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石墨烯的睫毛膏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睫毛膏中含有石墨烯、蜡、乳化剂、油脂、去离子水、成膜剂、着色剂、保湿剂、防腐剂。其制备方法:将蜡、石墨烯、油脂和乳化剂升温至86‑96℃搅拌溶解混合均匀,并在加热条件下均质3‑5min,此为油相;将去离子水、保湿剂和着色剂升温至86‑96℃搅拌溶解完全并均质至颜色均匀,此为水相;在快速搅拌水相条件下,将油相加入水相,搅拌乳化均匀后均质2‑3min,然后搅拌降温;降至50℃以下加入成膜剂,将混合物搅拌均匀;降至40℃以下加入防腐剂,将混合物搅拌均匀;将混合物料置于真空干燥箱内,进行减压脱除气泡;取出混合物料进行灌装。本发明专利技术睫毛膏膏体涂抹均匀,防水效果好。
A kind of mascara containing graphen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有石墨烯的睫毛膏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眼部化妆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睫毛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睫毛膏为涂覆于睫毛表面的化妆品,通常分为水性睫毛膏和油性睫毛膏,由于水性睫毛膏具有使用简单方便,温水可卸的特点,水性睫毛膏一直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中国专利CN103494717A公开了一种无刺激的睫毛膏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睫毛膏采用癸基葡糖苷、蜜蜡、小烛树蜡、鲸蜡醇、硅油、聚乙烯吡咯烷酮、丙烯酸聚合物、氧化铁、聚丙烯酰胺/C13-14异链烷烃/月桂醇醚-7、水、添加剂组成。中国专利CN103655239A公开了一种改良型睫毛膏,所述睫毛膏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硬脂酸3-6份,微晶蜡7-14份,巴西棕榈蜡6-9份,羟乙基纤维素2-5份,羊毛脂4-8份,纤维素胶3-5份,尼泊金乙酯1-4份,胶原蛋白3-6份,维生素E2-6份,透明质酸钠9-15份,十四酸异丙酯3-7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6份,丙烯酸3-7份,黑色氧化铁8-12份,去离子水30-45份。从以上两个专利可以看出:水性睫毛膏外相是水,防水效果依赖于成膜剂的防水效果,而传统的成膜剂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羟乙基纤维素都是水溶性聚合物,有亲水基团,所以传统的睫毛膏配方防水效果不好,很容易被汗水、泪水或者雨水润湿,出现润妆。石墨烯是由碳原子sp2杂化构成的单层蜂窝状二维网格结构,以二维晶体结构存在,厚度只有0.334nm,其理论比表面积高达2630m2/g。朱治广,李偌平,韩俊鹤,刘军辉等人公开了纳米银线/还原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银线/还原石墨烯复合材料具有与前驱体不同的物理参数,复合材料在非线性光学、光电传感器和生物抑菌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表现。同时,石墨烯与皮肤细胞或生物体作用时却没有发现石墨烯具有毒性的报道,是一种既有抗菌性又具有良好的粘附性的纳米材料,涂覆在人体皮肤或纤维表面能够形成一层致密,薄薄的膜,提高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石墨烯,防水效果好的水性睫毛膏。为了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含有石墨烯的睫毛膏,其特征在于按如下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石墨烯0.1-10份;蜡10-30份;成膜剂10-30份;保湿剂1-10份;乳化剂2-12份;着色剂0-10份;油脂2-10份;防腐剂0.05-0.5份;去离子水余量。上述含有石墨烯的睫毛膏一优选方案中,所述的石墨烯为所述的石墨烯为外观灰黑粉末,片层平面尺寸为5-15μm,片层厚度平均为2-3nm,pH值为6-7,金属离子总含量<20ppm。上述含有石墨烯的睫毛膏一优选方案中,所述的蜡为巴西棕榈蜡,小烛树蜡,天然蜂蜡,微晶蜡,白地蜡,米糠蜡,虫白蜡,紫胶蜡,凡士林,石蜡,褐煤蜡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上述含有石墨烯的睫毛膏一优选方案中,所述的成膜剂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及其衍生物乳液,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乙基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上述含有石墨烯的睫毛膏一优选方案中,所述的保湿剂为丙二醇,1,3丁二醇,丙三醇,二丙二醇,山梨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上述含有石墨烯的睫毛膏一优选方案中,所述的乳化剂为硬脂酸,三乙醇胺,单硬脂酸甘油酯,鲸蜡硬脂基葡糖苷,聚氧乙烯硬脂醇醚,聚甘油-3甲基葡糖二硬脂酸酯,C20-22磷酸酯,吐温60,吐温80,吐温85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上述含有石墨烯的睫毛膏一优选方案中,所述的着色剂为炭黑,氧化铁,群青,锰紫,铬绿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上述含有石墨烯的睫毛膏一优选方案中,所述的油脂为异壬酸异壬酯,季戊四醇四异硬脂酸酯,鲸蜡硬脂醇异辛酸酯,季戊四醇四乙基己酸酯,甘油三乙基己酸酯,氢化聚异丁烯,异构十六烷,异构十二烷,聚二甲基硅氧烷,鲸蜡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环聚二甲基硅氧烷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上述含有石墨烯的睫毛膏一优选方案中,所述的防腐剂为苯氧乙醇,尼泊金甲酯,尼泊金乙酯,尼泊金丙酯,尼泊金丁酯,DMDM乙内酰脲,甲基异噻唑啉酮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睫毛膏的制备方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1)将蜡、石墨烯、油脂和乳化剂升温至86-96℃搅拌溶解混合均匀,并在加热条件下均质3-5min,此为油相;(2)将去离子水、保湿剂和着色剂升温至86-96℃搅拌溶解完全并均质至颜色均匀,此为水相;(3)在快速搅拌水相条件下,将油相加入水相,搅拌乳化均匀后均质2-3min,然后搅拌降温;(4)降至50℃以下加入成膜剂,将混合物搅拌均匀;(5)降至40℃以下加入防腐剂,将混合物搅拌均匀;(6)将混合物料置于真空干燥箱内,进行减压脱除气泡;(7)取出混合物料进行灌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睫毛膏配方中加入石墨烯,在睫毛上涂抹均匀后,防水效果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种含石墨烯的睫毛膏。