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0175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8 0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安装在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设有第一本体部、自第一本体部向上延伸的第一对接部、上下贯穿第一本体部的第一端子固定槽以及自所述第一本体部向上突出延伸的至少一个导引部,所述至少一个导引部位于第一对接部的一侧。一种插座连接器,设有第二绝缘本体及安装在第二绝缘本体内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绝缘本体设有第二本体部、位于第二本体部底端的第二对接面以及自第二对接面向上凹陷形成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用以收容插头连接器的第一对接部。所述第二本体部还设有位于收容腔一侧的与导引部配合的至少一个导引槽。如此设置,使得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更好的配合插接。

Plug connector and socket connect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lug connector comprises a first insulating body and mounted on the first terminal of the first insulating body, a terminal fixing groove of the first insulatio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body part, through the first body part from the first body to a first butt joint portion, extending down from the first and the body part protruding upward extending at least one guide portion, wherein at least one side guide portion is located on the first abutting part. A socket connector, a second insulation body and second terminals installed in the second insulating body, the second insulating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body part and the second joint surface is located in the second body part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second docking cavity formed on depression, the holding cavity for the first docking part containing the plug connector the. The second body part is also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guide slot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accommodating cavity and cooperated with the guiding part. This setting makes the plug connector and socket connector better fit 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组合,尤其涉及一种与电路板焊接稳定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已被广泛应用于传输信号或者传输电源,现有技术中,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之间一般是通过舌板和插腔的配合或者是盲插以达成对接,如此操作的后果是,在多次插拔错误后,会对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双方造成损伤。更糟糕的是,因为插头连接器或者插座连接器的端子是通过穿孔式固定在插头或者插座连接器内,然后通过焊锡焊接至电路板上,多次的插接会造成端子与插头或者插座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之间的松动,从而导致后续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对接时,端子之间接触的不稳定。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作进一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互之间对插顺畅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安装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设有第一本体部、自所述第一本体部向上延伸的第一对接部以及上下贯穿所述第一本体部的若干第一端子固定槽,每个所述第一端子设有固定在所述第一端子固定槽内的第一固定部、自所述第一固定部向下延伸超出所述第一本体部底端面的第一焊接部以及自所述第一固定部向上延伸收容在所述第一对接部内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还设有自所述第一本体部向上突出延伸的至少一个导引部,所述至少一个导引部位于所述第一对接部的一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沿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宽度方向,所述至少一个导引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对接部两端的两个导引部,所述两个导引部为左右不对称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为一体冲压形成,所述第一端子的厚度不小于0.1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焊接部的宽度不小于0.45mm,所述第一固定部还设有向外偏移于所述第一固定部所在面的第一加强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的厚度为0.2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收容在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内,所述第一接触部设有朝向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的背面以及与所述背面相对的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暴露于外界。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还设有自第一接触部两侧向外突出的倒刺,所述倒刺与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内壁相干涉以固定所述第一接触部于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内。