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杨树飞絮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5064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4:36
一种杨树飞絮处理装置,它涉及一种飞絮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解决杨树飞絮到处散播会造成的环境污染,杨树飞絮在漂浮过程中易携带和传播病菌,影响城市环境质量且处理成本高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柔性支撑框靠近目标杨树竖直设置,N排环形支撑软管从上至下依次设在柔性支撑框内,每排环形支撑软管包括多个软圈单体,每个软圈单体内对应设有一个喷头,多个喷头均与储液罐相连通,N个载物板水平设在两个支撑板之间,每个载物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板相铰接,每个载物板分别与两个转角控制杆相铰接,每个载物板在转角控制杆的带动下作出俯仰动作,所有喷头的底部与该排环形支撑软管对应的载物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处理杨树飞絮。

A poplar catkins processing device

A poplar catkins processing device, which relates to a processing device feixu. The utility model in order to solve the poplar catkins spread will caus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the process of poplar catkins floating easy to carry and spread germ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city environment and the problem of the high cost of treatment. The utility model of flexible supporting frame close to the target of poplar is arranged vertically, N row circular support hose from top to bottom is arranged on the flexible supporting frame, each row of the annular support hose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soft ring monomers, each single soft ring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orresponding nozzle, a plurality of nozzles are communicated with the liquid storage tank. Between the N carrier board level in the two supporting plates, both ends of each carrier plat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two supporting plate is hinged with each carrier plat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two corner control rod is hinged with each loading plate made in pitch angle control rod drive, a loading plate nozzle the bottom row with the annular support hose is connected to the corresponding.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poplar catki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杨树飞絮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飞絮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杨树飞絮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杨树由于生长速度快,易成活,成荫快,后期管理方便的因素,在上个世纪很多北方城市广泛采用,随着年龄增长,到了青壮年期,不同程度的到了飞絮期,造成环境影响,给人类带来不方便,成为扰民因素,造成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火灾,汽车水箱堵塞,影响一些精密仪器的使用性能。但是相对其他树种,杨柳树在释放氧气,降温增湿,歼灭细菌,滞留微尘,吸收毒气方面功不可没,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否定他们的功劳,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日趋严峻,绿化欠账越来越多,如何让这些乡土树种继续发挥生态作用,是摆在我们人类面前一个不得不面对的话题。飞絮治理是一个过程,只有掌握好方法,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改善治理手段,让他们留下好的一面,发挥作用,我们做的是控制缺点,更好的为我们脆弱的生态服务,而不是让他们粗暴一砍了之,但现有治理杨树飞絮的方法为在树干注射药物或飞机喷洒药物,前者见效慢且对树木本身伤害大,易造成枯萎死亡的现象发生,后者成本过大不易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杨树飞絮处理装置,以解决杨树飞絮到处散播会造成的环境污染,杨树飞絮在漂浮过程中易携带和传播病菌,影响城市环境质量且处理成本高昂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杨树飞絮处理装置,它包括喷液组件、角度转换组件、柔性支撑框和N排环形支撑软管,所述柔性支撑框靠近目标杨树竖直设置,N排环形支撑软管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柔性支撑框内,每排环形支撑软管包括多个软圈单体,喷液组件包括储液罐和多个喷头,每个软圈单体内对应设置有一个喷头,多个喷头均与储液罐相连通,角度转换组件包括两个支撑板、两个转角控制杆和N个载物板,两个支撑板竖直并列设置在柔性支撑框朝向目标杨树的一侧,所述N个载物板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之间,每个载物板对应有一排环形支撑软管,每个载物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板相铰接,两个转角控制杆竖直并列设置在柔性支撑框远离目标杨树的一侧,每个载物板分别与两个转角控制杆相铰接,每个载物板在转角控制杆的带动下作出俯仰动作,每排环形支撑软管上的所有喷头的底部与该排环形支撑软管对应的载物板相连接。作为优选,储液罐内设置有抑制药剂。作为优选,柔性支撑框包括多个第一支撑软管、多个第二支撑软管和多个底座,多个第一支撑软管均竖直设置且等距分布,每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软管之间从上至下依次布置有多个第二支撑软管,每两个上下相邻的第二支撑软管之间设置有一个软圈单体,每个第一支撑软管的底部对应设置有一个底座。作为优选,每个底座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作为优选,每个第一支撑软管外包裹有一层第一外皮,每个第二支撑软管外包裹有一层第二外皮,每个软圈单体外包裹有一层第三外皮,第一外皮通过第一粘扣与其相邻的第二外皮或第三外皮可拆卸连接,第二外皮通过第二粘扣与其相邻的第三外皮可拆卸连接。作为优选,喷液组件还包括驱动泵,每个喷头通过驱动泵与储液罐相连接。作为优选,每个载物板靠近转角控制杆的一端设置有与转角控制杆一一对应设置的抓手,每个转角控制杆上设置有与抓手相配合的卡杆。作为优选,每个卡杆与其对应的转角控制杆水平并列设置且二者之间有间隙,每个卡杆的端部通过连接杆与其对应的转角控制杆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每个软圈单体朝向目标杨树的一端面沿其圆周方向加工排液槽。