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6323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切换装置、以及设于壳体内的风道组件,这样空调器在工作时可以通过切换装置控制散风板转动,当散风板转动至出风口时封堵住出风口,由于散风板上设有多个散风孔,因此通过风道组件吹向出风口的气流可通过散风板上的散风孔吹出,由于散风孔的尺寸很小,在气流经过散风孔时被散风孔疏散成众多细微的气丝向室内蔓延,用户不需要被冷风或者热风直接吹在身上就能够感受到房间内的凉感或暖意,用户感觉更加舒服,使用体验更好用户能够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多种出风模式用户体验更好,并且整体式散风板作圆弧转动,能够避免噪音和凝露的问题。

A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machine and its control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household appliances, in particular to a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machine and its control method. The indoor unit of the air conditioner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shell, a switching device, and the air duct assembly is arranged in the shell body, the air conditioner can by switching device to control the scattered wind plate rotates at work, when wind plate rotates to the outlet when the blocked outlet, because the wind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wind dispersing hole therefore, through the air duct to the outlet of the air blowing component through the scattered wind dispersing hole plate on the wind blowing, the wind dispersing hole is very small in size, in the air after a wind dispersing hole by wind dispersing hole into many tiny gas evacuation wire spread to the interior, the user does not need to be cold or hot wind directly blow room feel cool feeling or warmth to the body, users feel more comfortable to use, the user can select a variety of experience better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needs of air mode the user experience better, and the integral scattered wind plate arc The problem of noise and condensation can be avoided by tur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空调器作为一种家用电器,已经逐渐应用于各普通家庭。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现有的空调器室内机中均是通过出风口向外吹冷风或热风来向室内提供冷量或热量的,但是由于冷风或热风直接空调器的出风口吹出,吹到室内的用户的身上,会使用户造成过冷或过热的感觉,用户感觉不舒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一)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空调室内机中是直接向房间内吹冷风或热风来改变房间内的温度,但是冷风或热风直接吹到用户身上时,用户会感觉不舒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既能够向房间内提供冷量和热量,又能够避免冷风火或热风直吹的空调器室内机。(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外壳、切换装置、风道组件、散风板和设于所述外壳上的出风口,所述外壳内形成容纳腔,所述风道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用于将容感腔内经过换热的气流从所述出风口排出;所述散风板为圆弧形板,所述切换装置驱动所述散风板作圆弧轨迹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所述散风板上设有散风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切换装置、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风道组件,这样空调器在工作时可以通过切换装置控制所述散风板转动,当散风板转动至出风口时封堵住所述出风口,由于散风板上设有多个散风孔,因此通过风道组件吹向出风口的气流可通过散风板上的散风孔吹出,由于散风孔的尺寸很小,在气流经过散风孔时被散风孔疏散成众多细微的气丝向室内蔓延,用户不需要被冷风或者热风直接吹在身上就能够感受到房间内的凉感或暖意,用户感觉更加舒服,使用体验更好;当切换装置驱动所述散风板转动打开所述出风口时,空调器可以正常出风,用户能够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多种出风模式,用户的使用体验更好;散风板作为一个整体结构在切换装置的驱动下做圆弧转动至出风口时能够完全封堵住所述出风口,这样所述散风板与出风口的上下边框不会出现缝隙,能够避免出现在出风模式时,气流通过缝隙而造成的噪音,同时由于散风板并不是设置在出风口处通过转轴在出风口处绕转轴转动来打开或关闭出风口,因此能够避免在散风板与转轴处出现凝露问题,并且也避免了散风板或散风叶片排列不整齐、容易出现缝隙而导致的噪音凝露的问题。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圆柱状的机身壳体和头部,所述头部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机身壳体的上端,所述容纳腔包括头部围成的第一腔体和机身壳体围成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头部的内框上,所述散风板位于所述内框的外侧,所述切换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散风板能够在切换装置的驱动下在头部底座的圆环形边缘上滑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处还设有出风格栅,所述风道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轴流风机。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机壳本体上的进风口处,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机壳本体的下方两侧和/或下方后侧;所述风道组件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上侧。进一步地,所述切换装置包括驱动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设于所述散风板上的第一齿条,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齿轮相连,所述第二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一齿条啮合。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第一齿轮的第二齿轮均设于所述内框的上端,所述第一齿条设于所述散风板上端的内侧。进一步地,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三齿轮和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齿轮相连,下端与所述第三齿轮相连,所述散风板下端的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的第二齿条。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前面板和背板,所述前面板和所述背板相连围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出风口设于前面板上,所述风道组件包括贯流风机和位于容纳腔内由风道壁构成的气流通道,所述贯流风机设于气流通道的一端,所述气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内框,所述内框上对应出风口的位置设有出风框,所述出风框内设有至少一个导风叶片,所述散风板设于所述内框上,并能够在切换装置的驱动下做圆弧轨迹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框。