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生物质燃料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60822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生物质燃料棒,包括呈圆柱形的燃料棒本体,该燃料棒本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棒体、粘结层和助燃层;所述棒体为可燃性废弃物粉体挤压成型的圆柱体,圆柱体中间形成有通孔,该通孔沿着该棒体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粘结层内布设有呈网格状的纤维网,纤维网两端均连接有至少一根导火线;在粘结层内布设有呈网格状的纤维网,纤维网两端均连接有至少一根导火线,通过导火线引火,使得燃料棒在初次燃烧时容易被点燃,通过导火线连接纤维网,通过纤维网起到燃料棒的助燃作用,增加生物质燃料棒内部的燃烧速度。

A new type of biomass fuel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生物质燃料棒
本技术属于生物质燃料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生物质燃料棒。
技术介绍
中国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人口大国,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不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资源对建立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中国80%人口生活在农村,秸秆和薪柴等生物质能是农村的主要生活燃料,尽管煤炭等商品能源在农村的使用迅速增加,但生物质能仍占有重要地位,发展生物质能技术,对中国的能源结构和环境改善具有特殊意义。常规的一般农林废弃物都具有疏松、密度小、单位体积的热值低等缺点,作为燃料使用很不方便,这是造成人们不愿用其作为燃料的主要原因之一。成型技术不仅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而且能有效地改变农林作物燃烧特性,实现快速、洁净燃烧。现有生物质燃料的颗粒或者圆形棒料成型结构不理想,燃烧速率慢,燃烧能效比低,生物质颗粒燃料在初次燃烧时不易被点燃,透气性差,导致热能利用率降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故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整体牢固度好,在初次燃烧时点燃方便的一种新型生物质燃料棒。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生物质燃料棒,包括呈圆柱形的燃料棒本体,该燃料棒本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棒体、粘结层和助燃层;所述棒体为可燃性废弃物粉体挤压成型的圆柱体,圆柱体中间形成有通孔,该通孔沿着该棒体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粘结层内布设有呈网格状的纤维网,纤维网两端均连接有至少一根导火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纤维网两端均连接有若干导火线,若干导火线等距布设于纤维网上,若干导火线的端部缠绕,容纳于通孔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火线的长度大于棒体的半径,小于燃料棒本体的半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粘结层与纤维网为一体成型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粘结层呈蜂窝网孔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粘结层的高度为助燃层高度的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粘结层的高度为棒体半径的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纤维网为植物纤维交织而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棒体的直径为1-3cm,所述燃料棒本体的长度为4-11c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棒体的直径为2cm,所述燃料棒本体的长度为5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呈圆柱形的燃料棒本体,便于输送、储存、传动,燃烧方面都可以自动控制,同时,整体为固体颗粒,密度大,体积小,闪点高,贮存安全方便,清洁干净。2.在粘结层内布设有呈网格状的纤维网,纤维网两端均连接有至少一根导火线,通过导火线引火,使得燃料棒在初次燃烧时容易被点燃,通过导火线连接纤维网,通过纤维网起到燃料棒的助燃作用,增加生物质燃料棒内部的燃烧速度。3.棒体中部形成有通孔,增加生物质燃料棒的透气性,降低点燃温度,提高燃烧性能,有利于氧气流通,在不添加外来制剂的同时提高整体的燃烧性能。4.该生物质燃料棒易于点燃,透气性好,热能利用率高,实现快速、洁净燃烧;燃烧特性好,燃尽率高,发热量高,变废为宝,环保节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A-A剖视图。图中附图标记:棒体1,粘结层2,助燃层3,通孔4,纤维网5,导火线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生物质燃料棒,包括呈圆柱形的燃料棒本体,该燃料棒本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棒体1、粘结层2和助燃层3;所述棒体1为可燃性废弃物粉体挤压成型的圆柱体,圆柱体中间形成有通孔4,该通孔4沿着该棒体1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粘结层2内布设有呈网格状的纤维网5,纤维网5两端均连接有至少一根导火线6;通过导火线6引火,使得燃料棒在初次燃烧时容易被点燃,通过导火线6连接纤维网5,通过纤维网5起到燃料棒的助燃作用,增加生物质燃料棒内部的燃烧速度。