本技术包含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是专用于处理杨树飞絮的装置,结构设计简单且操作灵活,喷液组件、角度转换组件、柔性支撑框和N排环形支撑软管之间相互配合能够起到围绕目标杨树并对其大面积冲刷的效果,柔性支撑框的高度以及冲刷角度根据目标杨树的具体尺寸进行调节,增强冲刷杨树飞絮的灵活性,有效减少飞絮量的产生,冲刷后的飞絮成团状并依靠自重坠落。本技术有效减少处理杨树飞絮的成本,与飞机喷药相比,至少降低了50%的成本。对杨树损伤小且易操作,适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柔性支撑框和N排环形支撑软管之间连接关系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去掉储液罐2-1;图4是角度转换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多个喷头2-2与角度转换组件之间连接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喷液组件、角度转换组件、柔性支撑框和N排环形支撑软管,所述柔性支撑框靠近目标杨树竖直设置,N排环形支撑软管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柔性支撑框内,每排环形支撑软管包括多个软圈单体1-1,喷液组件包括储液罐2-1和多个喷头2-2,每个软圈单体1-1内对应设置有一个喷头2-2,多个喷头2-2均与储液罐2-1相连通,角度转换组件包括两个支撑板3-1、两个转角控制杆3-2和N个载物板3-3,两个支撑板3-1竖直并列设置在柔性支撑框朝向目标杨树的一侧,所述N个载物板3-3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在两个支撑板3-1之间,每个载物板3-3对应有一排环形支撑软管,每个载物板3-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板3-1相铰接,两个转角控制杆3-2竖直并列设置在柔性支撑框远离目标杨树的一侧,每个载物板3-3分别与两个转角控制杆3-2相铰接,每个载物板3-3在转角控制杆3-2的带动下作出俯仰动作,每排环形支撑软管上的所有喷头2-2的底部与该排环形支撑软管对应的载物板3-3相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每个载物板3-3在两个支撑板3-1之间在转角控制杆3-2的带动下作出俯仰动作。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板3-1与柔性支撑框之间可拆卸连接或粘接。本实施方式中每个载物板3-3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铰接在两个支撑板3-1之间,当载物板3-3在转角控制杆3-2的带动下作出俯仰动作时,两个支撑板3-1不动。本实施方式中N的取值范围为1至10。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储液罐2-1内设置有抑制药剂。本实施方式中储液罐2-1内填充的药物为抑制杨树开花药剂或具有粘合飞絮的药剂,这些药物均为现有药物,对目标杨树无伤害。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柔性支撑框包括多个第一支撑软管1-2、多个第二支撑软管1-3和多个底座1-4,多个第一支撑软管1-2竖直设置且等距分布,每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软管1-2之间从上至下依次布置有多个第二支撑软管1-3,每两个上下相邻的第二支撑软管1-3之间设置有一个软圈单体1-1,每个第一支撑软管1-2的底部对应设置有一个底座1-4。如此设置的柔性支撑框能够调整其布置形式,根据目标杨树不同的树形进行具体布置即可,操作灵活。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支撑软管1-2和多个第二支撑软管1-3均为充气式管体,能够起到有效操作灵活,易于安装,携带方便轻质的效果。多个第一支撑软管1-2和多个第二支撑软管1-3均通过充气泵进行充气。多个第一支撑软管1-2和多个第二支撑软管1-3的尺寸设置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具体设定。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三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每个底座1-4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4。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杨树飞絮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杨树飞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喷液组件、角度转换组件、柔性支撑框和N排环形支撑软管,所述柔性支撑框靠近目标杨树竖直设置,N排环形支撑软管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柔性支撑框内,每排环形支撑软管包括多个软圈单体(1‑1),喷液组件包括储液罐(2‑1)和多个喷头(2‑2),每个软圈单体(1‑1)内对应设置有一个喷头(2‑2),多个喷头(2‑2)均与储液罐(2‑1)相连通,角度转换组件包括两个支撑板(3‑1)、两个转角控制杆(3‑2)和N个载物板(3‑3),两个支撑板(3‑1)竖直并列设置在柔性支撑框朝向目标杨树的一侧,所述N个载物板(3‑3)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在两个支撑板(3‑1)之间,每个载物板(3‑3)对应有一排环形支撑软管,每个载物板(3‑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板(3‑1)相铰接,两个转角控制杆(3‑2)竖直并列设置在柔性支撑框远离目标杨树的一侧,每个载物板(3‑3)分别与两个转角控制杆(3‑2)相铰接,每个载物板(3‑3)在转角控制杆(3‑2)的带动下作出俯仰动作,每排环形支撑软管上的所有喷头(2‑2)的底部与该排环形支撑软管对应的载物板(3‑3)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杨树飞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喷液组件、角度转换组件、柔性支撑框和N排环形支撑软管,所述柔性支撑框靠近目标杨树竖直设置,N排环形支撑软管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柔性支撑框内,每排环形支撑软管包括多个软圈单体(1-1),喷液组件包括储液罐(2-1)和多个喷头(2-2),每个软圈单体(1-1)内对应设置有一个喷头(2-2),多个喷头(2-2)均与储液罐(2-1)相连通,角度转换组件包括两个支撑板(3-1)、两个转角控制杆(3-2)和N个载物板(3-3),两个支撑板(3-1)竖直并列设置在柔性支撑框朝向目标杨树的一侧,所述N个载物板(3-3)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在两个支撑板(3-1)之间,每个载物板(3-3)对应有一排环形支撑软管,每个载物板(3-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板(3-1)相铰接,两个转角控制杆(3-2)竖直并列设置在柔性支撑框远离目标杨树的一侧,每个载物板(3-3)分别与两个转角控制杆(3-2)相铰接,每个载物板(3-3)在转角控制杆(3-2)的带动下作出俯仰动作,每排环形支撑软管上的所有喷头(2-2)的底部与该排环形支撑软管对应的载物板(3-3)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杨树飞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液罐(2-1)内设置有抑制药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杨树飞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柔性支撑框包括多个第一支撑软管(1-2)、多个第二支撑软管(1-3)和多个底座(1-4),多个第一支撑软管(1-2)竖直设置且等距分布,每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软管(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曦阳裴晓娜潘艳艳王芳李树春孙晓阳张连生王连福王琦刘克俭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