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方法及终端技术

技术编号:1754377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电方法及终端,终端包含可充电电池。该方法包括:控制第一充电集成电路IC以第一充电电流为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且控制第二充电IC以第二充电电流为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所述可充电电池的电压达到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截止电压之后,判断第一充电IC的充电电流与第二充电IC的充电电流所组成的总电流的电流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总电流的电流值大于预设阈值,则将第一充电电流减小至第三充电电流,并控制第一充电IC以第三充电电流为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且控制所述第二充电IC为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法延长了恒流充电阶段的持续时间,减少了充电完成所需要的总时间。

A charging method and terminal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charging method and a terminal, which includes a rechargeable battery. The method includes: a first charge control integrated circuit IC rechargeable battery in the first charging current for constant current charging and charging control of second IC to second rechargeable battery charging current for constant current charging; after the voltage of the rechargeable battery of the rechargeable battery cut-off voltage, determine the current total current charging current and charging current second the first charging IC charge IC consisting of the value is larger than a preset threshold value; if the current value of the total current is greater than the preset threshold, the first charging current is reduced to third charging current, and controlling the first charging IC with third charging current for rechargeable battery charging with constant current, and the control of the second charging IC for the constant current charging rechargeable battery. The method of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prolongs the duration of the constant current charging stage and reduces the total time required for the completion of the charg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方法及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方法及终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使用双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对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时,会给两个IC设置相同的截止电压(Cut-offvoltage,CV),然后分别设置两个IC的充电电流。在恒流充电阶段,两个IC分别利用预先设置的充电电流对可充电电池充电。在充电过程中,可充电电池电压会不断上升,接下来会进入恒压充电阶段。在恒压充电阶段,充电电流会逐步降低,直到充电完成。对于此种充电方式,由于恒流充电阶段的充电电流较大,会很快从恒流充电阶段转换到恒压充电阶段。而恒流充电阶段持续的时间越短,充电完成所需的总时间就会越长。因此,现有技术中,充电完成所需的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方法及终端,终端包含可充电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完成所需的时间较长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含可充电电池,所述方法包括:控制第一充电集成电路IC以第一充电电流为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且控制第二充电IC以第二充电电流为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其中,所述第一充电IC的截止电压高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截止电压,所述第二充电IC的截止电压等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截止电压;所述可充电电池的电压达到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截止电压之后,判断所述第一充电IC的充电电流与所述第二充电IC的充电电流所组成的总电流的电流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所述总电流的电流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则将所述第一充电电流减小至第三充电电流,并控制所述第一充电IC以所述第三充电电流为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且控制所述第二充电IC为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含可充电电池,包括:第一恒流充电模块,用于控制第一充电集成电路IC以第一充电电流为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且控制第二充电IC以第二充电电流为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其中,所述第一充电IC的截止电压高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截止电压,所述第二充电IC的截止电压等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截止电压;第一判断模块,用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电压达到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截止电压之后,判断所述第一充电IC的充电电流与所述第二充电IC的充电电流所组成的总电流的电流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第二恒流充电模块,用于若所述总电流的电流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则将所述第一充电电流减小至第三充电电流,并控制所述第一充电IC以所述第三充电电流为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且控制所述第二充电IC为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充电方法的步骤。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充电方法的步骤。这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控制第一充电集成电路IC以第一充电电流为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且控制第二充电IC以第二充电电流为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其中,所述第一充电IC的截止电压高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截止电压,所述第二充电IC的截止电压等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截止电压;所述可充电电池的电压达到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截止电压之后,判断所述第一充电IC的充电电流与所述第二充电IC的充电电流所组成的总电流的电流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所述总电流的电流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则将所述第一充电电流减小至第三充电电流,并控制所述第一充电IC以所述第三充电电流为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且控制所述第二充电IC为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这样,可充电电池的电压达到可充电电池的截止电压时,第二充电IC会进入恒压充电阶段。