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间歇再沸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8261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0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化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间歇再沸釜,在石油化工、制药、碳纤维等行业存在精馏、蒸馏及蒸发的场合均可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定距管与拉杆固定折流板与U型加热管,使得器可以稳定的固定在管程筒体内,避免通入的加热介质对折流板造成冲击,防止折流板发生变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的U型加热管,使得本产品的加热效果好,蒸发更彻底,釜底残液遗留少,产品收率高,而上液位计和下液位计的设置使得液位降低时能及时监测液位的高度,避免加热管空烧,延长整机的使用寿命。

An efficient Reboi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间歇再沸釜
本技术属于化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间歇再沸釜,在石油化工、制药、碳纤维等行业存在精馏、蒸馏及蒸发的场合均可使用。
技术介绍
在石油化工、制药、碳纤维等行业,存在溶剂精馏或蒸馏的场合或需要有物料蒸发的场合,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是需要采用再沸釜的。现有传统的再沸釜,在加热后期要考虑液位的高度,保证液体要浸没加热管,若液体液位过低,致使加热管裸露于液体外,致使加热管空烧,从而导致裸露加热管温度过高引起危险,甚至会导致管板受热不均引起管板受力不均,导致管板变形。而要保证加热管完全浸没则要求釜内的液体高度至少应大于管箱直径,这会使得釜内液体残留量多,蒸发不彻底。在间歇精馏或蒸馏操作中,如果产品属于高沸点的组份,这种再沸釜直接影响产品的收率,甚至可能导致得不到合格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间歇再沸釜,解决传统再沸釜装置加热蒸发不彻底、再沸釜残液遗留多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效间歇再沸釜,包括壳程筒体,所述壳程筒体的两端设置有壳程筒体封头,所述壳程筒体的顶端中间设置有人孔,所述壳程筒体上位于所述人孔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进料口,所述壳程筒体上位于所述人孔的右侧依次设置有第二进料口、压力表口和第一备用口,所述壳程筒体的右端对称设置有上液位计口和下液位计口,所述壳程筒体的下方设置有管程筒体,所述管程筒体置于所述壳程筒体的外部,并与所述壳程筒体固定连接,所述管程筒体的侧端与所述壳程筒体相连接的部分设置有管程封头,所述管程封头的表面设置有取样口,所述管程筒体的一侧通过螺柱和第一螺母连接有管箱筒体,所述管程筒体与管箱筒体之间安装有管板,所述管板上设置有U型加热管和拉杆,所述U型加热管上等距排布有折流板,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管板卡接固定,另一端与最侧端的折流板通过第二螺母固定,所述管程筒体的筒体表面设置有第二备用口,所述管程筒体的底端设置有鞍座和排污口。进一步地,所述管箱筒体的侧端安装有管箱封头,所述管箱筒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管箱筒体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一步地,所述拉杆外套设有定距管。进一步地,所述管程筒体与管板之间、所述管板与管箱筒体之间均设置有垫片。进一步地,所述鞍座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定距管与拉杆固定折流板与U型加热管,使得器可以稳定的固定在管程筒体内,避免通入的加热介质对折流板造成冲击,防止折流板发生变形;2、本技术设置的U型加热管,使得本产品的加热效果好,蒸发更彻底,釜底残液遗留少,产品收率高,而上液位计和下液位计的设置使得液位降低时能及时监测液位的高度,避免加热管空烧,延长整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出料口;2.第二备用口;3.管箱筒体;4.隔板;5.管箱封头;6.管板;7.垫片;8.进料口;9.螺柱;10.第一螺母;11.拉杆;12.第一进料口;13.折流板;14.壳程筒体;15.人孔;16.第二进料口;17.鞍座;18.压力表口;19.管程筒体;20.第一备用口;21.排污口;22.筒体封头;23.上液位计口;24.U型加热管;25.取样口;26.下液位计口;27.管程封头;28.第二螺母;29.定距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一种高效间歇再沸釜,包括壳程筒体14,壳程筒体14的两端设置有壳程筒体封头,壳程筒体14的顶端中间设置有人孔15,壳程筒体14上位于人孔15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进料口12,壳程筒体14上位于人孔15的右侧依次设置有第二进料口16、压力表口18和第一备用口20,壳程筒体14的右端对称设置有上液位计口13和下液位计口26,壳程筒体14的下方设置有管程筒体19,管程筒体19置于壳程筒体14的外部,并与壳程筒体14固定连接,管程筒体19的侧端与壳程筒体14相连接的部分设置有管程封头27,管程封头27的表面设置有取样口25,管程筒体19的一侧通过螺柱9和第一螺母10连接有管箱筒体3,管程筒体19与管箱筒体3之间安装有管板6,管板6上设置有U型加热管24和拉杆11,U型加热管24上等距排布有折流板13,拉杆11的一端与管板6卡接固定,另一端与最侧端的折流板通过第二螺母28固定,管程筒体19的筒体表面设置有第二备用口2,管程筒体19的底端设置有鞍座17和排污口21。进一步地,管箱筒体3的侧端安装有管箱封头5,管箱筒体3内设置有隔板4,管箱筒体3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进料口8和出料口1。进一步地,拉杆11外套设有定距管29。进一步地,管程筒体19与管板6之间、管板6与管箱筒体3之间均设置有垫片7。进一步地,鞍座17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综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凡依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效间歇再沸釜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间歇再沸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壳程筒体,所述壳程筒体的两端设置有壳程筒体封头,所述壳程筒体的顶端中间设置有人孔,所述壳程筒体上位于所述人孔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进料口,所述壳程筒体上位于所述人孔的右侧依次设置有第二进料口、压力表口和第一备用口,所述壳程筒体的右端对称设置有上液位计口和下液位计口,所述壳程筒体的下方设置有管程筒体,所述管程筒体置于所述壳程筒体的外部,并与所述壳程筒体固定连接,所述管程筒体的侧端与所述壳程筒体相连接的部分设置有管程封头,所述管程封头的表面设置有取样口,所述管程筒体的一侧通过螺柱和第一螺母连接有管箱筒体,所述管程筒体与管箱筒体之间安装有管板,所述管板上设置有U型加热管和拉杆,所述U型加热管上等距排布有折流板,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管板卡接固定,另一端与最侧端的折流板通过第二螺母固定,所述管程筒体的筒体表面设置有第二备用口,所述管程筒体的底端设置有鞍座和排污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间歇再沸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壳程筒体,所述壳程筒体的两端设置有壳程筒体封头,所述壳程筒体的顶端中间设置有人孔,所述壳程筒体上位于所述人孔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进料口,所述壳程筒体上位于所述人孔的右侧依次设置有第二进料口、压力表口和第一备用口,所述壳程筒体的右端对称设置有上液位计口和下液位计口,所述壳程筒体的下方设置有管程筒体,所述管程筒体置于所述壳程筒体的外部,并与所述壳程筒体固定连接,所述管程筒体的侧端与所述壳程筒体相连接的部分设置有管程封头,所述管程封头的表面设置有取样口,所述管程筒体的一侧通过螺柱和第一螺母连接有管箱筒体,所述管程筒体与管箱筒体之间安装有管板,所述管板上设置有U型加热管和拉杆,所述U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增才张竹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伦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