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组件定位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65513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组件定位调整装置,其一实施例包含一基座以及至少一罩体。该基座包含一上表面与一侧表面,该上表面是用来设置至少一光电元件,该侧表面形成有一非平滑第一定位调整结构。该至少一罩体包含一内表面,该内表面形成有一非平滑第二定位调整结构,该第二定位调整结构与该第一定位调整结构相吻合。另外,该至少一罩体具有一光输出输入口用于光传输,且该光输出输入口与该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可借由该第二定位调整结构与该第一定位调整结构的接触面积的增加或减少而被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改善现有技术难以用成本经济的方式精密地调整组件定位与焦距的问题。

Light component positioning adjustment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optical component positioning adjustment device, one of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nd at least one cover. The base comprises an upper surface and a side surface, and the upper surface is used for setting at least one photoelectric element, and the side surface is formed with a non smooth first positioning adjusting structure. The at least one cover body comprises an inner surface, and the inner surface is formed with a non smooth second positioning adjusting structure, and the second positioning adjusting structur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irst positioning adjusting structure. In addition, the at least one cover body has an optical output port for optical transmission,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optical output input port and the upper surface can be adjusted by the increase or decrease of the contact area of the second positioning adjustment structure and the first positioning adjusting structure. The present invention can improve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is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adjust the positioning and focal length of the component in a cost - economical w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组件定位调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光组件定位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数据传输量与传输速度的需求的增加,以往利用铜缆作为数据传输媒介的方式已不敷使用,因此,光纤传输大量地取代铜缆传输而成为高速传输(尤其是远距离传输)的主要媒介。随着技术的演进,商业化的光收发器的传输速率已达数百GHz(gigabit/s),如此高传输速率的光收发器对于组件定位与焦距校准(focusalignment)的精度的要求相当高,且考虑到量产的器件存在着公差,个别器件可能有微调的需求,因此组件定位与焦距的调整技术是必须的。然而,目前技术中,无论是主动式对准技术或被动式对准技术均难以用成本经济的方式精密地调整组件定位与焦距,本产业领域只能提高组装成本来改善光耦合效率,或牺牲光耦合效率来避免成本过度增加。另外,目前主动式对准技术有着需要较长工时调整光轴、光学组件繁琐、设计误差容忍度低以及较易受热、摇动、黏着剂劣化或震动所影响等缺点,这些缺点的改善可能导致生产成本的大幅增加。目前较佳的被动式对准技术可见于申请人先前申请的中国台湾专利“光次模块及其封装方法(专利申请号:102129353)”。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光组件定位调整装置,以改善现有技术难以用成本经济的方式精密地调整组件定位与焦距的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组件定位调整装置,其一实施例包含一基座以及至少一罩体。该基座包含一上表面与一侧表面,其中该上表面是用来设置至少一光电元件,该侧表面形成有一第一定位调整结构,该第一定位调整结构为一非平滑面。该至少一罩体包含一内表面,该内表面形成有一第二定位调整结构,该第二定位调整结构为一非平滑面,且该第二定位调整结构与该第一定位调整结构相吻合,其中该至少一罩体具有一光输出输入口用于光传输,且该光输出输入口与该上表面之间的距离能够借由该第二定位调整结构与该第一定位调整结构的接触面积的增加或减少而被调整。其中,该一定位调整结构与该第二定位调整结构为二相吻合的螺纹结构(screwthread)。其中,该至少一罩体内设置有一反射镜,该上表面上设置有该至少一光电元件,且该至少一光电元件包含一光检测元件,该光检测元件用来检测该反射镜所反射的光并据以产生一检测结果。其中,该至少一光电元件进一步包含一光发射元件与一补偿元件,该补偿元件用来依据该检测结果调整该光发射元件所发射的光。其中,该至少一罩体包含:一第一罩体,包含该内表面与一第一接触面,该第一接触面形成有一第三定位调整结构,该第三定位调整结构为一非平滑面;以及一第二罩体,该第二罩体具有该光输出输入口且该第二罩体内设置有该反射镜,该第二罩体包含一第二接触面,该第二接触面上形成有一第四定位调整结构,该第四定位调整结构为一非平滑面,且该第四定位调整结构与该第三定位调整结构相吻合,其中该光输出输入口与该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亦能够借由该第四定位调整结构与该第三定位调整结构的接触面积的增加或减少而被调整。其中,该第三定位调整结构与该第四定位调整结构为二相吻合的螺纹结构。其中,该第一定位调整结构与该第二定位调整结构为二相吻合的螺纹结构。其中,该第一罩体的材质为金属。其中,该第一罩体包含至少一定位孔,该至少一定位孔暴露该基座的至少一部分,该光组件定位调整装置进一步包含至少一定位件,该至少一定位件经由该至少一定位孔接触该基座,该基座位于一第一方向上的位置能够借由该至少一定位件与该基座之间的接触而被调整。其中,该至少一定位件的至少其中之一为一具有弹性结构的定位件,且该第一方向垂直于该上表面的法线方向。其中,该至少一罩体包含:一第一罩体,包含该内表面与一第一接触面,该第一接触面形成有一第三定位调整结构,该第三定位调整结构为一非平滑面;以及一第二罩体,该第二罩体具有该光输出输入口,该第二罩体包含一第二接触面,该第二接触面上形成有一第四定位调整结构,该第四定位调整结构为一非平滑面,且该第四定位调整结构与该第三定位调整结构相吻合;其中该光输出输入口与该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亦能够借由该第四定位调整结构与该第三定位调整结构的接触面积的增加或减少而被调整。其中,该第一罩体借由一光敏胶或一热敏胶而与该第二罩体固定在一起。其中,该第三定位调整结构与该第四定位调整结构为二相吻合的螺纹结构。