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逃的飞行昆虫捕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7858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0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逃的飞行昆虫捕捉器,包括网袋,还包括环形支架外圈、环形支架内圈、支架杆、第一弹簧挡块、第二弹簧挡块、压簧、弹簧顶杆、按钮和牵引绳,网袋位于所述环形支架外圈与环形支架内圈之间,支架杆为中空结构,第一弹簧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杆的内腔中,所述第二弹簧挡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架杆末端的内腔中,压簧位于所述第一弹簧挡块和第二弹簧挡块之间,第二弹簧挡块还与所述弹簧顶杆连接,按钮转动固定在所述支架杆的末端,第二弹簧挡块由所述按钮的前端部或者后端部卡位,牵引绳一端与所述网袋的开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弹簧挡块连接。实现网袋开口的自动收紧,防止位于网袋内的昆虫逃出。

A flight proof flight insect trap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scape proof flying insect trapping device, including mesh bag, also includes a support ring outer ring, inner ring, ring support bracket and a first spring spring block, second block, a pressure spring, a spring bar button, and the traction rope between the bag is positioned in the annular frame and the outer ring support the inner support rod is a hollow structure, the first spring block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inner support rod, wherein the second spring block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sliding rod end of the pressure spring, the first spring spring block and a second block, second block and spring the spring connecting rod, the end of rotation of the button is fixed on the support rod, second spring stop button by the front or rear end position, with the opening of one end of a traction rope net connection, another The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pring block. Automatic tightening net bag opening, located in the bag to prevent insect esca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逃的飞行昆虫捕捉器
本技术涉及昆虫捕捉器
,特别涉及一种防逃的飞行昆虫捕捉器。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对生态农业的重视,对病虫害研究的深入,许多科研和教学需要捕捉田间的飞行昆虫作为研究标本。现有的昆虫捕捉器极少设计有可自动关网口的网兜,通常仅通过捕捉器上的网兜,控制飞行的昆虫,降低昆虫的逃跑率。但是此种装置很难防止一些昆虫逃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逃的飞行昆虫捕捉器,具有自动关闭网袋开口的功能,可防止处于网袋内的昆虫逃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逃的飞行昆虫捕捉器,包括网袋,还包括环形支架外圈、环形支架内圈、支架杆、第一弹簧挡块、第二弹簧挡块、压簧、弹簧顶杆、按钮和牵引绳,所述环形支架外圈与环形支架内圈同轴设置,且均固定在所述支架杆的前端,所述网袋上端开口,且穿设在所述环形支架外圈与环形支架内圈之间,所述支架杆为一根中空的水平杆,所述第一弹簧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杆的内腔中,所述第二弹簧挡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架杆末端的内腔中,所述压簧位于所述第一弹簧挡块和第二弹簧挡块之间,所述第二弹簧挡块还与所述弹簧顶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顶杆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支架杆的末端,所述按钮转动固定在所述支架杆的末端,且沿着支架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弹簧挡块由所述按钮的前端部或者后端部卡位,所述牵引绳一端与所述网袋的开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弹簧挡块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网袋的开口处设有多个穿线环,所述牵引绳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网袋开口处的各穿线环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簧挡块上设有通孔,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弹簧挡块的通孔、压簧的内径后与所述第二弹簧挡块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按钮支撑架,所述按钮支撑架固定在所述支架杆末端上,所述按钮的中部与所述按钮支撑架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按钮的前端下表面凸出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按钮的后端下表面凸出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弹簧挡块由所述按钮的第一限位块或者第二限位块卡位。进一步的,所述网袋由尼龙弹性带编织成网状制成。进一步的,所述牵引绳采用钢丝制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二弹簧挡块在支架杆的末端内腔中滑动设置,通过弹簧顶杆可手动推动第二弹簧挡块,通过按钮的前端或者后端卡位第二弹簧挡块,并实现第二弹簧挡块的两个运动位置的切换,当第二弹簧挡块被按钮的前端部卡位时,网袋的开口处于张开状态,网袋张开的开口铺设在环形支架外圈与环形支架内圈之间,当第二弹簧挡块被按钮的后端部卡位时,牵引绳向后运动并收紧网袋的开口,从而防止位于网袋内的昆虫逃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网袋处于张开状态时的防逃的飞行昆虫捕捉器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网袋处于收紧状态时的防逃的飞行昆虫捕捉器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防逃的飞行昆虫捕捉器的网袋处于收紧状态时的俯视图。标号说明:1、网袋;2、环形支架外圈;3、环形支架内圈;4、支架杆;5、第一弹簧挡块;6、压簧;7、第二弹簧挡块;8、牵引绳;9、按钮;10、按钮支撑架;11、第一限位块;12、第二限位块;13、弹簧顶杆。