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及轨道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32715 阅读:7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及轨道车辆,包括扭杆,在所述扭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扭臂,所述扭臂通过垂向连杆与车体或枕梁连接,还包括具有阻尼作用的阻尼装置,所述阻尼装置安装在所述扭臂与车体或枕梁之间,或所述阻尼装置安装在所述扭杆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车辆在倾摆振动的过程中,可利用阻尼装置提供的阻尼力使抗侧滚扭杆装置达到降低车辆倾摆振动位移的效果,在往复倾摆振动过程中,还可以利用阻尼装置收能量而达到耗散车辆倾摆振动能量的效果,当车辆通过不平顺线路时,倾摆动作相对缓慢,阻尼装置的阻尼力则会随之减小,进而不会给车辆增加过多的附加扭转刚度,可提高车辆对于线路不平顺的适应性。

An anti roll torsion bar device and track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及轨道车辆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车辆制造
,特别涉及安装在轨道车辆上的抗侧滚扭杆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公知的抗侧滚扭杆装置主体均有扭杆、两侧的扭臂及垂向连杆构成,扭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扭臂,扭臂通过垂向连杆与车体连接。两垂向连杆除端部弹性体外为刚性杆体,为单一弹性装置,可降低车辆倾摆振动位移,但无阻尼特性不具备耗散车辆倾摆振动能量的作用。另外,现有公知的抗侧滚扭杆装置使车辆整车扭转刚度增加,使车辆通过不平顺线路(如缓和曲线、三角坑)时轮重减载率提高,降低了车辆对于线路不平顺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觖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在提供抗侧滚支撑的同时可避免车辆抗侧滚刚度过大,提高轨道车辆脱轨安全性,同时还有利于提高车辆对于线路不平顺的适应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抗侧滚扭杆装置的轨道车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包括扭杆,在所述扭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扭臂,所述扭臂通过垂向连杆与车体或枕梁连接,还包括具有阻尼作用的阻尼装置,所述阻尼装置安装在所述扭臂与车体或枕梁之间,或所述阻尼装置安装在所述扭杆上。进一步,所述阻尼装置为减振器,所述减振器安装在垂向连杆上。进一步,所述阻尼装置为减振器,所述减振器的一端通过弹性节点连接扭臂,另一端通过弹性节点连接在车体或枕梁上。进一步,与所述减振器并联连接有复位弹簧。进一步,所述阻尼装置为扭转阻尼器,安装在所述扭杆上。进一步,将所述扭杆断开,所述扭转阻尼器的两端安装在断开处的两端扭杆上。进一步,所述阻尼装置为扭转阻尼器,安装在所述扭杆和扭臂的连接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车辆,包括构架、车体或枕梁,在所述构架与车体或枕梁之间安装有如上所述的抗侧滚扭杆装置。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及轨道车辆,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抗侧滚扭杆装置打破了传统的仅利用扭杆提供抗侧滚扭矩的方式,采用了扭杆与阻尼装置组合的方式,使车辆在倾摆振动的过程中,利用阻尼装置提供的阻尼力使抗侧滚扭杆装置达到降低车辆倾摆振动位移的效果,在往复倾摆振动过程中,阻尼装置还同时吸收能量而达到耗散车辆倾摆振动能量的效果。(2)在车辆通过不平顺线路时,倾摆动作相对缓慢,阻尼装置的阻尼力则会随之减小,进而不会给车辆增加过多的附加扭转刚度,可提高车辆对于线路不平顺的适应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扭杆1,扭臂2,垂向连杆3,扭杆座4,弹性节点5,弹性节点6,减振器7,复位弹簧8,扭转阻尼器9,车体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包括扭杆1、扭臂2、垂向连杆3和阻尼装置。其中,扭杆1的杆体横穿车体,扭杆1的杆体作为扭力弹簧提供扭转刚度。在扭杆1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扭臂2,扭臂2与扭杆1之间刚性连接在一起,或扭臂2与扭杆1的杆体作为一体结构,且扭臂2与扭杆1之间的夹角为90°。扭杆1的两端通过扭杆座4连接在构架上,扭杆座4固定在构架上,扭杆座4可相对扭杆1的杆体转动。扭臂2的另一端通过垂向连杆3与车体10连接,对于安装有枕梁的车辆,扭臂2的另一端通过垂直连杆3与枕梁连接。垂向连杆3底部的一端通过弹性节点5或球铰与扭臂2连接,垂向连杆3顶部的一端同样通过弹性节点6或球铰与车体10或枕梁连接,垂向连杆3起到将扭臂2与车体10相连传递车体10与扭臂2间位移及载荷的作用。