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丽环专利>正文

透气鞋底构造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240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透气鞋底构造改良,包括一大底及一中底;其特征在于:    大底一体制成,其内上承面具有一凹穴,凹穴内设有多数空心柱,于空心柱的周围设有排气孔,大底于板厚侧缘设有透气道以令凹穴与外界相通,一框槽一体成型制成设于跟部处,具有垂壁框缘,于垂壁上设有气孔,同时于鞋跟部板体上镂设透气孔;    一气压垫,垫体上设有可被压缩的孔,同时一压缩唧槽凹设于气压垫的跟部凸出板体上,气压垫外轮廓的径度略小于框槽的垂壁其内径,气压垫与框槽之间保持有一适当的间隙A;    中底是一片状的材板,其板体上镂设有多数的透气孔,于后端设有一透框以定位气压垫,气压垫与大底的框槽保持间隙A呈一定值;    中底于周缘处与大底相互连结。(*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透气鞋底构造改良设计,尤指将鞋体其大底及中底制设可为与外界相互通气,藉由人体脚部的重量为动力源,以使于行进间可达到一种简易的气体挤压帮浦形成效果,可有效具节奏性地排出鞋内脚底闷气,同时自动吸入鞋外界的新鲜空气,达到真正鞋体透气的防臭效果。
技术介绍
按;人体脚底的部位分布有汗腺,于人体因长久穿著鞋体,使脚部长时间处于一封闭的空间下,其脚部所分泌出的汗臭将不易排除于鞋外,因而有多数的人常患有脚臭的通病。然而工商繁忙的现代,大多数上班族即因需日积月累穿著鞋体外出工作,如一旦其所穿著的鞋体透气性不良,除了易罹患脚臭的通病外,其更因脚底内残留有霉菌孜生,故而染上香港脚的文明病,长时间下来形成一种慢性病,而危害人体健康。根据医学的证实人体脚部的疾病,是经常因脚部透气不良所造致,故目前坊间上已有多数的透气鞋设计及制造出,举例如美国前案第1,718.906案,于该案所揭露的设计理念中,是在鞋底的后脚跟部采挖空设计,且填设一透气垫体,使得于行走过程中藉中底的压缩可行进排气的功能。然此一设计其透气效果有限,透气垫体于长久使用之下其透气性自然渐渐尚失,且以鞋的构造而论,最为封闭闷热之处乃在于鞋的楦头内,因此设计一种进排气作用良好的构造,才能真正保持鞋体脚部的干爽。又如台湾专利案号第86210768、87212872等案,所揭示的专利前案不外乎朝鞋垫、鞋底的透气功能出发,以防止疾病的发生,盖坊间乃有各式各样的透气鞋如雨后春笋般地上市;惟,一般不管是如何设计构造使其达到适当透气功能,其透气方式是采鞋内式气体流通居多,即利用若干透气孔的设计,使脚底闷气可上、下流动,以由鞋面材质充分透气,或由足胫部予透出鞋外。然而此一方式所达到的透气效果有限,对于脚部的散热及空气流通性仍不甚理想,尤其欲造成空气对流方式的驱动力,于实际使用功效上,其仅止于依靠软性材质所赋予的弹性力,其挤压空气效果不强,造成闷热空气及霉菌仍多数积存于鞋体内的现象。另有前案第86210650A01案,所揭示的透气鞋是在鞋跟处凹设一容置槽,容置槽内填置入一气垫,并于鞋跟的后侧缘开设槽孔,且气垫的周缘及顶面分别设有穿孔及通孔,形成空气流通管道,鞋底边缘突设一框缘,框缘内部衬垫一弹性鞋垫及透气鞋垫,其特征在于弹性鞋垫的顶面及底面均布有突粒,该等突粒是成上、下对应设置,并于相对应的两突粒间,皆垂直穿设一通气孔,且其顶面各突粒是由上、下两层不等外径的圆粒层叠而成,以形成上层具较佳伸缩性,而下层可支撑受压。所以,端视这些创作的缺点,其仍然存在构件结构复杂,生产组装不易无法快速,同时其所述的弹性鞋垫及透气鞋垫皆构造琐碎,组工时困难度较高的因素,随之而来易具生产成本高昂的缺点;再者,其鞋跟处凹设一容置槽,容置槽内填置入一气垫,其气垫仅具有软性弹性压缩特质,未能真正有效挤压该凹设容置槽的空气,所达到的吸排效果自是有限。爰是,本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的缺失,乃本着再研究、开发的精神,以期提供广泛大众一种价位低廉、使用简捷便利,有效使鞋体可充分达到透气散热的功效,可令足部空气循环畅通,保持鞋内脚部的干爽以预防罹患香港脚病症及脚臭异味,增进足部健康效益即为本创作的设计宗旨与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气鞋底构造改良。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透气鞋底构造改良,包括一大底及一中底;其特征在于大底一体制成,其内上承面具有一凹穴,凹穴内设有多数空心柱,以排列设于脚底其脚掌部位,于空心柱的周围设有排气孔,大底于板厚侧缘设有透气道以令凹穴与外界相通,一框槽一体成型制成设于跟部处,具有垂壁框缘,于垂壁上设有气孔,同时于鞋跟部板体上镂设透气孔,可吸排鞋外的新鲜空气;一气压垫填置于框槽内,垫体上设有可被压缩的孔,同时一压缩唧槽凹设于气压垫的跟部凸出板体上,气压垫外轮廓的径度略小于框槽的垂壁其内径,气压垫与框槽之间保持有一适当的间隙A;中底是一片状的材板,其板体上镂设有多数的透气孔,透过该等透气孔可使鞋内鞋垫上方的脚气渗入大底的空心柱设置区中;中底后端设有一透框以定位气压垫,气压垫与大底的框槽保持间隙A呈一定值。