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永贵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音响控制板脱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79802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0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音响控制板脱卸装置,其结构包括面板锁定螺丝、音响控制面板、第一脱卸机体、第二脱卸机体,音响控制面板前端4角均通过面板锁定螺丝与第一脱卸机体锁接,第一脱卸机体为长方体,与第二脱卸机体扣接,设于第二脱卸机体前侧,第一脱卸机体包括锁定螺孔杆、扣接槽、扣接头、整体脱扣按杆、面板装配槽、限位挡板、限位槽、第一机体主体、第一机体接线孔、第一压板螺丝、第一压板,使装置在进行使用时,能够通过装置设有的弹簧和卡块等组件,使装置能够实现汽车音响控制板的控制分脱卸和整体拆卸时的脱卸快速脱卸和选择,并在非脱卸状态能够保证其稳固性,且对于分脱卸能够进行弹出,便于使用。

A car audio control panel disconnec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音响控制板脱卸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汽车音响控制板脱卸装置,属于汽车音响控制板脱卸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汽车音响控制板脱卸装置,即用于汽车音响的控制面板的可脱卸和稳固的状态切换的装置。控制板也是一种电路板,其运用的范围虽不如电路板来的宽泛,但却比普通的电路板来的智能、自动化。简单的说,能起到控制作用的电路板,才可称为控制板。大到厂家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小到孩童用的玩具遥控汽车,内部都用到了控制板。而汽车音响控制板即为现有生活中汽车带有的音响的控制而设有控制用面板。而现有生活的汽车音响控制板基本采用螺丝或胶接等方式与汽车本体进行镶嵌固定,对于脱卸较为不便,常用的可脱卸面板对于脱卸只能较为单一的进行整体脱卸,不能够满足使用。现有技术使用时,对于脱卸只能够进行单独的整体脱卸或者局部脱卸,且对于可脱卸部分稳固不能够保证或者过于稳固对于脱卸较为不便,造成使用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音响控制板脱卸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使用时,对于脱卸只能够进行单独的整体脱卸或者局部脱卸,且对于可脱卸部分稳固不能够保证或者过于稳固对于脱卸较为不便,造成使用的不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音响控制板脱卸装置,其结构包括面板锁定螺丝、音响控制面板、第一脱卸机体、第二脱卸机体,所述音响控制面板前端4角均通过面板锁定螺丝与第一脱卸机体锁接,所述第一脱卸机体为长方体,与第二脱卸机体扣接,设于第二脱卸机体前侧,所述第一脱卸机体包括锁定螺孔杆、扣接槽、扣接头、整体脱扣按杆、面板装配槽、限位挡板、限位槽、第一机体主体、第一机体接线孔、第一压板螺丝、第一压板,所述第一机体主体为长方体,前端一体化设有面板装配槽,所述锁定螺孔杆设有4个,垂直胶接于面板装配槽前端4角,通过面板锁定螺丝与音响控制面板锁接,所述扣接头为长方体,一体化设于第一机体主体前端腮红不,位于面板装配槽内,内部左右两侧一体化设有扣接槽,通过扣接槽与第二脱卸机体扣接,所述限位槽为圆柱体槽,一体化设于第一机体主体内部后方左右两侧,所述整体脱扣按杆为圆柱体杆,设有2根,弧形端后侧均一体化设有限位挡板,通过限位挡板与限位槽对应扣接,后端均贯穿第一机体主体与第二脱卸机体间隙配合,所述限位挡板为圆环体,与限位槽间隙配合,所述第一机体接线孔为圆柱形孔,贯穿设于第一机体主体后端中部左侧,所述第一压板通过第一压板螺丝镶嵌锁接于第一机体主体的面板装配槽内端中部左侧,左侧与第一机体接线孔相通,所述第二脱卸机体包括第一弹簧、主扣板、主扣板顶槽、第二