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柱底座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93538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大直径钢筋混凝土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柱底座安装结构,包括底盘、钢管底座、升降控制装置以及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包括与安装架配合连接的支撑杆以及与支撑杆配合连接的挡板,所述支撑杆与升降控制装置配合连接,所述支撑杆顶住所述挡板与钢管底座配合连接,所述支撑杆与安装架活动连接,所述钢管底座上均匀分布至少三个连接槽,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连接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架与钢管底座配合连接以及钢管底座与调整装置的配合实现提升对大直径钢管底座固定的效果,而且结构简单、承载力大、便于施工,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人员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柱底座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大直径钢筋混凝土柱
,具体涉及一种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柱底座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超大钢管混凝土柱能适应大跨、高耸、重载等条件,符合现代施工技术的工业化要求,广泛地应用于单层和多层工业厂房柱、大跨度和空间结构、商业广场、多层办公楼及住宅、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但是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大直径钢管底座安装的时候需要大量的安装固定结构,这样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过于繁琐的钢管底座固定结构容易给钢管的底座与其他部件的连接造成装配困难等现象,给工作者带来了较大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钢管混凝土柱底座的安装结构复杂,施工困难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施工,方便钢管与土柱配合的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柱底座安装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柱底座安装结构,包括设有安装架的底盘、与安装架配合连接的钢管底座、与钢管底座配合连接的升降控制装置以及设置在钢管底座上的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包括与安装架配合连接的支撑杆以及与支撑杆配合连接的挡板,所述支撑杆与升降控制装置配合连接,所述支撑杆顶住所述挡板与钢管底座配合连接,所述支撑杆与安装架活动连接,所述钢管底座上均匀分布至少三个连接槽,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连接槽。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架内的电机、与电机配合连接的升降柱、设置在升降柱内的液压装置以及与液压装置配合连接的滑动装置,所述底盘外还设有与电机配合连接的控制盒,所述升降柱上设有与滑动装置配合连接的滑动槽,所述滑动装置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槽上设有至少三个用于限位滑动装置的限位块。作为优选:所述滑动装置包括与所述滑动槽配合连接的固定座以及与固定座配合连接的锁紧套管,所述锁紧套管与支撑杆配合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架包括横向架以及与横向架垂直连接的竖向架,所述横向架与竖向架之间配合焊接,所述横向架与竖向架均布在钢管底座下端,所述支撑杆穿插在横向架与竖向架之间。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架包括与钢板底座配合连接的上支撑架、与上支撑架配合连接的下支撑架以及设置在上支撑架及下支撑架连接处的圆形固定板,所述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分别与圆形固定板配合连接,所述上支撑架及下支撑架呈三角形设置在底盘内,所述圆形固定板与底盘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一端设有用于对挡板进行限位的限位头,所述支撑杆另一端设有支撑脚。本技术的优点总结如下: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架与钢管底座配合连接以及钢管底座与调整装置的配合实现提升对大直径钢管底座固定的效果,而且结构简单、承载力大、便于施工,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人员的工作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升降控制装置示意图。