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抗浮平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66200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4:06
一种管道抗浮平衡块,包括块体,所述块体包括管道固定部和偶数个基座部,所述的基座部对称式地布设于所述固定部的两侧,固定部底部形成与管道配合的压槽。与现有技术相比,为确保抗浮平衡块的稳定性,通过将平衡块外形由马蹄形改为X形,在复杂水流情况下更易保持平衡,不易发生侧翻或者被水流冲走。另外加以固定抗浮平衡块下侧的橡胶垫,用结构胶将橡胶垫与平衡块黏连,在施工及运行过程中,确保橡胶垫不脱落,从而避免了平衡块对管道的表面及防腐层的损坏,确保管道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抗浮平衡块
本专利技术属于管道
,尤其是涉及一种管道抗浮平衡块。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基础建设的不断推进,地下管线的建设也日益繁重。穿越各种水域的管道逐年增多,开挖法穿越水域是其中一种,燃气管道通过大开挖敷设在河道里时,受到静水或流水的作用而产生浮力,为了克服浮力对管道产生的影响,必须安装管道抗浮平衡块。平衡块安装完成后,才能进行管沟的回填,保证管道在管沟中的设计位置,确保管道不上浮。开挖法敷设的管道应对其安装抗浮平衡块,保证管道今后的正常运行及不影响航道的通航。现有抗浮平衡块种类繁多,一般的抗浮平衡块受到水流冲击时难以保持平衡,易发生侧翻,更有甚者会被水流冲走,因此管道得不到保护而浮起或者受到损坏。管道抗浮平衡块,管道敷设在浸水的土壤中时会受到静水或流水的作用而产生浮力,为了克服浮力对管道产生的影响,保持管道的稳定性,从而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行。随着近年来城市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管道敷设在各种水域下,抗浮平衡块为确保管道的正常使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管道支撑块在管道系统运转时,如果传给外部支承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均不随时间而变化,则该机为平衡的,就是外平衡。对于天然气机工作过程和机件运动都是周期循环进行的,运转中所产生的往复惯性力和旋转惯性力都是周期变化的。这些作用力如不能在机器内部平衡,则将传至外部支承,使其支承作用力不断变化.造成天然气机强烈振动。如图9-10,在现有技术中,管道抗浮平衡块采用马蹄形钢筋混凝土制成,管道抗浮平衡块中部套于管道上,抗浮平衡块两侧附着河底土中,抗浮平衡块下方地基压实,顶面平整。当抗浮平衡块两侧底面位于淤泥质土层时,将厚石块放置于抗浮平衡块底面下方,用于平衡且加固抗浮平衡块底面,厚石块宽度大于抗浮平衡块底面宽度。缺点在于:当水流情况复杂,水流速度快时,马蹄形抗浮平衡块受到水流冲击时难以保持平衡,易发生侧翻,更有甚者会被水流冲走,因此管道得不到保护而浮起或者受到损坏。另一方面,橡胶垫铺设在管道顶端,未加以固定,在施工过程中及实际运用过程中,橡胶垫易滑落,抗浮平衡块表面粗糙,易对管道表面、防腐层破坏,从而降低管道的使用寿命。鉴于以上原因,目前需要一种可靠、稳定、有效的管道抗浮平衡块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可靠、稳定、有效的抗浮平衡块。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道抗浮平衡块,包括块体,所述块体包括管道固定部和偶数个基座部,所述的基座部对称式地布设于所述固定部的两侧,固定部底部形成与管道配合的压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块体呈X型,所述的基座部设有四个,处于相对侧且相对角的两基座部处于同一直线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同侧的两基座部之间的夹角呈30-90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部的高度高于基座部,压槽上方为固定部的最高点,固定部和基座部以最高点为顶点,向两侧呈斜坡状降低。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部和基座部一体成型,两侧基座部上均设有固定孔套管,固定孔套管位于固定部和基座部过渡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部上固定设有吊钩。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吊钩有四个,分别位于四个基座部上,四个吊钩位置对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块体的底部设有橡胶垫。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槽的表面设有橡胶垫。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块体由钢筋和混凝土制成,钢筋分为框架钢筋和内部钢筋,框架钢筋直径为10-14mm,内部钢筋直径为6-10mm,相邻平行内部钢筋之间的间距均为160-240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为确保抗浮平衡块的稳定性,通过将平衡块外形由马蹄形改为X形,在复杂水流情况下更易保持平衡,不易发生侧翻或者被水流冲走。另外加以固定抗浮平衡块下侧的橡胶垫,用结构胶将橡胶垫与平衡块黏连,在施工及运行过程中,确保橡胶垫不脱落,从而避免了平衡块对管道的表面及防腐层的损坏,确保管道的正常运行。