机体主体、活动通槽、第二压板螺丝、第二压板、插接头螺丝、传输接线板、线辊通线槽、卷线辊、回力弹簧、线辊轴杆、分脱扣按杆、第二弹簧、扣接卡块、传输插接杆、线辊罩、音响主机装配槽、扣杆装配管、第三弹簧、扣板顶杆、第四弹簧,所述第二机体主体为长方体,前端中部一体化设有音响主机装配槽,左右两端均一体化设有活动通槽,所述活动通槽为凸字形槽,凸起朝内,与音响主机装配槽相通,所述主扣板一端为直角三角形体,另一端为凸字形,凸起朝内三角形体斜面朝后放置于活动通槽内,与活动通槽间隙配合,凸块上下两侧均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二机体主体胶接,前端右侧一体化设有主扣板顶槽,所述主扣板顶槽为斜切的圆柱体槽,所述扣板顶杆前侧为圆柱体,后侧为与主扣板顶槽对应的斜切的圆柱体,贯穿设于第二机体主体前端左右两侧,与第二机体主体间隙配合,与活动通槽相接,前端与整体脱扣按杆相对应,所述传输接线板为长方体,后端均匀垂直胶接有7根传输插接杆,前端左右两侧均通过第二压板螺丝锁接有第二压板,前端左右两侧均通过插接头螺丝与第二机体主体内侧端中部镶嵌锁接,所述左侧插接头螺丝设于左侧第二压板螺丝右侧,右侧插接头螺丝设于右侧第二压板螺丝左侧,所述线辊罩与第二机体主体顶端中部扣接,前端左侧一体化设有线辊通线槽,所述卷线辊中部贯穿胶接有线辊轴杆,底端通过线辊轴杆贯穿卷线辊,与卷线辊间隙配合,顶端通过线辊轴杆贯穿第二机体主体,与第二机体主体间隙配合,所述线辊轴杆与第二机体主体相接处采用回力弹簧扣接,所述扣杆装配管为内部具有圆柱体槽的长方形框体,垂直胶接于第二机体主体前侧中部,位于传输接线板前侧,前端左右两侧镶嵌设有第四弹簧,通过第四弹簧与第一机体接线孔相接,内部放置与分脱扣按杆、第三弹簧间隙配合,所述分脱扣按杆为圆柱体,后侧通过第三弹簧与第二机体主体胶接,前侧贯穿第一机体主体,与第一机体主体间隙配合,弧形端前方左右两侧均镶嵌锁接有第二弹簧,通过第二弹簧均镶嵌胶接有扣接卡块,通过扣接卡块与扣接槽扣接。进一步的,所述音响控制面板为长方体。进一步的,所述音响控制面板位于第一脱卸机体前端中部。进一步的,所述锁定螺丝设有4个。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脱卸机体与第二脱卸机体左右长度和上下高度均一致。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音响控制板脱卸装置进行汽车音响控制板安装使用时,能够通过音响主机装配槽进行音响面板的主电路安装,并能够通过面板装配槽进行控制面板的安装,而装置设有的第二机体主体能够通过传输插接杆的插接传输方式,使音响面板的主电路与汽车进行传输连接,并能够通过左右两侧设有的主扣板进行稳固扣接,而其设有的卷线辊能够收纳安装音响面板的主电路与控制面板的传输线,使第一机体主体装配的控制面板能够在脱离第二机体主体的音响面板的主电路一定距离的状态下进行音响控制使用,且第一机体主体与第二主机体之间采用分脱扣按杆设有的扣接卡块连接,安装完毕后,需要脱离使用时,能够通过按下第二机体主体贯穿第一机体主体设有的分脱扣按杆,使分脱扣按杆压缩第三弹簧先后移动,同时分脱扣按杆设有的扣接卡块会通过压缩第二弹簧进行回缩,使第一机体主体脱离扣接状态,并能够通过第四弹簧弹出一定距离,便于脱扣取出,实现控制方位调节的第一脱卸,而进行回收固定时,第二机体主体设有的卷线辊能够将音响面板的主电路和控制面板的连接线进行自动回卷收纳,而后用户通过对准第一机体主体上分脱扣按杆贯穿的孔,并将第一机体主体推入与第二机体主体闭合,便能够通过分脱扣按杆的扣接卡块进行扣接稳固,而用户还可通过按压整体脱扣按杆,使整体脱扣按杆顶动扣板顶杆,并通过扣板顶杆顶动主扣板的主扣板顶槽,使主扣板向内移,便可使第二机体主体整体处于可脱卸状态,使装置在进行使用时,能够通过装置设有的弹簧和卡块等组件,使装置能够实现汽车音响控制板的控制分脱卸和整体拆卸时的脱卸快速脱卸和选择,并在非脱卸状态能够保证其稳固性,且对于分脱卸能够进行弹出,便于使用。