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密度VSP数据的薄地层识别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4083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17:0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高密度VSP数据的薄地层识别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的指定采集密度的VSP数据,并预处理所述VSP数据;分别获取预处理后的VSP数据的VSP频谱曲线及初至振幅导数曲线;将所述VSP频谱曲线及所述初至振幅导数曲线相乘,获取联合曲线;根据所述联合曲线获得所述目标区的地层识别结果。本申请实施例可提高薄层识别的分辨率。

The thin lay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of high density based on VSP data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hin lay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of high density based on VSP data, the method includes: the designated collection density VSP data acquisition of the target area, and pretreatment of the VSP data were obtained; VSP spectrum curve of VSP data after pretreatment and the initial amplitude derivative curve to be; the VSP spectrum and the first derivative curve of amplitude to multiply, gets the joint curve; according to 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the joint formation curve obtained the target area. The application embodiment can improve the resolution of the thin layer recogn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高密度VSP数据的薄地层识别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涉及薄层识别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高密度VSP(VerticalSeismicProfiling,垂直地震剖面)数据的薄地层识别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薄层识别是地震勘探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课题,如何提高地震数据的纵向分辨率,分辨出更薄的地层的厚度,一直以来是地球物理学领域追求的目标之一。早期的垂向分辨率的讨论给出了1/4波长的极限分辨率定义。此后,围绕提高分辨率的研究从未间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利用两个相反反射系数定义极限分辨率为1/8波长;从地质模型角度出发,利用调谐振幅与厚度之间的变化规律,提出1/8至1/16波长的极限分辨率;而在某些特定的地质条件下,有学者指出可获得更高的薄层分辨率;还有一些学者致力于反褶积子波的提取和应用研究,以达到更薄地层分辨率的目的;尽管薄层识别有诸多方法,但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或借助其它已知地球物理成果才能突破1/4波长。单纯基于地震数据,要获得更高的纵向分辨能力,意味着要将两个相互干涉子波的包络清晰分开,即两个子波的频率、振幅、相位等参数完全分离。因此要想分辨小于1/4波长的地质体仍是十分困难。即便在满足限定条件下的其极限分辨率的提升也是十分有限的。有鉴于此,如何提高薄层识别的分辨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高密度VSP数据的薄地层识别方法及装置,以提高薄层识别的分辨率。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高密度VSP数据的薄地层识别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的指定采集密度的VSP数据,并预处理所述VSP数据;分别获取预处理后的VSP数据的VSP频谱曲线及初至振幅导数曲线;将所述VSP频谱曲线及所述初至振幅导数曲线相乘,获取联合曲线;根据所述联合曲线获得所述目标区的地层识别结果。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高密度VSP数据的薄地层识别方法,所述获取预处理后的VSP数据的初至振幅导数曲线,包括:提取预处理后的VSP数据中每个地震道的初至振幅;根据公式获得每个深度区间的振幅导数;根据每个深度区间的初至振幅di,i+1,获得初至振幅导数曲线;其中,Ai为由浅至深第i个地震道的初至振幅,Ai+1为由浅至深第i+1个地震道的初至振幅,di,i+1为第i个地震道的位置深度至第i+1个地震道的位置深度间的振幅导数。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高密度VSP数据的薄地层识别方法,所述获取预处理后的VSP数据的VSP频谱曲线,包括:将预处理后的VSP数据转换至频率深度域,获得所述预处理后的VSP数据的VSP频谱曲线。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高密度VSP数据的薄地层识别方法,所述根据所述联合曲线获得所述目标区的地层识别结果,包括:根据所述联合曲线中各深度位置的数值变化获得所述目标区的地层识别结果。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高密度VSP数据的薄地层识别方法,所述指定采集密度包括采集间距小于或等于1米。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高密度VSP数据的薄地层识别装置,包括:VSP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的指定采集密度的VSP数据,并预处理所述VSP数据;第一曲线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预处理后的VSP数据的VSP频谱曲线及初至振幅导数曲线;第二曲线获取模块,用于将所述VSP频谱曲线及所述初至振幅导数曲线相乘,获取联合曲线;识别结果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联合曲线获得所述目标区的地层识别结果。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高密度VSP数据的薄地层识别装置,所述获取预处理后的VSP数据的初至振幅导数曲线,包括:提取预处理后的VSP数据中每个地震道的初至振幅;根据公式获得每个深度区间的振幅导数;根据每个深度区间的初至振幅di,i+1,获得初至振幅导数曲线;其中,Ai为由浅至深第i个地震道的初至振幅,Ai+1为由浅至深第i+1个地震道的初至振幅,di,i+1为第i个地震道的位置深度至第i+1个地震道的位置深度间的振幅导数。