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顶出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55039 阅读:4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4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加工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顶出模具,包括第一顶针机构、第二顶针机构、二次顶出机构、顶棍、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顶针机构和第二顶针机构设置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二次顶出机构包括活动拉钩、弹性件和滑动件,滑动件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顶针机构上,滑动件的外端伸出第一顶针机构外且与第一侧板的内侧面抵接,活动拉钩固定于第二顶针机构,活动拉钩与滑动件勾连,弹性件一端与第一顶针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滑动件,第一侧板设有一斜面使滑动件向第一顶针机构内回退并触脱勾。二次顶出机构占用空间少,提高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空间利用率,结构简单,部件少,装配简单,控制精度高。

Two ejection di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old processing, in particular to a top two out of the mold, including the first thimble mechanism, second thimble mechanism, two top institutions, top stick,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plates, the first thimble mechanism and second thimble mechanis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plates, two ejection mechanism including the activities of retractor, elastic member and the slider, slider is slidably arranged on the first thimble mechanism, the slider extends from the outer ends of the first and the outer thimble mechanism and inner side of the first side surface contact, movable pull hook fixed on the second top needle mechanism, movable retractor and sliding parts Goulian, with one end of the first elastic member thimble mechanism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id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lider, the slider back to the first bevel thimble mechanism and touch off the hook. The two ejection mechanism occupies less space and improves the space utilization ratio between the first side plate and the second side plate.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the components are few, the assembly is simple, and the control precision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顶出模具
本技术属于加工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二次顶出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加工成型时,经常会遇到需要进行二次顶出的才能加工成型的产品。现有技术的二次顶出模具存在诸多的问题。首先相对于一次顶出模具,在二次顶出模具中,二次顶出装置需要切换二次顶出的机构和更多的顶针等,因此需占用很大模具空间;另外,部分二次顶出模具中的二次顶出装置结构复杂,二次顶出装置本身加工困难,加工成本高,导致二次顶出模具成本高;而且,部分二次顶出模具中,还存在二次顶出装置的两次顶出距离的控制精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顶出模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二次顶出模具占用空间大、成本高以及两次顶出距离的控制精度低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次顶出模具,包括第一顶针机构、第二顶针机构、二次顶出机构、顶棍、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顶针机构和所述第二顶针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顶棍与所述第二顶针机构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顶针机构顶出并通过所述二次顶出机构带动所述第一顶针机构顶出,所述二次顶出机构包括活动拉钩、弹性件和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顶针机构上,所述滑动件的外端伸出所述第一顶针机构外且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面抵接,所述活动拉钩固定于所述第二顶针机构上且正对所述滑动件,所述活动拉钩的末端与所述滑动件勾连,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针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动件连接以推动所述滑动件的外端伸出所述第一顶针机构外,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面设有一斜面用于使所述滑动件向第一顶针机构内回退并触发所述活动拉钩与所述滑动件脱勾。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针机构包括第一顶板,所述第一顶板上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件设置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所述滑动槽的侧壁、另一端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内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顶针机构包括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上设有安装槽,所述活动拉钩包括固定端和所述末端,所述固定端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滑动件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壁设有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朝向远离所述第二顶针机构的方向,所述活动拉钩的末端设有勾部,所述勾部上设有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朝向所述第二顶针机构的方向,所述勾部伸入所述连接孔内并且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面抵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的沿所述滑动件滑动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勾部的沿所述滑动件滑动方向上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入口处的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倒角,所述勾部的末端的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倒角。进一步地,所述滑动件的内端设有安装孔,所述弹性件一端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另一端外与所述滑动槽的侧壁抵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面设有第一平面、所述斜面和第二平面,第一平面、所述斜面和第二平面依次沿所述顶棍的驱动方向分布。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二顶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顶板上设有垂直所述第一顶板且穿过所述第二顶板的第一顶针,所述第二顶板上设有垂直所述第二顶板的第二顶针。进一步地,所述二次顶出模具还包括回针、回位弹簧、上板和底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设置于所述上板和底板之间,所述顶棍依次穿过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顶针机构并与所述第二顶针机构连接,所述回针依次穿过所述上板和所述第二顶针机构并与所述第一顶针机构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顶针机构回位,所述回位弹簧套设于所述回针上且所述回位弹簧一端抵接所述上板、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顶针机构以驱动所述第二顶针机回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针机构和第二顶针机构设置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滑动件设置于第一顶针机构上且同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而设置于第二顶针机构上且同样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本实施例中的二次顶出机构并未占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外的空间,提高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空间利用率;二次顶出机构仅仅包括活动拉钩、弹性件和滑动件,结构简单,部件少,装配简单,而且充分利用第一侧板上设置的斜面,因此,二次顶出机构具有更低的成本;滑动件的外端抵接斜面,并在在斜面上移动,存在一个临界点触发活动拉钩和滑动件脱离,脱离瞬间发生,通过改变斜面的加工位置即可精确控制二次顶出的位置,控制精度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二次顶出模具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局部区域A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二次顶出模具的立体图;图4为图3中局部区域B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二次顶出模具中的二次顶出机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第一顶针机构11--第一顶板111--滑动槽12--第一顶针20--第二顶针机构21--第二顶板211--安装槽22--第二顶针30--二次顶出机构31--活动拉钩311--固定端312--勾部313--第二连接面314--第二倒角32--弹性件33--滑动件331--连接孔332--第一连接面333--第一倒角334--安装孔40--顶棍50--第一侧板51--斜面52--第一平面53--第二平面60--第二侧板70--回针80--回位弹簧90--上板100--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1至附图5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至附图5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次顶出模具,包括第一顶针机构10、第二顶针机构20、二次顶出机构30、顶棍40、第一侧板50和第二侧板60,第一顶针机构10和第二顶针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二次顶出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次顶出模具,包括第一顶针机构、第二顶针机构、二次顶出机构、顶棍、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顶针机构和所述第二顶针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顶棍与所述第二顶针机构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顶针机构顶出并通过所述二次顶出机构带动所述第一顶针机构顶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顶出机构包括活动拉钩、弹性件和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顶针机构上,所述滑动件的外端伸出所述第一顶针机构外且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面抵接,所述活动拉钩固定于所述第二顶针机构上且正对所述滑动件,所述活动拉钩的末端与所述滑动件勾连,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针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动件连接以推动所述滑动件的外端伸出所述第一顶针机构外,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面设有一斜面用于使所述滑动件向第一顶针机构内回退并触发所述活动拉钩与所述滑动件脱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顶出模具,包括第一顶针机构、第二顶针机构、二次顶出机构、顶棍、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顶针机构和所述第二顶针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顶棍与所述第二顶针机构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顶针机构顶出并通过所述二次顶出机构带动所述第一顶针机构顶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顶出机构包括活动拉钩、弹性件和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顶针机构上,所述滑动件的外端伸出所述第一顶针机构外且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面抵接,所述活动拉钩固定于所述第二顶针机构上且正对所述滑动件,所述活动拉钩的末端与所述滑动件勾连,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针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动件连接以推动所述滑动件的外端伸出所述第一顶针机构外,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面设有一斜面用于使所述滑动件向第一顶针机构内回退并触发所述活动拉钩与所述滑动件脱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针机构包括第一顶板,所述第一顶板上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件设置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所述滑动槽的侧壁、另一端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内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针机构包括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上设有安装槽,所述活动拉钩包括固定端和所述末端,所述固定端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壁设有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朝向远离所述第二顶针机构的方向,所述活动拉钩的末端设有勾部,所述勾部上设有第二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敬松
申请(专利权)人:华讯方舟科技湖北有限公司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