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烧药膳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8119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0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烧药膳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90%重量百分含量的紫砂紫泥制成的基料和10%重量百分含量的养生添加剂;养生添加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硅藻土、水玻璃、电气石、三氧化二铑、麦饭石、铝粉、北投石、氧化锰、贝壳。其制备方法是经研磨、炼泥、陈腐、制胚、煅烧、修胚、煅烧后成型。

An electric burning kettl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lectrical burn medicated kettle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including: Health additives Yixing purple clay 90% weight percent of the base material and 10% weight percent; health additive by weight of the number of raw materials: diatomite, water glass, tourmaline, three oxidation two RH, Maifan stone Hokutolite, aluminum, manganese oxide, shell. The preparation method is by grinding, refining mud, aging, making embryo, calcining, repairing and calci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烧药膳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陶瓷制器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电烧药膳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产品研发构想来自于,明代万历(公元一五七三至一六二○年)年进士延伦创始的《平定州志》善本记载:“砂产州北山中,砂色白,俗名乾子,村民陶为器皿,货之他方,京师呼为砂吊子者即为州产也。”为此,晋明堂探寻、研发平定州北所产特种泥料的优化原矿配方、炼制、成型、烧成等环节,寻找气孔结构最大化(透气、透香、软化水质等功能)与渗漏之间的零界,使所制器皿达到预设之功效。成功专利技术以平定州北所产特种泥料(火山岩泥)为主基料的养生器皿“乾子储水罐”。其取材皆为无污染纯天然矿料,乾子透气性强,导热慢,其作用之水适合泡不同种类的茶。火山岩泥密度较低,含有多种极益于人体的多种矿物质,能起到软化水质的作用,使茶汤、药膳等入口自然、回甘悠长、喉韵倍增。其蜂巢状气孔结构透气性远优于其它储水容器,其较大的矿藏储量,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目前市场上类似优质原料匮乏,功效不佳、配方不丰富、搭配不科学、烧成不稳定、手感差、表面粗糙;且更有益于健康的高温陶稀缺、技术上不易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窑烧制的储水罐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工艺和配方制成的储水罐不仅可以通过1200度以上的高温使有害物析出几乎为零,使饮食更加安全;同时不会使陶器瓷化,还可让其透气性和透香性更优;克服了传统技法中不施釉即会缓慢渗漏的缺陷,并使外壁手感更好,光泽度更均匀,颗粒更饱满;最重要的是,还将其养生功效最大化。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电烧药膳釜,制备所述储水罐的泥料包括:90%重量百分含量的紫砂紫泥制成的基料和10%重量百分含量的养生添加剂;所述养生添加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硅藻土15份、水玻璃65份、电气石40份、三氧化二铑20份、麦饭石10份、铝粉15份、北投石4份、氧化锰4份、贝壳15份。一种电烧药膳釜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研磨:将上述原料露天放置,经数月自然风化后,研磨成粉,过筛至50目;2)、炼泥:按照比例将上步中的原料粉混合成泥料,然后加入山泉水进行搅拌,混合泥料与山泉水的重量比为100:40,混合泥料与山泉水的搅拌在炼泥机内进行;3)、陈腐:将炼制好的泥料等份,用油纸封装置于缸内密封,将缸置于密闭环境中静置1.5年;4)、制胚:将陈腐好的泥料,通过手工拍打泥片,手塑成型;5)、煅烧:将所述模胚放入电窑进行煅烧时间24h,煅烧温度为1400℃保持温度30小时,自动降温即可;6)、修胚:通过对上步中一次烧成的器物进行几何标准测量后,利用整口机修整设备进行修整,用物理方法达到几何上的规整;7)、煅烧:将上步中的修胚置于电窑进行第二次煅烧,煅烧温度为1200℃,保持温度24小时,自动降温即可;所述的电窑包括炉体外壳、保温层、壁挂电热丝、内置架、温度监测口和门体,其中,炉体外壳外壁设置有保温层,炉体外壳内设置有螺旋状的壁挂电热丝,在炉体外壳内设置有数层内置架,内置架上放置修胚成型的储水罐,在炉体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温度监测口,在炉体外壳的侧部设置有门体。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制得的储水罐制品,对水质的软化更佳;并可以改变水质的PH值至最宜人体饮用标准的弱碱性(7.1-8.2之间)水;可持续释放多种有益元素到水中,提升养生性。器壁具有更好的透气性;器身颗粒丰满、光泽度均匀,手感细腻温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煅烧用的电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电烧药膳釜,制备所述储水罐的泥料包括:90%重量百分含量的紫砂紫泥制成的基料和10%重量百分含量的养生添加剂;所述养生添加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硅藻土15份、水玻璃65份、电气石40份、三氧化二铑20份、麦饭石10份、铝粉15份、北投石4份、氧化锰4份、贝壳15份。一种电烧药膳釜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研磨:将上述原料露天放置,经数月自然风化后,研磨成粉,过筛至50目;2)、炼泥:按照比例将上步中的原料粉混合成泥料,然后加入山泉水进行搅拌,混合泥料与山泉水的重量比为100:40,混合泥料与山泉水的搅拌在炼泥机内进行;3)、陈腐:将炼制好的泥料等份,用油纸封装置于缸内密封,将缸置于密闭环境中静置1.5年;4)、制胚:将陈腐好的泥料,通过手工拍打泥片,手塑成型;5)、煅烧:将所述模胚放入电窑进行煅烧时间24h,煅烧温度为1400℃保持温度30小时,自动降温即可;6)、修胚:通过对上步中一次烧成的器物进行几何标准测量后,利用整口机修整设备进行修整,用物理方法达到几何上的规整;7)、煅烧:将上步中的修胚置于电窑进行第二次煅烧,煅烧温度为1200℃,保持温度24小时,自动降温即可;如图1所示,所述的电窑包括炉体外壳1、保温层2、壁挂电热丝3、内置架4、温度监测口5和门体6,其中,炉体外壳1外壁设置有保温层2,炉体外壳1内设置有螺旋状的壁挂电热丝3,在炉体外壳1内设置有数层内置架4,内置架4上放置修胚成型的储水罐,在炉体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温度监测口5,在炉体外壳1的侧部设置有门体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烧药膳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烧药膳釜,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储水罐的泥料包括:90%重量百分含量的紫砂紫泥制成的基料和10%重量百分含量的养生添加剂;所述养生添加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硅藻土15份、水玻璃65份、电气石40份、三氧化二铑20份、麦饭石10份、铝粉15份、北投石4份、氧化锰4份、贝壳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烧药膳釜,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储水罐的泥料包括:90%重量百分含量的紫砂紫泥制成的基料和10%重量百分含量的养生添加剂;所述养生添加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硅藻土15份、水玻璃65份、电气石40份、三氧化二铑20份、麦饭石10份、铝粉15份、北投石4份、氧化锰4份、贝壳15份。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烧药膳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研磨:将上述原料露天放置,经数月自然风化后,研磨成粉,过筛至50目;2)、炼泥:按照比例将上步中的原料粉混合成泥料,然后加入山泉水进行搅拌,混合泥料与山泉水的重量比为100:40,混合泥料与山泉水的搅拌在炼泥机内进行;3)、陈腐:将炼制好的泥料等份,用油纸封装置于缸内密封,将缸置于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穆志明赵旭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晋明堂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