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音响控制板脱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音响控制板脱卸装置未活动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B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音响控制板脱卸装置未活动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5中C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5中D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音响控制板脱卸装置活动后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音响控制板脱卸装置活动后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面板锁定螺丝-1、音响控制面板-2、第一脱卸机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音响控制板脱卸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音响控制板脱卸装置,其结构包括面板锁定螺丝(1)、音响控制面板(2)、第一脱卸机体(3)、第二脱卸机体(4),所述音响控制面板(2)前端4角均通过面板锁定螺丝(1)与第一脱卸机体(3)锁接,所述第一脱卸机体(3)为长方体,与第二脱卸机体(4)扣接,设于第二脱卸机体(4)前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脱卸机体(3)包括锁定螺孔杆(301)、扣接槽(302)、扣接头(303)、整体脱扣按杆(304)、面板装配槽(305)、限位挡板(306)、限位槽(307)、第一机体主体(308)、第一机体接线孔(309)、第一压板螺丝(310)、第一压板(311),所述第一机体主体(308)为长方体,前端一体化设有面板装配槽(305),所述锁定螺孔杆(301)设有4个,垂直胶接于面板装配槽(305)前端4角,通过面板锁定螺丝(1)与音响控制面板(2)锁接,所述扣接头(303)为长方体,一体化设于第一机体主体(308)前端腮红不,位于面板装配槽(305)内,内部左右两侧一体化设有扣接槽(302),通过扣接槽(302)与第二脱卸机体(4)扣接,所述限位槽(307)为圆柱体槽,一体化设于第一机体主体(308)内部后方左右两侧,所述整体脱扣按杆(304)为圆柱体杆,设有2根,弧形端后侧均一体化设有限位挡板(306),通过限位挡板(306)与限位槽(307)对应扣接,后端均贯穿第一机体主体(308)与第二脱卸机体(4)间隙配合,所述限位挡板(306)为圆环体,与限位槽(307)间隙配合,所述第一机体接线孔(309)为圆柱形孔,贯穿设于第一机体主体(308)后端中部左侧,所述第一压板(311)通过第一压板螺丝(310)镶嵌锁接于第一机体主体(308)的面板装配槽(305)内端中部左侧,左侧与第一机体接线孔(309)相通,所述第二脱卸机体(4)包括第一弹簧(401)、主扣板(402)、主扣板顶槽(403)、第二机体主体(404)、活动通槽(405)、第二压板螺丝(406)、第二压板(407)、插接头螺丝(408)、传输接线板(409)、线辊通线槽(410)、卷线辊(411)、回力弹簧(412)、线辊轴杆(413)、分脱扣按杆(414)、第二弹簧(415)、扣接卡块(416)、传输插接杆(417)、线辊罩(418)、音响主机装配槽(419)、扣杆装配管(420)、第三弹簧(421)、扣板顶杆(422)、第四弹簧(423),所述第二机体主体(404)为长方体,前端中部一体化设有音响主机装配槽(419),左右两端均一体化设有活动通槽(405),所述活动通槽(405)为凸字形槽,凸起朝内,与音响主机装配槽(419)相通,所述主扣板(402)一端为直角三角形体,另一端为凸字形,凸起朝内三角形体斜面朝后放置于活动通槽(405)内,与活动通槽(405)间隙配合,凸块上下两侧均通过第一弹簧(401)与第二机体主体(404)胶接,前端右侧一体化设有主扣板顶槽(403),所述主扣板顶槽(403)为斜切的圆柱体槽,所述扣板顶杆(422)前侧为圆柱体,后侧为与主扣板顶槽(403)对应的斜切的圆柱体,贯穿设于第二机体主体(404)前端左右两侧,与第二机体主体(404)间隙配合,与活动通槽(405)相接,前端与整体脱扣按杆(304)相对应,所述传输接线板(409)为长方体,后端均匀垂直胶接有7根传输插接杆(417