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工具及潮间带风力发电机组的运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45746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4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运维工具及潮间带风力发电机组的运维系统。运维工具包括双体式船,其上设有两栖船和潮间带陆上运输器,两栖船和潮间带陆上运输器通过系固装置可拆卸地设置于双体式船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运维工具,通过在双体式船上同时设置两栖船和潮间带陆上运输器,使得在进行运维时,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利用双体船配合两栖船和潮间带陆上运输器,解决了采用潮间带拖拉机进行运维只能在滩涂行走,不能跨海作业的问题,同时解决了不能够跨过风机基桩附近深坑的问题,而且解决了使用两栖船进行运维,运维部件不能运至潮间带风电机组的问题。利用该运维工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潮间带风力发电机组运维不便的问题。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tools and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ystem of the wind turbine in the intertidal zone

The implementation example of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tool and a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ystem for an intertidal wind turbin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tools include twin hull ships, which have amphibious ships and intertidal land-based transporters. Amphibious ships and intertidal land-based transporters are removable on double hull ships through securing devices.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tools provided by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through the overland transportation for amphibious ships and intertidal zone at the same time set in the SWATH ship i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and can adapt to different environment, with the use of catamaran overland transportation for amphibious ship and intertidal, solved using intertidal tractor operation only on the beach walk across the sea, not the operation, while addressing the fan across the pile near the pit can not solve problems, but also the use of amphibious ship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wind turbine components can not be transported to the intertidal zone of the problem. This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tool has been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in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wind turbine of the intertidal zone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维工具及潮间带风力发电机组的运维系统
本技术涉及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维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维工具及潮间带风力发电机组的运维系统。
技术介绍
海上风电正处于加速发展期,尤其是潮间带风电场已经颇具规模。潮间带是指平均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也就是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方开始至潮水退到最低时露出水面的范围。潮间带风电场即设置在这一区域的风电厂。风电场内风电机组的定期检修、小故障排除、部件更换等工作均需要运维人员前往或者运维人员与运维的设备一起被运送至风电机组处。随着海上风电场建设高潮的来临,今后几年潮间带风电场的运维工作也会进入高峰期。海上环境比陆上要复杂,潮间带风电机组周边的情况要更复杂于一般的海上风电场,除了面临台风、雷暴、气流、洋流以外,船舶出行受潮汐影响大,加大了对潮间带风电机组运维的难度。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采用潮间带运维船的形式以使得人员和设备能够被运送到海上的风力发电机组。目前潮间带运维船主要有两种方式:1、由单体船运送运维人员和备件,驶进风场,侧靠风机,进行人员登靠及备件吊装。单体船具备优良的耐波性,造价低廉等优点。但单体船存在稳性低的缺点,当海面风浪较大,单体船在航行过程中容易发生侧翻事故,而且单体船在登靠风机时,通常只能采用侧靠的方式,这种方式风险较大,同样容易发生侧翻。2、采用双体船运送运维人员和备件,通过顶靠风机桩基保持船和风机的相对稳定,再进行人员及备品备件转运。双体船拥有较快的航速,充裕的甲板面积,优秀的稳性及稳定的坐滩能力,顶靠方式更安全等诸多优势。但双体船必须保证具有一定的水深才可以安全行驶的缺点,当水深达不到双体船的吃水要求时,双体船则无法使用。除了上述两种运维船之外,还出现了潮间带陆上运输器等陆上自走装置及小型两栖船。其中,潮间带陆上运输器等陆上自走装置能在风电场滩涂展开运维工作,主要适用于水深低于0.5m的地方,因此潮间带陆上运输器并不能够直接从陆地跨海行驶至潮间带风电机组附近。而且目前风机基桩受潮流冲刷影响,在风机基桩附近形成有6-7m的深坑,导致潮间带陆上运输器无法靠近。小型两栖船具备水陆航行能力,无吃水限制,可在任意时间到达风电场的各个机位点进行运维活动,同时兼顾保障应急救援作用。但是小型两栖船在滩涂地面的行走速度只有6km/h,而且两栖船只能够用于载人,而不能够装载质量较大的运维部件进行运输,无法实现运维人员与运维部件同时达到潮间带风电机组的目的。而且,小型两栖船因为船身尺寸较小,抗浪能力差,因此极少应用于从港口至潮间带风电机组的跨海作业。因此,当需要对潮间带风力发电机组进行运维时,都存在着不能及时、快速、方便地到达需运维点的问题,且不能满足维护设备的运输需求,降低了对潮间带风力发电机组运维的效率,影响了设置在潮间带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运维工具及潮间带风力发电机组的运维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运维工具不能满足潮间带风力发电机组运维需求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运维工具及潮间带风力发电机组的运维系统。