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具蜂巢装置及伞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46501 阅读:3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伞具配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伞具蜂巢装置及伞,伞具蜂巢装置包括上巢以及下巢组件,下巢组件位于上巢下方,上巢的外侧设有至少一卡钩,下巢组件包括拉套以及导正套,拉套位于导正套的下方,导正套上开设有于拉套相对导正套下行滑动时可沿伞具中棒径向方向向外发生形变的至少一弹片,各弹片上开设有与卡钩相扣合的卡孔,卡孔于弹片沿伞具中棒径向方向向外发生形变时脱离于卡钩。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伞具蜂巢装置,当伞具中棒受到沿其轴向方向的作用力时,弹片的受力点与转向点处于同一直线上,不存在转动力臂,这样,弹片沿伞具中棒径向方向向外不发生形变,使得卡钩始终卡接于卡孔内,提高了伞具蜂巢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Beehive device and umbrella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umbrella parts, provides an umbrella nest device and umbrella, an umbrella device comprises an upper nest and nest nest nest under the components, components are located in the upper nest below the lateral upper nest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hook, a lower nest assembly includes a guide sleeve and the sleeve, sleeve bottom to guide is set, at least one guide spring outwards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umbrella rod deformation is set is provided with the guide sleeve down to cover the relative sliding, the spring is provided with a hook buckle card hole, hole card in spring outwards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in an umbrella rod occurs when the clamp hooks from deformation.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n umbrella honeycomb device, when the umbrella stick by force along its axial direction, the force and shrapnel turning point in the same line, there is no rotating arm, so that the spring along the umbrella stick outward in a radial direction without any deformation, the hook is always connected to the card in,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umbrella honeycomb device during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伞具蜂巢装置及伞
本专利技术涉及伞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伞具蜂巢装置以及具有该伞具蜂巢装置的伞。
技术介绍
雨伞是人们生活中必备的日常用品。其中,晴雨伞和直杆伞的伞架结构通常由中棒、蜂巢和伞骨构成,通过蜂巢与伞骨的连接配合实现伞具的开合。通常,蜂巢包括上巢和下巢。目前,现有的蜂巢装置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按压式蜂巢装置,结构简单,但是有两个缺点,一是按键的卡钩在卡入卡孔中之前,会一直接触中棒,导致开伞和收伞过程中卡钩刮中棒,时间久了会将中棒的外表面磨损而影响外观,二是收伞时,需要先按按键再拉蜂巢的下巢才能脱扣,收伞的动作比较繁琐些;第二,推拉式蜂巢装置,结构复杂,但是,当伞具处于开启状态下,受到外力作用易出现脱扣而出现紧急收合的现象,稳定性低,并且,在开伞时,蜂巢也会与中棒摩擦相互摩擦,从而影响中棒外观,甚至出现蜂巢挂不住中棒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具蜂巢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伞具在正常开启状态下受到外力冲击时,其蜂巢装置易出现脱扣而导致伞具出现紧急收合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伞具蜂巢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伞具中棒顶端部的上巢以及套设于伞具中棒外侧且可沿伞具中棒轴向方向上下滑动的下巢组件,所述下巢组件位于所述上巢下方,所述上巢的外侧设有至少一卡钩,所述下巢组件包括套设于伞具中棒外侧的拉套以及套设于所述拉套外侧且沿伞具中棒轴向方向可相对所述拉套上下滑动的导正套,所述拉套位于所述导正套的下方,所述导正套上开设有于所述拉套相对所述导正套下行滑动时可沿伞具中棒径向方向向外发生形变的至少一弹片,各所述弹片上开设有与所述卡钩相扣合的卡孔,所述卡孔于所述弹片沿伞具中棒径向方向向外发生形变时脱离于所述卡钩。进一步地,所述导正套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至少一所述弹片,所述弹片具有连接于所述本体的固定部以及所述固定部沿伞具中棒轴向方向延伸形成的形变部,各所述弹片的所述形变部内侧均设有用于与所述拉套的外侧壁相抵顶以使所述形变部可沿伞具中棒径向方向向外发生形变的凸骨,所述卡孔设于所述形变部上且位于所述凸骨的上方,所述拉套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凸骨的容置孔。进一步地,所述容置孔靠所述上巢的一孔侧壁具有供所述凸骨滑脱出于所述容置孔的第一导向结构,所述凸骨具有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抵顶配合的第二导向结构。具体地,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为所述容置孔的孔侧壁沿伞具中棒轴向方向倾斜形成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为所述凸骨朝向所述第一斜面一侧壁倾斜形成的第二斜面;或者,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为所述容置孔的孔侧壁凸伸形成的第一弧面,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为所述凸骨朝向所述第一弧面一侧凸伸形成的第二弧面。