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层采油前油层层间干扰的表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42035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1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层采油前油层层间干扰的表征方法,属于油田开采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分别获取多个油层的含水率、渗透率;根据油层的含水率、渗透率,获取多个油层之间的采液干扰系数、采油干扰系数;根据采液干扰系数、采油干扰系数,分别获取每个油层的油水两相总渗流速度;根据油水两相总渗流速度,分别获取每个油层的生产压差;根据生产压差,获取多个油层的合采产液、合采产油量;根据合采产液量、合采产油量,获取多个油层的层间产液干扰程度、产油干扰程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建立多层合采动态层间干扰模型,揭示多个油层的层间干扰规律及对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为油田的开发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可提高采油率,达到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层采油前油层层间干扰的表征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开采
,特别涉及一种分层采油前油层层间干扰的表征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我国油田事业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于此同时,社会市场对油气开采的需求量也是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生产企业加大对油气进行开采的力度,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有效的开采方式。目前,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生产企业为兼顾开发效果与生产成本,同时又能获得经济产油量,通常采用多层合采的开采方式对油气进行开采。其中,多层合采,指的是对一口油井的多个油层同时进行开采。当依靠人工注水对油气进行多层合采时,其开采过程可根据含水率的大小分为无水采油期、低含水采油期、中含水采油期、高含水采油期、特高含水采油期。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由于不同油层的平面及纵向上的非均质性,进行多层合采的各油层之间相互干扰。这种干扰贯穿整个开采过程,具体为:早期体现在新投产油井的采油指数降低;开发初期主要体现在稀油高渗透层干扰稠油中低渗透层;中含水采油期主要是体现在高压高含水层干扰中低压含水层;高含水期采油期主要是体现在高压特高含水、高含水层干扰低压高含水、中低含水层,特高含水期的层间干扰体现在特高含水韵律层干扰高含水及中低含水韵律层。随着注水开发见效,注水突进,层间干扰体现在部分油层储量难以动用、水驱程度低,层间矛盾越来越大,影响油田开发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层采油前油层层间干扰的表征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层采油前油层层间干扰的表征方法,所述表征方法包括:分别获取多个油层的含水率、渗透率;根据所述油层的含水率、渗透率,获取多个所述油层之间的采液干扰系数α0、采油干扰系数α1,其中,式中:i——油层序号;n——油层的个数;e——自然常数,取2.71828;——第i油层的含水率,%;Dk——渗透率偏差系数;Kmax——高渗油层的渗透率,10-3μm2;Kmin——低渗油层的渗透率,10-3μm2;——多个油层的平均渗透率,10-3μm2;λ0,γ0,ω0,μ0——采液量对采液指数、采油指数、渗透率、渗透率偏差系数的四元非线性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λ1,γ1,ω1,μ1——采油量对采液指数、采油指数、渗透率、渗透率偏差系数的四元非线性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根据所述采液干扰系数、所述采油干扰系数,分别获取每个所述油层的油水两相总渗流速度vo-w,其中,式中:K——油层的有效渗透率,10-3μm2;Kro——油层的油相相对渗透率,10-3μm2;Krw——油层的水相相对渗透率,10-3μm2;μ0——油层的储层原油黏度,MPa.s;μw——油层的储层水黏度,MPa.s;P——油层的地层压力,MPa;x——油层的油水前缘位置,m;——油层的地层压力对油层的油水前缘位置的导数,MPa/m;G——油层的启动压力梯度,MPa/m;根据所述油水两相总渗流速度vo-w,分别获取每个所述油层的生产压差Δp,其中,式中:B0——油层的原油体积系数;R——油层的原油供油半径,m;r——油层的有效泄油半径,m;h——油层的有效厚度,m;θ——油层井段的狗腿角,度;r1——油井井筒半径,m;根据所述生产压差Δp,获取多个所述油层的合采产液量Q1、合采产油量Q0,其中,式中:Ki——第i油层的有效渗透率,10-3μm2;Kroi——第i油层的油相相对渗透率,10-3μm2;hi——第i油层的有效厚度,m;Δpi——第i油层的生产压差,MPa;Gi——第i油层的启动压力梯度,MPa;r2i——第i油层的动用半径,m;μoi——第i油层的储层原油黏度,MPa.s;Boi——第i油层的原油体积系数;μwi——第i油层的储层水黏度,MPa.s;Sbi——第i油层的动用油层表皮系数;——多个油层的加权平均原油供油半径,m;——多个油层的加权平均油层的有效泄油半径,m;——多个油层的加权平均油水前缘位置,m;——多个油层的加权平均动用油层表皮系数;根据所述合采产液量Q1、所述合采产油量Q0,获取多个所述油层的层间产液干扰程度ξ1、多个所述油层的层间产油干扰程度ξ2,其中,式中:Qd1,地质产液剖面测试得到的油层产液量,m3/d;Qdo,地质产液剖面测试得到的油层产液量,m3/d。