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散风孔的面积均为10-100mm2,且多个所述散风孔的面积之和占所述散风板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进一步地,所述散风孔为设于所述散风板上的圆形通孔,多个所述圆形通孔在所述散风板上均匀分布。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所述空调器室内机上的控制板根据接收的控制信号选择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S2,根据所述控制板接收的控制信号,选择常规出风模式或微风出风模式;S3,在微风出风模式下,切换装置控制所述散风板关闭所述出风口,通过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温度T1与预设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当T1落在预设的温度范围内时,控制风道组件内的风机减速;在常规出风模式下,切换装置驱动所述散风板打开所述出风口,通过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温度T2,并将T2与预设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当T2落在预设的温度范围内时,空调器室内机自动切换为微风出风状态。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常规出风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常规出风时右侧视角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常规出风时左侧视角的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关机时的主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微风送风时的主视图;图7是实施例一中在常规出风模式下头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一中在关机状态下头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一中在微风出风模式下头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一中所述头部的立体图;图11是实施例一中所述头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2是实施例一中所述切换装置的立体图;图13是实施例一中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一齿条啮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实施例二中在常规出风模式下头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5是实施例二中在关机状态下头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6是实施例二中在微风出风模式下头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7是实施例二中所述头部的立体图;图18是实施例二中所述头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9是实施例三中常规出风时头部的立体图;图20是实施例三中微风送风时头部的立体图;图21是实施例三中所述头部的剖视图;图22是实施例三中头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3是实施例三中微风送风时的空调器室内机的主视图;图24是实施例三中常规送风时空调器室内机的主视图;图25是实施例三中带有外观面板的头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6是实施例四中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常规出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7是实施例四中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微风送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8图26的剖视图;图29是实施例四中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0是图29的A部放大图;图31是图29的B部放大图;图32是实施例四中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3是实施例四中散风板和外观面板连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34是没有设置散风板时空调器的出风示意图;图35是设有散风板时空调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1)、切换装置(12)、风道组件、散风板(112)和设于所述外壳(11)上的出风口(111),所述外壳(11)内形成容纳腔,所述风道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用于将容感腔内经过换热的气流从所述出风口(111)排出;所述散风板(112)为圆弧形板,所述切换装置(12)驱动所述散风板(112)作圆弧轨迹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111),所述散风板(112)上设有散风孔(11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1)、切换装置(12)、风道组件、散风板(112)和设于所述外壳(11)上的出风口(111),所述外壳(11)内形成容纳腔,所述风道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用于将容感腔内经过换热的气流从所述出风口(111)排出;所述散风板(112)为圆弧形板,所述切换装置(12)驱动所述散风板(112)作圆弧轨迹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111),所述散风板(112)上设有散风孔(11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1)包括圆柱状的机身壳体(114)和头部(113),所述头部(113)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机身壳体(114)的上端,所述容纳腔包括头部(113)围成的第一腔体(1132)和机身壳体(114)围成的第二腔体(1141),所述第一腔体(1132)与所述第二腔体(1141)连通;所述出风口(111)设于所述头部(113)的内框(1131)上,所述散风板(112)位于所述内框(1131)的外侧,所述切换装置(12)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132)内,所述散风板(112)能够在切换装置(12)的驱动下在头部(113)底座的圆环形边缘上滑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1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11)处还设有出风格栅(1111),所述风道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腔体(1141)内的轴流风机(11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1141)内设有换热器(116),所述换热器(116)位于所述机壳本体上的进风口(16)处,所述进风口(16)设于所述机壳本体的下方两侧和/或下方后侧;所述风道组件设于所述第二腔体(1141)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16)的上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12)包括驱动电机(121)、第一齿轮(122)、第二齿轮(123)和设于所述散风板(112)上的第一齿条(1122),所述驱动电机(121)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齿轮(122)相连,所述第二齿轮(123)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122)和所述第一齿条(1122)啮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21)、第一齿轮(122)的第二齿轮(123)均设于所述内框(1131)的上端,所述第一齿条(1122)设于所述散风板(11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杰林蔡序杰刘阳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