设置通孔4,增加生物质燃料棒的透气性,降低点燃温度,提高燃烧性能,有利于氧气流通,在不添加外来制剂的同时提高整体的燃烧性能;采用呈圆柱形的燃料棒本体,便于输送、储存、传动,燃烧方面都可以自动控制,同时,燃料棒本体的整体为固体颗粒,密度大,体积小,闪点高,贮存安全方便,清洁干净。纤维网5两端均连接有若干导火线6,若干导火线6等距布设于纤维网5上,若干导火线6的端部缠绕,容纳于通孔4内;通过设置导火线6,使得燃料棒在初次燃烧时,通过导火线6可以快速点燃燃料棒,增加生物质燃料棒内部的燃烧速度;同时,为了便于导火线6不至于长时间处于生物质燃料棒外端,通过将若干导火线6的端部缠绕,放置于通孔4内,可以有效防止导火线6与纤维网5之间的断裂,保证使用安全,同时,也使得若干生物质燃料棒在运输过程中,提高了生物质燃料棒运输的空间利用率。导火线6的长度大于棒体1的半径,可以将导火线6便于放置于通孔4内,起到保护导火线6的作用,与此同时,导火线6的长度小于燃料棒本体的半径,使得导火线6的引燃时间不至于太长,使得燃料棒在初次燃烧时只需被点燃即可,节约引燃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粘结层2与纤维网5为一体成型结构;使得粘结层2用于粘结棒体1与助燃层3之间的稳定相更好,而粘结层2呈蜂窝网孔结构;为了有利于燃烧中空气的流动,传输更多的氧气,粘结层2为空心通道,而纤维网5为网格状结构,考虑到能够有利于粘结层2与棒体1之间进行火焰导通,提升整体的燃烧效率,采用的粘结层2呈蜂窝网孔结构的同时,纤维网5为网格状结构,这样纤维网5与粘结层2呈蜂窝网孔之间既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通道,同时能够提高一定的强度,不会在燃烧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塌陷而影响氧气输送,同时呈蜂窝网孔结构的粘结层2与棒体1内形成的通孔4相互配合,更增加了生物质燃料棒的透气性,降低点燃温度,提高燃烧性能,有利于氧气流通,在不添加外来制剂的同时提高整体的燃烧性能。粘结层2的高度为助燃层3高度的1/2;粘结层2的高度为棒体1半径的1/3,在保证了生物质燃料棒整体结构牢固度的同时,节约了成本,提升整体的燃烧效率。纤维网5为植物纤维交织而成,采用植物纤维,一是增加了生物质燃料棒的引燃速度,同时,也使得该生物质燃料燃烧值高,燃烧时间长,燃烧后并无有害气体的排放。棒体1的直径为1-3cm,所述燃料棒本体的长度为4-11cm;优选为棒体1的直径为2cm,所述燃料棒本体的长度为5cm。为了适应常见的炉灶规格,同时配合压制机器的型号,燃料棒本体的长度为4~11cm。并且,考虑到制造和使用的最佳配比,采用棒体1的直径为2cm,所述燃料棒本体的长度为5cm。棒体1,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麦秸10~20份,稻秆10~20份,玉米秸秆10~20份,木屑30~40份,粘合剂0.5~2.3份,助燃剂0.1~0.5份,干燥剂0.1~0.33份,氯酸钾0.5~1.15份;粘合剂为木薯渣,所述助燃剂为氧化铝,所述干燥剂为氧化钙;所述麦秸、稻秆和玉米秸秆的含水率≦5%。助燃剂为氧化铝,燃烧产生的含氯废气较少,干燥剂为氧化钙,不仅使得燃料的含水量低,燃烧充分,不会污染环境。实施例2;本实施例内容与实施例1内容基本相同,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生物质燃料棒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生物质燃料棒,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圆柱形的燃料棒本体,该燃料棒本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棒体(1)、粘结层(2)和助燃层(3);所述棒体(1)为可燃性废弃物粉体挤压成型的圆柱体,圆柱体中间形成有通孔(4),该通孔(4)沿着该棒体(1)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粘结层(2)内布设有呈网格状的纤维网(5),纤维网(5)两端均连接有至少一根导火线(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生物质燃料棒,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圆柱形的燃料棒本体,该燃料棒本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棒体(1)、粘结层(2)和助燃层(3);所述棒体(1)为可燃性废弃物粉体挤压成型的圆柱体,圆柱体中间形成有通孔(4),该通孔(4)沿着该棒体(1)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粘结层(2)内布设有呈网格状的纤维网(5),纤维网(5)两端均连接有至少一根导火线(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生物质燃料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网(5)两端均连接有若干导火线(6),若干导火线(6)等距布设于纤维网(5)上,若干导火线(6)的端部缠绕,容纳于通孔(4)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生物质燃料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火线(6)的长度大于棒体(1)的半径,小于燃料棒本体的半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生物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淑君沈顺军陆友明张建忠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正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