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司继伟专利>正文

正棱柱模型及教学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1405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正棱柱模型及教学工具,涉及教学装置的技术领域,包括多个用作正棱柱模型底边的第一连接杆和多个用作正棱柱模型侧边的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两个相邻第一连接杆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分别与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可拆卸连接,且连接件能够使相邻两个第一连接杆在垂直于第二连接杆所在的平面相对转动,用于改变正棱柱模型的相邻底边的夹角。由于相邻两个第一连接杆可转动,因此可以在相同平面内调节正棱柱模型底角的角度,同时连接件分别与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可拆卸连接,通过改变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数量,使正棱柱模型可以转变为正三棱柱、正四棱柱、正五棱柱等多种正棱柱模型,携带方便,方便管理。

Positive prism model and teaching 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棱柱模型及教学工具
本技术涉及教学装置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正棱柱模型及教学工具。
技术介绍
棱柱体模型是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基本演示模型,它承载着学生认识立体几何的特征、学习立体几何基本概念的作用。在教学中,老师借助模型的教具来进行教学,例如正棱柱模型等,来展示给学生。正棱柱模型包括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由于教学中需要用到多种多棱柱体,教学仪器中需要配置不同棱边的各类模型,数量多,占用空间大,给仪器管理工作带来不便,同时,老师讲学中携带多种正棱柱模型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棱柱模型及教学工具,以缓解教学中需要用到多种多棱柱体,教学仪器中需要配置不同棱边的各类模型,数量多,占用空间大,给仪器管理工作带来不便,同时,老师讲学中携带多种正棱柱模型极为不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正棱柱模型,包括多个用作所述正棱柱模型底边的第一连接杆和多个用作所述正棱柱模型侧边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和两个相邻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分别与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连接件能够使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在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杆所在的平面相对转动,用于改变所述正棱柱模型的相邻底边的夹角。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及连接轴;所述第一接头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两侧贯穿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接头的一端的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与所述开口槽配合连接,所述凸部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轴插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轴为中心转动;所述第二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销连接;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销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开口槽的底面呈倾斜设置,所述凸部的底端呈倾斜设置,且开口槽的底面的倾斜角度与所述凸部的底端的倾斜角度相同,以使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转动时,所述开口槽的底面的较低边与所述凸部的底端的较低边相贴近时,所述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之间的夹角小于60°。进一步地,所述凸部顶端开设圆角,用于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相对转动时,所述凸部顶端与所述开口槽的底面圆滑接触;所述开口槽的两侧的顶端开设圆角,用于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相对转动时,所述开口槽的两侧的顶端与所述凸部的底面圆滑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夹设于所述第一接头的外部,以将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接头抵接。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连接轴插接的连接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范围为:12-18cm;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范围为:12-32cm。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的材料为树脂塑料。本技术提供还提供了一种教学工具,包括如上所述的正棱柱模型。本技术提供的正棱柱模型,包括多个用作所述正棱柱模型底边的第一连接杆和多个用作所述正棱柱模型侧边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和两个相邻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分别与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连接件能够使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在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杆所在的平面相对转动,用于改变所述正棱柱模型的相邻底边的夹角。由于相邻两个第一连接杆可转动,因此可以在相同平面内调节正棱柱模型底角的角度,同时连接件分别与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可拆卸连接,通过改变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数量,使正棱柱模型可以转变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多种正棱柱模型,以缓解教学中需要用到多种多棱柱体,教学仪器中需要配置不同棱边的各类模型,数量多,占用空间大,给仪器管理工作带来不便,同时,老师讲学中携带多种正棱柱模型极为不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教学工具,包括如上所述的正棱柱模型。本技术提供的教学工具产生的有益效果与本技术提供的正棱柱模型的有益效果相似,因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正棱柱模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正棱柱模型中的连接件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正棱柱模型中的第一接头的透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正棱柱模型中的第二接头透视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正棱柱模型中的第二连接杆和连接轴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正棱柱模型中的第一连接杆和销的透视图。图标:1-第一连接杆;2-第二连接杆;21-凹槽;3-连接件;31-第一接头;311-开口槽;3111-第一通孔;312-连接孔;32-第二接头;321-凸部;3211-第二通孔;33-连接轴;4-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正棱柱模型,包括多个用作正棱柱模型底边的第一连接杆1和多个用作正棱柱模型侧边的第二连接杆2;第二连接杆2和两个相邻第一连接杆1通过连接件3连接;连接件3分别与第一连接杆1、第二连接杆2可拆卸连接,且连接件3能够使相邻两个第一连接杆1在垂直于第二连接杆2所在的平面相对转动,用于改变正棱柱模型的相邻底边的夹角。由于相邻两个第一连接杆1可转动,因此可以在相同平面内调节正棱柱模型底角的角度,同时连接件3分别与第一连接杆1、第二连接杆2可拆卸连接,通过改变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2的数量,使正棱柱模型可以转变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多种正棱柱模型,以缓解教学中需要用到多种多棱柱体,教学仪器中需要配置不同棱边的各类模型,数量多,占用空间大,给仪器管理工作带来不便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老师讲学中携带多种正棱柱模型极为不便的技术问题。具体地,如图2所示,连接件3可以包括第一接头31、第二接头32及连接轴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正棱柱模型及教学工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正棱柱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用作所述正棱柱模型底边的第一连接杆和多个用作所述正棱柱模型侧边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和两个相邻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分别与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连接件能够使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在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杆所在的平面相对转动,用于改变所述正棱柱模型的相邻底边的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棱柱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用作所述正棱柱模型底边的第一连接杆和多个用作所述正棱柱模型侧边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和两个相邻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分别与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连接件能够使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在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杆所在的平面相对转动,用于改变所述正棱柱模型的相邻底边的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棱柱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及连接轴;所述第一接头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两侧贯穿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接头的一端的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与所述开口槽配合连接,所述凸部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轴插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轴为中心转动;所述第二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棱柱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销连接;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销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棱柱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的底面呈倾斜设置,所述凸部的底端呈倾斜设置,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继伟
申请(专利权)人:司继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