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高密度VSP数据的薄地层识别装置,所述获取预处理后的VSP数据的VSP频谱曲线,包括:将预处理后的VSP数据转换至频率深度域,获得所述预处理后的VSP数据的VSP频谱曲线。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高密度VSP数据的薄地层识别装置,所述根据所述联合曲线获得所述目标区的地层识别结果,包括:根据所述联合曲线中各深度位置的数值变化获得所述目标区的地层识别结果。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高密度VSP数据的薄地层识别装置,所述指定采集密度包括采集间距小于或等于1米。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高密度VSP数据的薄地层识别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下步骤:获取目标区的指定采集密度的VSP数据,并预处理所述VSP数据;分别获取预处理后的VSP数据的VSP频谱曲线及初至振幅导数曲线;将所述VSP频谱曲线及所述初至振幅导数曲线相乘,获取联合曲线;根据所述联合曲线获得所述目标区的地层识别结果。由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首先,获取目标区的指定采集密度的VSP数据并对其进行预处理;其次分别获取预处理后的VSP数据的VSP频谱曲线及初至振幅导数曲线;然后将VSP频谱曲线及初至振幅导数曲线相乘,获取联合曲线;最后根据联合曲线获得目标区的地层识别结果。通过分别对高密度VSP数据进行频谱分层和振幅导数分层,均已可实现薄地层的有效识别,而将VSP频谱曲线和初至振幅导数曲线相乘后获得的联合曲线是VSP频谱曲线和初至振幅导数曲线的综合反映,从而可实现二者的识别结果的互相约束,并可以强化共有特征,减少偶然性,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薄层识别的分辨率和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基于高密度VSP数据的薄地层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高密度VSP数据采集中检波器布置示意图;图3为某井300米井段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高密度(1米间隔)的VSP地震勘探所采集VSP薄层识别结果示意图;图4为某井300米井段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普通密度(10米间隔)的VSP地震勘探所采集VSP薄层识别结果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基于高密度VSP数据的VSP频谱分层图与声波测井曲线及伽马测井曲线的对比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基于高密度VSP数据的振幅导数分层图与声波测井曲线及伽马测井曲线的对比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基于高密度VSP数据的联合曲线分层图与VSP频谱曲线及振幅导数曲线的对比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基于高密度VSP数据的薄地层识别装置的结构框图;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基于高密度VSP数据的薄地层识别装置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基于高密度VSP数据的薄地层识别方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高密度VSP数据的薄地层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目标区的指定采集密度的VSP数据,并预处理所述VSP数据;分别获取预处理后的VSP数据的VSP频谱曲线及初至振幅导数曲线;将所述VSP频谱曲线及所述初至振幅导数曲线相乘,获取联合曲线;根据所述联合曲线获得所述目标区的地层识别结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高密度VSP数据的薄地层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目标区的指定采集密度的VSP数据,并预处理所述VSP数据;分别获取预处理后的VSP数据的VSP频谱曲线及初至振幅导数曲线;将所述VSP频谱曲线及所述初至振幅导数曲线相乘,获取联合曲线;根据所述联合曲线获得所述目标区的地层识别结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密度VSP数据的薄地层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预处理后的VSP数据的初至振幅导数曲线,包括:提取预处理后的VSP数据中每个地震道的初至振幅;根据公式获得每个深度区间的振幅导数;根据每个深度区间的初至振幅di,i+1,获得初至振幅导数曲线;其中,Ai为由浅至深第i个地震道的初至振幅,Ai+1为由浅至深第i+1个地震道的初至振幅,di,i+1为第i个地震道的位置深度至第i+1个地震道的位置深度间的振幅导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密度VSP数据的薄地层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预处理后的VSP数据的VSP频谱曲线,包括:将预处理后的VSP数据转换至频率深度域,获得所述预处理后的VSP数据的VSP频谱曲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密度VSP数据的薄地层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联合曲线获得所述目标区的地层识别结果,包括:根据所述联合曲线中各深度位置的数值变化获得所述目标区的地层识别结果。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密度VSP数据的薄地层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采集密度包括采集间距小于或等于1米。6.一种基于高密度VSP数据的薄地层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VSP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的指定采集密度的VSP数据,并预处理所述VSP数据;第一曲线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预处理后的VSP数据的VSP频谱曲线及初至振幅导数曲线;第二曲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志东张庆红李彦鹏彭继新王艳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