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桨式干燥的液相均布脉冲布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9108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6:18
一种应用于桨式干燥的液相均布脉冲布料装置,包括进料泵,进料泵通过进料管线连接高位槽,高位槽连接溢流管线,高位槽下方连接进料管,进料管由Y型过滤器过滤,进料管上连接有布料管组件,Y型过滤器与布料管组件之间由电磁脉冲阀控制,液体物料沉淀后,清液通过进料泵由进料管线输送至高位槽,槽内物料通过进料管经Y型过滤器过滤后,通过电磁脉冲阀控制实现间歇给料。物料进入布料管组件,通过防虹吸布料管进入透明软管,以观察物料状况,再通过节流孔板进一步控制下料量,最后布料口位置准确布置于干燥机两侧,物料通过进料保护管准确布置于干燥机内部底料上方指定位置,保证有效干燥,有效避免由于进料量不均和进料位置偏差引起的桨叶板结和物料结块,保证了设备的长周期平稳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桨式干燥的液相均布脉冲布料装置
本技术属于布料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桨式干燥的液相均布脉冲布料装置。
技术介绍
桨式干燥机作为一种应用成熟的干燥设备,在污泥干燥、油泥干燥等固含量较高的组分干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液体物料,尤其是固含量不高的液体物料的干燥应用尚不成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液体物料均布和进料量的控制。由于桨式干燥机自身特有的干燥方式,即通过蒸汽加热中空的桨叶,再由桨叶加热设备内的底料,通过底料与料液接触、混合、蒸发,最后实现干燥的目的。此种干燥特点使其在干燥浆状等高固含量的物料时,直接采用螺旋输送物料至指定位置即可,既对进料量无准确要求,又对进料的状态也无具体限制,而对于液相物料,含水率更高,流动性更强,与底料的结合更快,如果进料不能实现均匀和适量,不仅会影响干燥效果,严重时甚至可造成结块和板结,因此对布料量、均匀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桨式干燥液体进料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单位面积干燥能力一定,布料在单位面积上的量需要控制;同时底料干燥液体物料存在一个过程,如果在一个点持续布料且超过其干燥能力,底料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液体蒸发完毕,则底料会变成湿态,局部含湿量越来越高,长时间运行会造成局部底料结块,因此布料量要小且需要间歇式的进行。2)液体物料越分散越易干燥,但由于设备内部粉尘量很大,且液体固含量很高,容易造成喷嘴堵塞,不能采用喷嘴布料方式,因此为了使底料尽可能的分散,同时使底料有足够的时间将湿的液体物料转移开,而使与液体接触的底料是时刻保持干燥的状态,故应选择尽可能分散的布料方式来满足进料要求。3)单位面积进料量要准确控制。单位面积进料量少,设备工作效率低,单位面积进料量大则可能导致干燥处理能力不足,因此需准确控制进料量。4)防堵塞。由于液体物料或多或少都含有一定的固含量,如何使固含量不沉积、不堵管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内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下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桨式干燥的液相均布脉冲布料装置,采用的重力式脉冲布料,主要包括高位槽与脉冲式布料管线,首先在干燥机顶部设置一高位槽,高位槽连接进料罐,高位槽与进料罐之间有物料循环管,使高位槽内物料保持在稳定液位;高位槽下连接四根出料管,每根出料管上设置脉冲阀,可根据进料要求设置进料时间和间隔时间,通过进料时间控制进料量,时间设置为进2s停2s的情况下就可实现脉冲式进料。每根出料管设置8根布料管,尽可能覆盖干燥机有效干燥面积;每根布料管是倒U型结构,可实现进料随着脉冲阀的开关即开即停,而避免出料管中物料延迟流出造成持续进料;为避免进料过程中的虹吸现象,布料管出口设置高于进口高度5cm;布料管与出料口连接采用透明四氟软管,可随时观察布料管内液体流动状态;出料口设置孔板,孔板孔径3mm,有效控制进料量;出料口外设置保护管,直通干燥机内部布料点,保证物料输送至制定位置;布料口准确布置于干燥机内底料对应位置上,保证物料是布置在底料上而不是桨叶上,通过底料干燥液体,避免干燥机内物料结块。整套布料系统采用易拆卸连接方式,如发生堵塞或需要检修可随时拆卸及更换部件,便于操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桨式干燥的液相均布脉冲布料装置,包括进料泵,进料泵通过进料管线连接高位槽,高位槽连接溢流管线,高位槽下方连接进料管,进料管由Y型过滤器过滤,进料管上连接有布料管组件,Y型过滤器与布料管组件之间由电磁脉冲阀控制。所述的布料管组件由防虹吸布料管、透明软管、节流孔板、进料保护管组成,进料管通过丝扣连接防虹吸布料管,防虹吸布料管插入透明软管,透明软管通过法兰变拆式连接节流孔板,节流孔板下方连接进料保护管。