由于第一充电IC的截止电压高于可充电电池的截止电压,因此第一充电IC仍然处于恒流充电阶段。延长了第一充电IC的恒流充电时间,减少了充电总时间。可充电电池的电压达到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截止电压之后,如果终端判断出总电流的电流值大于预设阈值,第二充电IC仍然可以为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因此,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延长了恒流充电阶段的持续时间,减少了充电完成所需要的总时间,提高了充电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含可充电电池。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控制第一充电集成电路IC以第一充电电流为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且控制第二充电IC以第二充电电流为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其中,所述第一充电IC的截止电压高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截止电压,所述第二充电IC的截止电压等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截止电压。终端检测到与充电器建立连接之后,可以判断充电器的类型。当终端判断出充电器为高压充电器时,可以使用双IC充电模式。在步骤101中,可以预先设置第一充电IC的截止电压以及第一充电IC的第一充电电流。第一充电IC的截止电压可以高于可充电电池的截止电压,且第一充电IC的截止电压可以低于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owerManagementIntegratedCircuit,PMIC)电池电压(Batteryvoltage,Vbat)的最大耐压值。第一充电电流可以设置为最大值,可以为3安培左右。由于第一充电IC的截止电压高于可充电电池的截止电压,因此第一充电IC不会发生充电截止,即第一充电IC不会进入恒压充电阶段。也就是说,上述方式可以保证第一充电IC一直处于恒流充电阶段。同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预先设置第二充电IC的截止电压、第二充电IC的第二充电电流以及第二充电IC的截止电流。其中,第二充电IC的截止电压可以等于可充电电池的截止电压。对于包含锂电池的终端,第二充电IC的截止电流可以为256毫安,可充电电池的截止电压可以为4.2伏特,即锂电池的截止电压可以为4.2伏特。终端可以控制第一充电IC以第一充电电流为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且可以控制第二充电IC以第二充电电流为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恒流充电过程中,可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充电方法及终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方法,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含可充电电池,所述方法包括:控制第一充电集成电路IC以第一充电电流为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且控制第二充电IC以第二充电电流为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其中,所述第一充电IC的截止电压高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截止电压,所述第二充电IC的截止电压等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截止电压;所述可充电电池的电压达到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截止电压之后,判断所述第一充电IC的充电电流与所述第二充电IC的充电电流所组成的总电流的电流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所述总电流的电流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则将所述第一充电电流减小至第三充电电流,并控制所述第一充电IC以所述第三充电电流为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且控制所述第二充电IC为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方法,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含可充电电池,所述方法包括:控制第一充电集成电路IC以第一充电电流为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且控制第二充电IC以第二充电电流为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其中,所述第一充电IC的截止电压高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截止电压,所述第二充电IC的截止电压等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截止电压;所述可充电电池的电压达到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截止电压之后,判断所述第一充电IC的充电电流与所述第二充电IC的充电电流所组成的总电流的电流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所述总电流的电流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则将所述第一充电电流减小至第三充电电流,并控制所述第一充电IC以所述第三充电电流为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且控制所述第二充电IC为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电压达到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截止电压之后,判断所述第一充电IC的充电电流与所述第二充电IC的充电电流所组成的总电流的电流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包括:所述可充电电池的电压达到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截止电压,且所述第二充电IC的充电电流降低至第二充电IC的截止电流之后,则判断所述第一充电IC的充电电流与所述第二充电IC的充电电流所组成的总电流的电流值是否大于所述预设阈值。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总电流的电流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阈值,则将所述第一充电IC的截止电压设置为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截止电压,并向所述第二充电IC发送终止充电信息,以使所述第二充电IC根据所述终止充电信息停止充电。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第一充电集成电路IC以第一充电电流为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且控制第二充电IC以第二充电电流为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恒流充电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预先设置所述第一充电电流、所述第二充电电流、所述第二充电IC的截止电流、所述第一充电IC的截止电压和所述第二充电IC的截止电压。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先设置所述第一充电电流、所述第二充电电流、所述第二充电IC的截止电流、所述第一充电IC的截止电压和所述第二充电IC的截止电压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若与充电器建立连接,则判断所述充电器是否为高压充电器;若所述充电器为所述高压充电器,则执行所述预先设置所述第一充电电流、所述第二充电电流、所述第二充电IC的截止电流、所述第一充电IC的截止电压和所述第二充电IC的截止电压的步骤。6.一种终端,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鹏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