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具有电气自动化导热功能的配电箱,包括:安装座、导热座、导热片;所述观察窗位于顶盖的上部,且观察窗与顶盖通过镶嵌方式相连接;所述散热槽设置在观察窗的下部;所述搭扣位于顶盖的一侧,且搭扣与顶盖通过铆钉相连接;所述锁扣位于下箱体的一侧,且锁扣与下箱体通过铆钉相连接;所述铰链位于下箱体的另一侧,且顶盖与下箱体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搭扣与锁扣通过扣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导热座位于下箱体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具有导热效率高好,散热效果好,防止灰尘进入,稳定性强,密封效果好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电气自动化导热功能的配电箱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
,尤其涉及具有电气自动化导热功能的配电箱。
技术介绍
由于配电箱内部配置有大量的电力和通信设备比如熔断器、接触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电容计量表、断路器、电度表、变频器等等元器件,这些元器件在室外温度过高时,再加上自身在长时间运行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尤其是带有变频器的产品,产生的热量更大,很容易使配电箱内部温度达到40度以上,我们知道元器件本身对高温也是非常敏感的,一旦我们配电箱内部的温度长期高于40℃时,将会严重的影响到我们配电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不仅会使配电箱内的设备元件提前老化,缩短使用寿命,还会影响元器件的正常工作,甚至还会导致元器件的烧毁,造成意外,所以做好配电箱的散热措施,十分的有必要。但是,常见的配电箱散热方式为在配电箱上安装排风扇来实现降温,常用的是带有轴流风机的风扇,但风扇工作时,外界的灰尘、油污以及有害气体也会随之进入配电箱内,被电路板表面静电吸附,日积月累,对元器件、线路等有一定的腐蚀,同时影响其散热性。积聚的灰尘受潮后还会引发电路板高压部分的短路。配电箱工作时间越长,上述问题越突出,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控制部分的突然故障。如上述中提出的问题,本方案提供具有电气自动化导热功能的配电箱,并通过该具有电气自动化导热功能的配电箱达到解决上述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使之能更具有实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电气自动化导热功能的配电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常见的配电箱散热方式为在配电箱上安装排风扇来实现降温,常用的是带有轴流风机的风扇,但风扇工作时,外界的灰尘、油污以及有害气体也会随之进入配电箱内,被电路板表面静电吸附,日积月累,对元器件、线路等有一定的腐蚀,同时影响其散热性。积聚的灰尘受潮后还会引发电路板高压部分的短路。配电箱工作时间越长,上述问题越突出,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控制部分的突然故障的问题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方案所达成:具有电气自动化导热功能的配电箱,包括:顶盖、观察窗、散热槽、搭扣、锁扣、下箱体、安装座、导热座、铰链、导热片、安装孔;所述观察窗位于顶盖的上部,且观察窗与顶盖通过镶嵌方式相连接;所述散热槽设置在观察窗的下部;所述搭扣位于顶盖的一侧,且搭扣与顶盖通过铆钉相连接;所述锁扣位于下箱体的一侧,且锁扣与下箱体通过铆钉相连接;所述铰链位于下箱体的另一侧,且顶盖与下箱体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搭扣与锁扣通过扣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导热座位于下箱体的底部,且导热片通过固定连接方式与导热座相连接;所述安装座位于导热片的上方,且安装座与导热片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安装孔设置在导热座的底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具有电气自动化导热功能的配电箱所述散热槽的上方设置有三角状凸起。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具有电气自动化导热功能的配电箱所述下箱体的外观特征呈四棱柱状,且下箱体的两侧为内凹式结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具有电气自动化导热功能的配电箱所述导热座的外观特征呈梯形状,且导热座的底部设置有多组矩形状散热条。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具有电气自动化导热功能的配电箱所述导热片的外观特征呈矩形状,且导热片的两侧设置有锯齿状凹槽。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具有电气自动化导热功能的配电箱所述导热片与下箱体外壁的贯穿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层。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下箱体的外观特征呈四棱柱状,且下箱体的两侧为内凹式结构的设置,便于导热片的安装,导热片以贯穿方式与下箱体相连接,而内凹式结构使导热片得到较好的隐藏,增强了装置美观性与实用性。