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移车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5688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4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移车台,包括车体导向机构、车体支撑机构和行车机构,其中通过采用具有平行凹槽的导向轨道来进行导向和定位,由行车机构实现车体支撑机构的移动,继而完成磁悬浮列车的移车过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移车台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和维护,有效实现了磁悬浮列车的精确移轨作业,简化了移车系统,大大降低了移车台的应用成本。

A moving platform suitable for medium and low speed maglev trai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ehicle moving platform for a low-speed maglev train, including vehicle steering mechanism, vehicle supporting mechanism and a traveling mechanism, a guide rail through which adopts parallel grooves for guiding and positioning, by driving mechanism to realize the mobile body supporting mechanism, and then complete the maglev car moving process. The moving platform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easy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effectively realizes the accurate track operation of the maglev train, simplifies the transfer system, and greatly reduces the application cost of the moving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移车台
本技术属于磁悬浮列车检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移车台。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高速、舒适、安全、节能和环保的磁悬浮列车,已经成为21世纪人们理想的交通工具。中低速磁悬浮列车作为一种新型的轨道交通运输工具,其利用电磁吸力或者电动斥力将列车悬浮在轨道上方,由直线电机驱动列车运动,由于列车没有车轮以及相应的传动系统,其不与地面接触,不产生摩擦损耗,运行维护简单方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运用的不断推广,对于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检修及维护越来越重要。在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进行线路转换时,需要借助磁浮道岔或者移车台来进行转轨工作,但是由于磁悬浮道岔造价昂贵,且占用场地面积巨大,不适宜大规模使用,而普通的普通轨道交通移车台仅适用于轮轨制式,难以适用于磁悬浮列车。虽然在现有技术已有相关的研究,如专利文献CN103991461A公开的一种磁浮系统移车台,其中运用多条销齿轨道和移动梁组合设计,采用齿轮与所述销齿轨道匹配使用,以移动梁承载磁悬浮列车进行移动,该磁浮系统能使得磁浮列车在多条线路之间进行驱动换线,具有精度较高、较为安全可靠的优点。但是,由于上述磁浮系统采用销齿和齿轮匹配的轨道形式,需要对销齿轨道的精度有很高的要求,加之该销齿轨道组件众多,容易产生耗损,故而会产生相应的维修或维护成本,且上述磁浮系统结构复杂,装配使用不便,增加了磁浮系统移车台的应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移车台,其中,通过结合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自身的特点,相应设计了适用于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车体支撑机构,实现车体的稳定支撑,并通过车体支撑机构、行车机构和车体导向机构的相互配合来完成移车过程,该系统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和维护,有效实现了磁悬浮列车的精确移轨作业,简化了移车系统,大大降低了移车台的应用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移车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导向机构、车体支撑机构和行车机构;所述车体导向机构包括导向平台和多条设置于所述导向平台上并用于移车和导向的导向轨道,且所述导向轨道由两条具有一定距离的平行凹槽构成;所述行车机构包括用于与导向轨道匹配的行车轮和与所述行车轮匹配设置并用于驱动该行车轮的减速机;所述车体支撑机构用于承载待移车的磁悬浮列车,其两端连接有所述行车机构,所述行车机构运动时带动所述车体支撑机构运动,进而带动车体支撑机构上的列车移动,实现移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体支撑机构包括支撑轨道和用于承载所述支撑轨道的支撑平台,且所述行车轮安装在所述支撑平台的两侧,用以带动所述支撑平台运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轨道的数量为三条,其等间距平行设置于所述导向平台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轨道包括用于支撑磁悬浮列车的F型钢轨、两端置于所述F型钢轨下方并用于支撑该F型钢轨的钢轨枕和置于所述钢轨枕下方并用于支撑该钢轨枕的支撑柱。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车轮包括与所述减速机相连并由其驱动的主动轮和由所述主动轮带动的从动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动轮为与所述导向轨道上的凹槽匹配的工字轮,其包括与所述导向轨道接触的中筒和分设于所述中筒两侧并与所述导向轨道上的凹槽啮合的侧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均为三个,且每条导向轨道上分别对应设置有1个主动轮和1个从动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速机为三合一减速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设置有控制室,其包括变频器和PLC可编程控制器,所述变频器与所述行车机构连接,用以实现所述行车机构可靠运行和准确控制;所述PLC可编程控制器与所述车体支撑机构连接,用以实现所述车体支撑机构位置的程序控制。