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后门上铰接处加强板,包括板体(1),在所述板体(1)上设有凸台(15),在所述凸台(15)上设有两个固定孔(16);在该板体(1)的周围设有第一弯折段(11)、第二弯折段(12)、第三弯折段(13)和第四弯折段(14);相邻两个所述竖直段(21)之间均连接有连接板(3),所述板体(1)以及四个弯折段上的对应位置分别与B柱加强板以及B柱内板焊接连接,以增大后门上铰接处的刚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B柱加强板和B柱内板之间焊接固定一个带有四个弯折段的板体,增大了车后门上铰接处安装点的刚度,能避免车门下掉、发生抖动等危险情况,结构简单紧凑,生产便捷,降低了成本。
A stiffener on the rear door of a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后门上铰接处加强板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后门上铰接处加强板。
技术介绍
目前,在汽车生产过程中,存在后车门在B柱上安装点刚度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上铰接处安装点区域易变形,易造成后车门开启后引起车门下掉的危险,以及行驶途中车门发抖的现象,对车窗玻璃也会带来损伤,并带来多方面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能防止车后门发抖、掉落的车后门上铰接处加强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后门上铰接处加强板,包括板体,在所述板体上设有凸台,在所述凸台上设有两个固定孔;在该板体的周围设有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第三弯折段和第四弯折段,四个所述弯折段均设有竖直段和水平段,每个所述竖直段与板体的对应端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竖直段之间均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凸台、第二弯折段和第四弯折段上的对应位置与B柱加强板焊接连接,所述第一弯折段和第三弯折段上的对应位置与B柱内板焊接连接,以增大后门上铰接处的刚度。采用以上结构,板体上的凸台一方面提高板体的受力强度,另一方面,凸台与B柱加强板焊接连接,也提高了B柱加强板的受力强度,减小了B柱加强板的受力变形量,凸台上的固定孔用于焊接定位;同时,第二弯折段和第四弯折段上的对应位置也与B柱加强板焊接连接,而第二弯折段和第四弯折段上均包括有竖直段和水平段,这两个弯折段与B柱加强板的多点焊接连接,巩固了B柱加强板对车后门上铰接处的受力强度,不易松脱掉落;再有,第一弯折段和第三弯折段上的对应位置还与B柱内板焊接连接,这使得板体、B柱加强板和B柱内板连接为一体结构,提高了后车门上铰接处的刚度,结构简单紧凑,生产便捷,降低了成本,适用范围广。为了提高四个弯折段的受力强度,同时为了便于观察焊接配合的相对位置,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弯折段的竖直段上设有两个内凹槽,两个所述内凹槽之间设有一个条形孔;所述第三弯折段的竖直段上设有三个内凹槽;所述第二弯折段和第四弯折段的竖直段上各设有一个内凹槽。为了不干涉第一弯折段和第三弯折段与B柱内板之间的搭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弯折段和第三弯折段上的竖直段长度大于第二弯折段和第四弯折段上的竖直段长度。为了使B柱加强板上的固定连接点分布均匀,以达到受力均匀的目的,作为优选,所述凸台的上端面、第二弯折段上的竖直段和水平段以及第四弯折段上的水平段分别与B柱加强板搭接,搭接位置均焊接固定连接。为了使B柱内板上的固定连接点分布均匀,以达到受力均匀的目的,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弯折段和第三弯折段上的水平段分别与B柱内板搭接,搭接位置均焊接固定连接。为了使四个弯折段之间连成一个整体,已达到整体受力,提高受力刚度的目的,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弯折段和第三弯折段上竖直段的两端沿轴向各自向外延伸有一段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伸出端分别向对应端第二弯折段和第四弯折段上的竖直段方向弯折,该连接板上的弯折部分分别与对应端第二弯折段和第四弯折段上竖直段的内侧壁焊接固定。为了便于生产,作为优选,所述板体、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第三弯折段、第四弯折段、凸台以及连接板均为一体成型结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B柱加强板和B柱内板之间焊接固定一个带有四个弯折段的板体,增大了车后门上铰接处安装点的刚度,能避免车门下掉、发生抖动等危险情况,结构简单紧凑,生产便捷,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由板体1等组成,在所述板体1上设有凸台15,在所述凸台15上设有两个固定孔16;在该板体1的周围设有第一弯折段11、第二弯折段12、第三弯折段13和第四弯折段14,四个所述弯折段均设有竖直段21和水平段22,所述第一弯折段11和第三弯折段13上的竖直段21长度大于第二弯折段12和第四弯折段14上的竖直段21长度。