中底于周缘处与大底相互连结,藉由脚部于行进间所反复形成的踩踏动作,于踩踏时的重量将挤压于各空心柱及该脚跟部的气压垫,其各空心柱将构成受压以周围透气孔排气的挤压筒效果,同时鞋跟部的气压垫预期亦形成周壁与框槽壁面顶挤的吸排效果,整体因而藉由其中底的承压进而使得该大底衍如一挤压空气的泵效应,以造成一种简易自动挤压泵的构造;使其提脚时,其鞋内的闷热脚气可透过大底周围的透气孔排出及吸入新鲜空气,以保持鞋内的透气干爽。所述的透气鞋底构造改良,其各空心柱彼此横向间连结有板肋条;所述的透气鞋底构造改良,其特征在于大底于板厚侧缘所设透气道,其各透气道向下的俯角是10°~45°;所述的一种透气鞋底构造改良,其特征在于一软质的气压垫设于大底框槽中;所述的一种透气鞋底构造改良,在其中底的上层还可以加入一鞋垫,鞋垫上具透气孔;前述的一种透气鞋底构造改良,其气压垫于压缩唧槽的周缘设有导气沟。本技术的优点是,它可以于常态下利用自然人体行走时反复踩踏其鞋底,即会造成一种简易的吸排气体效应,以作为空气挤压的动力源,以方便使用者于行走时不自觉即达脚底充分透气的效果,预防脚臭及鞋内滋生霉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鞋底构造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鞋底大底的上视图。图3是本技术鞋底大底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鞋跟部的组合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大底空心柱的动作示意图,其显示鞋底受压时排气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大底空心柱的动作示意图,其显示鞋底回复未受压时进气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大底气压垫与框槽的动作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大底的外观图。图9是本技术中气压垫的底视外观图。图号说明10、10a 底 11、11a. 凹穴12、12a. 空心柱13. 板肋条 14排气孔 14a 排气缺槽15透气道 6 框槽161 垂壁162 气孔17透气孔 20中底21透气孔 22透框30气压垫 31孔32压缩唧槽33导气沟40鞋垫50脚跟A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仅藉一具体实施例,且佐以图式作详细说明,俾使能对于本技术各项功能、特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请同时参阅1图~图4所示,本技术透气鞋底构造改良基本上设有一大底10、一中底20、一气压垫30及一鞋垫40等所组成;其大底10较佳实施例可为由橡胶质射出成型制成,其构造包含有上承面所具备的一凹穴11,于其凹穴内设有多数的空心柱12,及其各空心柱彼此横向间连结有板肋条13,于空心柱12的周围可设有排气孔14,大底10的板厚侧缘设有透气道15,其透气道15是由鞋外贯穿入大底其凹穴11中,且其各透气道15是采向下俯角约10~45°的倾斜状设置(如图5所示),一框槽16于大底成型时一体制成设于跟部处,具有完整的垂壁161框缘,于垂壁161上设有气孔162,同时于鞋跟部板体上镂设透气孔17。请参图1、图9,一气压垫30其由软质塑材制成,于垫体上设有上下贯通的孔31,同时一压缩唧槽32凹设于气压垫30的跟部凸出板体上,横向导气沟33设于压缩唧槽32的周缘;气压垫其外轮廓的径度略小于框槽16的垂壁161其内径,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气鞋底构造改良,包括一大底及一中底;其特征在于大底一体制成,其内上承面具有一凹穴,凹穴内设有多数空心柱,于空心柱的周围设有排气孔,大底于板厚侧缘设有透气道以令凹穴与外界相通,一框槽一体成型制成设于跟部处,具有垂壁框缘,于垂壁上设有气孔,同时于鞋跟部板体上镂设透气孔;一气压垫,垫体上设有可被压缩的孔,同时一压缩唧槽凹设于气压垫的跟部凸出板体上,气压垫外轮廓的径度略小于框槽的垂壁其内径,气压垫与框槽之间保持有一适当的间隙A;中底是一片状的材板,其板体上镂设有多数的透气孔,于后端设有一透框以定位气压垫,气压垫与大底的框槽保持间隙A呈一定值;中底于周缘处与大底相互连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鞋底构造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丽环
申请(专利权)人:林丽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