进一步地,所述卡钩具有卡接于所述卡孔的抵靠部以及供所述弹片导向变形的导向部,所述弹片朝向所述上巢的一端部设有与所述导向部相抵顶配合的第三导向结构。具体地,所述导向部为第三斜面,所述第三导向结构为所述弹片的一端部沿伞具中棒轴线方向倾斜形成的第四斜面;或者,所述导向结构为第三弧面,所述第三导向结构为所述弹片的一端部凸伸形成的第四弧面。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套的外侧壁沿其径向方向向外凸伸形成一周凸边,所述导正套抵靠于所述凸边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工作原理如下:伞具在打开过程中,下巢组件沿伞具中棒轴向朝向上巢滑行,即推动拉套带动导正套一起朝向上巢滑行,当导正套上的弹片对应设置的卡扣卡接于卡钩时,下巢组件连接于上巢,此时,伞具处于完全打开状态并保持稳定;伞具在收合过程中,对拉套朝背离导正套方向施加作用力,导正套上的各弹片沿伞具中棒径向方向向外发生形变,即弹片上的卡孔从卡钩上脱离出,此时,伞具处于收合状态。当弹片的卡孔卡接于卡扣时,卡孔的受力点位于孔侧壁处,即卡孔的受力点位于弹片上,当伞具中棒受到沿其轴向方向的作用力时,弹片的受力点与转向点处于同一直线上(这里,弹片的受力点为卡孔的孔侧壁处,弹片的转向点为弹片与导正套的连接处),即弹片在受到沿伞具中棒轴向方向的作用力时,不存在转动力臂,这样,弹片沿伞具中棒径向方向向外不发生形变,使得卡钩始终卡接于卡孔内,从而确保伞具蜂巢装置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伞,包括中棒、多个主伞骨以及多个副伞骨,所述主伞骨与所述副伞骨一一对应且连接于所述副伞骨,还包括上述所述伞具蜂巢装置,所述伞具蜂巢装置设于所述中棒的顶端部,各所述主伞骨以所述中棒轴线为中心呈周向设于所述伞具蜂巢装置的上巢外侧,各所述副伞骨以所述中棒轴线为中心呈周向设于所述伞具蜂巢装置的下巢组件外侧。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上述伞具蜂巢装置的基础上,在伞处于完全打开状态下时,中棒受到外力的冲击,伞具蜂巢装置的上巢和下巢组件也不会出现脱扣现象,提高了伞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伞具蜂巢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面图;图3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巢与下巢组件脱离状态下的剖面图;图5是图4中C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顶、底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请参考图1、图3和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伞具蜂巢装置01,包括固定连接于伞具中棒4顶端部的上巢1以及套设于伞具中棒4外侧的下巢组件2,下巢组件2可沿伞具中棒4轴向方向上下滑动,下巢组件2位于上巢1的下方,上巢1的外侧设有至少一卡钩11,下巢组件2包括套设于伞具中棒4外侧的拉套22以及套设于拉套22外侧的导正套21,拉套22位于导正套21的下方,导正套21沿伞具中棒4轴向方向可相对拉套22上下滑动,导正套21上开设有至少一弹片211,各弹片211在拉套22相对导正套21下行滑动时可沿伞具中棒4径向方向向外发生形变,并且,各弹片211上开设有与卡钩11相扣合的卡孔212,在弹片211沿伞具中棒4径向方向向外发生形变时,卡孔212则脱离于卡钩1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伞具蜂巢装置01,其工作原理如下:伞具在打开过程中,下巢组件2沿伞具中棒4轴向朝向上巢1滑行,即推动拉套22带动导正套21一起朝向上巢1滑行,当导正套21上的弹片211对应设置的卡扣卡接于卡钩11时,下巢组件2连接于上巢1,此时,伞具处于完全打开状态并保持稳定;伞具在收合过程中,对拉套22朝背离导正套21方向施加作用力,导正套21上的各弹片211沿伞具中棒4径向方向向外发生形变,即弹片211上的卡孔212从卡钩11上脱离出,此时,伞具处于收合状态。当弹片211的卡孔212卡接于卡扣时,卡孔212的受力点位于孔侧壁处,即卡孔212的受力点位于弹片211上,当伞具中棒4受到沿其轴向方向的作用力时,弹片211的受力点与转向点处于同一直线上(这里,弹片211的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伞具蜂巢装置及伞

【技术保护点】
伞具蜂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于伞具中棒顶端部的上巢以及套设于伞具中棒外侧且可沿伞具中棒轴向方向上下滑动的下巢组件,所述下巢组件位于所述上巢下方,所述上巢的外侧设有至少一卡钩,所述下巢组件包括套设于伞具中棒外侧的拉套以及套设于所述拉套外侧且沿伞具中棒轴向方向可相对所述拉套上下滑动的导正套,所述拉套位于所述导正套的下方,所述导正套上开设有于所述拉套相对所述导正套下行滑动时可沿伞具中棒径向方向向外发生形变的至少一弹片,各所述弹片上开设有与所述卡钩相扣合的卡孔,所述卡孔于所述弹片沿伞具中棒径向方向向外发生形变时脱离于所述卡钩。

【技术特征摘要】
1.伞具蜂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于伞具中棒顶端部的上巢以及套设于伞具中棒外侧且可沿伞具中棒轴向方向上下滑动的下巢组件,所述下巢组件位于所述上巢下方,所述上巢的外侧设有至少一卡钩,所述下巢组件包括套设于伞具中棒外侧的拉套以及套设于所述拉套外侧且沿伞具中棒轴向方向可相对所述拉套上下滑动的导正套,所述拉套位于所述导正套的下方,所述导正套上开设有于所述拉套相对所述导正套下行滑动时可沿伞具中棒径向方向向外发生形变的至少一弹片,各所述弹片上开设有与所述卡钩相扣合的卡孔,所述卡孔于所述弹片沿伞具中棒径向方向向外发生形变时脱离于所述卡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具蜂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正套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至少一所述弹片,所述弹片具有连接于所述本体的固定部以及所述固定部沿伞具中棒轴向方向延伸形成的形变部,各所述弹片的所述形变部内侧均设有用于与所述拉套的外侧壁相抵顶以使所述形变部可沿伞具中棒径向方向向外发生形变的凸骨,所述卡孔设于所述形变部上且位于所述凸骨的上方,所述拉套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凸骨的容置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具蜂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孔靠近所述上巢的一孔侧壁具有供所述凸骨滑脱出于所述容置孔的第一导向结构,所述凸骨具有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抵顶配合的第二导向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伞具蜂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为所述容置孔的孔侧壁沿伞具中棒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泽马龙周勇江伟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减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