在所述第一弯折段11的竖直段21上设有两个内凹槽23,两个所述内凹槽23之间设有一个条形孔24;所述第三弯折段13的竖直段21上设有三个内凹槽23;所述第二弯折段12和第四弯折段14的竖直段21上各设有一个内凹槽23。所述凸台15的上端面、第二弯折段12上的竖直段21和水平段22以及第四弯折段14上的水平段22分别与B柱加强板(未标示)搭接,搭接位置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折段11和第三弯折段13上的水平段22分别与B柱内板(未标示)搭接,搭接位置均焊接固定连接,以增大后门上铰接处的刚度。所述第一弯折段11和第三弯折段13上竖直段21的两端沿轴向各自向外延伸有一段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的伸出端分别向对应端第二弯折段12和第四弯折段14上的竖直段21方向弯折,该连接板3上的弯折部分分别与对应端第二弯折段12和第四弯折段14上竖直段21的内侧壁焊接固定。所述板体1、第一弯折段11、第二弯折段12、第三弯折段13、第四弯折段14、凸台15以及连接板3均为一体成型结构。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如图1到图2所示,板体1上的凸台15一方面提高板体1的受力强度,另一方面,凸台1与B柱加强板焊接连接,也提高了B柱加强板的受力强度,减小了B柱加强板的受力变形量,凸台1上的固定孔16用于焊接定位。同时,凸台15的上端面、第二弯折段12上的竖直段21和水平段22以及第四弯折段14上的水平段22分别与B柱加强板搭接,搭接位置均焊接固定连接,多点焊接连接巩固了B柱加强板对车后门上铰接处的受力强度,不易松脱掉落;再有,所述第一弯折段11和第三弯折段13上的水平段22分别与B柱内板搭接,搭接位置均焊接固定连接,以增大后门上铰接处的刚度,这就使得板体、B柱加强板和B柱内板连接为一体结构,提高了后车门上铰接处的刚度,结构简单紧凑,生产便捷,降低了成本。另外,四个所述弯折段的竖直段22上均设有内凹槽23,提高了板体1的受力强度,第一弯折段11上的条形孔24则能较好观察焊接定位的准确性;连接板3则是把四个弯折段的竖直段22部分连成一体,使得板体1受力时,力向多个方向分散,既能达到去应力效果,又能减弱受力强度,提高车后门的刚度,避免后车门松脱抖动、掉落的情况发生。本技术未描述部分与现有技术一致,在此不作赘述。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后门上铰接处加强板,包括板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体(1)上设有凸台(15),在所述凸台(15)上设有两个固定孔(16);在该板体(1)的周围设有第一弯折段(11)、第二弯折段(12)、第三弯折段(13)和第四弯折段(14),四个所述弯折段均设有竖直段(21)和水平段(22),每个所述竖直段(21)与板体(1)的对应端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竖直段(21)之间均连接有连接板(3),所述凸台(15)、第二弯折段(12)和第四弯折段(14)上的对应位置与B柱加强板焊接连接,所述第一弯折段(11)和第三弯折段(13)上的对应位置与B柱内板焊接连接,以增大后门上铰接处的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后门上铰接处加强板,包括板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体(1)上设有凸台(15),在所述凸台(15)上设有两个固定孔(16);在该板体(1)的周围设有第一弯折段(11)、第二弯折段(12)、第三弯折段(13)和第四弯折段(14),四个所述弯折段均设有竖直段(21)和水平段(22),每个所述竖直段(21)与板体(1)的对应端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竖直段(21)之间均连接有连接板(3),所述凸台(15)、第二弯折段(12)和第四弯折段(14)上的对应位置与B柱加强板焊接连接,所述第一弯折段(11)和第三弯折段(13)上的对应位置与B柱内板焊接连接,以增大后门上铰接处的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后门上铰接处加强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弯折段(11)的竖直段(21)上设有两个内凹槽(23),两个所述内凹槽(23)之间设有一个条形孔(24);所述第三弯折段(13)的竖直段(21)上设有三个内凹槽(23);所述第二弯折段(12)和第四弯折段(14)的竖直段(21)上各设有一个内凹槽(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后门上铰接处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段(11)和第三弯折段(13)上的竖直段(21)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冬,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银翔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