具体地,所述油层井段的狗腿角的余弦值的计算公式为:cosθ=cosβ1cosβ2+sinβ1sinβ2cos|φ2-φ1|式中:φ1——上测点方位角,度;φ2——上测点方位角,度;β1——上测点井斜角,度;β2——下测点井斜角,度。具体地,多个所述油层的加权平均原油供油半径的计算公式为:式中:——多个油层的加权平均原油供油半径,m。具体地,多个所述油层的加权平均有效泄油半径的计算公式为:式中:——多个油层的加权平均有效泄油半径,m。具体地,,多个所述油层的加权平均油水前缘位置的计算公式为:式中:——多个油层的加权平均油水前缘位置,m。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建立多层合采动态层间干扰模型,即获取每组油层对应的层间产液干扰程度ξ1、层间产油干扰程度ξ2,揭示多个油层的层间干扰规律及对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为油田的开发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可提高采油率,达到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目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层采油前油层层间干扰的表征方法,该表征方法包括:步骤101:获取多个油层的含水率、渗透率。步骤102:根据油层的含水率、渗透率,获取多个油层之间的采液干扰系数α0、采油干扰系数α1,其中,式中:i——油层序号;n——油层的个数;e——自然常数,取2.71828;——第i油层的含水率,%;Dk——渗透率偏差系数;Kmax——高渗油层的渗透率,10-3μm2;Kmin——低渗油层的渗透率,10-3μm2;——多个油层的平均渗透率,10-3μm2;λ0,γ0,ω0,μ0——采液量对采液指数、采油指数、渗透率、渗透率偏差系数的四元非线性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λ1,γ1,ω1,μ1——采油量对采液指数、采油指数、渗透率、渗透率偏差系数的四元非线性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步骤103:根据采液干扰系数、采油干扰系数,分别获取每个油层的油水两相总渗流速度vo-w,其中,式中:K——油层的有效渗透率,10-3μm2;Kro——油层的油相相对渗透率,10-3μm2;Krw——油层的水相相对渗透率,10-3μm2;μ0——油层的储层原油黏度,MPa.s;μw——油层的储层水黏度,MPa.s;P——油层的地层压力,MPa;x——油层的油水前缘位置,m;——油层的地层压力对油层的油水前缘位置的导数,MPa/m;G——油层的启动压力梯度,MPa/m。步骤104:根据油水两相总渗流速度vo-w,分别获取每个油层的生产压差Δp,其中,式中:B0——油层的原油体积系数;R——油层的原油供油半径,m;r——油层的有效泄油半径,m;h——油层的有效厚度,m;θ——油层井段的狗腿角,度;r1——油井井筒半径,m。步骤105:根据生产压差Δp,获取多个油层的合采产液量Q1、合采产油量Q0,其中,式中:Ki——第i油层的有效渗透率,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层采油前油层层间干扰的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征方法包括:分别获取多个油层的含水率、渗透率;根据所述油层的含水率、渗透率,获取多个所述油层之间的采液干扰系数α0、采油干扰系数α1,其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层采油前油层层间干扰的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征方法包括:分别获取多个油层的含水率、渗透率;根据所述油层的含水率、渗透率,获取多个所述油层之间的采液干扰系数α0、采油干扰系数α1,其中,式中:i——油层序号;n——油层的个数;e——自然常数,取2.71828;——第i油层的含水率,%;Dk——渗透率偏差系数;Kmax——高渗油层的渗透率,10-3μm2;Kmin——低渗油层的渗透率,10-3μm2;——多个油层的平均渗透率,10-3μm2;λ0,γ0,ω0,μ0——采液量对采液指数、采油指数、渗透率、渗透率偏差系数的四元非线性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λ1,γ1,ω1,μ1——采油量对采液指数、采油指数、渗透率、渗透率偏差系数的四元非线性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根据所述采液干扰系数、所述采油干扰系数,分别获取每个所述油层的油水两相总渗流速度vo-w,其中,式中:K——油层的有效渗透率,10-3μm2;Kro——油层的油相相对渗透率,10-3μm2;Krw——油层的水相相对渗透率,10-3μm2;μ0——油层的储层原油黏度,MPa.s;μw——油层的储层水黏度,MPa.s;P——油层的地层压力,MPa;x——油层的油水前缘位置,m;——油层的地层压力对油层的油水前缘位置的导数,MPa/m;G——油层的启动压力梯度,MPa/m;根据所述油水两相总渗流速度vo-w,分别获取每个所述油层的生产压差Δp,其中,式中:B0——油层的原油体积系数;R——油层的原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亚荣靳红梅王旭东付丽霞莫满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