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连杆铰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34712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9:01
一种多连杆铰链包含一界定一第一长形滑槽的第一基架、一穿设于第一长形滑槽的第一滑动轴、一固定于第一基架的支轴、一界定一第二长形滑槽的第二基架、一穿设于第二长形滑槽的第二滑动轴、一固定于第二基架的固定轴、一第一连杆,及一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包括一第一枢接孔,及一第二枢接孔,第一枢接孔枢接于支轴,第二枢接孔枢接于第二滑动轴。第二连杆包括一枢转孔,及一夹持端部,枢转孔枢接于第一滑动轴,夹持端部夹持于固定轴。该第二基架相对于该第一基架从展开位置转动至收合位置的过程中,扭力值会逐渐减少。借此,利用此多连杆铰链于折叠式电子装置,使折叠式电子装置能方便地开启或闭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连杆铰链
本技术涉及一种铰链,特别是涉及一种多连杆铰链。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笔记本电脑慢慢成为现代上班族工作时的首选配备。除了体积轻薄,方便携带,效能也越来越能与桌面计算机匹敌。在使用笔记本电脑时,常常需要开合屏幕,因此屏幕与键盘间之铰链的耐用度与操控性显得相当重要。电子产品中的屏幕在开合过程中,透过铰链所提供之扭力,使得屏幕能停在任意角度位置。透过铰链的结构设计,厂商可以预先设定铰链所能提供的扭力大小。然而,以往的铰链结构所能提供的扭力仅具有一固定的数值,用户在开合屏幕时需要使用较大的力,会造成开启或闭合屏幕时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连杆铰链,借由多连杆铰链提供在转动过程中的扭力差变化,使得使用者能方便且省力地闭合或开启机体。本技术多连杆铰链包含一界定至少一第一长形滑槽之第一基架、一可滑动地穿设于该第一长形滑槽之第一滑动轴、一固定于该第一基架之支轴、一界定至少一第二长形滑槽之第二基架、一可滑动地穿设于该第二长形滑槽之第二滑动轴、一固定于该第二基架之固定轴、一第一连杆,及至少一邻近该第一连杆之第二连杆。该固定轴包括一第一外周面,该第一外周面具有两个位于相反侧的第一圆弧面部,及两个位于相反侧的第一切平面部,各该第一切平面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圆弧面部相邻的一端。该第一连杆包括一第一枢接孔,及一相反于该第一枢接孔的第二枢接孔,该第一枢接孔可转动地枢接于该支轴,该第二枢接孔可动地枢接于该第二滑动轴。该至少一第二连杆包括一枢转孔,及一相反于该枢转孔的夹持端部,该枢转孔可转动地枢接于该第一滑动轴,该夹持端部可转动地夹持于该固定轴并与其干涉配合。该第二基架相对于该第一基架于一展开位置及一收合位置间转动,在该展开位置时,该夹持端部会夹持于所述第一圆弧面部,且所述第一圆弧部会对该夹持部产生干涉,使该夹持部产生一夹持扭力,而在该收合位置时,该夹持端部会夹持于所述第一切平面部,且从该展开位置转动至该收合位置的过程中,该夹持扭力之扭力值会逐渐减少。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各该第一圆弧面部为外凸弧面状,所述第一圆弧面部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切平面部之间的垂直距离,该夹持端部具有两个相间隔用以夹持该固定轴的弹性夹持臂。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第一连杆的该第一枢接孔与该支轴干涉配合。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还包含一中央枢轴,该第一连杆还包括一间隔位于该第一、第二枢接孔之间的第一中枢接孔,该第一中枢接孔可转动地枢接于该中央枢轴并与其干涉配合,该第二连杆更包括一间隔位于该枢接端部与该夹持端部之间的第二中枢接孔,该第二中枢接孔可转动地枢接于该中央枢轴。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支轴包括一第二外周面,该第二外周面具有两个位于相反侧的第二圆弧面部,及两个位于相反侧的第二切平面部,各该第二切平面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圆弧面部相邻的一端,该多连杆铰链还包含至少一可转动地夹持于该支轴并与其干涉配合的第一夹持件,当该第二基架在该展开位置时,该第一夹持件夹持于所述第二圆弧面部,且所述第二圆弧部会对该第一夹持件产生干涉,使该第一夹持件产生一第一扭力,当该第二基架在该收合位置时,该第一夹持件夹持于所述第二切平面部,且从该展开位置转动至该收合位置的过程中,该第一扭力之扭力值会逐渐减少。