1.配方如下:。2.制备方法如下:(1)将蜡、石墨烯、油脂和乳化剂升温至90℃搅拌溶解混合均匀,并在加热条件下均质4min,此为油相;(2)将去离子水、保湿剂和着色剂升温至90℃搅拌溶解完全并均质至颜色均匀,此为水相;(3)在快速搅拌水相条件下,将油相加入水相,搅拌乳化均匀后均质3min,然后搅拌降温;(4)降至45℃加入成膜剂,将混合物搅拌均匀;(5)降至40℃加入防腐剂,将混合物搅拌均匀;(6)将混合物料置于真空干燥箱内,进行减压脱除气泡;(7)取出混合物料进行灌装。3.防水效果对比测试方法:随机抽选实验人员10名,每人使用上述9个实施例生产的睫毛膏进行三组测试。根据GB/T27574-2011睫毛膏国家标准,防水效果测试步骤如下:a.取一片假睫毛,从中间沿垂直方向剪成两个半片,每次使用半片,规格为长度1mm*底宽1.5mm;b.用一个金属夹夹住假睫毛底端固定,然后将待测的睫毛膏从下方由睫毛根部到梢部以同样的速度和手法刷7次,使睫毛膏均匀涂于假睫毛上;c.在相对湿度小于75%的室温下,等待20min,待假睫毛完全干透,将其放在温度为22℃的水中静置2min,取出后将水轻轻甩干至不挂水珠,手持金属夹夹住假睫毛底端,用相同的速度与力度使涂抹睫毛膏的一面在A4白色打印纸上拖动轻擦250mm;d.采用美能达CR-10型便携式色差计测量上述所得的A4白色打印纸的△L值,其中美能达CR-10型便携式色差计为日本柯尼卡美能达公司生产,光源为CIED65标准光源,测量条件为使用白色板取其平均值,测量间距为1秒,测量口径为8mm,标准偏差△E在0.1以内,△L的测量范围为10-100,其中△L值越大,A4白色打印纸越浅白;△L值越小,A4白色打印纸越深黑;e.△L值测量实验重复30次,去掉最高与最低两个极值,取平均值,即为△L值;f.防水效果评定方法:△L值越大,A4白色打印纸越浅白,说明睫毛膏的防水效果越好;△L值越小,A4白色打印纸越深黑,说明睫毛膏的防水效果越差。4.防水效果对比测试结果。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知,在睫毛膏配方中添加石墨烯对丙烯酸酯类共聚物,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乙基纤维素三种成膜剂的防水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作用。因此,本方案形成的含有石墨烯的睫毛膏能够有效地提升睫毛膏的防水效果,减少润妆现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有石墨烯的睫毛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睫毛膏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石墨烯 0.1‑10份;蜡 10‑30份;成膜剂 10‑30份;保湿剂 1‑10份;乳化剂 2‑12份;着色剂 0‑10份;油脂 2‑10份;防腐剂 0.05‑0.5份;去离子水 余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石墨烯的睫毛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睫毛膏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石墨烯0.1-10份;蜡10-30份;成膜剂10-30份;保湿剂1-10份;乳化剂2-12份;着色剂0-10份;油脂2-10份;防腐剂0.05-0.5份;去离子水余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石墨烯的睫毛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墨烯为外观灰黑色粉末,片层平面尺寸为5-15μm,片层厚度平均为2-3nm,pH值为6-7,金属离子总含量<20pp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石墨烯的睫毛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蜡为巴西棕榈蜡,小烛树蜡,天然蜂蜡,微晶蜡,白地蜡,米糠蜡,虫白蜡,紫胶蜡,凡士林,石蜡,褐煤蜡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石墨烯的睫毛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膜剂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及其衍生物,聚乙烯吡咯烷酮,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石墨烯的睫毛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湿剂为丙二醇,1,3丁二醇,丙三醇,二丙二醇,山梨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石墨烯的睫毛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化剂为硬脂酸,三乙醇胺,单硬脂酸甘油酯,鲸蜡硬脂基葡糖苷,聚氧乙烯硬脂醇醚,聚甘油-3甲基葡糖二硬脂酸酯,C20-22磷酸酯,吐温60,吐温80,吐温85中的一种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海金,刘汉锋,方培蓉,马江平,廖道发,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联锴粉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