附图中各数字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底座,2—钢管底座,3—调整装置,4—安装架,5—横向架,6—竖向架,7—支撑杆,8—挡板,9—限位头,10—支撑脚,11—升降控制装置,12—控制盒,14—电机,15—升降柱,16—滑动槽,17—限位块,18—液压装置,19—滑动装置,20—固定座,21—锁紧套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所述的一种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柱底座安装结构,包括设有安装架4的底盘1、与安装架4配合连接的钢管底座2、与钢管底座2配合连接的升降控制装置11以及设置在钢管底座2上的调整装置3,所述调整装置3包括与安装架4配合连接的支撑杆7以及与支撑杆7配合连接的挡板8,所述支撑杆7与升降控制装置11配合连接,所述支撑杆7顶住所述挡板8与钢管底座2配合连接,所述支撑杆7与安装架4活动连接,所述钢管底座2上均匀分布至少三个连接槽,所述支撑杆7穿过所述连接槽,安装架4与钢管底座2配合连接以及钢管底座2与调整装置3的配合实现提升对大直径钢管底座2固定的效果,而且结构简单、承载力大、便于施工。其中,所述安装架4包括横向架5以及与横向架5垂直连接的竖向架6,所述横向架5与竖向架6之间配合焊接,所述横向架5与竖向架6均布在钢管底座2下端,所述支撑杆7穿插在横向架5与竖向架6之间,所述横向架5至少设有三根,所述竖向架6至少设有四根,通过横向架5与竖向架6的垂直焊接实现整体安装架4的稳定性和承重力,方便在对钢管混凝土柱的整体结构的实现。其中,所述支撑杆7一端设有用于对挡板8进行限位的限位头9,所述支撑杆7另一端设有支撑脚10,所述限位头9可以设置成球形或多边形均可,通过支撑杆7对钢管底座2的限制便于在钢管进行焊接时钢管底座2更加稳固。实施例2:如图2所示,所述升降控制装置11包括设置在安装架4内的电机14、与电机14配合连接的升降柱15、设置在升降柱15内的液压装置18以及与液压装置18配合连接的滑动装置19,所述底盘1外还设有与电机14配合连接的控制盒12,所述升降柱15上设有与滑动装置19配合连接的滑动槽16,所述滑动装置19与支撑杆7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槽16上设有至少三个用于限位滑动装置19的限位块17,所述升降柱15对称设置在底盘1内,同时顶住所述钢管底板,通过所述电机14控制液压装置18带动滑动装置19在滑动槽16内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钢管底座2的上下移动,方便对钢管的焊接。其中,所述滑动装置19包括与所述滑动槽16配合连接的固定座20以及与固定座20配合连接的锁紧套管21,所述锁紧套管21与支撑杆7配合连接,所述锁紧套管21通过机械连接方式与支撑杆7连接,在需要将钢管底板抬升的时候,通过锁紧套管21带动支撑杆7向上运动,达到对大直径钢管底座2固定的效果。本实施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将钢管底板抬起时,通过控制盒12将电机14启动,电机14控制升降柱15内的液压件对滑动装置19进行上升控制,不仅方便了对大直径钢管的焊接工作,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人员的工作强度。实施例3:如图1所示,所述安装架4包括与钢板底座配合连接的上支撑架、与上支撑架倾斜设置的下支撑架以及设置在上支撑架及下支撑架连接处的圆形固定板,所述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分别与圆形固定板配合连接,所述上支撑架及下支撑架呈三角形设置在底盘1内,所述圆形固定板与底盘1固定连接,通过将上支撑架及下支撑架的结构设置成三角形能够增加支撑架的着力点,从而提高对钢管底板的支撑力,加强整个安装架4的稳固性。另外,所述安装架4内也可以设置成其他便于支撑钢管底板的结构,方便均衡钢管底板的承重力。以上仅就本技术应用较佳的实例做出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技术的结构可以有其他变化,不局限于上述结构。总之,凡在本技术的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柱底座安装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柱底座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安装架的底盘、与安装架配合连接的钢管底座、与钢管底座配合连接的升降控制装置以及设置在钢管底座上的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包括与安装架配合连接的支撑杆以及与支撑杆配合连接的挡板,所述支撑杆与升降控制装置配合连接,所述支撑杆顶住所述挡板与钢管底座配合连接,所述支撑杆与安装架活动连接,所述钢管底座上均匀分布至少三个连接槽,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连接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柱底座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安装架的底盘、与安装架配合连接的钢管底座、与钢管底座配合连接的升降控制装置以及设置在钢管底座上的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包括与安装架配合连接的支撑杆以及与支撑杆配合连接的挡板,所述支撑杆与升降控制装置配合连接,所述支撑杆顶住所述挡板与钢管底座配合连接,所述支撑杆与安装架活动连接,所述钢管底座上均匀分布至少三个连接槽,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连接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柱底座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架内的电机、与电机配合连接的升降柱、设置在升降柱内的液压装置以及与液压装置配合连接的滑动装置,所述底盘外还设有与电机配合连接的控制盒,所述升降柱上设有与滑动装置配合连接的滑动槽,所述滑动装置与支撑杆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柱底座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装置包括与所述滑动槽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兴大
申请(专利权)人:华星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