其中,该第一罩体包含至少一定位孔,该至少一定位孔暴露该基座的至少一部分,该光组件定位调整装置进一步包含至少一定位件,该至少一定位件经由该至少一定位孔接触该基座,该基座位于一第一方向上的位置能够借由该至少一定位件与该基座之间的接触而被调整。其中,该至少一定位件的至少其中之一为一具有弹性结构的定位件。其中,该第一方向垂直于该上表面的法线方向。其中,该至少一罩体内或该至少一罩体上设置有一透镜,该透镜对准该光输出输入口。其中,至少一罩体借由一光敏胶或一热敏胶而与该基座固定在一起。其中,该至少一罩体包含至少一定位孔,该至少一定位孔暴露该基座的至少一部分,该光组件定位调整装置进一步包含至少一定位件,该至少一定位件经由该至少一定位孔接触该基座,该基座位于一第一方向上的位置能够借由该至少一定位件与该基座之间的作用力量的增加或减少而被调整。其中,该至少一定位件的至少其中之一为一具有弹性结构的定位件,且该第一方向垂直于该上表面的法线方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能够以成本经济的方式精密地调整组件定位、细部地调整出所需焦距与光斑,具有较高的设计误差容忍度,且不易受热、摇动或震动所影响。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a及图1b为本专利技术的光组件定位调整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图1a及图1b的光组件定位调整装置组装后的示意图;图3a及图3b为图1b的至少一罩体的不同视角下的示意图;图4显示图1a的基座上的至少一光电元件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为图1a及图1b的基座的定位调整方式的示意图;图6a、图6b及图6c为本专利技术的光组件定位调整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a及图7b为图6b的第一罩体于不同视角下的示意图;图8a、图8b及图8c为图6c的第二罩体于不同视角下的示意图;以及图9为图6a、图6b及图6c的光组件定位调整装置组装后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0光组件定位调整装置110基座112上表面1122光电元件设置区114侧表面1142第一定位调整结构116引脚120罩体122内表面1222第二定位调整结构124光输出输入口126侧表面128注胶口132光发射器134驱动器136垫料138光检测元件140透镜150反射镜160定位件170定位孔600光组件定位调整装置610第一罩体612第一接触面6122第三定位调整结构620第二罩体622第二接触面6222第四定位调整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文字与图式揭露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上述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换言之,在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可被修改的或可被替换的。此外,为简化图式,一些现有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示之。再者,图标中元件的形状、尺寸、比例等等仅为示意,是供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光组件定位调整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组件定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座,包含一上表面与一侧表面,其中该上表面是用来设置至少一光电元件,该侧表面形成有一第一定位调整结构,该第一定位调整结构为一非平滑面;以及至少一罩体,包含一内表面,该内表面形成有一第二定位调整结构,该第二第位调整结构为一非平滑面,且该第二定位调整结构与该第一定位调整结构相吻合,其中该至少一罩体具有一光输出输入口用于光传输,且该光输出输入口与该上表面之间的距离能够借由该第二定位调整结构与该第一定位调整结构的接触面积的增加或减少而被调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组件定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座,包含一上表面与一侧表面,其中该上表面是用来设置至少一光电元件,该侧表面形成有一第一定位调整结构,该第一定位调整结构为一非平滑面;以及至少一罩体,包含一内表面,该内表面形成有一第二定位调整结构,该第二第位调整结构为一非平滑面,且该第二定位调整结构与该第一定位调整结构相吻合,其中该至少一罩体具有一光输出输入口用于光传输,且该光输出输入口与该上表面之间的距离能够借由该第二定位调整结构与该第一定位调整结构的接触面积的增加或减少而被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组件定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一定位调整结构与该第二定位调整结构为二相吻合的螺纹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组件定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罩体内设置有一反射镜,该上表面上设置有该至少一光电元件,且该至少一光电元件包含一光检测元件,该光检测元件用来检测该反射镜所反射的光并据以产生一检测结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组件定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光电元件进一步包含一光发射元件与一补偿元件,该补偿元件用来依据该检测结果调整该光发射元件所发射的光。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组件定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罩体包含:一第一罩体,包含该内表面与一第一接触面,该第一接触面形成有一第三定位调整结构,该第三定位调整结构为一非平滑面;以及一第二罩体,该第二罩体具有该光输出输入口且该第二罩体内设置有该反射镜,该第二罩体包含一第二接触面,该第二接触面上形成有一第四定位调整结构,该第四定位调整结构为一非平滑面,且该第四定位调整结构与该第三定位调整结构相吻合,其中该光输出输入口与该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亦能够借由该第四定位调整结构与该第三定位调整结构的接触面积的增加或减少而被调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组件定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定位调整结构与该第四定位调整结构为二相吻合的螺纹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组件定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调整结构与该第二定位调整结构为二相吻合的螺纹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组件定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罩体的材质为金属。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组件定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罩体包含至少一定位孔,该至少一定位孔暴露该基座的至少一部分,该光组件定位调整装置进一步包含至少一定位件,该至少一定位件经由该至少一定位孔接触该基座,该基座位于一第一方向上的位置能够借由该至少一定位件与该基座之间的接触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东楼李欣妮
申请(专利权)人:年益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