2、本技术导热座的外观特征呈梯形状,且导热座的底部设置有多组矩形状散热条的设置,有利于增强装置的导热效果,通过底部的散热条可以将内部设备产生的热量传导至设备外部进行散热。3、本技术导热片与下箱体外壁的贯穿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层的设置,有利于增强装置的密封性,保持内部环境的干燥,防止发生设备受潮现象。4、本技术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具有导热效率高好,散热效果好,防止灰尘进入,稳定性强,密封效果好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背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导热片结构示意图。图中:顶盖1、观察窗2、散热槽3、搭扣4、锁扣5、下箱体6、安装座7、导热座8、铰链9、导热片10、安装孔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具有电气自动化导热功能的配电箱技术方案:具有电气自动化导热功能的配电箱,包括:顶盖1、观察窗2、散热槽3、搭扣4、锁扣5、下箱体6、安装座7、导热座8、铰链9、导热片10、安装孔11;观察窗2位于顶盖1的上部,且观察窗2与顶盖1通过镶嵌方式相连接;散热槽3设置在观察窗2的下部;搭扣4位于顶盖1的一侧,且搭扣4与顶盖1通过铆钉相连接;锁扣5位于下箱体6的一侧,且锁扣5与下箱体6通过铆钉相连接;铰链9位于下箱体6的另一侧,且顶盖1与下箱体6通过铰链9相连接;搭扣4与锁扣5通过扣合方式相连接;导热座8位于下箱体6的底部,且导热片10通过固定连接方式与导热座8相连接;安装座7位于导热片10的上方,且安装座7与导热片10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安装孔11设置在导热座8的底部。具体的,散热槽3的上方设置有三角状凸起,在进行散热的同时防止雨水进入设备内部。具体的,下箱体6的外观特征呈四棱柱状,且下箱体6的两侧为内凹式结构,便于导热片10的安装,导热片10以贯穿方式与下箱体6相连接,而内凹式结构使导热片10得到较好的隐藏,增强了装置美观性与实用性。具体的,导热座8的外观特征呈梯形状,且导热座8的底部设置有多组矩形状散热条,增强装置的导热效果,通过底部的散热条可以将内部设备产生的热量传导至设备外部进行散热。具体的,导热片10的外观特征呈矩形状,且导热片10的两侧设置有锯齿状凹槽,导热片10从下箱体6内贯穿而出与外界相接处,使设备的导热效果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具体的,导热片10与下箱体6外壁的贯穿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层,增强了装置的密封性,保持内部环境的干燥,防止发生设备受潮现象。具体使用方法与作用:使用该装置时,将装置通过安装孔11与螺栓安装到指定位置,固定完成后进行内部设备的安装,将设备安装到安装座7的上部并通过螺栓固定,最后进行接线作业,通过铰链9可以实现顶盖1的开启与闭合,通过搭扣4、锁扣5可以将顶盖1与下箱体6扣合并锁死,防止外人误触造成触电现象,观察窗2可以实时观察到配电箱内部的运行情况,安装好的设备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一部分通过散热槽3的通风效果进行降温,另一部分通过安装座7底部的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具有电气自动化导热功能的配电箱,包括:顶盖(1)、观察窗(2)、散热槽(3)、搭扣(4)、锁扣(5)、下箱体(6)、安装座(7)、导热座(8)、铰链(9)、导热片(10)、安装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2)位于顶盖(1)的上部,且观察窗(2)与顶盖(1)通过镶嵌方式相连接;所述散热槽(3)设置在观察窗(2)的下部;所述搭扣(4)位于顶盖(1)的一侧,且搭扣(4)与顶盖(1)通过铆钉相连接;所述锁扣(5)位于下箱体(6)的一侧,且锁扣(5)与下箱体(6)通过铆钉相连接;所述铰链(9)位于下箱体(6)的另一侧,且顶盖(1)与下箱体(6)通过铰链(9)相连接;所述搭扣(4)与锁扣(5)通过扣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导热座(8)位于下箱体(6)的底部,且导热片(10)通过固定连接方式与导热座(8)相连接;所述安装座(7)位于导热片(10)的上方,且安装座(7)与导热片(10)通过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安装孔(11)设置在导热座(8)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电气自动化导热功能的配电箱,包括:顶盖(1)、观察窗(2)、散热槽(3)、搭扣(4)、锁扣(5)、下箱体(6)、安装座(7)、导热座(8)、铰链(9)、导热片(10)、安装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2)位于顶盖(1)的上部,且观察窗(2)与顶盖(1)通过镶嵌方式相连接;所述散热槽(3)设置在观察窗(2)的下部;所述搭扣(4)位于顶盖(1)的一侧,且搭扣(4)与顶盖(1)通过铆钉相连接;所述锁扣(5)位于下箱体(6)的一侧,且锁扣(5)与下箱体(6)通过铆钉相连接;所述铰链(9)位于下箱体(6)的另一侧,且顶盖(1)与下箱体(6)通过铰链(9)相连接;所述搭扣(4)与锁扣(5)通过扣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导热座(8)位于下箱体(6)的底部,且导热片(10)通过固定连接方式与导热座(8)相连接;所述安装座(7)位于导热片(10)的上方,且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泽群,
申请(专利权)人:崔泽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