运维工具包括双体式船,双体式船上设有两栖船和潮间带陆上运输器,两栖船和潮间带陆上运输器通过系固装置可拆卸地设置于双体式船上。可选地,在双体式船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车辆跳板,两栖船和/或潮间带陆上运输器通过车辆跳板上下双体式船。可选地,车辆跳板可转动地设置在双体式船上,运维工具还包括驱动车辆跳板运动并控制车辆跳板位置的升降控制装置,升降控制装置包括驱动件,驱动件固定设置在双体式船上;滑轮组,滑轮组包括至少一个导向滑轮;钢丝绳,钢丝绳绕设在滑轮组上,且钢丝绳的一端与驱动件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与车辆跳板连接。可选地,系固装置包括挂设部,挂设部与两栖船或潮间带陆上运输器连接;柔性连接部,柔性连接部的第一端与挂设部连接,柔性连接部的第二端设置在双体式船上。可选地,系固装置还包括固定部,柔性连接部的第二端通过固定部与双体式船固定连接,柔性连接部包括链条,链条的第一端上连接有挂设部;角度调整件,角度调整件连接在链条的第二端和固定部之间。可选地,角度调整件包括螺旋钩。可选地,固定部包括底座,底座固定设置在双体式船上,底座上设置有多个位置调节槽;卡接件,卡接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座的位置调节槽内;卸扣,卸扣可拆卸地连接在角度调整件和卡接件之间。可选地,系固装置包括轨道和卡扣件,轨道固定设置在双体式船上,卡扣件设置在两栖船或潮间带陆上运输器上,卡扣件卡接在轨道上潮间带陆上运输器。可选地,两栖船包括水田轮和/或履带;潮间带陆上运输器包括水田轮和/或履带。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潮间带风力发电机组的运维系统,包括前述的运维工具。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运维工具,通过在双体式船上同时设置两栖船和潮间带陆上运输器,使得在进行运维时,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利用双体船配合两栖船和潮间带陆上运输器,解决了采用潮间带拖拉机进行运维只能在滩涂行走,不能跨海作业的问题,同时解决了不能够跨过风机基桩附近深坑的问题,而且解决了使用两栖船进行运维,运维部件不能运至潮间带风电机组的问题。利用该运维工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潮间带风力发电机组运维不便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运维工具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运维工具的示意性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系固装置与两栖船连接的示意性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系固装置与潮间带陆上运输器连接示意性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系固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两栖船;2、潮间带陆上运输器;3、系固装置;31、挂设部;32、链条;33、角度调整件;34、底座;35、卡接件;36、卸扣;4、车辆跳板;5、缓冲件;6、舷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示例性实施例。结合参考图1和图2,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运维工具包括双体式船,双体式船上设有两栖船1和潮间带陆上运输器2,两栖船1和潮间带陆上运输器2通过系固装置3可拆卸地设置于双体式船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运维工具,通过在双体式船上同时设置两栖船和潮间带陆上运输器,使得在进行运维时,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利用双体船配合两栖船和潮间带陆上运输器,解决了采用潮间带拖拉机进行运维只能在滩涂行走,不能跨海作业的问题,同时解决了不能够跨过风机基桩附近深坑的问题,而且解决了使用两栖船进行运维,运维部件不能运至潮间带风电机组的问题。利用该运维工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潮间带风力发电机组运维不便的问题。具体地,两栖船1和潮间带陆上运输器2可分别设置在双体式船上靠近两端的位置,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可将运维的人员安置在双体式船的中间位置或者将运维所需的设备等大型部件设置在双体式船的中间位置,从而有效地保证双体式船的稳性,同时两栖船1和潮间带陆上运输器2上下双体式船也更加方便。将两栖船1和潮间带陆上运输器2通过系固装置3设置成与双体式船可拆卸地连接,不仅仅有效地防止了当浪冲上甲板后,两栖船1和潮间带陆上运输器2被海浪冲击发生位移,而且当需要使用两栖船1或潮间带陆上运输器2时也可方便地将其从双体式船上脱离投入使用。在本实施例中,两栖船1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运维工具及潮间带风力发电机组的运维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维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双体式船,所述双体式船上设有两栖船(1)和潮间带陆上运输器(2),所述两栖船(1)和所述潮间带陆上运输器(2)通过系固装置(3)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双体式船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维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双体式船,所述双体式船上设有两栖船(1)和潮间带陆上运输器(2),所述两栖船(1)和所述潮间带陆上运输器(2)通过系固装置(3)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双体式船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维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双体式船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车辆跳板(4),所述两栖船(1)和/或所述潮间带陆上运输器(2)通过所述车辆跳板(4)上下所述双体式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跳板(4)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双体式船上,所述运维工具还包括驱动所述车辆跳板(4)运动并控制所述车辆跳板(4)位置的升降控制装置,所述升降控制装置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双体式船上;滑轮组,所述滑轮组包括至少一个导向滑轮;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绕设在所述滑轮组上,且所述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与所述车辆跳板(4)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系固装置(3)包括:挂设部(31),所述挂设部(31)与所述两栖船(1)或所述潮间带陆上运输器(2)连接;柔性连接部,所述柔性连接部的第一端与所述挂设部(31)连接,所述柔性连接部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双体式船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系固装置(3)还包括固定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辉煌王菲张新刚杨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