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主视图。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的主视图。图5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3的主视图。图7是实施例4的配筋图。图8是图7的A-A剖视图。图9是现有技术抗浮平衡块平面图。图10是图9的A-A剖视图。图中附图标记:块体1,固定部2,基座部3,橡胶垫4,框架钢筋5,内部钢筋6,管道7,压槽21,固定孔套管31,吊钩3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管道抗浮平衡块,包括块体1,块体1包括管道固定部2和四个基座部3,基座部3对称式地布设于固定部2的两侧,固定部2底部形成与管道7配合的压槽21。块体1在俯视下呈X型,基座部3设有四个,处于相对侧且相对角的两基座部处于同一直线上,X型的块体1,使得块体1在复杂水流情况下更易保持平衡,不易发生侧翻或者被水流冲走。块体1为X型,位于压槽21同侧的相邻基座部3之间呈30-90度,位于压槽21不同侧的相邻基座部3之间呈90-150度,使得相对侧且相对角的两基座部处于同一直线上,从而块体1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固定部2底部压槽21与管道7外壁配合连接,压槽21为半圆孔,直径略大于管道7直径,压槽21与管道7同心设置。固定部2的高度高于基座部3,压槽21圆心的上方为固定部2的最高点,固定部2和基座部3以最高点为顶点,向两侧呈斜坡状降低。固定部2与基座部3上表面位于同一直线上,使得水流顺着斜坡流过,减小水流对块体1的冲击。固定部2和基座部3为一体成型,固定部2两侧基座部3上均设有固定孔套管31,固定孔套管31位于固定部2和基座部3过度处,固定部2和基座部3的一体成型使得块体1结构稳定,减少水流对块体1的损伤;固定孔套管31直径为25mm,固定孔套管25高度略高于块体1,且固定孔套管25底面与块体1底面平齐,固定孔套管25用于将基座部3固定于河底上。基座部3上固定设有吊钩32,吊钩32共有四个,分别位于四个基座部3上,四个吊钩32位置相对应,吊钩32钩口朝上,便于块体1的起吊和放置,四个吊钩32使得在起吊和放置块体1的过程中更加稳定。实施例2如图3-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块体1下方设有橡胶垫4,橡胶垫4位于块体1和管道7之间,橡胶垫4固定于块体1底部,橡胶垫4与管道7配合连接,减小了块体1对管道7表面及防腐层的损坏,确保管道7的正常运行,橡胶垫4与块体1之间采用结构胶粘贴,结构胶采用硅酮结构密封胶,执行标准为《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GB16776-2005,硅酮结构密封胶具有极佳的耐老化稳定性,依靠水分固化成优异、耐用的高模量、高弹性的橡胶,更好的保护了管道7与块体1的接触面。当块体1用于江底管道时,由于江底管道位于较深的江水中,江底管道受到更大的外力,所以平衡块的要求也随之加高,橡胶垫4包裹整个块体1底面,且橡胶垫5对块体1底面设有上翻包边,块体1底面橡胶垫4上翻包边为30mm,使得橡胶垫4与块体1之间更加稳定,橡胶垫4不易与块体1脱落,在基座部3下方也设有橡胶垫4,使得基座部3更加稳定。实施例3如图5-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当块体1用于江滩管道时,由于江滩管道位于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管道抗浮平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道抗浮平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块体(1),所述块体(1)包括管道固定部(2)和偶数个基座部(3),所述的基座部(3)对称式地布设于所述固定部(2)的两侧,固定部(2)底部形成与管道配合的压槽(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抗浮平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块体(1),所述块体(1)包括管道固定部(2)和偶数个基座部(3),所述的基座部(3)对称式地布设于所述固定部(2)的两侧,固定部(2)底部形成与管道配合的压槽(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抗浮平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块体(1)呈X型,所述的基座部(3)设有四个,处于相对侧且相对角的两基座部(3)处于同一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道抗浮平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侧的两基座部(3)之间的夹角呈30-90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抗浮平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2)的高度高于基座部(3),压槽(21)上方为固定部(2)的最高点,固定部(2)和基座部(3)以最高点为顶点,向两侧呈斜坡状降低。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道抗浮平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2)和基座部(3)一体成型,两侧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斌梁王胜炎陈彬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