所述的节流孔板为3mm厚。所述的高位槽内部设有一定坡度的底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以上方式布料,可使液体物料平缓、可控、间歇的分布到桨式干燥机制定布料位置,并且可以准确的控制进料时间和进料方式,控制单位干燥面积上的进料量;有效避免由于进料量不均和进料位置偏差引起的桨叶板结和物料结块,保证了设备的长周期平稳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布料管组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叙述。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桨式干燥的液相均布脉冲布料装置,包括进料泵12,进料泵12通过进料管线6连接高位槽1,高位槽1连接溢流管线7,高位槽1下方连接进料管5,进料管5由Y型过滤器3过滤,进料管5上连接有布料管组件4,Y型过滤器3与布料管组件4之间由电磁脉冲阀2控制。如图2所示,所述的布料管组件4由防虹吸布料管8、透明软管9、节流孔板10、进料保护管11组成,进料管5通过丝扣连接防虹吸布料管8,防虹吸布料管8插入透明软管9,透明软管9通过法兰变拆式连接节流孔板10,节流孔板10下方连接进料保护管11。所述的节流孔板10为3mm厚。所述的高位槽1内部设有一定坡度的底面。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1)高位槽设计。高位槽固定于干燥机上方1.2m处,采用支架支撑在干燥机上方。高位槽长1.5m,直径0.6m,内设防冲板,溢流管,进料管、四根出料管、排净管。高位槽内部设置成有一定坡度的底面,便于排净;出料管深入槽内5cm,以减少沉淀物进入出料管。溢流管线距槽顶10cm,采用DN50的不锈钢管,连接至物料罐顶部。进料管线从底部10cm进入高位槽,内设防冲板,入口处弯头朝下,尽量减少入料冲击对进料造成的影响(包括造成的压力影响与防止冲击造成沉淀物悬浮)。2)布料管设计。主布料管共设四根,分别连接至高位槽上,每根布料管上设置一电磁脉冲阀,独立控制,阀前设置Y型过滤器,防止沉淀物对脉冲阀造成堵塞。每根主布料管上布置8根Φ10mm,内径6mm的细布料管,布料采取上出料方式,布料细管做成弯管形式,布料细管与主管采取丝扣连接,便于拆卸;弯管头部通过透明四氟管段连接到干燥机内部的出料口,采用透明四氟管段一方面是便于观察进料情况,如有管线发生堵塞或其他状况导致进料不顺可及时发现,另一方面四氟软管连接便于拆卸,如发生堵塞情况便于维修;四氟软管下端连接出料口,出料口同样采用Φ10mm的细管,深入干燥机内部10cm,出口端焊接3.5mm孔板,出料口通过法兰与干燥机连接固定;布料口周边安装保护管,采用铝皮卷成内径50mm、长50cm的圆筒,将布料口罩于圆筒中,以保证加料过程中物料竖直流下,不受干燥机内风向和扬尘的干扰。3)布料分布设计。加料过程中采用32个布料口,每8个布料口为一组交替开启与关闭,最大限度的减少单个布料口的加料量,提高物料均布程度。同侧布料口一字排开,布料口准确布置于干燥机内底料对应位置上,保证物料是布置在底料上而不是桨叶上,通过底料干燥物料。3)出料瞬开瞬停设计。每根布料管设计为倒U型结构,布料管与主进料管上部连接,可实现进料随着脉冲阀的开关即开即停;排除虹吸问题,主管布置过程中将主管布置在干燥机两侧,布料管出口高度高于入口高度,防止由于虹吸现象将进料管内物料倒流回U型管内。液体物料经过前端沉淀后,固含量不高的清液通过进料泵由进料管线输送至高位槽,待物料达到一定液位后从溢流管线流出,这样高位槽内始终保持恒定液位。槽内物料通过进料管经Y型过滤器过滤后,通过电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应用于桨式干燥的液相均布脉冲布料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桨式干燥的液相均布脉冲布料装置,包括进料泵(12),其特征在于,进料泵(12)通过进料管线(6)连接高位槽(1),高位槽(1)连接溢流管线(7),高位槽(1)下方连接进料管(5),进料管(5)由Y型过滤器(3)过滤,进料管(5)上连接有布料管组件(4),Y型过滤器(3)与布料管组件(4)之间由电磁脉冲阀(2)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桨式干燥的液相均布脉冲布料装置,包括进料泵(12),其特征在于,进料泵(12)通过进料管线(6)连接高位槽(1),高位槽(1)连接溢流管线(7),高位槽(1)下方连接进料管(5),进料管(5)由Y型过滤器(3)过滤,进料管(5)上连接有布料管组件(4),Y型过滤器(3)与布料管组件(4)之间由电磁脉冲阀(2)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桨式干燥的液相均布脉冲布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料管组件(4)由防虹吸布料管(8)、透明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长明齐永红陈文宜蒋靖波马红鹏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