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体脊柱融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0537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0:16
一种脊柱融合植入物包含:前端,相对的后端,延伸于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之间的上部部分,延伸于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之间的下部部分,以及延伸于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之间的相对第一侧部分与第二侧部分。所述上部部分包含延伸于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之间的至少两个轨,所述至少两个轨包含彼此间隔开的第一轨与第二轨,所述上部部分的第一轨包含至少部分平滑的骨接触表面。所述下部部分包含延伸于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之间的至少两个轨,所述至少两个轨包含彼此间隔开的第一轨与第二轨,所述下部部分的第一轨包含至少部分平滑的骨接触表面。

Intervertebral body spinal fus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椎间体脊柱融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插入到邻近脊椎体之间的椎隙中的椎间体脊柱融合装置。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的椎间体脊柱融合装置,所述部分经配置以促进容易地插入到邻近脊椎体之间的椎隙中。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含设置于植入物的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中的每一个上的轨的椎间体脊柱融合装置,所述轨在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的表面上方和下方延伸,以与邻近脊椎体接触来促进容易地将植入物插入到邻近脊椎体之间的椎隙中。
技术介绍
影响患者的脊柱的一些退化条件可能会严重到需要手术治疗。退化条件时常是会使得需要脊柱植入物来复原邻近脊椎体之间的椎隙的高度。此类脊柱插入物可插入到患者的邻近脊椎的邻近脊椎体之间的椎隙中。此类脊柱插入物时常经配置用于推进插入到椎隙中,并需要紧固或固持特征以将其位置维持在椎隙中。然而,此类紧固或固持特征可用来抵挡脊柱插入物到椎隙中的推进插入。因此,需要包含紧固或固持特征并还包含促进插入到椎隙中的特征的脊柱植入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涵盖一种脊柱融合植入物,其包含:前端、相对的后端、延伸于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之间的上部部分、和延伸于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之间的下部部分,所述上部部分包含:邻近于所述前端而定位的第一部分、邻近于所述后端而定位的第二部分、和延伸于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至少两个轨,所述下部部分包含:邻近于所述前端而定位的第一部分、邻近于所述后端而定位的第二部分、和延伸于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至少两个轨,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至少两个轨包含:包含至少部分平滑的骨接触表面的第一轨和包含骨接触表面的第二轨,且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至少两个轨包含:包含至少部分平滑的骨接触表面的第一轨和包含骨接触表面的第二轨,其中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第一轨和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第一轨促进将所述植入物插入到邻近脊椎之间的椎隙中,且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第二轨和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第二轨用来在所述邻近脊椎之间将所述植入物固持在适当的位置。本专利技术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涵盖一种脊柱融合植入物,其包含:前端、相对的后端、延伸于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之间的上部部分、延伸于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之间的下部部分、延伸于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之间的第一侧部分、和延伸于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之间的第二侧部分,所述第一侧部分与所述第二侧部分彼此相对,所述上部部分包含邻近于所述前端的第一部分、邻近于所述后端的第二部分、和彼此间隔开且延伸于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一轨、第二轨和第三轨,所述下部部分包含邻近于所述前端的第一部分、邻近于所述后端的第二部分、和彼此间隔开且延伸于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一轨、第二轨和第三轨,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第一轨定位于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第二轨与所述第三轨之间,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第一轨定位于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第二轨与所述第三轨之间,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第二轨和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第二轨邻近于所述第一侧部分而定位,且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第三轨和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第三轨邻近于所述第二侧部分而定位,其中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第一轨和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第一轨包含至少部分平滑的骨接触表面,且其中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第二轨和所述第三轨和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第二轨和所述第三轨包含骨接触表面。