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3252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7:20
一种空调室内机,能在小型化时确保吸风面积和壳体的强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安装在天花板内的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风扇和热交换器,其中,所述壳体具有顶面部、底面部以及彼此分体形成的多个立柱,所述立柱将所述顶面部与所述底面部相连,由所述顶面部、所述立柱和所述底面部围成吸风口,所述壳体的底面设置有排风口,所述风扇用于将空气从所述吸风口吸入所述壳体内并经由所述热交换器从所述排风口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尤其涉及具有安装在天花板内的壳体的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以往,有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具有安装在天花板内的壳体,在该壳体内设置有风扇。此外,在上述空调室内机中,所述壳体包括顶面部、底面部以及将所述顶面部与所述底面部连接的侧面部,其中,所述侧面部由设置有吸风口的侧板构成,所述底面部设置有排风口,并且,所述风扇可将从所述吸风口吸入所述壳体内的空气从所述排风口排出至所述壳体外。不过,在上述空调室内机中,由于在构成壳体的侧板上开设吸风口,因此为确保壳体的强度,所设的吸风口不能太大,这就导致在空调室内机小型化时不易确保足够大的吸风面积,从而降低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降低整机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能在小型化时确保吸风面积和壳体的强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安装在天花板内的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风扇和热交换器,其中,所述壳体具有顶面部、底面部以及彼此分体形成的多个立柱,所述立柱将所述顶面部与所述底面部相连,由所述顶面部、所述立柱和所述底面部围成吸风口,所述壳体的底面设置有排风口,所述风扇用于将空气从所述吸风口吸入所述壳体内并经由所述热交换器从所述排风口排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壳体具有顶面部、底面部以及彼此分体形成的多个立柱,立柱将顶面部与底面部相连,由顶面部、立柱和底面部围成吸风口,因此,在空调室内机小型化时,通过利用截面尺寸较小的立柱将顶面部和底面部连接在一起,与在侧板上开设吸风口的情况相比,既能使吸风口增大,确保吸风面积,还能确保壳体的整体强度。此外,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增大吸风面积,还可降低吸风风速,从而减小噪音,并提高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性能。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所述壳体在俯视时呈矩形,在所述壳体的四个侧面均设置有所述吸风口,所述热交换器从所述壳体的四个侧面包围所述风扇。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壳体的四个侧面均设置吸风口,能进一步增大吸风面积,提高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性能。本技术第三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所述立柱具有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沿空调室内机的高度方向延伸并将所述顶面部与所述底面部相连,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在俯视时彼此垂直,且在与空调室内机的高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连。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利用具有俯视彼此垂直且在与空调室内机的高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彼此相连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的立柱,能进一步提高壳体的整体强度。本技术第四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技术第三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在与空调室内机的高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板部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二板部的一端部相连而形成朝向所述壳体的内侧凹陷的凹陷部,在所述凹陷部设置有用于将空调室内机安装于天花板的安装组件。根据本技术第四方面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第一板部的一端部与第二板部的一端部相连形成的凹陷部设置安装组件,能避免安装组件从壳体的侧面突出,有助于实现空调室内机的进一步小型化。本技术第五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被位于该滤网的两侧的所述立柱夹住而卡定。根据本技术第五方面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利用位于滤网两侧的立柱夹住滤网,不必另行设置专门的构件来固定滤网,有助于简化空调室内机的整体结构,降低制造成本。本技术第六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技术第五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在所述立柱上形成有沿空调室内机的高度方向引导所述滤网滑动的导轨部。根据本技术第六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在需要维护滤网时,能方便地利用立柱上的导轨部对滤网的滑动进行引导,提高滤网的装拆便利性。本技术第七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技术第六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在沿空调室内机的高度方向观察时,所述导轨部呈梯形,所述滤网呈与所述导轨部的形状对应的梯形。根据本技术第七方面的空调室内机,能防止滤网装反。本技术第八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所述顶面部具有顶板,所述底面部具有横梁,所述立柱将所述顶板与所述横梁相连,由所述顶板、所述立柱和所述横梁围成所述吸风口。根据本技术第八方面的空调室内机,能利用横梁进一步提高壳体的整体强度。本技术第九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所述立柱的沿与空调室内机的高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剖切时的截面呈圆形、矩形和L字形中的任一种。根据本技术第九方面的空调室内机,能以简单的结构形成立柱,有助于降低空调室内机的制造成本。本技术第十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所述风扇是轴流风扇。本技术第十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所述壳体在俯视时呈圆形。根据本技术第十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吸入气流和吹出气流都能更为均匀地流动。本技术第十二方面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与所述热交换器连接的配管,在所述壳体的侧面设置有配管安装板,在所述配管安装板上安装有所述配管。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壳体具有顶面部、底面部以及彼此分体形成的多个立柱,立柱将顶面部与底面部相连,由顶面部、立柱和底面部围成吸风口,因此,在空调室内机小型化时,通过利用截面尺寸较小的立柱将顶面部和底面部连接在一起,与在侧板上开设吸风口的情况相比,既能使吸风口增大,确保吸风面积,还能确保壳体的整体强度。此外,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增大吸风面积,还可降低吸风风速,从而减小噪音,并提高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表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安装有顶板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表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拆下了顶板和部分滤网的状态的立体图,且表示拆下滤网时的状态。图3是示意表示本技术一变形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示意表示本技术另一变形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的立体图。(符号说明)10壳体11顶面部111顶板12底面部121横梁13、13B立柱131B滤网卡槽131第一板部132第二板部20、20B风扇30、30B热交换器40出风面板41开闭板50安装组件60、60A、60B滤网70、70B配管安装板80B配管AX凹陷部XF吸风口DG、DGA导轨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和图2,以实际安装时的状态为基准对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进行说明,其中,图1是示意表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安装有顶板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表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拆下了顶板和部分滤网的状态的立体图,且表示拆下滤网时的状态。此外,为方便说明,将图1、图2中相互正交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分别设为空调室内机的宽度方向、纵深方向和高度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安装在天花板(未图示)内的壳体10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风扇20(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调室内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安装在天花板内的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风扇和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顶面部、底面部以及彼此分体形成的多个立柱,所述立柱将所述顶面部与所述底面部相连,由所述顶面部、所述立柱和所述底面部围成吸风口,所述壳体的底面部设置有排风口,所述风扇用于将空气从所述吸风口吸入所述壳体内并经由所述热交换器从所述排风口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安装在天花板内的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风扇和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顶面部、底面部以及彼此分体形成的多个立柱,所述立柱将所述顶面部与所述底面部相连,由所述顶面部、所述立柱和所述底面部围成吸风口,所述壳体的底面部设置有排风口,所述风扇用于将空气从所述吸风口吸入所述壳体内并经由所述热交换器从所述排风口排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在俯视时呈矩形,在所述壳体的四个侧面均设置有所述吸风口,所述热交换器从所述壳体的四个侧面包围所述风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具有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沿空调室内机的高度方向延伸并将所述顶面部与所述底面部相连,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在俯视时彼此垂直,且在与空调室内机的高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连。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与空调室内机的高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板部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二板部的一端部相连而形成朝向所述壳体的内侧凹陷的凹陷部,在所述凹陷部设置有用于将空调室内机安装于天花板的安装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清渠慎玄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