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密性检测中的气腔对容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9386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密性检测中的气腔对容方法及装置,其中的方法包括:制作标准气腔,在标准气腔中设置至少两级气路腔,在每一级气路腔中均设置主气路腔室和副气路腔室;将各腔室的容积设置为:每一级主气路腔室的容积是相应级数的腔室单位容积的倍数,且每一级副气路腔室的容积为相应级数的主气路腔室的容积的倍数;在每一级气路腔的各腔室中均对应设置有阀栓,主控模块根据测试腔的容积对各阀栓的开合进行控制,以调整标准气腔的容积,使标准气腔的容积与测试腔的容积相等。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得在对不同类型产品进行气密性检测时,无需占用大量更换标准气腔和调试气压的时间,从而获取稳定的测试容积,进而提高产品检测的效率和产品的生产质量。

Gas chamber volume method and device in gas tightness de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密性检测中的气腔对容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检测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柔性产线上对产品进行气密性检测时的气腔对容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类电子产品的功能不断得到提高,种类也不在断增加,例如近年来兴起的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而通常智能穿戴设备的种类也较为繁多,例如有智能手环、智能手表、AR、VR等。目前的智能穿戴类产品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对各类产品进行气密性检测,以确定该产品的防水功能是否正常。目前对于智能穿戴类产品的气密性检测通常为采用对比腔的方式,即在对某类产品的气密性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先制作两个等容腔体,一个腔体用来测试产品,另一个腔体用来进行对比分析,在进行检测时,同时向两个等容的腔体内冲入等量的气体,然后分析两个腔体内的气压值,如果测试产品用腔体与对比分析用腔体中的气压值一致或者在预设的波动范围内,则说明该测试产品的气密性合格,否则不合格。然而,在柔性自动检测产线上,不同的智能穿戴类产品均拥有不同的体积,而目前通常的做法是针对每种类型的产品都制作两款气腔,在每切换一种类型的产品时就需要切换所有的气腔,如此则无法做到快捷多次的连续气腔切换,从而导致对产品的气密性检测的效率极低,且每种产品都需制作两款气腔还会造成气腔的制作周期长且费用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中的气腔对容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目前在柔性产线上对智能穿戴类产品进行气密性检测时存在检测效率低、且费用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中的气腔对容方法,包括:制作标准气腔,在标准气腔中设置至少两级气路腔,在每一级气路腔中均设置主气路腔室和副气路腔室;将各腔室的容积设置为:每一级主气路腔室的容积是相应级数的腔室单位容积的倍数,且每一级副气路腔室的容积为相应级数的主气路腔室的容积的倍数;在每一级气路腔的各腔室中均对应设置有阀栓,主控模块根据测试腔的容积对各阀栓的开合进行控制,以调整标准气腔的容积,使标准气腔的容积与测试腔的容积相等。此外,优选的方式为:将气体的流动方向设置为:气体均通过相应级数的主气路腔室进入相应级数的副气路腔室,且进入后一级主气路腔室的气体由前一级主气路腔室提供。此外,优选的方式为:在每一级气路腔中均设置有一个主气路腔室和两个副气路腔室。此外,优选的方式为:将每一级气路腔的两个副气路腔室的容积设置为相等。此外,优选的方式为:主控模块在根据测试腔的容积对各阀栓的开合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在标准气腔中设置与阀栓对应的控制机构,主控模块对控制机构进行控制,进而通过各控制机构控制相应阀栓开启/闭合;其中,控制机构为电磁控头、马达、电缸或者气缸。此外,优选的方式为:每一级副气路腔室的容积是相应级数的主气路腔室的容积的正整数倍。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中的气腔对容装置,利用上述的气密性检测中的气腔对容方法在气密性测试时进行气腔对容,该装置包括:标准气腔腔体、主控模块和设置在标准气腔腔体内部的至少两级气路腔;其中,在每一级气路腔中均设置有主气路腔室和副气路腔室,每一级主气路腔室的容积是相应级数的腔室单位容积的倍数,且每一级副气路腔室的容积为相应级数主气路腔室的容积的倍数;在每一级气路腔的各腔室中均对应设置有阀栓,以及与阀栓对应的控制机构,各控制机构分别与主控模块相连,主控模块根据测试腔的容积对各控制机构进行控制,通过各控制机构控制相应阀栓开启/闭合,以调整标准气腔腔体的容积,使标准气腔腔体的容积与测试腔的容积相等。此外,优选的结构为:在每一级气路腔中均设置有一个主气路腔室和两个副气路腔室,两个副气路腔室分别位于主气路腔室的两侧,且主气路腔室与副气路腔室通过阀栓隔离,气体通过相应级数的主气路腔室进入相应级数的副气路腔室。此外,优选的结构为:前一级主气路腔室与后一级主气路腔室通过阀栓隔离,后一级主气路腔室的气体由前一级主气路腔室提供。此外,优选的结构为:控制机构为电磁控头、马达、电缸或者气缸。上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气密性检测中的气腔对容方法及装置,通过在标准气腔中设置至少两级气路腔,在每一级气路腔中均设置主气路腔室和副气路腔室,且将各腔室的容积设置为:每一级主气路腔室的容积是相应级数的腔室单位容积的倍数,且每一级副气路腔室的容积为相应级数的主气路腔室的容积的倍数;此外,在每一级气路腔的各腔室中均对应设置阀栓,主控模块根据测试腔的容积对各阀栓的开合进行控制,以调整标准气腔的容积,使标准气腔的容积与测试腔的容积相等,如此,在对不同类型的产品进行气密性检测时,只需通过控制标准气腔的容积,使之与测试腔的容积相等即可,而无需再制作和更换对比腔即可完成对该类产品的气密性测试。