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轮发电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9508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涡轮发电机构,该涡轮发电机构,包括电机、集风器和涡轮扇叶,还包括散风器和增效装置;所述涡轮扇叶与集风器之间设有导风缝隙;所述涡轮扇叶上的传动轴一端与散风器相连接,另一端通过增效装置与电机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涡轮发电机构,通过导风缝隙的设置,使风力尽可能的从导风缝隙传递到涡轮扇叶的叶尖处,从而实现涡轮扇叶杠杆力臂的最大化,使得风力与涡轮扇叶杠杆距离之乘积即作功最大,而集风器通过将正面的风力形成螺旋方向,与正面吹向散风器的风力形成合风,使得合风的力量共同驱动涡轮扇叶旋转实现发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轮发电机构
本技术涉及风力发电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涡轮发电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的普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在工业上,也越来越多的发电装置通过新能源进行发电。在目前的发电机构中,风力发电在众多新能源中是比较常用的,但是,目前的风力发电机构所受到的问题是扇叶所受到的风力容易分散,使得扇叶所受到的力量不足,转动速度慢,导致到发电量的减少。因此,提出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涡轮发电机构实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涡轮发电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涡轮发电机构,包括电机、集风器和涡轮扇叶,还包括散风器和增效装置;所述涡轮扇叶与集风器之间设有导风缝隙;所述涡轮扇叶上的传动轴一端与散风器相连接,另一端通过增效装置与电机相连接,通过导风缝隙的设置,使风力尽可能的从导风缝隙传递到涡轮扇叶的叶尖处,从而实现涡轮扇叶杠杆力臂的最大化,使得风力与涡轮扇叶杠杆距离之乘积即作功最大,而集风器通过将正面的风力形成螺旋方向,与正面吹向散风器的风力形成合风,使得合风的力量共同驱动涡轮扇叶旋转实现发电。进一步的,所述增效装置包括动力传送器、第一增效轮和第二增效轮,所述动力传送器分别套嵌在传动轴、第一增效轮和第二增效轮的外侧,所述第一增效轮和第二增效轮的轴承均与电机相连接,在本技术中,增效装置通过动力传送器杠杆的变化,使得多个增效轮能同时产生出能量的增效,增加了涡轮发电机构电量的产生。更进一步的,还包括保护盖板,所述增效装置套合在保护盖板内,通过保护盖板,可以更好的对增效装置进行保护,不会因为长时间的使用,由于灰尘的积累而影响到增效轮的转动的效率,延长增效装置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动力传送器为皮带或传送带,通过皮带或传送带把动力由涡轮扇叶传送到电机,使得电机能利用风力进行发电。更进一步的,所述散风器包括散风片、定位件和设置在散风片上的轴孔,所述传动轴套嵌在轴孔内,所述定位件卡合在轴孔外侧并与传动轴相连接,通过定位件对轴孔进行锁紧,使散风器随着涡轮扇叶的转动而转动,而散风片的设置,可以使得风经过散风片的转送后传递到涡轮扇叶,增强了对涡轮扇叶的作用力,实现在相同风力的情况下涡轮扇叶所受到的转力最大化。更进一步的,所述散风片呈斗笠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使用其他形状的散风片进行代替,而在本技术中,采用斗笠状的散风片,可以把正面吹向散风片的风和集风器改变风向后的风力会合形成合风,并利用合风力量驱动涡轮扇叶,从而驱动涡轮扇叶的旋转。进一步的,还包括涡轮扇叶固定顶板、涡轮扇叶固定底板和锁紧器,所述涡轮扇叶固定顶板和涡轮扇叶固定底板分别通过锁紧器锁合在散风片的轴孔上,通过涡轮扇叶固定顶板和涡轮扇叶固定底板的设置,可以对涡轮扇叶的安装高度进行锁紧,从而实现涡轮扇叶的固定。更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底部设有支撑架,通过在电机的底部设置支撑架,可以使得电机的固定更加牢固,也使得涡轮发电机构能更好的安装于新能源汽车的燃油汽车冷却水箱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公开的涡轮发电机构,通过导风缝隙的设置,使风力尽可能的从导风缝隙传递到涡轮扇叶的叶尖处,从而实现涡轮扇叶杠杆力臂的最大化,使得风力与涡轮扇叶杠杆距离之乘积即作功最大,而集风器通过将正面的风力形成螺旋方向,与正面吹向散风器的风力形成合风,使得合风的力量共同驱动涡轮扇叶旋转实现发电。(2)本技术公开的涡轮发电机构,增效装置通过动力传送器杠杆的变化,使得多个增效轮能同时产生出能量的增效,增加了涡轮发电机构电量的产生。