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手脚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1033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手脚架,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其中走行装置设于支承架的第一端,用于将支承架自由移动,因此不需要在完成一个工作位置时就要拆卸再在另一个工位上重新安装的施工步骤,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连接结构包括伸缩件与相对设置的第一主横梁、第二主横梁;其中第一主横梁、第二主横梁可以相对分离设于支承架的第二端,因此两个支承架通过走行装置可以拉开适当的距离;伸缩件设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用于实现两个支承架的伸展与折叠。该新型手脚架不仅方便安装与拆卸,而且具备折叠的功能从而能够节省空间;通过走行装置兼具自由移动的优点,提高施工效率。

A new type of hand and foot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hand and foot fram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uilding equipment. The walking device is located at the first end of the supporting frame, which is used for free movement of the supporting frame. Therefore, it does not need to 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working position to disassemble and reinstall it on another station,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work efficiency. The connecting structure comprises a telescopic member with a first main beam, main beam second oppositely arranged; wherein the first main beam, second main beam can support the relative separation in second end, so the two support frame through a walking device can open the appropriate distance; between the telescopic piece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end, for the realization of extension and two folding supporting frame. The new scaffolding is not only convenient for installation and disassembly, but also has the function of folding so as to save space. Through the advantages of free movement,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手脚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手脚架。
技术介绍
现有的手脚架一般都是在整个楼层上进行全面铺设,施工时通过钢管与每层墙体的固定来实现手脚架的搭建,此类结构由于需要使用大量的钢管,且手脚架的安装和拆卸都十分麻烦,影响施工效率。同时现有的手脚架大多是固定安装的,不能移动,因此在完成一个工作位置的施工后,需要将手脚架拆除然后在下一个施工位置重新进行安装手脚架,这样同样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影响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移动方便、调节可行的新型手脚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手脚架大多是固定安装的,不能移动,且手脚架的安装和拆卸都十分麻烦而导致的浪费人力物力、影响施工效率的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手脚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承架,支承架具备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走行装置,走行装置与第一端连接;设置在两个支承架之间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主横梁、第二主横梁与伸缩件;第一主横梁与第二主横梁可活动地连接,且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相邻的第二端连接;其中,伸缩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承架连接,用于保持两个支承架之间的距离。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手脚架一般都是在整个楼层上进行全面铺设,施工时通过钢管与每层墙体的固定来实现手脚架的搭建,此类结构由于需要使用大量的钢管,且手脚架的安装和拆卸都十分麻烦。同时手脚架大多是固定安装的,不能移动,因此在完成一个工作位置的施工后,需要将手脚架拆除然后在下一个施工位置重新进行安装手脚架,这样同样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影响施工效率。针对解决上述的情况,专利技术人设计了一种新型手脚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手脚架大多是固定安装的,不能移动,且手脚架的安装和拆卸都十分麻烦而导致的浪费人力物力、影响施工效率的问题。一种新型手脚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承架、走行装置与连接结构,其中走行装置设于支承架的第一端,用于将支承架自由移动,因此不需要在完成一个工作位置时就要拆卸再在另一个工位上重新安装的施工步骤,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连接结构包括伸缩件与相对设置的第一主横梁、第二主横梁;其中第一主横梁、第二主横梁可以相对分离设于支承架的第二端,因此两个支承架通过走行装置可以拉开适当的距离;伸缩件设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用于实现两个支承架的折叠。当两个支承架相互远离时,伸缩件随之伸长最终保持两者之间的距离;当两个支承架相互靠近时,伸缩件随之缩短最终保持两者之间的距离。因此该新型手脚架这种分体式的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一体式结构,不仅方便安装与拆卸,而且具备折叠的功能从而能够节省空间;通过走行装置兼具自由移动的优点,提高施工效率。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主横梁与第二主横梁之间设有紧固件,第一主横梁靠近第二主横梁的端部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卡槽,第二主横梁可滑动地伸入卡槽内;紧固件包括开设于第一主横梁的外周壁上且贯穿至卡槽的通孔,以及与通孔螺纹配合的紧固螺栓件;紧固螺栓件用于插入通孔以压紧第二主横梁。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伸缩件包括两个具有铰接尖端的铰接杆件,两个铰接杆件对应设有分布于铰接尖端两测的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两个第一铰接点与两个第二铰接点对应铰接用于形成一个可伸缩的平行四边形框体。