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移车台,通过设置车体导向机构、车体支撑机构和行车机构,并设有控制室以程序控制上述机构的协调运行,该移车台结构简单,定位准确,能有效保证磁悬浮列车准确移车的同时降低移车台的应用成本;(2)本技术提供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移车台,通过将支撑轨道设于支撑平台上,两者固定连接且将轨道设置为与列车相适应的F型钢轨,不仅可以实现列车的稳定支撑,还能有效避免磁悬浮列车悬浮和导向系统的调整力与轨道发生共振;(3)本技术提供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移车台,通过设置带有凹槽的导向轨道,且匹配设置有工字轮啮合与凹槽中,可以进一步提升移车的精确性,再加之从动轮的设置能有效减少动力驱动的运用,减低移车台的耗能,减少其运行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移车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支撑轨道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移车台的导向轨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移车台的主动轮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移车台的从动轮结构示意图。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车体导向机构,101.导向平台,102.导向轨道,1021.平行凹槽;2.车体支撑机构,201.支撑平台,202.支撑轨道,2021.F型钢轨,2022.钢轨枕,2023.支撑柱;3.行车机构,301.行车轮,3011.主动轮,3012.从动轮;302.减速机,4.控制室。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移车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支撑轨道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移车台的导向轨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移车台的主动轮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移车台的从动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为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移车台,包括车体导向机构1、车体支撑机构2、行车机构3和控制室4。具体地,车体导向机构1包括导向平台101、导向轨道102,其中,导向平台101为移车台整体的支撑结构,其上面设置有导向轨道102,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导向轨道102有三条,且三条导向轨道102在导向平台101上等间距平行设置,其中一条导向轨道102位于导向平台101的中部,另外两条位于导向平台101的临近边缘处,进一步地,导向轨道102上开设有两条平行的凹槽,作为对行车机构3导向的平行凹槽1021,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为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移车台的车体支撑机构2,包括垂直于导向轨道102设置的支撑平台201和设置于支撑平台201上并与导向轨道102垂直的支撑轨道202。具体的,支撑平台201用于承载支撑轨道202和支撑轨道202上的磁悬浮列车,支撑平台201的两端优选不突出导向平台101的两端;支撑轨道202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适用于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移车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移车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导向机构(1)、车体支撑机构(2)和行车机构(3);所述车体导向机构(1)包括导向平台(101)和多条设置于所述导向平台(101)上并用于移车和导向的导向轨道(102),且所述导向轨道(102)由两条具有一定距离的平行凹槽(1021)构成;所述行车机构(3)包括用于与所述导向轨道(102)匹配的行车轮(301)和与所述行车轮(301)匹配设置并用于驱动该行车轮(301)的减速机(302);所述车体支撑机构(2)用于承载待移车的磁悬浮列车,其两端连接有所述行车机构(3),所述行车机构(3)运动时带动所述车体支撑机构(2)运动,进而带动所述车体支撑机构(2)上的列车移动,实现移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移车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导向机构(1)、车体支撑机构(2)和行车机构(3);所述车体导向机构(1)包括导向平台(101)和多条设置于所述导向平台(101)上并用于移车和导向的导向轨道(102),且所述导向轨道(102)由两条具有一定距离的平行凹槽(1021)构成;所述行车机构(3)包括用于与所述导向轨道(102)匹配的行车轮(301)和与所述行车轮(301)匹配设置并用于驱动该行车轮(301)的减速机(302);所述车体支撑机构(2)用于承载待移车的磁悬浮列车,其两端连接有所述行车机构(3),所述行车机构(3)运动时带动所述车体支撑机构(2)运动,进而带动所述车体支撑机构(2)上的列车移动,实现移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移车台,其中,所述车体支撑机构(2)包括支撑轨道(202)和用于承载所述支撑轨道(202)的支撑平台(201),且所述行车轮(301)安装在所述支撑平台(201)的两侧,用以带动所述支撑平台(201)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移车台,其中,所述导向轨道(102)的数量为三条,其等间距平行设置于所述导向平台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移车台,其中,所述支撑轨道(202)包括用于支撑磁悬浮列车的F型钢轨(2021)、两端置于所述F型钢轨(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经伟张浩殷勤邱绍峰李加祺邱建平冯帅杨辉宋云超郑青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