(3)本技术公开的涡轮发电机构,在涡轮扇叶前设置散风片,可以把正面吹向散风片的风和集风器改变风向后的风力会合形成合风,并利用合风力量驱动涡轮扇叶,从而驱动涡轮扇叶的旋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涡轮发电机构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中涡轮发电机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涡轮发电机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增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电机、2为集风器、3为涡轮扇叶、4为散风器、5为增效装置、6为导风缝隙、7为传动轴、8为保护盖板、9为散风片、10为轴孔、11为涡轮扇叶固定顶板、12为涡轮扇叶固定底板、13为支撑架、14为动力传送器、15为第一增效轮、16为第二增效轮。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公开了一种涡轮发电机构,包括电机1、集风器2和涡轮扇叶3,还包括散风器4和增效装置5;涡轮扇叶3与集风器之间设有导风缝隙6;涡轮扇叶6上的传动轴7一端与散风器4相连接,另一端通过增效装置5与电机1相连接,通过导风缝隙6的设置,使风力尽可能的从导风缝隙6传递到涡轮扇叶3的叶尖处,从而实现涡轮扇叶3杠杆力臂的最大化,使得风力与涡轮扇叶3杠杆距离之乘积即作功最大,而集风器2通过将正面的风力形成螺旋方向,与正面吹向散风器4的风力形成合风,使得合风的力量共同驱动涡轮扇叶3旋转实现发电。如图2-3所示,还包括保护盖板8,增效装置5套合在保护盖板8内,通过保护盖板8,可以更好的对增效装置5进行保护,不会因为长时间的使用,由于灰尘的积累而影响到增效轮的转动的效率,延长增效装置的使用寿命,在本技术中,散风器4包括散风片9、定位件和设置在散风片上的轴孔10,传动轴7套嵌在轴孔10内,定位件卡合在轴孔10外侧并与传动轴7相连接,通过定位件对轴孔进行锁紧,使散风器4随着涡轮扇叶3的转动而转动,而散风片9的设置,可以使得风经过散风片9的转送后传递到涡轮扇叶3,增强了对涡轮扇叶3的作用力,实现在相同风力的情况下涡轮扇叶3所受到的转力最大化。在本技术中,散风片9呈斗笠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使用其他形状的散风片9进行代替,而在本技术中,采用斗笠状的散风片9,可以把正面吹向散风片9的风和集风器2改变风向后的风力会合形成合风,并利用合风力量驱动涡轮扇叶3,从而驱动涡轮扇叶3的旋转,除此之外,还包括涡轮扇叶固定顶板11、涡轮扇叶固定底板12和锁紧器,其中,锁紧器可以为螺丝,涡轮扇叶固定顶板11和涡轮扇叶固定底板12分别通过螺丝锁合在散风片9的轴孔10上,通过涡轮扇叶固定顶板11和涡轮扇叶固定底板12的设置,可以对涡轮扇叶的安装高度进行锁紧,从而实现涡轮扇叶3的固定,其中,在电机1底部设有支撑架13,通过在电机的底部设置支撑架13,可以使得电机的固定更加牢固,也使得涡轮发电机构能更好的安装于新能源汽车的燃油汽车冷却水箱处。如图4所示,增效装置5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涡轮发电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涡轮发电机构,包括电机、集风器和涡轮扇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风器和增效装置;所述涡轮扇叶与集风器之间设有导风缝隙;所述涡轮扇叶上的传动轴一端与散风器相连接,另一端通过增效装置与电机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发电机构,包括电机、集风器和涡轮扇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风器和增效装置;所述涡轮扇叶与集风器之间设有导风缝隙;所述涡轮扇叶上的传动轴一端与散风器相连接,另一端通过增效装置与电机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发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效装置包括动力传送器、第一增效轮和第二增效轮,所述动力传送器分别套嵌在传动轴、第一增效轮和第二增效轮的外侧,所述第一增效轮和第二增效轮的轴承均与电机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发电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盖板,所述增效装置套合在保护盖板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轮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飞剑彭文科朱力军彭文红黄刚王冀川黄彩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连浩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