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各该第二圆弧面部为外凸弧面状,所述第二圆弧面部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切平面部之间的垂直距离,该第一夹持件具有两个相间隔用以夹持该支轴的第一弹性臂。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第二连杆界定出一间隔位于该枢转孔与该夹持端部之间供该第一夹持件容置的凹槽。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还包含一可转动地夹持于该固定轴并与其干涉配合的第二夹持件,当该第二基架在该展开位置时,该第二夹持件夹持于所述第一圆弧面部,且所述第一圆弧部会对该第二夹持件产生干涉,使该第二夹持件产生一第二扭力,当该第二基架在该收合位置时,该第二夹持件夹持于所述第二切平面部,且从该展开位置转动至该收合位置的过程中,该第二扭力之扭力值会逐渐减少。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第二夹持件具有两个相间隔用以夹持该固定轴的第二弹性臂。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该第一连杆界定出一间隔位于该第一、第二枢接孔之间供该第二夹持件容置的容置槽。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包含两个位于该第一连杆相反侧的第二连杆,及两个位于该第一连杆相反侧的第一夹持件,该第一基架界定两个相间隔的第一长形滑槽,该第一滑动轴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两个相间隔的第一长形滑槽,该第二基架界定两个相间隔的第二长形滑槽,该第二滑动轴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两个相间隔的第二长形滑槽。本技术的有益的效果在于:提供业界一种具有扭力差的多连杆铰链,使得屏幕能方便地开启或闭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多连杆铰链的一实施例应用于一折叠式电子装置且在一展开位置的一立体图;图2是该实施例于该展开位置的一立体图;图3是该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图4是该实施例于该展开位置的一侧视图;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一侧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一第一连杆;图7是一未完整侧视图,说明该实施例于该展开位置时,该第一连杆与该实施例的一支轴、一中央枢轴,及一第二滑动轴的枢接关系;图8是一侧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一第二连杆;图9是一未完整侧视图,说明该实施例于该展开位置时,该第二连杆与该实施例的一第一滑动轴、该中央枢轴,及一固定轴的枢接关系;图10是一侧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一第一夹持件与一第二夹持件;图11是一侧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一第一基架与一第二基架在扳动过程中,该第一连杆与该支轴、该中央枢轴,及该第二滑动轴的枢接关系;图12是一侧视图,说明该第一基架与该第二基架在扳动过程中,该第二连杆与该第一滑动轴、该中央枢轴,及该固定轴的枢接关系;图13是该实施例于一收合位置的一侧视图;图14是一未完整侧视图,说明该实施例于该收合位置时,该第一连杆与该支轴、该中央枢轴,及该第二滑动轴的枢接关系;图15是一未完整侧视图,说明该实施例于该收合位置时,该第二连杆与该第一滑动轴、该中央枢轴,及该固定轴的枢接关系;及图16是该实施例于该收合位置的一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多连杆铰链之一实施例适用于装设在一折叠式电子装置之一第一机体81与一第二机体8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折叠式电子装置是以笔电为例,第一机体81为一指令输入区,第二机体82为一显示屏幕。多连杆铰链100的数量为两个。当然,折叠式电子装置也可为平板计算机或电子书,而该第一机体81也可为一支撑板或一显示屏幕。本实施例的各多连杆铰链100包含一第一基架1、一第二基架2、一第一连杆3、二第二连杆4、一支轴51、一固定轴52、一第一滑动轴53、一第二滑动轴54、一中央枢轴55、二第一夹持件61、一第二夹持件62、一第一分隔垫片组71,及二第二分隔垫片组72。该第一基架1设置于该第一机体81,并包括一第一基板11,及二分别位于该第一基板11两相反侧之第一侧板12。