通过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快速的对不同类型产品的进行气密性检测,使得在对不同类型产品进行气密性检测时,无需占用大量的更换标准气腔和调试气压的时间,从而获取稳定的测试容积,进而提高产品检测的效率和产品的生产质量。为了实现上述以及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包括后面将详细说明特别指出的特征。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详细说明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示例性方面。然而,这些方面指示的仅仅是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一些方式。此外,本专利技术旨在包括所有这些方面以及它们的等同物。附图说明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内容,并且随着对本专利技术的更全面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中的气腔对容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中的气腔对容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中的气腔对容装置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中的气腔对容装置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图中:标准气腔腔体1、控制机构2、主气路腔室3、一级主气路腔室31、二级主气路腔室32、三级主气路腔室33、四级主气路腔室34、五级主气路腔室35、副气路腔室4、一级副气路腔室41、二级副气路腔室42、三级副气路腔室43、四级副气路腔室45、阀栓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针对前述目前在柔性产线上对智能穿戴类产品进行气密性检测时存在检测效率低且费用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制作标准气腔,在标准气腔中设置至少两级气路腔,在每一级气路腔中均设置主气路腔室和副气路腔室,且将各腔室的容积设置为:每一级主气路腔室的容积是相应级数的腔室单位容积的倍数,且每一级副气路腔室的容积为相应级数的主气路腔室的容积的倍数;此外,在每一级气路腔的各腔室中均对应设置阀栓,主控模块根据测试腔的容积对各阀栓的开合进行控制,以调整标准气腔的容积,使标准气腔的容积与测试腔的容积相等,如此,在对不同类型的产品进行气密性检测时,只需通过控制标准气腔的容积,使之与测试腔的容积相等即可,而无需再制作和更换对比腔即可完成对该类产品的气密性测试。通过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快速的对不同类型产品的进行气密性检测,使得在对不同类型产品进行气密性检测时,无需占用大量的更换标准气腔和调试气压的时间,从而获取稳定的测试容积,进而提高产品检测的效率和产品的生产质量。为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气密性检测中的气腔对容方法,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气密性检测中的气腔对容方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密性检测中的气腔对容方法,包括:制作标准气腔,在所述标准气腔中设置至少两级气路腔,在每一级气路腔中均设置主气路腔室和副气路腔室;将各腔室的容积设置为:每一级主气路腔室的容积是相应级数的腔室单位容积的倍数,且每一级副气路腔室的容积为相应级数的主气路腔室的容积的倍数;在每一级气路腔的各腔室中均对应设置有阀栓,主控模块根据测试腔的容积对各阀栓的开合进行控制,以调整所述标准气腔的容积,使所述标准气腔的容积与所述测试腔的容积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密性检测中的气腔对容方法,包括:制作标准气腔,在所述标准气腔中设置至少两级气路腔,在每一级气路腔中均设置主气路腔室和副气路腔室;将各腔室的容积设置为:每一级主气路腔室的容积是相应级数的腔室单位容积的倍数,且每一级副气路腔室的容积为相应级数的主气路腔室的容积的倍数;在每一级气路腔的各腔室中均对应设置有阀栓,主控模块根据测试腔的容积对各阀栓的开合进行控制,以调整所述标准气腔的容积,使所述标准气腔的容积与所述测试腔的容积相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中的气腔对容方法,其中,将气体的流动方向设置为:气体均通过相应级数的主气路腔室进入相应级数的副气路腔室,且进入后一级主气路腔室的气体由前一级主气路腔室提供。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中的气腔对容方法,其中,在每一级气路腔中均设置有一个主气路腔室和两个副气路腔室。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密性检测中的气腔对容方法,其中,将每一级气路腔的两个副气路腔室的容积设置为相等。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中的气腔对容方法,其中,所述主控模块在根据测试腔的容积对各阀栓的开合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在所述标准气腔中设置与所述阀栓对应的控制机构,所述主控模块对所述控制机构进行控制,进而通过各控制机构控制相应阀栓开启/闭合;其中,所述控制机构为电磁控头、马达、电缸或者气缸。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中的气腔对容方法,其中,每一级副气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峰陈军张颖冯文博沈英英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