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阻尼装置采用的是减振器7,减振器7在车体一侧的一个垂向连杆3上,与减振器7并联连接有复位弹簧8,减振器7和复位弹簧8集成在一起安装。本实施例中优选,将一侧的垂向连杆3完全用减振器7替代,将减振器7的一端通过弹性节点5或球铰与扭臂2连接,减振器7的另一端通过弹性节点6或球铰与车体10连接,起到将扭臂2与车体相连传递车体与扭臂2间位移及载荷的作用。同时,扭臂2与扭杆1之间刚性连接在一起,将垂向连杆3、减振器7和复位弹簧8的载荷转化为作用在扭杆1杆体上的扭矩。车体倾摆时相对扭臂2发生运动,在往复倾摆振动过程中,减振器7通过产生的阻尼力耗散车辆倾摆振动能量。减振器7产生的阻尼力在一定条件下与车体相对扭臂2的运动速度呈比例关系,基本趋势是相对速度越大阻尼力越大、相对速度越小阻尼力越小。这样当车体倾摆运动剧烈,与扭臂2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大时,减振器7提供较大阻尼力与扭杆1杆体、扭臂2及另一侧垂向连杆3共同作用降低车体倾摆位移。在车辆通过不平顺线路时,车体倾摆运动相对较缓,与扭臂2间的相对运动速度较小,减振器7提供的阻尼力则会随之减小,使得抗侧滚扭杆装置提供的抗侧滚载荷不至于过大,进而不会给车辆增加过多的附加扭转刚度,可提高车辆对于线路不平顺的适应性。复位弹簧8与减振器7并列设置在车体与扭臂2间,起到复原的效果,复位弹簧8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安装或不安装。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阻尼装置采用的是扭转阻尼器9,并将扭转阻尼器9安装在扭杆1上。安装时,将扭杆1断开,扭转阻尼器9的两端安装在断开处的两端扭杆1上,扭转阻尼器9与扭杆1之间刚性连接。在剧烈车辆倾摆时,扭转阻尼器9提供足够的阻尼力使扭杆1扭转,避免车辆发生过大倾摆,且可吸收倾摆振动能量缓解倾摆振动,避免车辆抗侧滚刚度过大,降低车体倾摆位移,提高轨道车辆脱轨安全性。在车辆通过不平顺线路时,车体倾摆运动相对较缓,与扭臂2间的相对运动速度较小,扭转阻尼器9提供的阻尼力则会随之减小,使得抗侧滚扭杆装置提供的抗侧滚载荷不至于过大,进而不会给车辆增加过多的附加扭转刚度,可提高车辆对于线路不平顺的适应性。扭转阻尼器9也可以安装在扭杆1和扭臂2的连接处,这样安装结构更加简单,拆装也更加方便。实施例三: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体10、构架,在车体10和构架之间安装如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所述的抗侧滚扭杆装置。对于安装有枕梁的车辆,抗侧滚扭杆装置安装在构架和枕梁之间。扭杆1杆体可以如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所述的安装在构架上,在构架上固定安装扭杆座,在车体上固定安装一个安装座,垂向连杆3的顶部一端和减振器7的顶部一端通过弹性节点6或球铰与车体上的安装座连接。扭杆1杆体也可以安装在车体(或枕梁)上,将扭杆座4安装在车体(或枕梁)上,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构架上,将垂向连杆3的另一端和减振器7、复位弹簧8的另一端与构架上的安装座通过弹性节点或球铰相连。如上所述,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及轨道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包括扭杆,在所述扭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扭臂,所述扭臂通过垂向连杆与车体或枕梁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阻尼作用的阻尼装置,所述阻尼装置安装在所述扭臂与车体或枕梁之间,或所述阻尼装置安装在所述扭杆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侧滚扭杆装置,包括扭杆,在所述扭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扭臂,所述扭臂通过垂向连杆与车体或枕梁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阻尼作用的阻尼装置,所述阻尼装置安装在所述扭臂与车体或枕梁之间,或所述阻尼装置安装在所述扭杆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侧滚扭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装置为减振器,所述减振器安装在垂向连杆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侧滚扭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装置为减振器,所述减振器的一端通过弹性节点连接扭臂,另一端通过弹性节点连接在车体或枕梁上。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先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