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超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升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34669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升降机其结构包括:电源、线圈、控制器、围栏、伸缩杆、滑轮、底板、支架、支撑杆、拉杆、旋钮、爬梯、顶板,所述底板上设有支架,所述底板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设有电源,所述底板与电源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上设有伸缩杆,所述支架与伸缩杆活动连接,所述电源上设有线圈,所述支架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支架与电源连接,所述支架上设有顶板,所述支架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侧设有爬梯,所述顶板与爬梯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上设有围栏,所述顶板与围栏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升降设备安全性高,耗能低,设备造价低廉,零件简单,而且易移动,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方便。

A new type of elevator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the structure of a new type of elevator controller, power supply, coil, fence, telescopic rod, a pulley, bottom plate, bracket, a supporting rod, rod, knob, ladder, roof, the bottom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bracket, the bottom plate and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racket, wherein the bottom plate is provided with the power. The bottom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power supply, the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telescopic rod, the bracket is connected with a telescopic rod, the power supply is arranged on the coil, the support is provided with a controller, the controll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wer supply through the bracket, the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roof, the roof frame and the fixed connection. The roof side is provided with a ladder. The ladde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roof, the roof is arranged on the fence, the fenc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roof. The lifting equipment has high safety, low energy consumption, low cost of equipment, simple parts and easy movement, and brings great convenience to the us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升降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升降机。
技术介绍
升降机最早的出现应追溯到古代的中国及欧洲各国,当时都有以辘轳等工具垂直运送人和货物。现代的升降机是十九世纪蒸汽机专利技术之後的产物。1845年,第一台升降机诞生,当时使用的液体为水。1853年,美国人艾利莎·奥的斯专利技术自动安全装置,大为提高钢缆曳引升降机的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升降机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在的设备安全性差,耗能高,设备造价昂贵,零件复杂,而且不易移动,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升降机,解决了现在的设备安全性差,耗能高,设备造价昂贵,零件复杂,而且不易移动,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的现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升降机,其结构包括:电源、线圈、控制器、围栏、伸缩杆、滑轮、底板、支架、支撑杆、拉杆、旋钮、爬梯、顶板,所述底板上设有支架,所述底板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设有电源,所述底板与电源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上设有伸缩杆,所述支架与伸缩杆活动连接,所述电源上设有线圈,所述支架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支架与电源连接,所述支架上设有顶板,所述支架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侧设有爬梯,所述顶板与爬梯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上设有围栏,所述顶板与围栏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底板下设有滑轮,所述底板通过铁块与滑轮连接,所述底板侧设有支撑杆,所述底板与支撑杆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滑轮上设有拉杆,所述滑轮与拉杆活动连接,所述支架上设有旋钮。由上述对本专利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升降机,通过调节电源可以启动升降机,控制器可以控制升降机上升与下降,支撑杆可以支撑升降机,滑轮可以使升降机移动,围栏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防止人员脱落,支架与伸缩杆可以使升降机上升与下降。本专利技术安全性高,耗能低,设备造价低廉,零件简单,而且易移动,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方便。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升降机;图2为本实用伸缩杆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爬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升降机最早的出现应追溯到古代的中国及欧洲各国,当时都有以辘轳等工具垂直运送人和货物。现代的升降机是十九世纪蒸汽机专利技术之後的产物。1845年,第一台升降机诞生,当时使用的液体为水。1853年,美国人艾利莎·奥的斯专利技术自动安全装置,大为提高钢缆曳引升降机的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升降机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在的设备安全性差,耗能高,设备造价昂贵,零件复杂,而且不易移动,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参考图1、图2、图3,一种新型升降机,其结构包括:电源1、线圈2、控制器3、围栏4、伸缩杆5、滑轮6、底板7、支架8、支撑杆9、拉杆10、旋钮11、爬梯12、顶板13,底板7上设有支架8,所述底板7与支架8固定连接,底板7上设有电源1,底板7与电源1固定连接,支架8上设有伸缩杆5,所述支架8与伸缩杆5活动连接,电源1上设有线圈2,所述支架8上设有控制器3,控制器3通过支架8与电源1连接,支架8上设有顶板13,所述支架8与顶板13固定连接,所述顶板13侧设有爬梯12,所述顶板13与爬梯12固定连接,所述顶板13上设有围栏4,顶板13与围栏4固定连接,所底板7下设有滑轮6,底板7通过铁块与滑轮6连接,底板7侧设有支撑杆9,所述底板7与支撑杆9固定连接,滑轮6上设有拉杆10,滑轮6与拉杆10活动连接,所述支架8上设有旋钮11。通过调节电源1可以启动升降机,控制器3可以控制升降机上升与下降,支撑杆9可以支撑升降机,滑轮6可以使升降机移动,围栏4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防止人员脱落,支架8与伸缩杆5可以使升降机上升与下降。现在的设备安全性高,耗能低,设备造价低廉,零件简单,而且易移动,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方便。解决了现在的设备安全性差,耗能高,设备造价昂贵,零件复杂,而且不易移动,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的现象。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升降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升降机,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电源(1)、线圈(2)、控制器(3)、围栏(4)、伸缩杆(5)、滑轮(6)、底板(7)、支架(8)、支撑杆(9)、拉杆(10)、旋钮(11)、爬梯(12)、顶板(13),所述底板(7)上设有支架(8),所述底板(7)与支架(8)固定连接,所述底板(7)上设有电源(1),所述底板(7)与电源(1)固定连接,所述支架(8)上设有伸缩杆(5),所述支架(8)与伸缩杆(5)活动连接,所述电源(1)上设有线圈(2),所述支架(8)上设有控制器(3),所述控制器(3)通过支架(8)与电源(1)连接,所述支架(8)上设有顶板(13),所述支架(8)与顶板(13)固定连接,所述顶板(13)侧设有爬梯(12),所述顶板(13)与爬梯(12)固定连接,所述顶板(13)上设有围栏(4),所述顶板(13)与围栏(4)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升降机,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电源(1)、线圈(2)、控制器(3)、围栏(4)、伸缩杆(5)、滑轮(6)、底板(7)、支架(8)、支撑杆(9)、拉杆(10)、旋钮(11)、爬梯(12)、顶板(13),所述底板(7)上设有支架(8),所述底板(7)与支架(8)固定连接,所述底板(7)上设有电源(1),所述底板(7)与电源(1)固定连接,所述支架(8)上设有伸缩杆(5),所述支架(8)与伸缩杆(5)活动连接,所述电源(1)上设有线圈(2),所述支架(8)上设有控制器(3),所述控制器(3)通过支架(8)与电源(1)连接,所述支架(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
申请(专利权)人:陈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