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铰接杆件相对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承架连接,且铰接杆件相对的两端位于同一高度。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承架包括两根并列设置的立杆,四根立杆呈矩形分布。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立杆包括两根可滑动连接的套杆,两根套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为第一端与第二端;走行装置包括与第一端连接的万向走行轮。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两根套杆之间连接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开设于两根套杆相互靠近的一端的周壁上的多个调节孔以及定位销;定位销用于插入调节孔以保持两根套杆之间的距离;调节孔沿套杆的轴向方向间隔分布。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承架还包括连接于两根立杆之间的侧横梁,侧横梁包括位于第一端的第一侧横梁;第一侧横梁上设有沿套杆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挂梯;挂梯的多个踏板间隔连接于套杆上。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侧横梁与立杆之间还设有斜撑杆,第一侧横梁、立杆与斜撑杆之间共同形成三角结构。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侧横梁包括位于第二端的第二侧横梁;新型手脚架还包括支承板,支承板铺平设于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横梁之间;支承板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二侧横梁可转动地连接,支承板的另一端设有挂钩,挂钩用于与另一个第二侧横梁可分离地配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手脚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承架、走行装置与连接结构,其中走行装置设于支承架的第一端,用于将支承架自由移动,因此不需要在完成一个工作位置时就要拆卸再在另一个工位上重新安装的施工步骤,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连接结构包括伸缩件与相对设置的第一主横梁、第二主横梁;其中第一主横梁、第二主横梁可以相对分离设于支承架的第二端,因此两个支承架通过走行装置可以拉开适当的距离;伸缩件设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用于实现两个支承架的折叠。当两个支承架相互远离时,伸缩件随之伸长最终保持两者之间的距离;当两个支承架相互靠近时,伸缩件随之缩短最终保持两者之间的距离。因此该新型手脚架这种分体式的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一体式结构,不仅方便安装与拆卸,而且具备折叠的功能从而能够节省空间;通过走行装置兼具自由移动的优点,提高施工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新型手脚架的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新型手脚架的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承板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新型手脚架;1-支承架;101-立杆;102-套杆;103-第一端;104-第二端;2-连接结构;201-第一主横梁;202-第二主横梁;203-第一侧横梁;204-第二侧横梁;3-伸缩件;301-铰接尖端;302-第一铰接点;303-第二铰接点;4-紧固件;401-卡槽;402-紧固螺栓件;5-调节装置;501-调节孔;502-定位销;601-走行装置;602-支承板;603-挂钩;604-挂梯;605-踏板;606-斜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手脚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手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承架,所述支承架具备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走行装置,所述走行装置与所述第一端连接;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承架之间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主横梁、第二主横梁与伸缩件;所述第一主横梁与所述第二主横梁可活动地连接,且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端连接;其中,所述伸缩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承架连接,用于保持两个所述支承架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手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承架,所述支承架具备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走行装置,所述走行装置与所述第一端连接;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承架之间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主横梁、第二主横梁与伸缩件;所述第一主横梁与所述第二主横梁可活动地连接,且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端连接;其中,所述伸缩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承架连接,用于保持两个所述支承架之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手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横梁与所述第二主横梁之间设有紧固件,所述第一主横梁靠近所述第二主横梁的端部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卡槽,所述第二主横梁可滑动地伸入所述卡槽内;所述紧固件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主横梁的外周壁上且贯穿至所述卡槽的通孔,以及与所述通孔螺纹配合的紧固螺栓件;所述紧固螺栓件用于插入所述通孔以压紧所述第二主横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手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包括两个具有铰接尖端的铰接杆件,两个所述铰接杆件对应设有分布于所述铰接尖端两测的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两个所述第一铰接点与两个所述第二铰接点对应铰接用于形成一个可伸缩的平行四边形框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手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杆件相对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承架连接,且所述铰接杆件相对的两端位于同一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手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晓光戴永亮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