿条(6)与第二竖板之间的间隔内有滑动板(9),第二齿条(6)的上下移动可带动滑动板(9)沿第二竖板上下滑动,滑动板(9)上装有可上下滑动且可左右移动的第一定位销(10)和第二定位销(11),第一定位销(10)和第二定位销(11)均水平放置,第二定位销(11)位于第一定位销(10)下方且与第一定位销(10)之间有间隔,间隔扩大时第一定位销(10)和第二定位销(11)中有且只有一个向滑动板(9)的外侧移动;第二齿条(6)与所对应的滑动板(9)固定在一起,构成第二齿条(6)上下移动带动对应的滑动板(9)沿第二竖板上下移动的结构;所述的第三齿条(7)内侧有大齿轮(8),大齿轮(8)转动可带动第三齿条(7)上下移动;大齿轮(8)下方悬挂有可拆卸的配重块(12),配重块(12)的重心与大齿轮(8)的转动中心处于同一条竖直直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物理实验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框(3)中的第一竖板上有水平的压紧螺钉,压紧螺钉水平贯穿第一竖板,压紧螺钉与第一竖板经螺纹连接,压紧螺钉一端置于第一竖板外侧,且压紧螺钉另一端与左立板(2)接触,构成拧动压紧螺钉可控制U型框(3)滑动或者固定的结构;所述的U型框(3)的前后两侧有连接板,U型框(3)与连接板构成开口向上的壳体,左立板(2)与壳体腔内侧壁紧密配合;U型框(3)内有竖直状的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左立板(2)连接,弹簧另一端与U型框(3)底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物理实验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板(9)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水平的挡板;第二齿条(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对应的挡板固定;所述的滑动板(9)的前后端面上分别有卡块(13),滑动板(9)前后两侧分别有一块与第二竖板垂直的纵板,纵板一端与第二竖板固定,纵板另一端且靠近滑动板(9)的一侧有与第二竖板平行的卡条,一个纵板与一个卡条组成了L形板(14),L形板(14)卡住卡块(13)使得滑动板(9)的左端面与第二竖板的右端面相互贴合;两个L形板(14)组成了卡槽,L形板(14)可在卡槽内上下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物理实验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板(9)上开设有竖直的导槽(15),导槽(15)底部有卡板(16),卡板(16)上下两端且靠近第二竖板一侧分别有一个楔形凸起(17),两个楔形凸起(17)上下对称分布,楔形凸起(17)左右端面与第二竖板保持平行,两个楔形凸起(17)相互远离的端面均为水平,且两个楔形凸起(17)相互靠近的一端为斜面,两个斜面靠近卡板(16)的一端之间的的距离小于两个斜面远离卡板(16)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卡板(16)上有沿卡板(16)长度方向且贯穿卡板(16)左右端面的通槽(18),且通槽(18)贯穿楔形凸起(17);第二竖板上分别有与导槽(15)对应的竖槽(19),竖槽(19)中间部位固定有与第二竖板平行的隔板(20);第一定位销(10)水平安装在通槽(18)内,且第一定位销(10)可沿通槽(18)上下滑动,第一定位销(10)一端置于竖槽(19)内且与隔板(20)接触,第一定位销(10)上有矩形凸起,矩形凸起位于卡板(16)靠近第二竖板的一侧,第一定位销(10)上套装有压簧,压簧一端与矩形凸起接触,压簧另一端与第二竖板接触;第一定位销(10)另一端为楔形面,第二齿条(6)的上半部分上有与第一定位销(10)配合的多个第一楔形块(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源
申请(专利权)人:李新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