每一第一侧板12界定一第一长形滑槽121,及一与该第一长形滑槽121相间隔之第一穿孔124。每一第一长形滑槽121具有一邻近于该第一穿孔124的第一端122,及一相反于该第一端122且远离该第一穿孔124之第二端123。该第二基架2的结构与该第一基架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多连杆铰链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连杆铰链,其特征在于:该多连杆铰链包含:一第一基架,界定至少一第一长形滑槽;一第一滑动轴,可滑动地穿设于该第一长形滑槽;一支轴,固定于该第一基架;一第二基架,界定至少一第二长形滑槽;一第二滑动轴,可滑动地穿设于该第二长形滑槽;一固定轴,固定于该第二基架,该固定轴包括一第一外周面,该第一外周面具有两个位于相反侧的第一圆弧面部,及两个位于相反侧的第一切平面部,各该第一切平面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圆弧面部相邻的一端;一第一连杆,界定有分别位于相反端的一第一枢接孔及一第二枢接孔,该第一枢接孔可转动地枢接于该支轴,该第二枢接孔可转动地枢接于该第二滑动轴;及至少一第二连杆,邻近该第一连杆,该第二连杆界定一邻近于一端的枢转孔,该第二连杆包括一位在相反于该枢转孔的另一端的夹持端部,该枢转孔可转动地枢接于该第一滑动轴,该夹持端部可转动地夹持于该固定轴并与其干涉配合,该第二基架可相对于该第一基架于一展开位置及一收合位置间转动,在该展开位置时,该夹持端部夹持于所述第一圆弧面部,且该夹持端部与该固定轴之间的干涉量大,而在该收合位置时,该夹持端部夹持于所述第一切平面部,且该夹持端部与该固定轴之间的干涉量小,该第二基架从该展开位置转动至该收合位置的过程中,该夹持端部与该固定轴摩擦而相对于该固定轴所产生的一扭力之扭力值会逐渐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连杆铰链,其特征在于:该多连杆铰链包含:一第一基架,界定至少一第一长形滑槽;一第一滑动轴,可滑动地穿设于该第一长形滑槽;一支轴,固定于该第一基架;一第二基架,界定至少一第二长形滑槽;一第二滑动轴,可滑动地穿设于该第二长形滑槽;一固定轴,固定于该第二基架,该固定轴包括一第一外周面,该第一外周面具有两个位于相反侧的第一圆弧面部,及两个位于相反侧的第一切平面部,各该第一切平面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圆弧面部相邻的一端;一第一连杆,界定有分别位于相反端的一第一枢接孔及一第二枢接孔,该第一枢接孔可转动地枢接于该支轴,该第二枢接孔可转动地枢接于该第二滑动轴;及至少一第二连杆,邻近该第一连杆,该第二连杆界定一邻近于一端的枢转孔,该第二连杆包括一位在相反于该枢转孔的另一端的夹持端部,该枢转孔可转动地枢接于该第一滑动轴,该夹持端部可转动地夹持于该固定轴并与其干涉配合,该第二基架可相对于该第一基架于一展开位置及一收合位置间转动,在该展开位置时,该夹持端部夹持于所述第一圆弧面部,且该夹持端部与该固定轴之间的干涉量大,而在该收合位置时,该夹持端部夹持于所述第一切平面部,且该夹持端部与该固定轴之间的干涉量小,该第二基架从该展开位置转动至该收合位置的过程中,该夹持端部与该固定轴摩擦而相对于该固定轴所产生的一扭力之扭力值会逐渐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连杆铰链,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圆弧面部为外凸弧面状,所述第一圆弧面部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切平面部之间的垂直距离,该夹持端部具有两个相间隔用以夹持该固定轴的弹性夹持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连杆铰链,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杆的该第一枢接孔与该支轴干涉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连杆铰链,其特征在于:该多连杆铰链还包含一中央枢轴,该第一连杆界定一间隔位于该第一、第二枢接孔之间的第一中枢接孔,该第一中枢接孔可转动地枢接于该中央枢轴并与其干涉配合,该第二连杆界定一间隔位于该枢转孔与该夹持端部之间的第二中枢接孔,该第二中枢接孔可转动地枢接于该中央枢轴。5.根据权利要求1至4其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连杆铰链,其特征在于:该支轴包括一第二外周面,该第二外周面具有两个位于相反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安赐戴伟翰钟凯钧
申请(专利权)人: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