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插座连接器,设有第二绝缘本体及安装在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绝缘本体设有第二本体部、位于所述第二本体部底端的第二对接面以及自所述第二对接面向上凹陷形成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用以收容所述插头连接器的第一对接部,所述第二端子设有暴露在所述收容腔内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本体部还设有位于所述收容腔一侧的至少一个导引槽,所述导引槽与所述收容腔左右连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绝缘本体还设有自第二本体部向下延伸并收容在所述收容腔内的第二舌板以及凹陷设置在第二舌板上的若干第二端子收容槽,所述若干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一一对应收容在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本体部上还设有上下贯穿且与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连通的第二端子固定槽,所述第二端子设有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固定槽内的第二固定部以及自所述第二固定部向上延伸超出所述第二本体部顶端面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的宽度不小于0.45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插头连接器上设置导引部,在插座连接器上设定与所述导引部配合的导引槽,从而使得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更好的配合对插。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相互插接配合并分别焊接在电路板上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以及各自焊接的电路板互相拆分开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图3中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相互插接配合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未标号),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一个插头连接器100和一个与所述插头连接器100配合插接的插座连接器200,所述插头连接器100焊接于第一电路板900上,所述插座连接器200焊接于第二电路板800上。所述插头连接器100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及安装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第一端子2。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设有第一本体部11、自第一本体部11向上延伸的第一对接部12、位于所述第一对接部12左侧且自所述第一本体部11向上延伸的左导引部13、位于所述第一对接部12右侧且自所述第一本体部11向上延伸的右导引部14以及自所述第一本体部11底部向下突出设置的若干第一安装脚15。所述第一本体部11设有位于底部的底端面111以及位于顶部的第一抵接面112,所述第一对接部12、左导引部13以及所述右导引部14均自所述第一抵接面112向上延伸而成。所述第一安装脚15自所述底端面111向下突出而成。所述右导引部14设有位于中间向下凹陷形成的限位槽140。所述左导引部13与所述右导引部14左右呈不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对接部12设有平行设置的三个第一舌板121以及位于相邻两个第一舌板121之间的第一容置腔120。所述第一舌板121的两侧表面还设有凹陷形成的若干第一端子收容槽1210,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210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向外贯穿所述第一舌板121。所述第一本体部11设有上下贯穿的第一端子固定槽110,所述第一端子固定槽110与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210上下对应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端子2设有固定在所述第一端子固定槽110内的第一固定部22、自所述第一固定部22向上延伸且收容在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210内的第一接触部21、所述第一固定部22向下延伸超出所述底端面111的第一焊接部23、位于第一固定部22两侧向外偏移形成的加强部24、位于所述加强部24下方自所述第一固定部向外突出的干涉部25以及自所述第一接触部21两侧向外突出与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210的内壁相配合的倒刺211。所述第一接触部21设有朝向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210的背面212以及与所述背面212相对的第一接触面213,所述第一接触面213暴露于外界。所述加强部24收容在所述第一端子固定槽110内用以加强第一端子2的固定强度。所述干涉部25与所述第一端子固定槽110之间形成一个干涉以将所述第一端子2更好的固定在所述第一端子固定槽110内。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焊接部23折弯形成,具有与所述底端面111平行的第一焊接面231。所述第一端子2为一体冲压形成,所述第一端子2的厚度不小于0.1mm。所述第一焊接部23的宽度不小于0.45mm,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焊接部23的宽度为0.55mm。如此设置,加大了第一端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安装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设有第一本体部、自所述第一本体部向上延伸的第一对接部以及上下贯穿所述第一本体部的若干第一端子固定槽,每个所述第一端子设有固定在所述第一端子固定槽内的第一固定部、自所述第一固定部向下延伸超出所述第一本体部底端面的第一焊接部以及自所述第一固定部向上延伸收容在所述第一对接部内的第一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还设有自所述第一本体部向上突出延伸的至少一个导引部,所述至少一个导引部位于所述第一对接部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安装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设有第一本体部、自所述第一本体部向上延伸的第一对接部以及上下贯穿所述第一本体部的若干第一端子固定槽,每个所述第一端子设有固定在所述第一端子固定槽内的第一固定部、自所述第一固定部向下延伸超出所述第一本体部底端面的第一焊接部以及自所述第一固定部向上延伸收容在所述第一对接部内的第一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还设有自所述第一本体部向上突出延伸的至少一个导引部,所述至少一个导引部位于所述第一对接部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宽度方向,所述至少一个导引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对接部两端的两个导引部,所述两个导引部为左右不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为一体冲压形成,所述第一端子的厚度不小于0.1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焊接部的宽度不小于0.45mm,所述第一固定部还设有向外偏移于所述第一固定部所在面的第一加强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厚度为0.2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收容在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内,所述第一接触部设有朝向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万益任海峰李旦苟亚娟
申请(专利权)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