本专利技术在又一优选实施例中涵盖一种脊柱融合植入物,其包含:前端、相对的后端、延伸于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之间的上部部分、延伸于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之间的下部部分、和延伸于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之间的相对的第一侧部分与第二侧部分,所述上部部分包含延伸于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之间的至少两个轨,所述至少两个轨包含彼此间隔开的第一轨与第二轨,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第一轨包含至少部分平滑的骨接触表面,所述下部部分包含延伸于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之间的至少两个轨,所述至少两个轨包含彼此间隔开的第一轨与第二轨,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第一轨包含至少部分平滑的骨接触表面。从以下说明书和附图的评述,将对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目的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并入在本说明书中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与说明书一起,附图用于阐明本专利技术的目标、优点和原理。在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椎间体脊柱融合装置的顶前透视图;图2是图1中所描绘的椎间体脊柱融合装置的底后透视图;图3是图1的椎间体脊柱融合装置的右侧正视图;图4是图1的椎间体脊柱融合装置的左侧正视图;图5是图1的椎间体脊柱融合装置的前正视图;图6是图1的椎间体脊柱融合装置的后正视图;图7是图1的椎间体脊柱融合装置的顶部平面图;图8是图1的椎间体脊柱融合装置的底部平面图;且图9是图1的椎间体脊柱融合装置的表面的局部侧视图,其展示了不同表面纹理的实例。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植入物一般在图1到8中由数字10指示。植入物10是脊柱椎间体融合植入物。如下文所论述,植入物10经配置以用于插入到邻近脊椎之间的椎隙中,且经配置以允许在邻近脊椎的端板之间穿过椎隙的骨生长。如图1到8中所描绘,植入物10包含一般由数字12指示的第一端和一般由数字14指示的第二端。第一端12与第二端14相对彼此。此外,植入物10包含定位于第一端12与第二端14之间的中空空腔16。如下文所论述,中空空腔16可填充有骨生长促进物质。与植入物10的配置一起,骨生长促进物质可促进骨头在邻近脊椎的端板之间生长穿过植入物10,且生长到植入物的表面上,尤其是粗糙表面上。第一端12是植入物10的前端,且第二端14是植入物10的后端。如图1到4中所描绘,第一端12经配置以促进将植入物10插入到椎隙中,且第二端14经配置以促进啮合用以将植入物10插入到椎隙中的插入仪器(未展示)。为此,第一端12包含促进将植入物10插入到椎隙中的鼻部分20,且第二端14包含促进与插入仪器的啮合的各种工具啮合孔隙/狭槽。举例来说,鼻部分20具有圆化楔状配置,且鼻部分20的配置能实现经由与邻近脊椎的可滑动啮合和分离将植入物10引入到椎隙中。此外,第二端部14可包含螺纹孔隙22和狭槽26,其促进与插入仪器的啮合,且孔隙和狭槽与插入仪器之间的啮合允许使用插入仪器来操纵植入物10。如图1和2中所描绘,植入物包含上部部分30、下部部分32、第一侧部分34和第二侧部分36。第一侧部分34和第二侧部分36各自包含在第一端12与第二端14之间邻近于上部部分30和下部部分32延伸的部分。此外,第一侧部分34和第二侧部分36各自包含马蹄形表面40和与中空空腔16连通的孔隙42。中空空腔16和孔隙42界定在第一侧部分34与第二侧部分36之间穿过植入物10的通道。上部部分30和下部部分32各自延伸于第一端12与第二端14之间。上部部分30包含邻近于第一端12的前向部分50和邻近于第二端14的向后部分52。前向部分50和向后部分52各自包含用于与邻近脊椎的上部的端板啮合的表面。上部部分30还包含第一轨54、第二轨56和第三轨58。第一轨54、第二轨56和第三轨58延伸于前向部分50与向后部分52之间,并用来将前向部分50与向后部分52接合在一起。第一轨54、第二轨56和第三轨58还用于与邻近脊椎的上部的端板啮合。第一轨54定位于第二轨56与第三轨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椎间体脊柱融合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脊柱融合植入物,包括:前端、相对的后端、延伸于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之间的上部部分、以及延伸于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之间的下部部分,所述上部部分包含:邻近于所述前端而定位的第一部分、邻近于所述后端而定位的第二部分、以及延伸于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至少两个轨,所述下部部分包含:邻近于所述前端而定位的第一部分、邻近于所述后端而定位的第二部分、以及延伸于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至少两个轨,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至少两个轨包含:包括至少部分平滑的骨接触表面的第一轨、以及包括骨接触表面的第二轨,且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至少两个轨包含:包括至少部分平滑的骨接触表面的第一轨、以及包括骨接触表面的第二轨,其中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第一轨和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第一轨促进将所述植入物插入到邻近脊椎之间的椎间隙中,且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第二轨和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第二轨用来在所述邻近脊椎之间将所述植入物固持在适当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13 US 15/264,1141.