),前端左右两侧均通过第二压板螺丝(406)锁接有第二压板(407),前端左右两侧均通过插接头螺丝(408)与第二机体主体(404)内侧端中部镶嵌锁接,所述左侧插接头螺丝(408)设于左侧第二压板螺丝(406)右侧,右侧插接头螺丝(408)设于右侧第二压板螺丝(406)左侧,所述线辊罩(418)与第二机体主体(404)顶端中部扣接,前端左侧一体化设有线辊通线槽(410),所述卷线辊(411)中部贯穿胶接有线辊轴杆(413),底端通过线辊轴杆(413)贯穿卷线辊(411),与卷线辊(411)间隙配合,顶端通过线辊轴杆(413)贯穿第二机体主体(404),与第二机体主体(404)间隙配合,所述线辊轴杆(413)与第二机体主体(404)相接处采用回力弹簧(412)扣接,所述扣杆装配管(420)为内部具有圆柱体槽的长方形框体,后侧垂直胶接于第二机体主体(404)前侧中部,位于传输接线板(409)前侧,前端左右两侧镶嵌设有第四弹簧(423),通过第四弹簧(423)与第一机体接线孔(309)相接,内部放置与分脱扣按杆(414)、第三弹簧(421)间隙配合,所述分脱扣按杆(414)为圆柱体,后侧通过第三弹簧(421)与第二机体主体(404)胶接,前侧贯穿第一机体主体(308),与第一机体主体(308)间隙配合,弧形端前方左右两侧均镶嵌锁接有第二弹簧(415),通过第二弹簧(415)均镶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音响控制板脱卸装置,其结构包括面板锁定螺丝(1)、音响控制面板(2)、第一脱卸机体(3)、第二脱卸机体(4),所述音响控制面板(2)前端4角均通过面板锁定螺丝(1)与第一脱卸机体(3)锁接,所述第一脱卸机体(3)为长方体,与第二脱卸机体(4)扣接,设于第二脱卸机体(4)前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脱卸机体(3)包括锁定螺孔杆(301)、扣接槽(302)、扣接头(303)、整体脱扣按杆(304)、面板装配槽(305)、限位挡板(306)、限位槽(307)、第一机体主体(308)、第一机体接线孔(309)、第一压板螺丝(310)、第一压板(311),所述第一机体主体(308)为长方体,前端一体化设有面板装配槽(305),所述锁定螺孔杆(301)设有4个,垂直胶接于面板装配槽(305)前端4角,通过面板锁定螺丝(1)与音响控制面板(2)锁接,所述扣接头(303)为长方体,一体化设于第一机体主体(308)前端腮红不,位于面板装配槽(305)内,内部左右两侧一体化设有扣接槽(302),通过扣接槽(302)与第二脱卸机体(4)扣接,所述限位槽(307)为圆柱体槽,一体化设于第一机体主体(308)内部后方左右两侧,所述整体脱扣按杆(304)为圆柱体杆,设有2根,弧形端后侧均一体化设有限位挡板(306),通过限位挡板(306)与限位槽(307)对应扣接,后端均贯穿第一机体主体(308)与第二脱卸机体(4)间隙配合,所述限位挡板(306)为圆环体,与限位槽(307)间隙配合,所述第一机体接线孔(309)为圆柱形孔,贯穿设于第一机体主体(308)后端中部左侧,所述第一压板(311)通过第一压板螺丝(310)镶嵌锁接于第一机体主体(308)的面板装配槽(305)内端中部左侧,左侧与第一机体接线孔(309)相通,所述第二脱卸机体(4)包括第一弹簧(401)、主扣板(402)、主扣板顶槽(403)、第二机体主体(404)、活动通槽(405)、第二压板螺丝(406)、第二压板(407)、插接头螺丝(408)、传输接线板(409)、线辊通线槽(410)、卷线辊(411)、回力弹簧(412)、线辊轴杆(413)、分脱扣按杆(414)、第二弹簧(415)、扣接卡块(416)、传输插接杆(417)、线辊罩(418)、音响主机装配槽(419)、扣杆装配管(420)、第三弹簧(421)、扣板顶杆(422)、第四弹簧(423),所述第二机体主体(404)为长方体,前端中部一体化设有音响主机装配槽(419),左右两端均一体化设有活动通槽(405),所述活动通槽(405)为凸字形槽,凸起朝内,与音响主机装配槽(419)相通,所述主扣板(402)一端为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贵
申请(专利权)人:林永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