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请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逃的飞行昆虫捕捉器,包括网袋1,还包括环形支架外圈2、环形支架内圈3、支架杆4、第一弹簧挡块5、第二弹簧挡块7、压簧6、弹簧顶杆13、按钮9和牵引绳8,所述环形支架外圈2与环形支架内圈3同轴设置,且均固定在所述支架杆4的前端,所述网袋1上端开口,且穿设在所述环形支架外圈2与环形支架内圈3之间,所述支架杆4为一根中空的水平杆,所述第一弹簧挡块5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杆4的内腔中,所述第二弹簧挡块7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架杆4末端的内腔中,所述压簧6位于所述第一弹簧挡块5和第二弹簧挡块7之间,所述第二弹簧挡块7还与所述弹簧顶杆13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顶杆13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支架杆4的末端,所述按钮9转动固定在所述支架杆4的末端,且沿着支架杆4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弹簧挡块7由所述按钮9的前端部或者后端部卡位,所述牵引绳8一端与所述网袋1的开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弹簧挡块7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网袋1的开口处设有多个穿线环,所述牵引绳8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网袋1开口处的各穿线环中。由上述描述可知,牵引绳8穿设在网袋1开口处的多个穿线环中,当牵引绳8向后拉动网袋1时,可实现网袋1开口的收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簧挡块5上设有通孔,所述牵引绳8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弹簧挡块5的通孔、压簧6的内径后与所述第二弹簧挡块7连接,结构合理,便于牵引绳8的安装。进一步的,还包括按钮支撑架10,所述按钮支撑架10固定在所述支架杆4末端上,所述按钮9的中部与所述按钮支撑架10转动连接。由上述描述可知,按钮9与固定在支架杆4末端上的按钮支撑架10转动连接,便于按钮9的安装与操作。进一步的,所述按钮9的前端下表面凸出设有第一限位块11,所述按钮9的后端下表面凸出设有第二限位块12,所述第二弹簧挡块7由所述按钮9的第一限位块11或者第二限位块12卡位。由上述描述可知,按钮9的前端部通过第一限位块11卡位第二弹簧挡块7,按钮9的后端部通过第二限位块12卡位第二弹簧挡块7,向前或者向后按下按钮9,可实现第一限位块11、第二限位块12对第二弹簧挡块7卡位的切换,也就实现网袋1开口是张开还是收紧状态的切换。进一步的,所述网袋1由尼龙弹性带编织成网状制成,结实耐用。进一步的,所述牵引绳8采用钢丝制作,结实耐用。请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一种防逃的飞行昆虫捕捉器,包括网袋1,还包括环形支架外圈2、环形支架内圈3、支架杆4、第一弹簧挡块5、第二弹簧挡块7、压簧6、弹簧顶杆13、按钮9和牵引绳8,所述环形支架外圈2与环形支架内圈3同轴设置,且均固定在所述支架杆4的前端,所述网袋1上端开口,且穿设在所述环形支架外圈2与环形支架内圈3之间,所述支架杆4为一根中空的水平杆,所述第一弹簧挡块5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杆4的内腔中,所述第二弹簧挡块7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架杆4末端的内腔中,所述压簧6位于所述第一弹簧挡块5和第二弹簧挡块7之间,所述第二弹簧挡块7还与所述弹簧顶杆13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顶杆13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支架杆4的末端,所述按钮9转动固定在所述支架杆4的末端,且沿着支架杆4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弹簧挡块7由所述按钮9的前端部或者后端部卡位,所述牵引绳8一端与所述网袋1的开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弹簧挡块7连接。请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的实施例二为:一种防逃的飞行昆虫捕捉器,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按钮支撑架10,所述按钮支撑架10固定在所述支架杆4末端上,所述按钮9的中部与所述按钮支撑架10转动连接;所述网袋1的开口处设有多个穿线环,所述牵引绳8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网袋1开口处的各穿线环中;所述第一弹簧挡块5上设有通孔,所述牵引绳8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弹簧挡块5的通孔、压簧6的内径后与所述第二弹簧挡块7连接;所述按钮9的前端下表面凸出设有第一限位块11,所述按钮9的后端下表面凸出设有第二限位块12,所述第二弹簧挡块7由所述按钮9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防逃的飞行昆虫捕捉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逃的飞行昆虫捕捉器,包括网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支架外圈、环形支架内圈、支架杆、第一弹簧挡块、第二弹簧挡块、压簧、弹簧顶杆、按钮和牵引绳,所述环形支架外圈与环形支架内圈同轴设置,且均固定在所述支架杆的前端,所述网袋上端开口,且穿设在所述环形支架外圈与环形支架内圈之间,所述支架杆为一根中空的水平杆,所述第一弹簧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杆的内腔中,所述第二弹簧挡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架杆末端的内腔中,所述压簧位于所述第一弹簧挡块和第二弹簧挡块之间,所述第二弹簧挡块还与所述弹簧顶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顶杆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支架杆的末端,所述按钮转动固定在所述支架杆的末端,且沿着支架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弹簧挡块由所述按钮的前端部或者后端部卡位,所述牵引绳一端与所述网袋的开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弹簧挡块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逃的飞行昆虫捕捉器,包括网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支架外圈、环形支架内圈、支架杆、第一弹簧挡块、第二弹簧挡块、压簧、弹簧顶杆、按钮和牵引绳,所述环形支架外圈与环形支架内圈同轴设置,且均固定在所述支架杆的前端,所述网袋上端开口,且穿设在所述环形支架外圈与环形支架内圈之间,所述支架杆为一根中空的水平杆,所述第一弹簧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杆的内腔中,所述第二弹簧挡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架杆末端的内腔中,所述压簧位于所述第一弹簧挡块和第二弹簧挡块之间,所述第二弹簧挡块还与所述弹簧顶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顶杆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支架杆的末端,所述按钮转动固定在所述支架杆的末端,且沿着支架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弹簧挡块由所述按钮的前端部或者后端部卡位,所述牵引绳一端与所述网袋的开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弹簧挡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逃的飞行昆虫捕捉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瑛杰张祖明孙潇鹏张翔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