一种脊柱融合植入物,包括:前端、相对的后端、延伸于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之间的上部部分、以及延伸于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之间的下部部分,所述上部部分包含:邻近于所述前端而定位的第一部分、邻近于所述后端而定位的第二部分、以及延伸于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至少两个轨,所述下部部分包含:邻近于所述前端而定位的第一部分、邻近于所述后端而定位的第二部分、以及延伸于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至少两个轨,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至少两个轨包含:包括至少部分平滑的骨接触表面的第一轨、以及包括骨接触表面的第二轨,且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至少两个轨包含:包括至少部分平滑的骨接触表面的第一轨、以及包括骨接触表面的第二轨,其中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第一轨和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第一轨促进将所述植入物插入到邻近脊椎之间的椎间隙中,且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第二轨和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第二轨用来在所述邻近脊椎之间将所述植入物固持在适当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物,进一步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延伸于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之间和所述上部部分与所述下部部分之间,且所述第二侧部延伸于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之间和所述上部部分与所述下部部分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入物,进一步包括在所述上部部分与所述下部部分之间用于收纳骨生长促进物质的中空空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入物,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侧部中的第一孔隙和所述第二侧部中的第二孔隙,所述第一孔隙和所述第二孔隙提供到所述中空空腔的通路,所述第一侧部包含邻近于形成所述第一孔隙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的边缘的平滑表面,所述第二侧部包含邻近于形成所述第二孔隙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的边缘的平滑表面,且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包含具有粗糙表面的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物,进一步包括延伸于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第一轨与所述第二轨之间的至少第一横向部件和第二横向部件,以及延伸于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第一轨与所述第二轨之间的至少第一横向部件和第二横向部件,其中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第一横向部件、所述第二横向部件以及所述第一轨和所述第二轨中的一个界定穿过所述上部部分的第一孔隙,且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第一横向部件、所述第二横向部件以及所述第一轨和所述第二轨中的一个界定穿过所述下部部分的第一孔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入物,其中穿过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第一孔隙和穿过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第一孔隙中的每一个与所述植入物中的中空空腔连通,其中骨融合能穿过所述上部部分中的所述第一孔隙、经过所述下部部分中的所述第一孔隙和所述中空空腔而发生。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入物,进一步包括延伸于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三轨,其中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第二轨邻近于所述植入物的第一侧部而定位,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第三轨邻近于所述植入物的第二侧部而定位,且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第一轨定位于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第二轨与所述第三轨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入物,进一步包括延伸于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三轨,其中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第二轨邻近于所述植入物的第一侧部而定位,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第三轨邻近于所述植入物的第二侧部而定位,且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第一轨定位于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第二轨与所述第三轨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物,其中使用添加金属制造工艺和抛光工艺中的一个来使所述植入物的所述前端、所述上部部分的所述第一轨的所述骨接触表面和所述下部部分的所述第一轨的所述骨接触表面的部分平滑。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物,其中所述上部部分、所述下部部分、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的部分具有提供骨头向内生长的粗糙表面。11.一种脊柱融合植入物,包括:前端、相对的后端、延伸于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之间的上部部分、延伸于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之间的下部部分、延伸于所述前端与所述后端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J·麦尔肯特K·E·米勒
申请(专利权)人:华沙整形外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