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盖内板总成置放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8512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盖内板总成置放架,包括架体,所述的架体上位于发动机盖内板总成溃缩槽所在处设置支撑梁,支撑梁上设置有一层泡沫层,位于支撑梁旁侧设置限位夹持部,所述的限位夹持部包括基杆和位于基杆下方的挡杆,所述的基杆上沿其杆长方向依次套置有多个旋转U型卡件,所述的旋转U型卡件的卡臂的顶端设置有软磁球。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避免发动机盖内板总成彼此叠压磕碰,保证了发动机盖内板总成的成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盖内板总成置放架
本技术属于车用钣金件加工和存储领域,涉及发动机盖,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盖内板总成置放架。
技术介绍
发动机盖在汽车碰撞中主要起到两个关键作用:一是吸能,二是行人保护。由这两个作用决定了发动机盖设计不能太硬。发动机盖一般有发动机外板、内板、铰链加强板和发动机盖锁加强板组成。其中,外板是表面覆盖件,主要起到美观的作用;而铰链加强板和发动机盖锁加强板只是作为局部加强件,内板则是最为关键的发动机盖件了。发动机盖内板上一般都会开溃缩槽,以便发动机盖在撞击中在此处折弯,避免发动机盖向后切入乘员舱。发动机盖内板总成是发动机盖内板钣金件的总成件。上述提到,发动机盖内板上一般都会开溃缩槽,这样在设计时,发动机盖内板总成会在内部上沿着车身宽度方向开一道溃缩槽,以便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发动机盖能沿此槽向上折弯变形,在吸收部分能力的同时还以防止发动机盖受力后向后切入乘员舱。车间内焊装好的发动机盖内板总成通常置放于一个区域,而当需要组装发动机盖时,再将发动机盖内板总成再一一搬至车间内的搬运板上,再通过行车配合移动推车运至组装发动机盖的车间,这样就存在发动机盖内板总成二次搬运的问题,且发动机盖内板总成置放于这个区域上通常是彼此叠放在一起,这样就存在发动机盖内板总成彼此叠压磕碰的问题,无形中增加了废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发动机盖内板总成置放架,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避免发动机盖内板总成彼此叠压磕碰,保证了发动机盖内板总成的成品率。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发动机盖内板总成置放架,包括架体,所述的架体上位于发动机盖内板总成溃缩槽所在处设置支撑梁,支撑梁上设置有一层泡沫层,位于支撑梁旁侧设置限位夹持部,所述的限位夹持部包括基杆和位于基杆下方的挡杆,所述的基杆上沿其杆长方向依次套置有多个旋转U型卡件,所述的旋转U型卡件的卡臂的顶端设置有软磁球。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发动机盖内板总成从架体的正面置入,将旋转U型卡件全部向外旋转,通过发动机盖内板总成的溃缩槽沿支撑梁向内推置,再通过旋转U型卡件向内旋转,卡于发动机盖内板总成板面两侧,旋转U型卡件的U型卡结构以及软磁球的柔软、磁性作用使得发动机盖内板总成稳定的置于架体上,而向内旋转的旋转U型卡件由于挡杆的支撑限位作用,保证了旋转U型卡件的U型卡结构以及软磁球的稳定布置。本技术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避免发动机盖内板总成彼此叠压磕碰,保证了发动机盖内板总成的成品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附图,一种发动机盖内板总成置放架,包括架体10,所述的架体10上位于发动机盖内板总成溃缩槽所在处设置支撑梁20,支撑梁20上设置有一层泡沫层,位于支撑梁20旁侧设置限位夹持部30,所述的限位夹持部30包括基杆31和位于基杆31下方的挡杆32,所述的基杆31上沿其杆长方向依次套置有多个旋转U型卡件40,所述的旋转U型卡件40的卡臂的顶端设置有软磁球41。结合图1,发动机盖内板总成从架体10的正面置入,也就是图1中所在位置的右侧面置于置放架上,具体是,将旋转U型卡件40全部向外旋转,通过发动机盖内板总成的溃缩槽沿支撑梁20向内推置,再通过旋转U型卡件40向内旋转,卡于发动机盖内板总成板面两侧,旋转U型卡件40的U型卡结构以及软磁球41的柔软、磁性作用使得发动机盖内板总成稳定的置于架体10上,而向内旋转的旋转U型卡件40由于挡杆32的支撑限位作用,保证了旋转U型卡件40的U型卡结构以及软磁球41的稳定布置。本技术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避免发动机盖内板总成彼此叠压磕碰,保证了发动机盖内板总成的成品率。进一步的,旋转U型卡件40上设置有一层植绒。设置的植绒在旋转U型卡件40稳装时,保证这个限位夹持部30对发动机盖内板总成的保护作用。由于车间内的部件存在吊装和地面移动两种搬运模式,故位于架体10的上部设置有吊钩50。位于架体10的底部设置福马调节脚轮60,架体10的侧面设置脚动控制刹70。同时,在吊钩50运用行车吊装时,福马调节脚轮60起到水平、竖直调节和支撑作用。这样通过本技术一次性完成发动机盖内板总成的搬运。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动机盖内板总成置放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盖内板总成置放架,包括架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架体(10)上位于发动机盖内板总成溃缩槽所在处设置支撑梁(20),支撑梁(20)上设置有一层泡沫层,位于支撑梁(20)旁侧设置限位夹持部(30),所述的限位夹持部(30)包括基杆(31)和位于基杆(31)下方的挡杆(32),所述的基杆(31)上沿其杆长方向依次套置有多个旋转U型卡件(40),所述的旋转U型卡件(40)的卡臂的顶端设置有软磁球(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盖内板总成置放架,包括架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架体(10)上位于发动机盖内板总成溃缩槽所在处设置支撑梁(20),支撑梁(20)上设置有一层泡沫层,位于支撑梁(20)旁侧设置限位夹持部(30),所述的限位夹持部(30)包括基杆(31)和位于基杆(31)下方的挡杆(32),所述的基杆(31)上沿其杆长方向依次套置有多个旋转U型卡件(40),所述的旋转U型卡件(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玉宾丁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讴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